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完善干式地暖研究,了解干式地暖房间的热环境特点及系统的节能情况,掌握其热工特性,以大庆地区的地暖建筑为模拟对象,建立辐射供暖房间传热物理模型,利用Ansys软件,采用数值计算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干式地暖与湿式地暖的房间热环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出水温度及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干式地暖的室内温度、地板辐射温度、地板散热量均高于湿式地暖,且干式地暖比湿式地暖更节能。  相似文献   

2.
断奶仔猪地暖保育技术,目前已在东北一些养猪户中推广应用。该技术不仅解决了保育舍温度问题,同时还减少了各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秋冬季节,对提高仔猪成活率,为养猪户发展生产,增加效益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戴云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泥炭藓科新纪录暖地泥炭藓.  相似文献   

4.
地暖技术对育肥猪增重效果的研究表明,地暖式猪舍育肥猪在日增重、饲料报酬方面极显著高于一般塑膜棚猪舍的育肥猪,头均日增重达到715.00 g,料重比达到3.05∶1.00,育肥效果明显,头均增益133.66元,且缩短了育肥时间,提高了猪舍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益。可以在条件较好的乡镇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地温加热对日光温室蔬菜根层土壤的升温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阳能电辅加热系统通过地暖管热水循环散热直接对温室土壤进行加温,探究地暖管不同埋设深度对白天地温的时空效应,优化加热管埋设深度.结果表明,蔬菜根层地温随时间变化在空间上扩散形成类似上短轴下长轴的不规则椭圆球体.热量由集热中心向上传递显著有效距离为5 cm,向下传递显著有效距离为10 cm.地暖管最适埋设深度在10 cm处,可满足华北区冬季晴天与阴霾天气番茄、黄瓜生长所需的最适地温.  相似文献   

6.
天气的转暖,为病原微生物的繁殖滋生提供了环境条件,家畜疾病进入高发流行时期,对家畜的健康形成一定威胁。因此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控制家畜疾病的发生,保障家畜健康,促进畜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夏红亮 《新农村》2010,(11):19-19
住“套间”,睡“暖床”;冬天有“地暖”,夏天开“空调”。不过,这些让人羡慕的设施却是为猪儿们准备的。河北省卢龙县双望镇黄家村的张树维,引进科学养猪技术,走出了一条质量与效益双赢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奇事     
暖被窝服务英国萨里郡瑟比顿市中心的假日酒店推出了专业暖被窝服务,专业的暖床人员将床暖到顾客满意的温度,顾客再睡觉。电热毯因为有辐射,被  相似文献   

9.
通过MICAPS系统获取霜冻日前后高低空实况、探空、物理量场等资料,从天气学角度对2014年5月上旬同仁地区隆务河谷发生的晚霜冻天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晚霜冻是在强冷温槽后部继续有补充干冷空气下传,由高空冷平流和夜间晴空辐射降温造成的混合型霜冻;前期500 h Pa暖脊发展明显,地面升温迅速,后期大槽冷锋东移南下,冷空气暴发;强盛的冷平流和地面暖倒槽,为降温提供了有利的温度条件。并且针对晚霜冻害天气提出了防灾减灾措施,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0.
冬春寒冷季节,适时调节猪舍温度环境,即使在外界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地暖技术是一种科学饲养新技术、省工增效、节能环保、低碳防污、投入少、操作简便,适应了现代养猪产业的发展新要求,达到节能增效的综合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不同温度型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苜蓿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实测值,用非线性函数模拟和分析了冷、暖型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冷型苜蓿的干草产量和品质指标(除粗脂肪含量外)均优于暖型苜蓿;在快速生长阶段,冷型苜蓿的平均生长速率较暖型苜蓿高40.7%,其累积生长量在03-28以后开始超过暖型苜蓿,盛花期的产草量比暖型苜蓿高出5.3%;冷型苜蓿的粗蛋白含量从分枝期到结荚期均高于暖型苜蓿,盛花期约高出0.8%;冷型苜蓿的粗纤维含量增速较暖型苜蓿慢,盛花期其粗纤维含量较暖型苜蓿低4.3%;冷型苜蓿的粗脂肪含量05-05(初花期)前高于暖型苜蓿,05-05后反而低于暖型苜蓿4.1%。  相似文献   

12.
小麦冷源具有明显降低小麦体温的作用,是培育冷型小麦的优质种质资源。论文通过常规石蜡切片的方法观察比较了冷源、冷型小麦小偃6号和暖型小麦9430功能叶片的显微结构,并在灌浆结实期测定了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旨在揭示冷源功能叶片的结构和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冷源旗叶叶片厚度分别比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高出19.3%和9.0%,倒二叶分别高出19.7%和5.7%,倒三叶分别高出37.2%和2.7%;冷源旗叶叶脉横截面积分别比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高出25.2%和37.7%,倒二叶分别高出5.9%和12.6%,倒三叶分别高出13.1%和33.3%;冷源旗叶、倒二叶和倒三叶中的叶脉间距分别比冷型小麦小偃6号同叶位功能叶片高出17.7%,2.0%和9.2%,分别比暖型小麦9430同叶位功能叶片低3.7%、6.8%和8.3%。随着籽粒灌浆的进行,冷源、冷型小麦和暖型小麦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呈下降趋势,但冷源和冷型小麦在灌浆前、中、后期均较暖型小麦高,功能叶片衰老缓慢,功能期较长。  相似文献   

