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administering lactoferrin hydrolysate (LFH) into the mammary glands of cows with subclinical mastitis was evaluated. Seven millilitres of a preparation of LFH (7% protein) was infused into 35 quarters of 25 cows with subclinical mastitis. The numbers of bacteria in the milk from infected quarters decreased, and bacteria disappeared by the 14th day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LFH. The mean somatic cell counts (SCC) peaked one day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LFH and the counts were significantly (p<0.01) decreased on days 7, 14 and 21 compared to those befo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LFH. The mean lactoferrin concentration in the milk peaked on days 2 or 3 and then gradually decreased to day 14, returning to the level before the administration of LFH. It appears that administration of LFH may have a therapeutic effect when infused into the quarters of cows with subclinical mastitis.  相似文献   

2.
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其病因复杂,难以防制,给奶牛饲养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作者通过对某奶牛场的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从105份样品中共分离出76株细菌,经培养特性、染色镜检、生化鉴定等试验,鉴定出无乳链球菌58株,占分离菌的76.32%;大肠杆菌18株,占分离菌的23.68%。本试验结果表明,无乳链球菌是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次是大肠杆菌。这为奶牛乳房炎的防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5头患乳房炎奶牛共104个乳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26个,分别用重组溶葡萄球菌酶粉低(200U/乳区)、中(400U/乳区)、高(800U/乳区)三个剂量,对照组为青霉素G钠(160万IU/乳区),每天早晚挤奶后乳池灌注给药,共4d,研究不同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试验结果显示,低、中、高剂量重组溶葡萄球菌酶均能有效清除感染乳区的链球菌、葡萄球菌、化脓隐秘杆菌等G^+菌,大幅降低牛奶中的白细胞数,提高日产奶量。其中低剂量组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略优于青霉素G钠(P〉0.05);中、高剂量对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有效率和治愈率显著优于青霉素G钠(P〈0.05);中、高剂量的疗效相当(P〉0.05)。重组溶葡萄球菌酶是一种很好的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和临床乳房炎备选药物。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区奶牛乳房炎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次试验采用临诊检查法、病原菌分离、B.M.T试剂检查、体细胞计数法对四川地区4个奶牛场的80头泌乳奶牛进行了乳房炎的检测.结果表明临床型乳房炎阳性率为18.8%,隐性乳房炎头数阳性率为73.8%.  相似文献   

5.
采集具有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奶样,经细菌的分离培养、纯培养和生化试验,以确定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致病菌种类。结果发现患临床型乳腺炎奶牛的致病菌和占分离菌株的百分率为:腐生葡萄球菌19.7%、金黄色葡萄球菌16.5%、兽疫链球菌17.3%、停乳链球菌9.4%、乳房链球菌3.9%、无乳链球菌1.6%、产气肠杆菌17.3%、聚团肠杆菌4.7%、奇异变形杆菌3.0%、大肠杆菌3.0%、蜡样芽胞杆菌3.0%,样品中单纯感染与混合感染的百分率分别为66.0%和27.8%。  相似文献   

