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卢招雄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5):110-111,133
分析了不同封育时间闽粤栲群落的凋落物特征随不同立地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封育时间闽粤栲群落每hm2凋落物干重、每t干物质持水量及每hm2凋落物持水量随立地因子变化较小,t检验结果表明:每hm2凋落物持水量达到显著水平.从不同封育时间来看,封育20年后闽粤栲群落的凋落物每hm2凋落物干重、每t干物质持水量及每hm2凋落物持水量比封育10年后闽粤栲群落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封育20年后凹形每hm2凋落物干重、每hm2凋落物持水量与封育10年后凹形每hm2凋落物持水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凸形每hm2凋落物干重、每hm2凋落物持水量则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不同封山育林阶段闽粤栲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对福建南平不同封山育林阶段闽粤栲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乔木层物种数、总个体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闽粤栲群落的大,但生态优势度却相反;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灌木层物种数、总个体数、生态优势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的大,但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却相反;封山育林幼龄期闽粤栲群落草本层物种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均比封山育林近熟期闽粤栲群落的大,但总个体数、生态优势度却相反.  相似文献   

3.
闽西山地闽粤栲天然林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松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3):195-196,205
对福建省连城县炉塘林业经营所的闽粤栲群落进行研究,测定了该群落11种主要树种的重要值,分析了该群落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动态。结果表明:人为干扰较轻的闽粤栲群落比较稳定,更新良好,处于旺盛生长阶段。  相似文献   

4.
3种人工林凋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浸水法对2个常绿阔叶混交林和1个杉木林凋落物的贮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每公顷常绿阔叶混交林1、常绿阔叶混交林2和杉木林的凋落物干质量分别为2 220、898和1 255 kg.3种林分中常绿阔叶混交林1的凋落物最大持水量较大,达6.8×103 kg·hm-2杉木林居中,为4. 1×103kg·hm-2,常绿阔叶混交林2较小,为3.3×103kg·hm-2.在浸泡不同时间后,林分的凋落物持水率均呈现常绿阔叶混交林2>杉木林>常绿阔叶混交林1.常绿阔叶混交林1、常绿阔叶混交林2和杉木林的凋落物最大持水率分别为403%、462%和423%.常绿阔叶混交林2的凋落物吸水速率居首位,常绿阔叶混交林l中等,杉木林最小.凋落物持水量和凋落物持水率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按照对数关系增加,吸水速率则随着浸泡时间的增长按照乘幂关系下降.  相似文献   

