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本研究对亚麻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240个随机引物,以亚麻抗病品系9801-1和感病品种DIANE杂交得到F2代分离群体构建的DNA混合池为模板进行RAPD分析.经过三轮的筛选,结果只有OPP02引物能在亲本和抗感混合池间扩增出稳定的多态性,命名为OPP02792.  相似文献   

2.
橡胶树对白粉病抗病新种质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 ̄1995年鉴定了500个橡胶新种质对白粉病的抗病性,筛选出2508、2610、2647、2637、2630、2927、2561、2620、2761、2739、2768、2811等12个高度抗病的新种质,2644、2463、2736、2496、2874、2583等6个中度抗病新种质,以及2489、2460、2731等3个避病新种质。  相似文献   

3.
橡胶树抗白粉病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橡胶树抗病与感病品种的叶片表皮细胞结构及其对病原菌侵染过程的作用。结果表明,具有组织抗病性的品系的叶片角质层较厚、生长快,叶片老化快,原生质体积小,较易发生黄斑性坏死反应,具有明显的限制病菌侵染、产孢、扩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其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综述了小麦近缘种属对白粉病的抗性,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小麦的RFLP分析,RAPD分析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研究概况,为我国小麦抗病遗传基础理想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瑞  张继益 《麦类作物》1999,19(3):11-14,20
本文是一篇有关小麦抗白粉病研究的综述,对已报道的所有33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染色体定位及将RFLP和RAPD分子标记技术应用于小麦白粉病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了概括总结,还对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存在的可利用抗病基因资源贫乏和抗源单一化问题及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示记研究中尚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7.
橡胶树白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以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为主的橡胶树白粉病研究进展,并对某些学术和应用问题进行评论,对存在问题和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综合治理系统的系统分析,用电算模拟的方法建立了橡胶白粉病的防治决策模拟模型,1993-1996年在海南4个不同生态类型区作了验证,结果表明,其子模型均与实际相符,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887-0.9989,P<0.01,准确率较高,1993-1996年在2个农场1.7万hm^2橡胶园中应用决策模型指导生产防治,防治效果比常规防治提高6.2%,防治成本降低13.4%,防治经济效益增加12.3%,挽回干胶损失2000t。  相似文献   

9.
橡胶树白粉病流行速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5-1990年,在勐撒分场海拔670-1010米胶园范围内,以PB86无性材料,研究病害充行速度随气象因素、叶片发育阶段及胶园郁蔽度不同而变的规律。结果表明,平均最低温低于10℃条件下,流行速度的高低评分决定于平均最低落同于10℃时,速度与平均最高温谨地极工线相关,与日均温、平均最低温和平均相对湿度均无显著相关,温度相同条件下,速度与叶龄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胶林郁蔽后的速度显著高于郁蔽豢  相似文献   

10.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十分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为止,小麦基因组中已定名抗白粉病基因31个.其中对20个基因位点的25个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和作图。本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染色体定位、来源、评价利用及其分子标记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分子标记在小麦抗病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巴西橡胶HMG—CoA还原酶基因cDNA的扩增与克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从橡胶树高产无性系(热研7—33—97)的新鲜胶乳制备总RNA,采用磁吸附法从总RNA纯化mRNA,加反转录酶得到cDNA,以cDNA为模板,设计并人工合成一对特异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扩增到一段约1.0kb的DNA片段,用1%低融点琼脂糖电泳回收目的DNA片段,然后将目的DNA克隆到pGEM—5Zf(-)质粒载体上。  相似文献   

12.
大豆SMV 3号株系抗病基因的SSR标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运用简单序列重复技术(SSR技术),采用改良的分离群体组群分析法(BSA法),对大豆品系中选95-5117(R)×HB1(S)的F5代重组自交系群体接种SMV 3号株系鉴定抗性,并进行抗病基因的分子定位.结果表明:中选95-5117对SMV 3号株系的抗性受一对基因控制.用Mapmaker/Exp3.0b进行连锁分析,该基因位于大豆染色体组的F连锁群上,并获得了与SMV3号株系抗病基因连锁的2个SSR标记Satt114和Satt362,遗传距离分别为2.3cM和8.6cM.标记与抗病基因间的排列顺序和距离为:Satt114-2.3 cM-RSMV3-8.6 cM-Satt362.  相似文献   

