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贵州省黔南州的茶农为调研对象,从个性特征、家庭特征等4个因素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明确了在绿色发展背景下茶叶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状况。结果表明:黔南州茶农是否采纳绿色生产技术取决于茶农对该项技术的了解程度,了解程度越高则越容易采纳,反之亦然。因此,在今后的茶叶生产过程中,应积极开展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加强对茶农的技术培训以及完善相关的政策等。  相似文献   

2.
塑料膜简易覆盖技术在良种茶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种茶的发展,提升了淳安县传统产业的效益优势,增加了茶农的收入。可近三年连续的倒春寒,也给良种茶的生产蒙上了一层阴影,茶农损失巨大。为抵御自然灾害,在生产中,茶叶生产技术人员和茶农也纷纷采取用稻草覆盖、遮阳膜覆盖、塑料膜盖顶等技术措施进行试验,但总是不能解决冻害问题。今年霜冻时期,我们比拟大棚蔬菜生产技术,在大田良种茶园采取塑料膜覆盖技术,成功实施了良种茶园的冻害抵御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茶树是古丈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农民人均种茶面积达到667平方米以上。自2010年以来,广大茶农在夏秋茶生产季节大面积施用喷施宝叶面肥,对提高茶园鲜叶产量收效明显。据2013年8月~2014年8月对古阳镇树西科村龙清慧等8户茶农的调查,施用喷施宝叶面肥后,茶叶具有芽头饱满、粗壮、抽芽整齐、叶色嫩绿、散叶慢等特点。田间到户统计表明,2014年5月15日~8月15日,每月每  相似文献   

4.
屏山县是四川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茶叶生产基地和四川省出口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基地以及四川省茶叶产业发展十大核心县之一。通过对四川省屏山县茶农生产状况的调查,了解四川省屏山县茶农生存的基本状况,对茶农生产情况进行深层次的比较,尝试提出一些解决和改善茶农生存状况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存在的问题 (一)茶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信阳市虽然在近年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但因茶农面广而分散,未能形成规模化种植。大部分茶园因在偏远地区,增加了成本,同时给科学管理茶叶生产带来诸多不便,整体经济效益较低。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相似文献   

6.
《四川农业科技》2009,(4):60-60
2009年2月中旬以来,四川省川南、川西和川东北三大茶叶主产区先后进入开采期,春茶生产开局良好,量增价扬,茶农增收。  相似文献   

7.
一、生产概况中国被誉为茶叶的故乡,是世界茶叶的原产地。我国共有19个省区市生产茶叶,涉及茶农8000万人,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的福建、浙江、云南、湖北、四川、湖南、安徽、广东等省,这8个省的茶叶产量约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8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叶生产稳步发展。2002年全  相似文献   

8.
茶叶扦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茶叶品种繁多,制茶形式多样,茶叶市场走俏,茶叶生产效益逐年提高,茶农茶叶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为弥补茶叶品种的紧缺,为广大茶农提供优质的茶叶苗木,2008年6月笔者对肉桂茶叶品种进行扦插繁殖育苗20亩,推广到大田种植800多亩,经过大田科学管理,大田茶园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9.
秋冬季节,正是庭院闲置季节,也是农闲季节,而且庭院生产便于管理,因此利用庭院生产蒜黄可谓是一条好的致富项目。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安吉县生产出口茶叶的102户茶农为研究案例,基于农产品出口与种植规模的视角,实证考察了茶农的农药施用行为,在验证茶叶种植规模有效规范茶农农药施用行为的基础上,以Cobb-Douglas生产函数为基础,构建了出口茶农最优种植规模函数。研究表明,在我国,茶农适度规模的种植出口茶叶在提高家庭农业收入的同时,其自身的农药施用行为逐步规范,因此改革土地制度,促进农产品适度规模种植经营是我国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1.
旌德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秀,茶产业的良性发展促进全县农业结构调整,茶农增收。目前全县茶叶机械化加工水平达90%以上,茶园修剪水平65%,茶叶植保水平接近50%,中耕管理水平不到10%,呈现“一高三低”态势,发展极不平衡。存在问题是名茶种类多,工艺不相同,机具投入大;加工机械使用效率低;茶农生产、加工技术水平低。因而要整合品牌,科学布局,引进技术,试验示范,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提升茶叶清洁化加工能力,全方位多渠道促进全县县茶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绿色发展理念是指引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5大基本理念之一,发展绿色农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茶农+种植合作社"模式下构建了委托-代理模型,并结合4家茶叶种植合作社的案例分析了该模式下的茶农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绿色生产激励、绿色生产监督、"优质优价"市场机制、绿色生产成本及败德行为收益是影响茶农绿色生产水平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提高绿色产品收购价格、完善监督惩罚机制、构建信任合作机制、加强质量信号传递、降低交易成本能够有效作用于以上影响因素,从而提高茶农绿色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3.
当前,缙云县普遍使用临海、磐安和本地生产的“三槽压板式”扁形茶炒制机。该机型虽然适合本地茶业加工,能提高茶农生产工效,给茶农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茶农的安全意识淡薄和操作技术的问题,几年来已发生多起手被压板夹伤、烫伤、电击等事故。现根据该机型的性能特点,特向茶农朋友提出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四川农业科技》2010,(6):60-60
2010年春茶生产已基本结束,我省春茶生产呈现投产面积增加、单产略减;总产稳定、价格上升、产销两旺、茶农增收显著的态势。据统计,全省投产茶园197万亩,  相似文献   