5.
用浸水法对怒江州泸水县5种不同类型公益林凋落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类型公益林的凋落物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均有差异,在0.5—8.0h范围,持水量和持水率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迅速增加;在8~12h范围,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则缓慢增加;12h后,凋落物持水量基本达到饱和,持水量和持水率基本不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变化。与之不同的是,凋落物吸水率在0.5~8.0h范围随浸泡时间的延长急剧下降,此后缓慢下降。5种类型公益林凋落物持水量(WH)和浸泡时间(t)的关系按照对数方程变化,持水率(WR)与浸泡时间(f)可以用对数方程模拟,吸水速率(WA)与浸泡时间(t)的关系按照幂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6.
何琴飞      郑威      彭玉华      谭长强      何峰      申文辉     《西北林学院学报》2021,36(4):48-54
基于野外调查与室内浸水试验,研究贝江河林场不同林龄组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储量、持水量、持水率和吸水速率。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储量为1.41~7.77 t·hm-2,大小顺序为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中林龄,且未分解层大于半分解层;最大持水量为2.88~12.01 t·hm-2,大小顺序与总储量一致;最大持水率为171.0%~266.8%,大小顺序为幼龄林>中林龄>近熟林>成熟林。不同林龄不同分解程度凋落物的持水动态变化规律一致,即持水量和持水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0.25 h前增加较快,最后达到最大值;吸水速率随着浸水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在0.5 h前吸水速率很高,之后渐渐趋于饱和;且持水量和持水率与浸泡时间均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总体上,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林龄的增加有利于凋落物的积累和持水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北部闽粤栲天然林群落为对象研究其多样性,分析闽粤栲群落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并与邻近区域的其它天然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闽粤栲天然林不同层次中,灌木层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最高,与不同群落比较时,闽粤栲群落多样性指标存在差异,即Shannon Wiener指数与均匀度相对较低,Simp-son指数与重要值相对较高,说明闽粤栲在闽北天然林更新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人为因素影响,局部均匀度下降致整体均匀度与丰富度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可为闽北闽粤栲天然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森林类型凋落物持水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三峡库区的连峡河小流域不同林分林下凋落物数量及其最大持水量和吸水速率等水文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数量针阔混交林> 柏木林> 马尾松林> 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柏木林> 针叶混交林> 灌木林> 针阔混交林>阔叶林> 马尾松林。各个森林类型的林下凋落物的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量马尾松林> 针阔混交林>柏木林>针叶混交林> 阔叶林> 灌木林。在该区中柏木林的林下凋落物的持水能力最大,其余依次是针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阔叶林和灌木林。在只有凋落物覆盖的情况下,不出现水分下渗和地表径流时的最大降水量及最大降水强度各种林分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辽东地区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层的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辽东地区不同林龄、坡向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采集林下凋落物,对其蓄积量和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等持水性能进行研究,探索不同林型凋落物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林下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性能都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凋落物蓄积量为26.91~59.47t.hm-2,中龄林阴坡的蓄积量最大,幼龄林阳坡的蓄积量最小。林下凋落物的持水率为169.54%~292.57%,近熟林阴坡的林下凋落物持水率最大,幼龄林阳坡的林下凋落物持水率最小。对试验数据的细致分析和公式拟合,得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存在WA=atb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0.
以封育28 a较好立地、一般立地及封育8 a较差立地闽粤栲群落为对象,分析主要药用植物种群数量特征。在较好立地上,乔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山杜英、老鼠刺、幌伞枫等;在灌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山杜英、毛冬青、老鼠刺等;在草本层,主要药用植物为狗脊、杜茎山、菜蕨等。在一般立地上,乔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山杜英、南酸枣和山乌桕等;在灌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山杜英、老鼠刺和朱砂根等;在草本层,主要药用植物为狗脊、芒萁及朱砂根等。在较差立地上,乔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杉木、杜鹃和山杜英等;在灌木层,主要药用植物为芒萁、白花苦灯笼及朱砂根等;在草本层,主要药用植物为扇叶铁线蕨、毛冬青及芒萁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野外选定标准地、采集样本和室内测试各项指标等手段,对关帝山3种典型针叶林枯落物蓄积量及其持水能力以及林地土壤的物理性质及其持水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典型针叶林的枯落物蓄积量为14.56~21.57 t/hm2;不同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存在较大差异,华北落叶松最大,云杉次之,油松最小;受枯落物总蓄积量的影响,云杉的最大持水量最大(66.33 t/hm2),华北落叶松次之(61.98 t/hm2),油松最小(38.06 t/hm2);3种林分有效拦蓄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林地土壤作为持水能力最大的一个系统,对水源涵养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3种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与其土层厚度、容重和孔隙度等关系密切,土壤剖面最大持水量大小顺序为:云杉华北落叶松油松。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阶段杉木人工林枯落物层水文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不同年龄阶段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以期为杉木人工林的经营策略及发挥其水土保持功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幼龄阶段、中龄阶段、近熟阶段枯落物储量分别为5.37、15.50、23.31 t·hm-2;同一林分不同层次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差异明显;枯落物吸水速度随浸泡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30 min内吸水速度最快,枯落物吸水速度与其浸泡时间相关性极高;随着林龄的增加,单位面积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呈增长趋势,幼龄阶段、中龄阶段、近熟阶段分别为76.93、91.76、108.16 t·hm-2,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相当于水深为6.14、8.04、9.39 mm。  相似文献   