6.
规模化奶牛场乳腺炎发病规律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分析昆明地区规模化奶牛场临床乳腺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从2003年6月至2006年5月,对昆明某奶牛场饲养的342~426头奶牛乳腺炎的发病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跟踪调查.[方法]应用奶牛临床乳腺炎诊断方法进行判定.[结果]表明:牛场奶牛临床乳腺炎平均发病率为8.35%,各年之间平均发病率(8.17%~8.63%)差异不显著(P>0.05);月份之间最高和最低发病率相差5.22个百分点(6.57%~11.79%),差异显著(P<0.05),不同胎次奶牛发病率差异较大(6.32%~16.67%),1~3胎次与4~7胎次奶牛发病率差异极显著(P<0.01);日均产奶量分别为0~10 kg、10~20 kg、20~30 kg和30 kg以上的奶牛临床乳腺炎发病率(3.33%~11.88%)差异极显著(P<0.01).乳区的平均发病率为9.35%(8.99%~9.80%),各乳区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乳区平均瞎奶头率为3.21%(1.60%~4.45%),后乳区的瞎奶头率极显著(P<0.01)高于前乳区.[结论]昆明地区的奶牛乳房炎发病率无明显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房炎一直是困扰养牛业的顽疾。诱发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通常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等致病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环境致病菌以及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模仿葡萄球菌等机会性致病菌。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可通过内溶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或利用穿孔素-内溶素系统水解肽聚糖。在体外试验中,噬菌体及其内溶素可溶解、抑制细菌生物膜,裂解乳房炎致病菌;在体内试验中,可清除感染动物体内的乳房炎致病菌,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治疗效果。因此,噬菌体及其内溶素在奶牛乳房炎治疗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选择同处于泌乳后期、日均产奶量相当的荷斯坦奶牛3头。每天早上挤奶后,于右后乳区经过乳头管灌注黄芪多糖20mL,左后乳区注入20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连续10d。第11d早上挤奶后,两侧乳区均灌注含有100μg大肠杆菌内毒素的生理盐水10mL。分别于灌注黄芪多糖前、灌注内毒素前1h及灌注后3、6、9、12、24h采集两个乳区的乳样进行指标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与灌注内毒素前相比,灌注PSS的对照乳区乳中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在注入内毒素后9h时达到峰值(12.65U/mg protein),24h时乳中NAGase活力下降到灌注内毒素前的水平(P>0.05);而施用了APS的试验乳区,在注入内毒素后,乳中的NAGase活力6h时达到峰值(16.79U/mg protein),9h时乳中NAGrise活力已下降到灌注内毒素以前的水平(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结果表明,奶牛乳导管注入内毒素后,两种处理的乳区乳中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P<0.05),两种处理的乳区乳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9.
奶牛急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掌握奶牛急性乳房炎致病菌的种类.[方法]通过采集病牛乳汁样品3份,分别对其病原茵进行分离与鉴定.检测[结果]表明:检出4种共13株细菌,其中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停乳链球菌5株;大肠埃希茵1株,乳房链球茵1株.[结论]该场奶牛的急性乳房炎是由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和大肠杆菌共同引起...  相似文献   

10.
选择同处于泌乳后期、日均产奶量相当的荷斯坦奶牛3头.每天早上挤奶后,于右后乳区经过乳头管灌注黄芪多糖20mL,左后乳区注入20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连续10d.第11d早上挤奶后,两侧乳区均灌注含有100μg大肠杆菌内毒素的生理盐水10mL.分别于灌注黄芪多糖前、灌注内毒素前1h及灌注后3、6、9、12、24h采集两个乳区的乳样进行指标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与灌注内毒素前相比,灌注PSS的对照乳区乳中的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在注入内毒素后9h时达到峰值(12.65U/mg protein),24h时乳中NAGase活力下降到灌注内毒素前的水平(P>0.05);而施用了APS的试验乳区,在注入内毒素后,乳中的NAGase活力6h时达到峰值(16.79U/mg protein),9h时乳中NAGase活力已下降到灌注内毒素以前的水平(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测定结果表明,奶牛乳导管注入内毒素后,两种处理的乳区乳中的总抗氧化能力显著下降(P<0.05),两种处理的乳区乳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鉴于细胞因子对乳房免疫机能独特有效的操纵和调节,在奶牛乳房炎控制中具有一定独特优势,作者就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作用机制和特点进行了综述,并重点对国内外应用奶牛重组细胞因子防治奶牛乳房炎进行了总结、分析,有望为控制奶牛乳房炎提供安全、有效、实用的生物学防治途径。  相似文献   

