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马尾松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容器育苗具有土地利用率高,育苗期短,苗木质量好,根系发达,起苗运输不易被损伤,造林成活率高,造林不受季节限制,生长快等优良特点。松阳县开展了马尾松容器育苗不同基质、不同基肥、不同遮荫、不同追肥等试验,其试验结果,可为马尾松容器育苗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15年生火炬松种源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潘志刚 《林业科学》2000,36(Z1):70-79
1981年在我国3个气候带7个试验 开展火炬松全分布区种源试验。试验目的是找出火炬松种源地理变异规律,综合评选出适合不同气候的优良种源,达到“适地、适树、适原”。试验采取9株小区、6次重复、种源与树种对比同时进行,即有产自美国10个州的种源各1个及福建南屿林场次生种源,用湿地松(S-8)及当地马尾松作对照;采用5 ̄8个月苗龄容器育苗造林。试验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差异显著;种源高生长与原产地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3.
油茶大规格容器苗质量及其造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宜的容器规格、育苗基质及造林苗木规格,从而为油茶育苗和造林质量的提高提供技术依据,采用芽苗砧嫁接容器育苗方法,就不同规格的容器与不同类型的基质对容器苗质量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采用大规格容器苗的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与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以大规格容器和轻基质培育的苗木其生长状况与根系质量均良好;运用3年生容器大苗造林的成活率平均为96.32%,其树高1.74 m、地径34.45 mm、冠幅1.07 m^2,当年挂果率达96.67%。研究结果表明:油茶大容器轻基质育苗和造林具有生产可行性,但相关技术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推广。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广东主要造林树种湿地松、马尾松、木麻黄和大叶相思进行不同规格容器的育苗试验,探索出其适宜的容器规格。结果表明,秋冬播种培育半年生合格苗,上列树种分别以6×14、5×14、6×12和5×10厘米(口径×高)规格的圆筒形薄膜容器为宜。营养土以70%火烧土+30%黄心土,外加3%沤制成的过磷酸钙为好。  相似文献   

5.
温室培育马尾松容器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2002年以来福建省漳平五一国有林场所进行的温室马尾松容器育苗工作,从育苗基质的选择,容器摆放,种子处理与播种,温度、湿度控制,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在温室培育马尾松容器苗的技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了降低容器育苗轻基质成本,提高林区易获取轻基质比例,将泥炭、蛭石、珍珠岩、发酵牛粪、发酵松鳞、发酵木屑、砻糠按不同体积比配制成7种不同配方基质,每立方米基质施加N、P2O5、K2O含量分别为18%、6%和12%的控释肥4 kg,研究其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和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1年生实生容器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配方基质对1年生实生容器苗苗高、地径生长量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综合生长性状和成本,筛选出适合培育1年生杉木和湿地松实生容器苗的最优基质配方均为泥炭∶珍珠岩∶发酵牛粪∶发酵木屑∶发酵松鳞=0.3∶0.1∶0.2∶0.15∶0.25。尽管筛选的配方与传统配方(泥炭∶蛭石∶珍珠岩=0.4∶0.3∶0.3)在苗木生长量和成活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育苗成本降低了25%。以上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地区杉木和湿地松容器苗高效培育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马尾松组培苗的苗期生长规律及其野外生长潜力,以马尾松组培苗为试验材料,采用容器育苗和野外造林2种方法,研究了其苗期生长及野外造林试验的表现。结果表明,马尾松组培苗苗期高生长呈高度拟合的一元二次曲线,移栽早期生长较为缓慢,而移栽5个月后生长明显加快。与国家标准I级松树实生苗苗高相比,移栽后7个月,马尾松组培苗苗高达25.9 cm,超过1年生马尾松、华山松实生苗苗高的29.5%;组培苗移栽8个月后,其苗高达30.5 cm,超过1年生湿地松、火炬松及古巴加勒比松实生苗苗高的1.7%。相较实生苗,马尾松组培苗野外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较高,生长表现最佳。造林后1年马尾松的组培苗树高、地径生长比实生苗分别增加138.9%和252.7%,高径比减少32.3%。这说明,马尾松组培苗生长迅速,苗木粗壮,环境适应性强,能有效缩短育苗周期,提高造林成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火炬树容器育苗及其耐旱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选用 4种不同规格的容器袋及 3种不同育苗基质对火炬树进行容器育苗试验 ,并在春季持续干旱多风的气候条件下 ,对 1年生火炬树容器苗与 2年生裸根苗进行长时期耐旱性试验 ,火炬树容器苗存活率为 57.4 %。认为火炬树育苗基质可选用混合土代替表土 ,选用规格为 8cm× 1 8cm(即扁径 8cm、高 1 8cm)无底无孔的容器袋作为育苗容器 ,可提高火炬树容器苗木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栓皮栎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采用传统容器苗和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两种苗木进行了对比,探索了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在凉山州山区造林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1)相同条件下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地径较之于传统育苗容器育苗增加了77.1%。(2)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苗高较之于传统育苗容器育苗增加了77.8%。(3)基质无纺布容器苗≥5 cmⅠ级侧根数较之于传统育苗容器育苗增加了80%。(4)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育苗相较于传统容器苗具有无污染的特点。为此,提出了建议:在类似山区造林工程中应积极推广轻基质无纺布容器苗。  相似文献   

