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覆膜造林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造林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起到提温保墒的作用。本文从造林时间、苗木准备、整地、栽植、苗期管理等方面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文冠果覆膜造林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文冠果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2004年到2011年对宁夏盐池人工封育区内各样地群落植被进行样方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群落组成、植被特征值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进而为草场恢复和下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延长,老封育区逐渐形成了以阿尔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而封育年限较短的新封育区和对照区还是主要以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和刺沙蓬(Salsola rutheni-ca Iljin)为优势种的植被群落;老封育区的生物量低于新封育区和对照区,对照区的植被盖度高于老封育区和新封育区;通过对历年地表植被多样性指数的分析,各指数高峰值和低峰值有规律的出现且周期大致为5 a,这说明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封育区的封育周期约为5 a。  相似文献   

3.
贵立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502-15503
根据研究区降水少、变率大、旱灾频繁的基本规律,特别是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有效性差的降水资源特征,得出西北半干旱地区降雨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不仅与年降雨量的多寡相关,而且与降雨的时空分布有极大关系。分别就夏粮作物、秋粮作物单产量与年降雨量和作物生长期降雨量的相关程度,讨论了九华沟流域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小扁豆对生长环境的要求,介绍了其丰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整地、种子处理、适期播种、肥水管理、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甘肃省中部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特点和生产条件下马铃薯超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种薯处理、选地整地、起垄覆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肥分运筹、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内容,以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山黧豆是干旱半干旱区特色优势小杂粮作物之一,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和适应性,其养分含量丰富,不仅可用作优质饲草,还可作为清洁的有机绿肥来源。本文从产地环境、产量指标、选地整地、种子选择、起垄覆膜、种植方式、田间管理和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区山黧豆栽培技术,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区山黧豆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常见针叶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叶树容器苗造林成活率高,对西北干旱及半干旱区较为适宜,对周边地区环境的改变、林业的稳步发展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常见针叶树容器育苗及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8.
干旱半干旱区黑膜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合理选茬、选用良种、精细整地、施足秋肥、覆膜适期、播种、田间管理及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区黑膜蚕豆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
甘肃半干旱区季节性干旱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甘肃省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临夏市、平凉市和庆阳市1981—2010年共30 a的气象站数据,依据各季节各站点累积降水量平均值划分干旱等级,分析了甘肃半干旱区季节性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特大干旱、严重干旱、轻度干旱、中度干旱在甘肃半干旱区春季、夏季和秋季均有发生,其中春季以严重干旱和中度干旱为主,夏季以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为主,秋季以中度干旱和轻度干旱为主。  相似文献   

10.
沙棘以其优越的耐性和生长特性,成为西北地区荒山荒坡绿化和生态工程建设的首选树种之一。结合常年种植和管理的经验,文章将沙棘造林流程分割成秋季开穴、冬季蓄水、春季覆膜穴播3个阶段,并将种子覆膜穴播、赤霉酸处理、穴播苗中耕除草、病虫害防治、幼苗冬季修剪、埋土防寒、鼠兔危害防范、封育管护等多项技术进行系统总结和集成,对提高沙棘造林效率和质量、指导干旱半干旱区沙棘抗旱造林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干旱半干旱区甘蓝新品种引进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定西市安定区引进种植甘蓝新品种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渥美、古斯特、金·春宝3个品种表现最佳,植株生长健壮,抗病性好,产量分别是55 328、53 456、52 700 kg/hm2,较中甘21号(CK)分别增产30.95%、26.52%、24.73%,可通过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探索其高产栽培技术,在继续试验示范的同时,扩大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探索有机质提升的有效技术模式,评价有机质提升实施效果,引导农民推广应用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增施有机肥等培肥地力技术措施,以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3.
宁南干旱半干旱区多年生冰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6个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品种的生育期、株高、产草量等指标的试验比较,结果表明:QS710、蓝茎冰草、诺丹沙生冰草的表现优于其他参试品种,适宜在宁夏南部山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开展干旱半干旱区的公路水土保持工作,保护干旱半干旱区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以国道045主干线赛里木湖至果子沟口段高速公路为例,分析研究了水土保持措施布设6年后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域挖方边坡适宜采用无防护措施,任其自然恢复,其土壤的抗冲抗蚀性更好;填方边坡适宜采用工程措施+本土适生植物相结合的措施进行防护,在不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前提下,长边坡下部可适当采用无防护措施,土壤抗冲抗蚀性相对更好,工程措施倾向拱形骨架措施。  相似文献   

15.
马浩  许珊珊 《江西农业学报》2011,(11):184-189,192
以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为例,分别从产业集聚规模、职能结构、资源类型3个角度提出了"四区、三级、两类"的聚落体系构建模式,并阐述了一系列的构建方法,为今后类似地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西北也经历着同样的变暖趋势,尤其是在西北干旱区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等地的棉花种植区,气候变暖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日益增多,但如何正确、合理的评价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已成为目前十分突出的科学和实际问题。在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指标的选择和确定是重中之重。鉴于此,本文筛选了几类重要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小麦生长发育、种植结构、 地理分布、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病虫害气象指标等,这些指标的选择为科学评价小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不足影响酿酒葡萄生产的现状,从灌水量、灌溉方式、灌溉时期对酿酒葡萄水分管理进行了分析论述,目的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提高酿酒葡萄产量品质,促进酿酒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选择树种、整地、适时造林、科学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干旱半干旱区提高造林成活率的措施,以期为干旱半干旱区造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通过马铃薯新品种(系)引进试验研究,筛选适宜干旱半干旱区种植的马铃薯新品种,结果表明:以晋薯7号、青薯9号、同薯23号、冀张薯8号、青薯168 5个品种性状表现最为优良,产量分别为6 7100、65 925、64 175、63 600、61 825 kg/hm2,较陇薯3号(CK)分别增产98.4%、94.9%、89.7%、88.0%、82.8%。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定薯3号为试材,设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和露地播种5种栽培模式,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旱作马铃薯生产中合理应用和推广覆膜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模式下,覆盖栽培马铃薯生育期均较露地种植生育期长,说明覆盖栽培可以适当延长作物生育期,增产增效;覆盖栽培马铃薯0~30 cm耕层含水量均较露地种植高,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保水保墒效果最好(在马铃薯出苗期、现蕾期、薯块膨大期平均含水量分别为13.01%、11.71%、10.53%,较露地种植分别高2.49%、2.66%、3.45%)。在马铃薯生长前期,半膜双垄侧播、全膜双垄侧播土壤含水量高于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的土壤含水量高于半膜双垄侧播和全膜双垄侧播;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出苗率、株高、茎粗和主茎个数的影响差异性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马铃薯单株结薯数为7.0~10.7个,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覆盖处理马铃薯单株薯块重和大中薯率均显著高于露地种植,各覆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不同栽培模式下,以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马铃薯产量最高(为39 444.0 kg/hm2,比对照高6 639.0 kg/hm2,增产率为20.2%),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次之(为38 395.5 kg/hm2,比对照高5 590.5 kg/hm2,增产率为17.0%)。说明马铃薯全膜垄上微沟覆盖侧播和秸秆粉碎覆盖垄作穴播2种栽培模式适宜在干旱半干旱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