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蚕业》2007,35(1):61-61
最近,国家蚕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在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挂牌。 家蚕品种资源是开展家蚕育种和遗传研究的物质基础,也是研究遗传学、昆虫学及生物化学的好素材。中国蚕业研究所已收集、保存家蚕地方品种、国外引进品种、改良品种、突变基因品种、种质创新材料、育种素材等种质资源近千份,是当今世界上保存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库。[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日本九州大学家蚕基因资源保存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方银 《蚕学通讯》2001,21(2):60-63
目前 ,世界家蚕遗传资源主要集中保存在中国和日本。日本九州大学大学院农学研究院基因资源开发研究中心家蚕基因开发部门和本研究室 ,是国际上进行突变系统保存研究的两大机构 ,二者所保存的家蚕突变系统综合计覆盖世界现存突变系统的 90 %以上。两方的交流合作历史悠久 ,本室基因库先期的奠基人蒋同庆教授 30年代即在九大留学深造多年。但二战后的近半个世纪 ,交流不幸被中断。其间 ,两者通过独自发展 ,逐步形成了在系统保存、遗传分析、开发利用等方面各有特色的格局。随着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两方的交流合作得以继续。尤其是双方1 997年…  相似文献   

3.
家蚕人工引变国内外均有许多研究,然自细胞遗传学立场的研究报道,国内尚不多见,著者应用染色体斑带分析方法研究了人工引变获得的遗传性斑点系统蚕的染色体形态,兹将结果简要报告于下。材料及方法供试材料为本研究室保存的遗传性斑点系统(记号为X_a),此为著者之一(向仲怀1964)  相似文献   

4.
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无论对于家蚕遗传学基础研究,还是蚕的新品种选育、品种的改良更新,解决现行品种基因单一化容易造成病害流行,即抵御“遗传侵蚀”,都是极其宝贵的物质基础.加之家蚕为公认的遗传学研究极好材料,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又被作为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研究的良好材料倍受青睐.故其价值已出蚕业科技本身,而具有对生命科学多方面的意义.应当说,尽管人类对于这些遗传资源的研究和在应用上的探索已  相似文献   

5.
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家蚕基因库保存的黑缟 (浓型 )系统 ps0 0 0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体形突变蚕 ,其形态特征为 :幼虫腹部节间膜隆起 ,环节中部呈凹陷状。这种性状在 5龄盛食期至上蔟前表现明显。迄今报道的家蚕幼虫体型突变中 ,与其相似者有石蚕 (st .8 0 .0 )。但据田岛(192 8)研究结果 ,黑缟基因 (ps:2 0 .0 )对石蚕表现显性上位作用[1] ,说明st在 ps 存在的条件下不能表达 ,从形态上不能发现。而这种新的体型突变恰在黑缟系统中发现 ,本质上显然不同于st的体型变异。据此 ,将这种新的体型突变蚕称为新石蚕stn(ne…  相似文献   

6.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收集 为了囊括全世界实验室所保存的主要的蚕系统,我们收集了各种的地理区域的品系,如中国、日本、欧洲和热带地区(主要是东南亚:印度,柬埔寨和老挝),和突变系统。列于表S1的29个家蚕品系来自中国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7.
现在日本家蚕系统的保存,是在几个大学或试验场等研究机关实施的。保存系统的大半,是集中保存在三大主要系统保存机关:九州大学农学部、国立遗传学研究所,农林水产省蚕丝试验场。这三个机关的系统保存数量与特征,主要是:九州大学有430余种基因突变型;遗传学研究所有150余种染色体异常型;蚕丝试验场有440佘种地理品种。  相似文献   

8.
家蚕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和新兴模式生物,它与人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生存和繁殖完全依赖于人类。家蚕作为蚕业的基础,对蚕丝绸行业的农民和工人来说意味着经济来源甚至生存基础。从19世纪开始,家蚕成为微生物学、生理学和遗传学科学研究的目标,使得人类对生物学的理解发生了巨大变化。2003年家蚕基因组计划启动实施,之后随着家蚕全基因组框架图、精细图和遗传变异图先后完成,家蚕功能基因组研究及相关技术取得了长足发展。这里我们将概述家蚕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包括遗传学、基因组学和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现状,从而推动家蚕作为昆虫研究模式的发展,促进鳞翅目昆虫等生物基因组研究的拓展。  相似文献   

