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粒黑粉病 Neovossia horrida(Tak.)P.etK.是水稻常见的病害,每年因气候条件出现不同程度的危害。1985年,我县连作晚稻稻粒黑粉病普遍发生,危害严重,汕优六号(杂交籼型)病穗率高达13,74,台杂1号(杂交粳型)病穗率度达83,9%,常规粳糯稻穗病率一般为0,38%。一、发生条件稻粒黑粉病茵的厚垣孢子在土壤中,种子内外及禽畜粪肥里越冬。第二年,浮在水面或  相似文献   

2.
稻粒黑粉病,又叫墨黑粉病,俗称乌米谷、黑谷等,是水稻常见的谷粒病害。病原菌Neovossia horrida(Tak)padw.et A.Kahn 为担子纲、黑粉菌目,齿黑粉属。八十年代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的籼型杂交水稻,特别是杂交稻制种田发生普遍,危害严重,现综合报道如下。一、发生与危害稻粒黑粉病以往在中稻或晚稻上偶有少数病粒出现,杂交水稻推广种植以来,长江中下游稻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杂交制种田的不育系(母本)受害更为严重。如江苏省赣榆县1980年2600亩杂交稻制种田母本,平均损失40.0%左右,严重田块达80.0%以上,出  相似文献   

3.
薏苡黑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薏苡黑粉病是系统性侵染病害,造成薏苡产量下降,米仁质量变劣。病害的初次侵染源来自带菌种子和土壤;孢荷量大、播种期土壤温度低、种子覆土过厚、病害发生重;土壤含水量对病害发生程度的影响作用较小。用25%百理通可湿性粉剂、25%百坦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防病效果达85.4—100%,对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均无药害。  相似文献   

4.
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稻粒黑粉病在常规稻栽培过程中发生轻微,但在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过程中却严重影响制种的产量及种子的质量,而直接关系到杂交制种和不育系繁殖工作的成败。据笔者1990~1992年的田间调查和试验,在常规条件下没有进行综防的田块发...  相似文献   

5.
稻粒黑粉病是水稻花期侵染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过去在吉林省很少发生,六十年代曾有过报道。近年来,由于品种的更换和水肥条件的变化,稻粒黑粉病开始上升。1985年在吉林省许多地区都有发生,为害程度重于常年。作者在东辽对稻粒黑粉病发生情况做了初步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和防治建议简报如下。1.病原与症状稻粒黑粉病 Tilletiahorrida Tak 为担子菌亚门黑粉菌目腥黑  相似文献   

6.
玉米瘤黑粉病,又名"乌霉",病原菌为真菌,是由玉米黑粉菌引起的一种局部侵染性病害。玉米被病原菌侵染后,在各生育时期和植株的不同部位都能长出瘤状菌瘿,影响玉米正常生长发育和营养供应,造成玉米减产。此外,瘤黑粉病还  相似文献   

7.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水稻制种穗期的主要真菌性病害,重病田病粒率高达33.5%,严重影响种子的产量和色泽、发芽率等种子质量。本文对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的发病因素、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制种田杂交稻粒黑粉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许长敏(福建省德化县植保检站362500)徐大东(福建省德化县种子公司362500)稻粒黑粉病(NesrossiahorridaTak)是我县杂交水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害。据调查:夏季制种田母本病穗率高达60~80%...  相似文献   

9.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广泛分布于各玉米产区。为掌握馆陶县2014年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病情况及病害发生动态,在瘤黑粉病发生主要时期进行调查。详细介绍玉米瘤黑粉病典型症状和发病规律,结合当地栽培管理和气象因素,分析2014年玉米瘤黑粉病发生原因和发生情况,提出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指导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0.
1发生特点  玉米黑粉病过去在陕西省一直是零星发生,常年病株率1%~2%,基本不造成为害。2000年8月中旬以后突然在陕西关中的西安、咸阳和渭南局部地区的夏播玉米上暴发,全省发生面积10万~13万hm2,约占全省玉米种植面积的10%~13%。其中重发面积2万~3.3万hm2,一般发病株率5%~15%,严重发生田块发病株率30%~50%,局部田块高达50%以上。根据调查情况来看,该病发生特点:一是不同品种间发病差异明显,掖单19发病明显重于其他品种。二是不同栽培方式发病程度不同。连作、密植、水肥条件好、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11.
薏苡[Caixlacryma-jobi]俗称苡米、川谷 ,紫云县多称苡仁米或珠珠米。它是一种药食兼用的经济作物 ,紫云县种植薏苡历史悠久 ,是贵州省薏苡种植生产县 ,该县及周边邻县是贵州薏苡的主产区 ,本县产的薏苡 ,倍受国内外客商青睐 ,远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 ,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在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大开发中 ,这一作物是紫云县的支柱产业。紫云县每年种植薏苡2000hm2 左右 ,正常年份总产折净仁米2760t。近年来由于遭受黑粉病的为害 ,每年薏苡黑粉病发生面积400hm2,产量损失约75~100t。1薏苡黑粉病的发…  相似文献   