15.
茶叶是缙云县传统的经济作物,过去以生产炒青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茶叶购销体制改革后,各茶厂、茶场之间恶性竞争现象增多,大宗茶效益下滑,导致许多茶场停产,茶园荒芜,县茶厂破产倒闭。九十年代中后期,名优茶生产技术在全县得到推广普及,在名茶高效益的拉动下,茶农种茶制茶的积极性开始恢复,大面积的低产茶园得到改造,名优茶产量逐年增加,大宗茶产量逐年下降,茶叶效益倍增:至2005年,全县茶园面积34640亩,茶叶总产量622吨,产值6005万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7.4%。全县有近两万茶农在茶叶产业化中得到实惠,茶叶产业已成为缙云县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6.
所谓反季节栽培,就是指在不能正常生长的季节里进行栽培,体现在食用菌生产上,其本质主要就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也就是在不能正常生产的自然季节里,通过改进设施设备、人工调控条件及其它辅助手段进行的栽培,并且还可获得与正常季节的生产相近的生产效果;比如较典型的金针菇夏季栽培、草菇的冬季栽培等等。如低温品种的金针菇,应该在11-2月份出菇,但采用设施自动控制栽培,则可在夏季产出;又如草菇,一般只在6-8月份出菇,通过调控条件,使之在其它季节上市,按照“货少价扬”的市场规律,效益之高是很自然的事情;其实这也正是“人无我有”思路在市场经济中的必然反映。  相似文献   

17.
对安溪县茶叶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茶叶病虫害防治不仅是茶业生产中的热点、重点及难点,而且是茶农增产增收的保障。在安溪县茶叶病虫防治实践中,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化程度低。统分结合的经营体制,导致茶农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防治,  相似文献   

18.
翟洪民 《中国农资》2011,(44):24-24
春茶品质好、价格高,尤其明前茶是茶叶中的极品。但是这几年,由于气候的变化,刚刚萌发的新芽一夜之间在寒流的侵袭下全部冻死,茶农损失惨重。碧护在茶叶主产区经过6年的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被广大茶农和茶叶科技工作者认可。  相似文献   

19.
唐代茶农生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郭亮 《农业考古》2005,(4):197-200
唐代是我国茶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华茶文化的发轫时期,因此吸引了当今众多学者对唐代茶业进行研究。回顾近二十年来诸贤所取得的成果,大家研究的问题主要集中于茶叶生产、茶叶消费、茶叶市场、茶业政策等方面。而本文主要想对唐代茶农生活作一个初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0.
机制名优茶技术是一项高新技术,是我国名优茶生产发展新的增长点。我国名优茶品种繁多,加工工艺精致、复杂,且传统都是靠手工炒制。因此许多茶农和茶厂在使用名优茶机械过程中,对茶机的加工原理了解不够,对茶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更缺乏了解,致使生产出来的产品达不到名优茶特有的品质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