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菜菌核病近年来发生严重,大发生的年份一般可减产30%以上。以往在防治油菜菌核病时间上缺乏适期防治指标,常在初花期至盛花期用药防治。为确定防治油菜菌核病适期和油菜生育指标,于2002年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油菜菌核病是影响仪征市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一般发生年份病株率达10%~30%,重发生年份病株率高达80%以上,一般减产为10%~70%。为探索防治油菜菌核病的有效药剂,2015年进行了咪鲜胺和多酮的防效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多酮对菌核病的防效为32.25%,咪鲜胺对菌核病的防效达81.13%,即咪鲜胺防治菌核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多酮。  相似文献   

3.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油菜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对油菜的安全生产不利。结合繁昌县油菜生产实践,主要分析了油菜菌核病发生的原因、发生特点等,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以指导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4.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三大主要病害之一,一般可造成油菜减产10%~20%,严重的可达50%以上,对油菜安全生产不利。本文结合繁昌县油菜生产实践,主要分析了油菜菌核病发生原因、发生特点等,并从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方面提出了防控技术措施,以指导油菜菌核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俗称烂秆、白秆、霉兜等,主要发生在长江 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一般年份均有发生,雨水多的年份发 生严重,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菌核病主要危害 油菜茎秆,引起植株早枯,角果减少,种了皱瘪,千粒重种 出油率降低,产理下降,一般减产10%-70%  相似文献   

6.
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新药剂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筛选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的新药剂,通过对多种新药剂的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核净、粉霉净、万霉灵对油菜菌核病具有很好的防效,室内抑菌效果达100%,田间药效均在80%以上,比多菌灵的防效高40%左右。是目前替代多菌灵防治抗性油菜菌核病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7.
我市油菜生产,因长期以来移栽密度较高、行距偏窄,封行期早,给油菜开花期药剂防治菌核病带来困难,即使在温.湿度适宜的年份,也往往造成菌核病大发生而得不到有效控制。为此,我们采取大小行移栽拓宽行距,来解决后期防病难的问题,以控制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和蔓延,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最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油菜产量。文章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特征症状、发病条件以及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油菜菌核病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在油菜生产中,菌核病的防治宜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由于我县油菜菌核病菌源充足,花期气候条件适宜,自2001年以来,我县油菜菌核病已连续3年大发生。为了寻找防治该病的有效药剂,我们进行了防治油菜菌核病药剂田间筛选试验。试验结果显示:25%脒鲜胺乳油667平方米用30毫升2次施药防效最好,最终株防效为70.28%,病指防效为78.22%。  相似文献   

10.
<正>油菜菌核病是四川省油菜栽培过程中的主要病害并常年发生,直接导致油菜减产和受害植株含油量降低。在长期油菜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们已经习惯油菜菌核病在花期发生和危害,并根据油菜菌核病的侵染时期集中在油菜初花、盛花和谢花等时期采用药剂喷雾方式进行菌核病防治。然而,随着我省近年油菜耕作制度的改变和免耕制度的推行,油菜菌核病在冬季出现大量苗期侵染和危害油菜幼苗现象。苗期油菜受害植株先是在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以清沟沥水+稻草覆盖+适期使用对路药剂防治的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标准化技术,单位面积纯收益最高,为827.4元/hm^2,增加的投入与产出比达1∶17.22,应大面积推广应用。清沟沥水+稻草覆盖+摘除病、老、黄叶+适期使用对路药剂防治的油菜菌核病综合治理标准化技术,对油菜菌核病防病效果最好,增产率最高,达17.41%,在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的情况下,其纯收益为790.2元/hm^2,增加的投入与产出比为1∶3.25,位居第二,该项配套措施,在油菜菌核病重发年份及劳动力富裕的地方,是防治油菜菌核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油菜菌核病是彭泽县油菜上重要病害,通过几种药剂对油菜菌核病试验比较发现45%咪酰胺微乳剂3000倍液、40%多菌灵悬浮剂1000倍液、40%多菌灵悬浮剂800倍液防治较好。  相似文献   

13.
50%凯泽水分散粒剂防治油菜菌核病田间药效评价结果表明,50%凯泽水分散粒剂对油菜菌核病具有明显的防效,适期用药1次,其病株率、病指防效均可达80%以上,优于目前推广应用的其他药剂,显著高于多菌灵的防效。其防治油菜菌核病经济有效的用药量为,一般发生年份以360~540 g/hm2为好,发生偏重以上年份以540~720 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4.
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油菜菌核病防治药剂筛选的实验说明,50%速克灵WP1125g/hm2、40%菌核净WP1500g/hm2、50%菌核·福WP1500g/hm2可有效地防治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多菌灵、多·硫胶悬剂.推荐在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及中等以上发生年份,防治感病品种油菜,应于油菜盛花初期、盛花期各施药1次,并做好速克灵、菌核净、菌核·福的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5.
油菜菌核病又名茎腐病,是长江中下游油菜高产、稳产的重要障碍因子.我县常年病叶株率在50%左右,高的年份达90%以上,一般感病株较健株平均减产30%~40%,种子含油量降低1%~5%,损失严重.因此,搞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是确保油菜丰产丰收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最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油菜产量。文章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特征症状、发病条件以及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总结,为油菜菌核病防治提供了一定参考依据。在油菜生产中,菌核病的防治宜采用农业防治与化学药剂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7.
油菜菌核病是江汉平原地区油菜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年份可成减产5%~10% 大发生年份可造成减产达30%以上.根据在江汉平原腹地潜江市调查,油菜菌核病在近10年中大发生有3年,偏重发生有4年,中等发生程度有1年,偏轻发生程度有2年,见表1.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空秆、烂秆、霉蔸等)是油菜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我县一般年份的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田块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60%.含油率降低1%~5%。  相似文献   

19.
油菜是修水县的传统优势冬种作物,由于近年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扶持加大,.市场价格逐年上涨,农民种植积极性高,面积逐年扩大,常年种植面积在15万亩左右。该县为山区县,冬季气温偏低,油菜受灾严重,生长受阻,伤口增多,春季随着气温的回升,生长加快、,。油菜菌核病为害较重。油菜菌核病俗称烂杆瘟、麻杆、白杆病,是油菜的一种致病性病害,在春季雨水多的年份发生尤重,防治不好的一般亩减产15~20虹,严重的减收35—40蚝。因此,要夺取油菜高产,做好菌核病的防控工作是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20.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油菜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宁国市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日趋严重。总结了油菜菌核病的危害特点,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及流行因素,提出以农业防治为重点、抓紧花期药剂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