12.
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检测及病原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对内蒙古包头市某奶牛场饲养的451头生产奶牛的1 728个乳区进行检测、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患隐性乳房炎的奶牛252头,阳性率为55.9%:有效乳区1728个,阳性乳区480个,乳区阳性率为27.8%.从检测为隐性乳房炎阳性的乳区乳汁中分别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沙门氏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菌中传染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检出率高.从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看,头孢唑啉和沙星类药物除了沙门氏菌以外对其他菌均高度敏感,常用药物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耐受性;狼毒中草药对链球菌有一定的敏感性,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好,对棒状杆菌和沙门氏菌没有抑菌作用:乳炎金针为中西药合剂,对6种致病菌抑菌效果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回顾了近几年来有关奶牛乳房炎的研究情况 ,综述了乳房炎对奶牛饲养业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 ,发病奶牛所表现的临床症状及乳汁性质的变化 ,以及诊断奶牛隐性乳房炎常用的方法。阐述了该病发病的原因和发病规律。该病的发生在不同年龄的奶牛差异显著 ,同一奶牛的不同乳区也有一定差异 ;该病常见病原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季节、气温等因素对该病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 ;微量元素的缺乏可以使易感奶牛发病。另外 ,乳房炎的发生还与管理因素有一定关系。文章还总结了针对该病的部分治疗措施 ,表明环丙沙星、转移因子以及中药如丹参等在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奶牛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调查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某养牛小区发生的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种类及其敏感药物,对发病牛乳样进行了病原分离培养、镜检、生化鉴定、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养牛小区流行的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由大肠杆菌、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3种病原菌对长效土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而对头孢氨苄极度敏感,对新霉素和氨苄西林钠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15.
乳房炎是严重影响奶牛机体健康状态及乳品质量的疾病之一。一直以来,外源致病菌入侵乳房并引发感染被认为是奶牛乳房炎发病的主要因素。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胃肠道菌群同样能够影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并对炎症进行调控。其主要机制可能涉及"肠道-乳腺"内源途径,即来自胃肠道的某些细菌可以通过涉及单核免疫细胞(主要是吞噬细胞)机制进行转移,通过内源性细胞途径(细菌性肠-乳途径)迁移到乳腺。本文就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及其影响、胃肠道菌群与奶牛乳房炎的关联性及其对乳房炎的调控(包括饮食、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益生菌及共生菌等因素)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奶牛乳房炎的发病机制及缓解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对330个乳样分别用加州乳腺炎检验(California Mastitis Test,CMT),体细胞计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和细菌的分离培养(Isolation of bacteria)法进行隐性乳腺炎的检测,结果表明3种方法检测的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检测患有隐性乳腺炎的241乳区进行了细菌的分离培养,结果表明引起隐性乳腺炎的最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酵母菌、假单胞菌和棒状杆菌、其它细菌的检出率差异根显著(P<0.05)。对分离出优势细菌的部分乳样进行了SCC与LDH,NAGase,ALP和ACP几种酶的测定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DH与SCC有显著的相关性(r=0.7936),并且LDH与NA-Gase,ALP,ACP都有明显的相关性;NAGase与ACP,LDH有明显的相关性,但与ALP没有相关性;ALP只与ACP和LDH有显著的相关性外,与SCC,NAGase没有相关性;ACP与SCC,LDH,NAGase,ALP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乳蛋白是决定牛奶营养品质的主要乳成分之一,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人体几乎所有的必需氨基酸。乳蛋白含量和组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品种、胎次、环境、奶牛泌乳阶段、饲粮组成与营养水平外,疾病也是影响乳汁中乳蛋白含量和组成的重要因素。其中,奶牛隐性乳房炎可以引起乳汁中乳蛋白含量的降低。本文主要探讨乳蛋白的合成机理及隐性乳房炎时乳蛋白含量降低的信号转导机制,旨在为研究在奶牛患隐性乳房炎条件下提高乳蛋白含量的方法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凉山地区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情况试验,为指导凉山地区奶牛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提高抗生素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指导.通过采样、增菌培养、细菌鉴定、药敏试验、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结果发现193份患有乳房炎的乳样中有134份分离出12种病原菌,其中65份检出两种及以上菌,占检出数的48.50%﹔共分离...  相似文献   

19.
在牛羊养殖实践中,疾病是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总结牛羊养殖中的疾病种类,并就疾病防治进行研究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牛羊乳房炎是牛羊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对牛羊乳产量和质量有显著影响,在养殖中必须要关注此病防治。该文对牛羊乳房炎的发病原因、发病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并就该疾病的中西兽医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疆克拉玛依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兰州乳房炎检测试剂(Lanzhou mastitis test,LMT)对克拉玛依规模化奶牛场进行了奶牛隐性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70.43%(543/771)。对543份阳性牛乳样品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发现,阳性乳样品中细菌分离率达89.13%(484/543),葡萄球菌、链球菌、肠杆菌和棒状杆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多为几种致病菌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