9.
家蚕饲料效率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的饲料效率与养蚕业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许多学者从蚕的遗传学、蚕品种、性别、叶质和饲育条件等方面研究了与饲料效率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添食生理活性物质、改善饲育条件、培育新品种以及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等方法来提高家蚕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10.
蚕业是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丝绸及相关产业使用的原料为茧丝,茧丝性状可谓被直接利用的家蚕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主要由蚕品种遗传基础决定.因此,茧丝性状的遗传学研究一直是蚕业科技的重要领域,备受家蚕育种学家关注.然而,茧丝性状为数量性状,其遗传基础的解析是蚕学研究的难点之一.鉴于对茧丝性状遗传控制机制的认识对于家蚕育种的重要意义,从经典遗传到分子层面均具有众多研究,但至今尚无任一控制家蚕茧丝性状的QTL位点获得功能上的实验验证.本文综述了该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正> 无滞育多化性蚕品种是我国宝贵的生物资源。它不仅应用在生产上,而且是家蚕育种的原始材料。由于这类蚕品种终年不滞育,因此要保存该物种就必须长年不停地进行饲养,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特别是温带地区,冬季桑树落叶,不用人工饲料饲养就难以保存这类品种。即使我国的亚热带地区的广东省,桑树也有一段休眠期。在这段休眠期里,需要用特殊的方法促使桑树发芽,继续生长,以供给这些无滞育蚕品种用叶。笔者研究们低温冷藏的方法保存蚕种,以减少饲养次数,节约人力物力。1987年及1988年春就冷藏的适宜卵龄、冷藏温度、冷藏期限作了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家蚕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是世界蚕业的发源地,也是家蚕(B0mbyxmori L.)原产地,拥有极丰富的家蚕种质资源。据统计,目前全国收集、保存的家蚕种质资源达1000余份。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是唯一的国家级蚕种质资源保存单位,也是世界上一地保存蚕种质资源最多的单位,现保存家蚕品种资源700多份。  相似文献   

13.
在保存家蚕突变基因资源过程中调查发现:黄血蚕蛾翅在羽化之初呈鲜黄色,白血蚕均不然。通过与白血蚕(非黄翅)和黄血抑制基因(I)进行杂交试验,分析黄翅的遗传规律,结合普查家蚕突变系统蛾翅色性状,证明黄翅性状与幼虫黄脚一样,为黄血基因支配。进而记录了因黄血基因的多效作用在卵、幼虫、茧、成虫各阶段表现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家蚕多倍体在家蚕细胞遗传学研究和蚕育种素材开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人为地利用物理、化学等处理方法可以诱发多种不同性染色体组成的、不同性别的3、4倍体家蚕.但由于育性的原因,家蚕多倍体多数继代困难,给该领域的深入研究带来不便.为此,人们在家蚕多倍体育性研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给家蚕多倍体育性提高研究提供了许多有用的线索.本文主要对家蚕3、4倍体的育性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家蚕种质资源的保存是培育新蚕品种的基础。简要介绍了家蚕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总结了品种复壮、品种调查的内容及项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概况及生产实用化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国用人工饲料饲养家蚕获得成功。40年来,我国蚕业界在家蚕人工饲料配方的改进、饲料加工调制技术、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家蚕对人工饲料摄食性的生理遗传学研究、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选育、人工饲料饲育家蚕的生理病理特点,以及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蚕业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试验和研究。本文概述我国家蚕人工饲料在上述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主要成就,介绍了近几年在人工饲料实用化方面取得的新进展以及生产示范情况,分析了人工饲料养蚕技术在我国蚕业生产的应用前景以及今后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蚕业极不景气、蚕业界充满期待的时候,作为适应于低成本养蚕的广食性蚕品种第一号“朝雾”育成了。这个品种仅三年时间就选育成功,是以往蚕品种选育从未想象的极短时间,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用了与家蚕食性有关的遗传学研究成果和现行人工饲料蚕品种  相似文献   

18.
目前,蚕病的流行是导致蚕作不安定的主要原因,在我国每年因此而损失蚕茧达数十万担,研究家蚕和其病原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育成对病原物具有一定抵抗性的品种,是控制蚕病发生的有效途径之一.五十年代以来,国内外蚕业科学工作者对家蚕抗病性遗传和抗病育种进行了许多研究.现在就家蚕抗病育种中所取得的进展,及今后进一步开展抗病育种的设想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家蚕种质资源保育中心落户四川,该中心由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省苏稽蚕种场三方合作共建。家蚕种质资源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是蚕茧生产和丝绸工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维持家蚕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多样性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保障我国蚕丝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蚕业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家蚕种质资源保育中心设在四川省苏稽蚕种场,主要承担家蚕种质资源的保存、研究与开发工作。该中心已收集保存家蚕种质资源589份,包  相似文献   

20.
人工饲料养蚕是养蚕技术的重大革新,不仅有利于蚕茧生产规模化和提高养蚕综合效益,而且能够应用为蚕的生理生化、蚕病防治、遗传学及蚕品种选育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条件,对促进我国蚕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蚕桑产业的科技进步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从70年代初期开展人工饲料的研究工作,在许多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现将我国家蚕人工饲料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研究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和适应性与蚕品种有关,不仅品种之间存在差异,在同一品种同一蛾区的个体之间,摄食性变化也很大。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