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源菌以菌核在稻田病残组织和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次浸染源。菌核越冬后在温度、水份等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萌发,菌丝与水稻初次产生寄生关系,由于菌丝不断繁殖,形成再次浸染,造成水稻纹枯病在田间迅速传播蔓延。水稻受害后在稻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病源菌以菌核在稻田病残组织和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初次浸染源。菌核越冬后在温度、水份等自然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开始萌发,菌丝与水稻初次产生寄生关系,由于菌丝不断繁殖,形成再次浸染,造成水稻纹枯病在田间迅速传播蔓延。水稻受害后在稻叶、叶鞘和稻穗上形成许多不规则形病斑,影响水稻光合作用和水份、养分输送,造成瘪谷、死孕穗、白穗等多种症状,严重时水稻可大面积倒伏,影响水稻产量,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相似文献   

3.
水稻纹枯病在田间水平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纹枯病属于中心式传播型,病菌的菌核及病害在田间水平分布不均匀,稻田中央菌核量最少,发病程度较轻;稻田下风池角和池边菌核量较多,发病程度较重,深水串灌未晒田和排水不良的深水地块发病严重。偏施氮肥地域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4.
对水稻稻曲病成灾机制和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的相关进展进行了评述。水稻品种生育期过长、灌浆期温度相对较低是稻曲病在浙江省成灾的根本原因;高感品种的大范围推广和对高水肥的需求增加了稻曲病的成灾概率;稻田冬前免耕大大提高了稻曲病菌菌核的越冬比例,增加了翌年稻曲病菌侵染的菌源量。稻曲病防治的基本措施是减少菌核和厚垣孢子的越冬数量;水稻收获后稻田及时翻耕、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适当减少氮肥用量、使用降解菌核的微生物制剂、孕穗期喷洒杀菌剂等均可有效减轻稻曲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从稻田土壤、旱地土壤、稻田水和菌核上分离到501个细菌分离物,通过离体拮抗性能测定细菌悬浮液抑制纹枯菌菌核萌发试验、稻种细菌化防治纹枯病及拮抗细菌防治水稻纹枯病田间试验,获得了D3、R2、E13个较好的拮抗细菌菌株,对纹枯病的拮抗带分别为5.5mm、8.5mm和2.0mm,经这三个菌株处理的菌核萌发率分别为24.00%、12.00%和16.00%,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小区防治效果分别为64.53%、58.80%和61.45%,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分别为13.41%、7.45%和10.98%。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早稻移栽前后田间水面菌核漂浮量、稻株菌核附着量与土壤越冬菌核量的定量关系,进而研究了稻株上菌核附着量与田间早期病情关系,分别组建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各数学模型均在0.01水平上显著,且拟合较好。越冬菌核量(s)与栽秧后2天的水面菌核漂浮量(As)关系最密切,与栽后14天稻抹上菌核附着量(Rs)关系密切。其回归模型分别为:S=146.74As—5.2163,S=29.71Rs—51.987。栽后14天稻株菌核附着率(Rs)与分蘖末期田间病丛率(DH)的回归方程为DH=12.76+2.88Rs。文章最后对回归模型的应用及存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高效防治水稻纹枯病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发生纹枯病危害,可造成结实率和千粒重显著降低,甚至植株倒伏枯死,导致严重减产。要高效防治纹枯病,必须抓好以下关键技术。一、彻底打捞菌核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  相似文献   

8.
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纹枯病和稻曲病是水稻主要病害,这二个病害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防治中必须予以注意: 1、水稻纹枯病 1.1常发性.田块间病情差异大。这主要是土壤带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所以年年发病都重,又由于不同田块菌源多少大不一样,老病田残留菌核量大,每年都发病严重。轻病田残菌核量少,相对发病就轻,所以重病田老病田防治要早,下药要重些。  相似文献   

