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情报理论和情报工作中存在着不少模糊不清的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涉及对情报与资料、情报工作与资料工作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解。综合起来,有三种不同意见。第一是“等于论”。认为图书馆学和科技情报学实际上是一家。第二是“大于论”。认为情报工作的范畴大于文献工作,情报工作可以包括文献工作,而后者不能包括前者。第三是“质异论”。认为情报和资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情报工作和资料工作是两个关系十分密切,但性质又有区别的工作。资料是静的,情报是动的;资料是条件,情报不是条件;资料是客观的,情报具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一些情报学术论文中,常常运用“等同法”来论证问题。这种“等同”的论证方法,有必要讨论一下。比方说,无论在中文或外文里,“情报”与“知识”都不是一个词,也不是一个概念,但老是有些文章不加任何限制地主张“情报=知识”,说“情报就是知识”,“情报工作就是知识传递工作”。这是运用“等同法”来论证“情报观”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殊不知,“情报就是知识”,即“情报=知识”(这与钱学森同志说的“情报是激活了和活化了的知识”完全不同),也就“等于”说,“知识就是情报”,即“知识=情报”(等号两边的量可以互换位置)。如是,几千年前就早已有了知识,也就“等于”早有了情报;今天,已进入了情报化社会,也就“等于”已进入了知识化社会。早已有了情报,今天还  相似文献   

3.
“零次情报”理论近年来在中国兴起,是情报理论上的一个可喜的进展,它说明了情报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显著变化。传统观念认为,情报工作就是文献工作,情报存在于文献之中;口语中不存在情报,口语不是情报的载体之一.有的同志只承认一次情报、二次情报、三次情报,而不承认“零次情报”。事实上“情报”不只存在于图书、资料和文献之中,也存在于口头语言、实物、样本和行动里的蛛丝马迹之中。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的广大情报工作者,是承认“零次情报”的,他们都认识到,对“零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谈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文章多了。“一体化”,如果指的是图书工作中有情报工作,情报工作中有图书工作;图书与情报本来就存在着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的关系,完全可以协同作战,联合攻关,这样意义上的“一体化”,想来,不会有什么异议。但在有的同志看来,所谓的“一体化”,实则指的是把情报“一体化”于图书之中,即对“图书与情报”  相似文献   

5.
郭世远同志在《情报学刊》1984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从现状看高校情报工作的发展”一文,提出了“高校情报工作‘三权分立’的设想”。笔者暂不论“三权分立”是否符合高校情报工作的实际情况,先就其情报工作的实质内容加以简单地剖析,以阐明笔者的观点。郭文设立了三个中心,即情报调研中心、情报资料中心和情报翻译咨询中心。第一,情报调研中心,由本校学术造诣较深的  相似文献   

6.
工矿企业的情报工作应怎样做,才符合当前经济建设稳步发展的形势,才能开创情报工作的新局面?下面就我厂情报工作中的“四个结合”谈谈个人的看法。一、文献工作与情报调研相结合在这两项工作任务中,应该以那一项为侧重点,对于这个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工厂的情报手段落后,目前甚至今后若干年,大部分基层情报室均无力承担情报分析研究工作,工厂情报室应把搞好文献服务为为主要工作任务。另一种意见认为,企业情报工作主要是为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技术、经济情报:确定产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本书是由日本工业报社出版,是一部很好的情报业务入门书。书中提出的情报不是指一般的情报,而是指作为国家之间、企业之间、个人之间的一种斗争手段的情报活动,即谍报。本书是作者根据自己多年在情报第一线工作的体验写成的。它的特点,不是从情报管理者的角度出发,而是从情报工作实践的角度出发。作者松井茂,曾经是日本关东公安调查局的外事工作调查官。他从1975年以  相似文献   

8.
在对外开放中,如何做好科技情报工作,进一步发挥科技情报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试图就此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其一,扩大情报资料搜集面。注意“死”情报,忽略“活”情报,这几乎已成某些情报单位工作中的通病。对外开放后,两者的位置应该要摆正。对成文的系统资料固然要求其全,对口头的点滴情报也要尽量减少疏漏。后一类情报中,有些带有一定的保密性,往往只在各式各样的学术交流会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展销会上,参观访问过程和亲朋好友交谈中偶然透露。为了丰富其来源,国家除适当增加科技情报人  相似文献   

9.
“情报研究”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情报工作中,情报研究一词使用十分广泛。但是,就其本身的涵意、内容、作用却又相当含混,因而,围绕着情报研究一词一直存在着一些意见分歧和争论。由于这个问题直接涉及到情报工作的方向、内容,确有必要作进一步地探讨。情报研究的涵义笔者认为,对情报研究,既可以理解为对情报科学的研究,又可以理解为对科学(技术)情报的研究。前者是探索情报本身的特征,揭示情报活动的一般规律,研究搜集、整理、加工、传递科学情报的有关理论和方法,以促进情报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是属于情报科学的范畴。而后者则是根据各种不同的特定需要,对科学情报进行研究,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是属于各专业科学的范畴。它涉及到科学技术的各专业领域,  相似文献   

10.
随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继四个特区之后,又有14个沿海港口城市进一步对外开放;随着对内搞活,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农村经济向商品经济迅速转变,城市形成了多样化、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及跨区域的横向联合。这两股急流刺激了社会各方面对情报需求量的激增,使情报供应严重匮乏。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情报工作依然存在着吸收多,消化少,输出不足的畸形病态,盲目追求资料“多而全”、“小而全”,以致大量资料得不到利用而成了废纸。这一对矛盾激化结果使情报工作形成了今日“情报过剩”  相似文献   