10.
通过基质配比、容器规格、缓释肥用量及容器空气切根与否4个处理对1年生木荷容器苗生长性状差异进行研究,以选择出最佳的木荷容器育苗方案。结果表明:1年生木荷容器苗受基质和空气切根的影响不显著,其基质配比中泥炭比例达到50%即可。而缓释肥用量、容器规格对木荷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显著,木荷1年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随缓释肥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缓释肥量2.5 kg/m3时其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最大,容器规格为4.5 cm×12 cm时生长表现最好。综合考虑容器苗生产成本,1年生木荷容器苗最佳育苗方案为:基质中泥炭-谷壳配比为5∶5,无纺布容器规格为4.5 cm×8 cm,基质中缓释肥量为2.5 kg/m3。  相似文献   

11.
从广西、广东和湖南3个省份收集湿地松优良家系种子,采用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两种方式培育实生苗,对不同种源种子质量及苗期生长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的种子千粒重及发芽率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广东种子千粒重变异程度最低,发芽率最高;(2)不同种源间1a生大田苗和1a生容器苗的苗高和地径均无显著性差异,相比较而言,广西种源的苗木生长最好;(3)1a生大田苗的苗高和地径均高于容器苗,二者之间达显著差异,说明不同的育苗方式对苗木生长量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2.
对从加拿大引进的29个东部白松种源种子在辽宁清原进行了3年苗期试验。结果表明,东部白松生产力随纬度增高而加快,生长与纬度呈单向渐变地理模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东部白松不同种源之间生长量存在显差异,筛选的6个优良种源,苗高遗传力12%~27%,遗传增益9.3%~19%,直接引种这些优良种源造林可获得显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容器育苗的主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尾松容器育苗的几个主要技术环节作了介绍,便于今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彰武松容器育苗过程中进行了育苗基质不同配比和不同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彰武松容器苗高生长的基质配比草炭∶沙壤土∶三元素复合肥为1∶1∶0.05,其平均苗高为28.4 cm,方差分析表明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低磷胁迫对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种源马尾松在低磷胁迫下形态和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各种源幼苗的苗高、地径的净增量变化趋势一致,P3>P2>P4>P1。随磷浓度的降低根冠比增加,极低磷处理条件下各种源根冠比均最大。低磷逆境下,马尾松针叶MDA含量、保护酶活性(POD、SOD、CAT),以及游离脯氨酸含量均增加,这些指标的变化是马尾松适应低磷胁迫的主要生理影响机制之一。磷浓度为5~10 mg/L时,3个种源幼苗生长最佳。其中,贵州孟关种源较湖南汝城和广西古蓬种源更耐低磷胁迫。  相似文献   

16.
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木荷(Schima superba)3树种进行树种与苗木类型双因素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年生时,树种间新梢高、地径和冠幅生长差异极显著,生长量大小为杉木>马尾松>木荷,树种与苗木类型间互作效应不显著,属树种的遗传效应;容器苗与裸根苗间新梢高差异极显著,地径和冠幅则差异不显著;经多重比较,容器苗平均新梢高生长比裸根苗增产30.3%,效益显著,其中杉木增产14.5%,马尾松增产34.9%,木荷增产51.9%。  相似文献   

17.
枫香不同种源苗期生长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笔者对25个枫香种源种子千粒重、出苗率和1a生苗高生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种子千粒重、播种出苗率和苗高生长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千粒重与出苗率极显著正相关,与苗高相关不显著,以苗高为选择指标,初步选择广西岑溪、云南富宁、广东翁源和海南霸王岭4个种源为优良种源,以2倍标准差法选择翁源09、富宁16等11个家系为优良家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沙床和容器2种方法进行马尾松扦插繁育试验,选取珍珠岩、河沙及河沙+黄心土+草木灰混合进行不同基质扦插对比,在母树下部、中部及上部采集穗条扦插比较,生根剂不同浓度及处理方法进行扦插,研究表明:①以河沙、黄心土、草木灰混合或珍珠岩为基质进行容器扦插培育马尾松无性苗,其成活率和成苗率高,扦插苗生长快,起苗容易,苗木根系损伤小,造林成活率得到保证;②马尾松穗条扦插存在位置效应,母树中上部穗条与下部穗条扦插成活率差异显著,中上部穗条扦插成活率达90%以上;③用低浓度生根剂处理插条后蘸取含有相应浓度生根剂泥浆扦插,能大幅度提高马尾松穗条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9.
从良种材料选择和用种量确定以及苗圃地选择、圃地准备、菌根菌接种、播种、大田切根、营养土配制、芽苗培育和切根及移栽、田间管理等方面较全面地介绍了大田切根育苗和芽苗切根育苗以及直播容器育苗和芽苗切根移植容器育苗等4种马尾松良种富根壮苗培育技术.同时,提出了壮苗指标,分析了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选择西南桦(BetulaalnoidesBuchHam.)中国分布区内的13个种源进行苗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源间在种子千粒重、苗木高生长、地径生长、苗木全株生物量方面存在明显的遗传差异;种源内部也存在个体间的遗传差异;经苗期物候观察,各种源除发芽始期遗传差异不明显外,发芽盛期、发芽末期、真叶出现期均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苗高、地径、全株生物量等指标,确定云南西畴新马街、西畴莲花塘、腾冲、潞西为苗期生长快、生物量大的种源;云南镇源、屏边、广西田林为苗期生长中等的种源;云南龙陵、景洪、广西平果、凭祥、百色、靖西为苗期生长慢的种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