12.
水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七十年代后期以来,稻粒黑粉病的发生日渐普遍,特别是杂交稻三系制种田的不育系受害尤为严重。本病可由种子和土壤传染。经测定,在水稻收获后田间每克表土有冬孢子1666.5—12499.8个,制种田可高达48121.2—109367.3个。菌源可在土壤中积累,致使病害逐年加重。试验表明,病菌可以从花器侵染,因而品种发病差异与品种颖壳开放时间长短有密切关系,开放时间长的品种受病菌侵入的机会多,发病重。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采用10%盐水或泥水选种,防病的效果分别可达93.24%和80.42%;在水稻开花初盛期和盛期喷布多菌灵各1次,可以得到较为明显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孙六才  李白 《植物保护》1987,13(3):51-52
淮安植保部门用我厂生产的3%久效磷颗粒剂,每亩2公斤兑湿润细土30公斤制球穴施,另设市售80%敌敌畏乳油每亩200克兑水15公斤弥雾作对照药剂。不施药的  相似文献   

14.
稻粒黑粉病是杂交稻制种生产后期的重要病害,不仅造成大幅度减产,还会严重影响种子的质量及其商品品质。泰州市红旗良种场地处江苏里下河圩区,从事杂交稻制种生产已近20a,每年的制种面积800hm2以上,是稻粒黑粉病的重发病区。多年的田间调查资料显示,黑粉病的发病率都在...  相似文献   

15.
 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 (TaK.) Padw. et A. Kahn)近年在杂交稻繁殖制种田普遍发生,严重危害.1989~1992 年对该病发生与寄主关系作了试验观察,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6.
稻粒黑粉病 Tilletia (Neovossia) horrida Tak.是杂交稻制种田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县该病流行年分制种田病谷率高达50%以上,一般春、夏制种田发病较重。开花期是粒黑粉病的主要侵染期,孕穗期也可侵染。 笔者的试验,选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江苏建湖农药厂)、3%井岗霉素水剂(福建浦城生化厂),按每亩用①粉锈宁75g;②井岗霉素200ml:⑧粉锈宁75g 井岗霉素200ml,3次重复,分别进行比较;各药剂均兑水50kg均匀喷雾;水稻品种为♀早珍汕A×♂含测64;在母本破口始穗期,加入“920”喷施;在蜡熟后期进行防效调查。  相似文献   

17.
稻粒黑粉病药剂防治试验与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水稻粒黑粉病的根本目的,在于揭示其发生为害规律,寻求最有效的防治方法。目前,国内外稻粒黑粉病的防冶方法,仍然是以药剂防治为主。为确定适宜我省的药剂品种和使用技术,1991~1992年度我们分别在南昌、赣州、宜春进行了室内药剂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并在取得了较好防治效果的基础上,1992年进行了18.7%灭黑灵和20%粉锈宁的大面积防治示范,通过了专家的现场评议和验收。现将试验示范结果总结如后。一、材料与方法工.不同药剂对稻粒黑粉病厚垣抱于萌发的抑制作用洪试的15种药剂是灭黑一号EC、灭黑三号EC灭黑八号EC、5%菌…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旱作玉米瘤黑粉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兰州地区旱作玉米瘤黑粉病为研究调查对象,通过定点、定时调查,对其发生规律进行调查,提出防治方法。调查结果显示,玉米抽穗时田间开始出现瘤黑粉病株,灌浆期至成熟期病株有所增加;不同品种发病程度有差异。龙源3号发病较重,酒单3号、酒单4号发病轻。根据玉米瘤黑粉病在当地田间发生时期和为害特点,提出了种植沈单16、酒单3号、酒单4号等抗性品种,适期播种,抽雄前后经常去田间检查,及早发现病株、在病瘤尚未变色时及早割除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掉,拔节期至喇叭口期(6月中旬至6月下旬)用化学药剂预防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黑粉病已成为杂交水稻制种和不育系繁殖中最严重的病害之一。本文介绍了稻粒黑粉病的症状,探究了其发病规律,根据发病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水稻杂交育种过程中稻粒黑粉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六氯代苯防治小麦秆黑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赛力散等有机汞剂拌种防治小麦秆黑粉病效果不好,不能满足生产上要求。作者等从1957年至1959年曾在温室及田间进行了有关六氯代苯防治小麦秆黑粉病的浓度、用量、施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结果证明用0.3%六氯代苯(有效含量40—60%)拌种对土壤传染的秆黑粉病有60—70%的防治效果,拌种结合土壤施药(每亩用有效含量为40%的六氯代苯1—2厅)防治效果可达90%左右。部分研究结果已在有关杂志上发表,上述防治方法已在生产上开始推广应用。本文系尚未发表的主要研究结果的较系统的报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