9.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使水稻减产4%~8%。防治方法如下: 1.插秧前后捞菌核。纹枯病的病源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水田放水后,便漂浮在水面上。因此,从本田泡田到插秧结束,打捞菌核是有效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秸秆深翻还田对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影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深翻与旋耕土壤浸提液处理后禾谷丝核菌生长指标的变化,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深翻对纹枯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的影响.结果 表明:与旋耕相比,除望都试验基地5.0、2.5 g/mL深翻耕层土壤浸提液处理外,其他深翻耕层土壤浸提液均对禾谷丝核菌菌丝生长表现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在3.84%~28.19%.1.25、0.625、0.3125 g/mL望都试验基地深翻耕层土壤浸提液处理后菌核数量降幅为16.18%~ 33.62%;其他深翻耕层土壤浸提液对菌核数量均无影响.深翻耕层土壤浸提液(5g/mL除外)处理菌核鲜重与旋耕同耕层处理无显著差异.浇灌固安试验基地2.5 g/mL土壤浸提液后,深翻耕层处理纹枯病病指在18.84~28.72,显著低于旋耕同浓度处理;其他同浓度处理间纹枯病病指差异不显著.在拔节期,深翻显著降低了田间纹枯病发病率,降幅约15%,但病指未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提高枯草芽孢杆菌Bv22菌株对茉莉花白绢病防治效果的方法,在测试Bv22菌株在茉莉花根际定殖能力的基础上,测定该菌株以及该菌株与25%戊唑醇可湿性粉剂混配使用对茉莉花白绢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Bv22菌株可以在茉莉花根际中定殖,施菌液3 d后Bv22菌体数量逐步增加,20 d后为最大值,25 d后逐步下降,且Bv22菌株定殖根际的数量在各个测定时期均以Bv22菌液与戊唑醇混合施用处理大于单独施用Bv22菌液处理;Bv22菌株与戊唑醇混配使用对茉莉花白绢病的室内和大田防治效果均显著好于两个单剂单独使用时的防效。因此,利用Bv22菌株防治茉莉花白绢病,可以与戊唑醇混配使用,每隔20 d施1次,连续施3次,可提高其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对稻田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田间试验方法,以常规插秧为对照,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两种免耕栽培模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插秧相比,免耕栽培能使稻田土壤腐殖质累积,改善腐殖质品质;>0.25mm团聚体含量增加,全氮、全磷和速效氮、速效磷养分含量都有所提高,稻田土壤肥力性状都有所改善。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在土壤腐殖质总量累积上不如免耕抛秧,但在腐殖质品质、>0.25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全氮和速效氮、速效磷等养分含量上则优于免耕抛秧。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不同处理稻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22个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总效益的加权和等权关联度均表现依次:为免耕抛秧,免耕移栽,常耕移栽,常耕抛秧。  相似文献   

14.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节本高效栽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双季稻田免耕直播双低油菜湘杂油6号为试材,研究了利用稻田作免耕直播油菜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产量比翻耕移栽栽培增产28.3%,每公顷减少用工45个,节约成本2 250元,增加收入56.1%。  相似文献   

15.
研究长期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能及时准确反映免耕土壤质量的演变趋势,探求最佳免耕年限。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调查了水旱轮作条件下,不同免耕年限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土壤微生物活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旱作和水作后,免耕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显著高于常规每年翻耕的耕作方式,微生物量磷则相反。随着免耕年限延长,旱作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水作后,则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而微生物量磷在不同免耕年限间无显著差异。②主成分分析表明,旱作后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高于常规每年翻耕,水作后则相反。随着免耕年限延长,免耕土壤微生物活性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旱作后免耕7—8 a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水作后免耕5—6 a土壤微生物活性最低。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油菜生产成本,对稻茬免耕直播油菜覆盖稻草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播种期设10月20日、10月30日、11月9日3期播种,种植密度设18万株/hm2、27万株/hm2、36万株/hm23水平,稻草覆盖数量设0、2250kg/hm2、4500kg/hm23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播种期对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影响大,适期早播是高产的关键;播种后覆盖稻草,能抑制杂草、提高地温和培肥地力;种植密度18万~36万株/hm2范围内,产量差异不显著。浙江省免耕直播油菜高产农艺措施为10月20日撒直播、种植密度27万株/hm2、稻草覆盖量2250kg/hm2。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不同免耕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状有何不同影响,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常规插秧为对照,研究免耕直播和免耕抛秧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及土壤理化性质变化。结果表明: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前期分蘖速度较快,株高、结实率及产量都较高,穗粒数和千粒重则与常规插秧相当,而免耕抛秧有效穗较多,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及产量均较低。在土壤理化性状方面,与常规插秧比,免耕栽培稻田表层(0~5cm)土壤有机质增加,腐殖质品质改善,>0.25mm水稳性大团聚体、全量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含量都有提高。两种免耕栽培模式中,免耕直播的腐殖质品质、>0.25mm大粒团聚体含量及速效磷高于免耕抛秧,而土壤有机质总量和速效钾则低于免耕抛秧。免耕栽培模式有利于稻田表层土壤肥力的改善;此试验条件下,免耕直播更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提高免耕稻田磷肥的利用效率。[方法]以免耕和翻耕稻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稻田土壤磷有效性。[结果]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有效磷含量降低。免耕使得土壤有效磷在土壤表层富集。与耕作相比较,施肥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高于耕作。[结论]免耕比翻耕更能合理利用肥料,提高磷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图像的水稻纹枯病智能测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目前水稻纹枯病测报依赖人工调查水稻发病丛数、株数和每株严重度来计算其病情指数,操作专业性强,费时费力且数据难以追溯.本研究提出基于图像的水稻纹枯病病斑检测模型和发生危害分级模型,为水稻纹枯病智能测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便携式图像采集仪采集田间水稻纹枯病图像,研究不同目标检测模型(Cascade R-CN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