13.
研究林隙结构对天然林更新演替具有重要意义,以闽北闽粤栲天然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及干扰状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中的28个林隙进行调查,进而分析其林隙大小结构、年龄结构、形成方式、形成木特征及干扰规律.结果表明,在闽北闽粤栲天然林中,冠林隙中10-20 m2所占的数量比例和面积比例都是最大的.扩展林隙个数以<50 m2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以50-100 m2所占的面积比例最大.林隙年龄以10-15 a所占的数量比例最大.林隙形成方式主要是折干与掘根风倒共同作用,占总株数的57.14%.林隙多由1-4株形成木形成的,平均每个林隙有4.04株形成木,形成木的径级以10、20cm为主,占与82.30%.林隙的线状密度为12.84个·km-1,冠林隙和扩展林隙的形成速率分别为2.08和7.02 m·km-1·a-1.林隙干扰的周期为476.19 a  相似文献   

14.
在闽粤栲样地调查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方差均值比(C)、丛生指数(I)、扩散指数(Ib)、Cassie指数(Ca)、平均拥挤度与平均密度的比值(M·/x)和1wao回归方程对天然闽粤栲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闽粤栲的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并且随着取样面积的减少,其聚集强度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马尾松木荷混交林不同混交比例对林下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按树种混交比例分为类型I(10马)、类型Ⅱ(8马2木)、类型Ⅲ(7马3木)、类型Ⅳ(6马4木)4种类型设置典型样地,对其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枯落物现存量、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以类型Ⅳ最大,分别为4.58 t/hm2、230.44%、10.56 t/hm2、7.40 t/hm2,均显著高于其它类型(P0.05);有效拦蓄率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除类型Ⅳ与类型Ⅲ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它各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2)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非毛管持水量为类型Ⅳ类型Ⅲ类型Ⅱ类型Ⅰ,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各类型间差异不显著(P0.05);非毛管持水量除类型Ⅰ与类型Ⅱ差异不显著(P0.05)外,其它各类型间差异显著(P0.05)。综合分析表明,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能力强于纯林,且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持水能力随着马尾松林中木荷所占比例的增加而增大,以类型Ⅳ最优;对马尾松纯林进行补种阔叶树,能有效提高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16.
燕山山地典型森林枯落物持水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持水特性的差异。【方法】以燕山山地典型天然次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和油松人工林作为研究对象,在林下设置标准地,测定枯落物厚度和蓄积量,通过室内浸泡法测定持水特性。【结果】枯落物有效拦蓄量、最大拦蓄量和蓄积量的顺序一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天然次生林>油松人工林;自然含水量和饱和持水率:典型天然次生林>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油松人工林;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关系,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结论】森林枯落物层发挥水文功能由持水能力与蓄积量共同决定,在森林经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包括树种组成和搭配、林分密度等诸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了研究粤北地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层及枯落物层水源涵养能力情况,并对粤北 杉木人工林质量提升和生态改善提供依据。【方法】以广东韶关市 3 个林场中的杉木幼龄林(7~8 年)、中龄 林(16~18 年)、近熟林(23~25 年)为试验对象,采用环刀浸泡法和室内浸泡法对其林下土壤及枯落物持水 能力进行比较。【结果】0~30 cm 土层土壤容重大小表现为幼龄林(1.22 g/cm3)>中龄林(1.17 g/cm3)>近熟 林(1.14 g/cm3),毛管孔隙度大小表现为幼龄林(39.66%)>中龄林(34.04%)>近熟林(32.93%),土壤 有效持水量大小表现为幼龄林(650.70 t/hm2)>近熟林(627.60 t/hm2)>中龄林(619.78 t/hm2),但差异均不 显著。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大小为中龄林(11.01 t/hm2)>近熟林(10.95 t/hm2)>幼龄林(4.04 t/hm2),且中龄 林显著高于幼龄林。回归分析表明枯落物在浸水 0.5 h 内吸水速率最大,其后迅速降低,至 12 h 时持水量达到 稳定;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成对数关系(R2 > 0.92),其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成幂函数关系(R2 > 0.97), 且吸水速率均表现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结论】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土壤层持水能力表现为幼龄林> 近熟林>中龄林,枯落物层持水能力表现为近熟林>中龄林>幼龄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