11.
在几乎所有的情报学著述中,都把情报的“正式交流过程”定义为:借助于(或通过)科学文献系统来进行的情报交流或传递。如严怡民主编的《情报学概论》、《情报学基础》、赵惠丰主编的《社科情报工作概论》等书中均是如此。若仔细地分析这一定义,特别是与情报的“非正式交流过程”的定义相比较,就会发现,这种定义是不准确或有矛盾的。首先,“科学文献系统”的含义不明确。假设“科学文献系统”专指正式出版物,就大大缩小了“正式交流过程”的范围。因为在这些著述中,在解释这一定义时,还对其范围进行了说明,如《情报学基础》中说,“如科学出版发行过程及与发行过程有关的书刊商业活动,以情报提供为目的图书馆书目工作和档案工作,科学情报工作等”。很明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发挥专题情报的优势,提高情报工作的质量,在应用情报之前,需要在情报搜集整理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鉴定。这是将情报的“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和知识密集性相当高的工作,这种劳动对于情报的使用效果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3.
“94图书情报基础工作学术研讨会”在富阳召开1994年10月13~18日由中国科学院《图书情报工作》杂志社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发展部联合主办的“94图书情报基础工作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富阳亚林所胜利召开。《图书情报工作》主编、博士生导师孟广均教授和《图书情...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献资料与情报调研两个方面对中小城市情报工作的深化问题进行了探索。在文献资料搜集、检索工作方面,强调主动及时地对口服务,做好文献资料的情报密度分析工作;在情报调研方面,引进了“预调研阶段”的概念,阐述了通过反馈作用控制调研进程以获取最佳效果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有效地吞吐情报应当具备“软”、“硬”两种功夫。“硬”功夫就是收集,查寻文献的能力,具有检索死资料的本领。这种功夫需要经常练习,放久了会丧失,更何况死资料本身亦有时效差别;“软”功夫就是调查研究的能力,从调查目的的确定,到调查程序的安排,到调查资料的分析与研究,都必须有相当的本领才行。至于搞学问写文章最忌讳的是“硬伤”。假如你用几个月的时间,得到一个研究结果,写成一篇论文,但所用资料不可靠或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许多刊物上时有将情报的社会功能与情报工作的社会功能相为混淆的现象。一篇文献被利用,带来了人力的节省、财力物力的增殖,往往被说成是情报工作的社会功能。其实,这是不科学的。这种混淆已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从科学的角度,我们谈情报工作的社会功能,应将情报的社会功能与情报工作的社会功能区别开来。情报的社会功能是:“(1)科学功能;(2)经济功能;(3)选择功能”。情报工作的社会功能相对情报的社会功能而言,就是利用发挥情报功能的功能。也可以说,开发和加工利用“情报资源”的功  相似文献   

17.
国外产品样本资料是经济技术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之一,千方百计地搜集其样本资料是经济技术情报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国外产品样本搜集的特点一、政策性。国外产品样本资料的搜集,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无论采取索  相似文献   

18.
“可行性研究”在科技情报工作中的意义和作用“可行性研究”是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即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技术经济分析原理为手段,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分析、计算、论证所做的工作。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与情报分析相结合,使情报的研究工作遵循技术经济的规律,获得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可行的全面评价。运用“可行性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开展情报工作,对提高情报工作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为扩大情报服务范围,增加情报工作的手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19.
一、情报效果与情报用户情报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很强的工作,其服务效果如何,是每一个情报工作者都很关心的问题。情报的收集、整序、流通,目的是提供使用,使用的效果如何,要通过用户来反映,没有用户,就没有情报服务工作,也就没有情报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用户的需求,就没有情报工作的存在。可以说,情报事业的繁荣是和情报用户的需求联系在一起的。国外情报界有人把用户推崇为上帝,就是因为情报用户与情报效果、情报工作的兴旺发达紧密相关,我们多年的情报工作实践,也充分证明了“用户第一”的思想是非常正确的。在情报工作中,凡是有实效的,都是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情报需求而取得的。因此,研究情报用户的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科学技术情报会学理论专业委员会于1981年12月在新都召开首次学术讨论会,会上对一些情报理论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不少见解。与会代表就目前有关情报的几十种定义,提出了各自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情报是一种信息”;类似这种看法的还有“情报是搜集、加工、整理、交流的信息”;“情报是一种信息,但关键在于需要程度,有用才算情报”;“能够启发人们智慧并构成未来模式的信息,就是情报”。另一种意见认为“情报是新的和有用的知识”;“情报是情况的报导”代表们普遍认为有必要解决好情报制体问题,讨论中提出了设立国家情报局,建立文献资料中心,情报研究中心,情报咨询服务中心的设想。另一种意见是按现有机构进行调整,由国家设情报机构实行对中央和地方、专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情报机构的统一领导。有的代表还介绍了搞好科技情报网的经验。情报网是在中小企业内部或各部门之间,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松散“联盟”。经济上采用民办公助的办法,并推举热心情报事业的同志主持工作,才能把网的工作搞得生动活泼。在讨论中大家认为情报工作有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有的效果能计量或将来会定量计算出来,有的没法定量评价。有的代表建议,国家要有保护情报成果的立法。有的还建议,情报部门要逐步开展有偿服务,用经济办法管理情报工作。此外,代表们还对今后开展学术讨论提出了建议,认为学会是学术团体,应多研究理论问题,包括应用理论和基础理论,要防止把学术讨论会开成工作座谈会。除每年举行一次年会外,平时还可组织报告会,讲座,小型专题讨论会以及办短期培训班等活动。 (郭光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