13.
大豆对SMV1株系抗性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世界大豆产区危害较重的主要病害,本实验高抗SMV1株系黑农39为母本,高感SMV1株系品种合丰2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对F1、F2代接种SMV1进行田间抗性鉴定和抗病性遗传学分析,通过接种鉴定亲本F1、F2并代的抗性表现,证明,对SMV1号株系的抗性是由一对显性基因决定的.利用RAPD技术在抗感池间寻找多态性标记,通过筛选引物,获得重复性最好的随机引物OPN11.并采用BSA法在黑农39和抗病池扩增出OPN1400片段,在合丰25和感病池扩增出OPN1300片段,在F1同时扩增出OPN11400和OPN1300.用该引物分析黑农39×合丰25的F2扩增个体,共显性的RAPD标记OPN1400/1300与黑农39抗病基因的遗传距离为8.2cM.  相似文献   

14.
利用RAPD技术寻找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标记初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颜清上  李莹 《大豆科学》1996,15(2):126-129
以高抗大豆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的2个大豆品系1259系(黄色)和1259系(双色)及其抗感亲本灰皮支黑豆和晋遗9号,以及另外两个高抗品种PI437654和元钵黑豆,两个高感品种鲁豆1号和鲁豆7号为试验材料,进行大豆抗孢囊线虫的PAPD分析。  相似文献   

15.
RAPD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甜菜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RAPD技术自1990年由Williams等首先创立以来,由于该项技术具有快速、简便、通用性好、DNA用量少、标记的多态性高等优点,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用于植物遗传资源的诸多研究领域中。近几年来,RAPD技术也被有效地应用到了甜菜的研究中。本文就该技术的原理、可靠性和应用以及在甜菜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巴西橡胶树古铜期嫩叶的叶形指数、叶脉条数、叶脉检定角及其生长的形态特征,可以作为多倍体的形态学鉴定指标。经古铜期嫩叶鉴定法诱导成功的多倍体变异枝条,在芽接分离时有95%的植株保持稳定的多倍变异。采用古铜期嫩叶鉴定和截顶分离技术,可将巴西橡胶树诱导成为多倍体的时间缩短至约7个月。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1991~1993年全国橡胶树优良品种推荐书推荐品系的表现,并结合马来西亚现推荐的橡胶树优良品种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我国目前推广橡胶品种的产量比较高,热研88—13、海垦2、大丰95和云研277—5等4个中推级无性系的产量显著高于 RRIM600。同时,由于主要选用抗风或抗寒杂交亲本,现推广品种的抗风或抗寒能力,都明显增强。但鉴于我国主要植胶区台风较频繁,风害较重,使用的橡胶抗寒品种较单纯,今后还必须挖掘新杂交亲本的潜力,使我国抗风高产和抗寒高产的橡胶品种的培育步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8.
通过农杆菌介导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马铃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选用两个生产上主栽马铃薯品种“鲁引 1号”和“鲁引 4号”的试管微型薯为材料 ,通过农杆菌介导成功地将菜豆几丁质酶基因导入到马铃薯中。试管微型薯薯片与农杆菌共培养 3d后 ,转到含卡那霉素 10 0mg/L的分化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分化。待抗性芽长到 1 0~ 1 5cm高时 ,转入含卡那霉素 10 0mg/L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生根筛选。经过分化和生根两轮筛选的转化植株的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 ,而未经转化的对照植株为阴性 ,证明该筛选系统是可靠的。早熟品种鲁引 1号的转化频率明显高于晚熟品种克新 4号 ,其最高转化频率为 4 1 0 % ,平均每个外植体可得到 3 85株转化苗。转化植株的抗病性鉴定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19.
早熟大豆外源DNA导入的RAPD分子验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希臣  谢纬武 《大豆科学》1994,13(2):152-156
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直接导入外源总DNA,从而进行农作物品种改良,在国内外许多作物上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外源总DNA是否能够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体。后代的变异是不是由于外源总DNA片段与受体基因组整合,表达所引起的,一直没有得到直接的分子生物学证据,本文利用RAPD这一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通过花粉管通导入外源总DNA所获得的大豆早熟后代进行了分子验证。结果表明:在后代基因组中找到了供体具有而受体没有  相似文献   

20.
通过农杆菌介导把Harpin_(Ea)基因导入马铃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农杆菌介导的叶盘法进行马铃薯遗传转化研究。通过D3、D4培养基筛选法 ,把HarpinEa蛋白基因导入马铃薯四倍体栽培种大西洋 (Atlantic) ,获得 10 7个转化株系。并经过卡那霉素的抗性鉴定和PCR分子检测 ,有 5 9株PCR检测呈阳性 ,占所有转化植株的 5 5 14%。结果表明HarpinEa基因已整合到马铃薯的基因组中。转化植株的抗病性鉴定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