13.
冠层温度中间型小麦叶片的显微结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切片方法,研究了冠层温度偏冷型中间型小麦和偏暖型中间型小麦功能叶片的显微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偏冷型中间型小麦在叶片厚度、叶脉间距和维管束面积等解剖特性方面和冷型小麦相似,而偏暖型中间型小麦与暖型小麦相似。偏冷型中间型小麦与偏暖型中间型小麦相比,叶片厚度和叶脉间距均较小;维管束横截面积占叶片横截面积的百分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不同放牧时段对高寒草原植被群落和生物量的影响,对青海省海北高寒草原的连续放牧地、暖季放牧地以及冷季放牧地进行群落调查、样品采集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常年连续放牧相比,暖季放牧和冷季放牧显著提高高寒草原的群落高度、群落盖度和代表性牧草高度;季节性放牧较常年放牧显著增加禾本科生物量、莎草科生物量、地上总生物量和优质牧草产量;地下总生物量变化趋势为冷季放牧暖季放牧连续放牧,其中冷季放牧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冷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显著高于常年放牧地,但与暖季放牧地的草地生产力差异不显著。在海北高寒草原地区,采用季节性放牧有助于提高高寒草原群落高度、盖度和草地生产力。可以适当鼓励牧民进行季节性放牧,促进天然草地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地区12个气象站的日平均温度资料,分析了近55 a来该地区冷暖天数及其过渡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6年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气候变暖趋势明显,其气温突变年份为1988年。在全球气候日益变暖的趋势下,气温突变后在冬季里寒冷以上的天数不但没有显著减少,反而呈微弱上升的趋势,高温增加的天数要明显多于低温减少的天数。科尔沁沙地冷暖、寒冷温暖、严寒炎热过渡期在55 a时间尺度上基本无明显的变化,但在突变前后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特别是在气温突变以后,科尔沁沙地在冷暖两极的日数明显增多,过渡期变短,冷暖急转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依据2010年4月、7月和11月对浙江中部近海上升流海域进行的海洋调查资料,运用定量、定性方法,探讨了上升流对该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类群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季节共鉴定浮游动物64种,桡足类占主要优势,包括5个生态类群,分别是暖温带近海种、暖温带外海种、亚热带近海种、亚热带外海种和热带大洋种.在种类数组成上,春季以暖温带近海种为主,夏季则是亚热带近海种和亚热带外海种居多,秋季也是亚热带种居多,其中夏季暖温带种种类数要高于春季和秋季,这一现象与同时期东黄海沿海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上升流将一些在海洋底部度夏的暖温种带至海洋表面造成的.此外,3个季节生态类群都是以近海种为主,表明沿岸流是影响这一海域的最主要的水团.在丰度组成上,4月暖温带近海种占总丰度的98.79%,7月暖温带近海种也是组成丰度的重要部分,10月则是亚热带近海种丰度最高.丰度组成所反映的规律与种类数组成规律一致.上升流的存在导致夏季近海暖温带种大量出现,是影响这一海域浮游动物生态类群组成的重要因素;受长江径流和椒江径流的影响,近海种成为主要生态类群,是这一海域浮游动物的一个重要的生态特征.  相似文献   

17.
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发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近十几年来烟台地区冬季和春季苹果开花前的气温变化,分析了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发生规律。烟台地区苹果花期霜冻害的发生与暖冬天气关系密切,烟台地区发生花期霜冻的年份,均出现了暖冬天气;同时,如果4月上中旬温度较高时,苹果的物候期会提前,发生霜冻时,损失更严重。因此,暖冬(2月份均温高于2℃)和4月上中旬的高温,可作为烟台地区发生晚霜的早期预警预报的参考气象指标。  相似文献   

18.
不同季节牧草营养成分与牦牛血液激素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青海环湖地区三角城种羊场暖季(6月份)和冷季翌年(2月份)天然牧草营养成分和牦牛血液中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三碘甲状腺素(T3)、四碘甲状腺素(T4)水平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为:暖季牦牛血液中Ins、T3、T4的含量高于冷季,呈季节性动态变化(P<0.01=,GH变化不明显;Ins与T3、T4间表现出显著正相关(P<0.01,r =0.735 2;P<0.05,r =0.354 4)。天然草场牧草中粗蛋白含量冷季(4.74 %)比暖季(15.22 %)损失68.9 %,粗脂肪冷季(2.85 %)比暖季(3.83 %)下降34.4 %;而干物质、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灰分和Ca的含量暖季低于冷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掌握三江源区冷暖两季矮生嵩草草场土壤养分的含量。[方法]对三江源区矮生嵩草草场冷暖两季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冷暖两季0~5 cm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为235.78和236.74 g/kg;5~10 cm土壤平均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45.39和152.92 g/kg,均高于高肥力(15 g/kg)。冷暖两季0~5 cm、5~10 cm土壤平均pH为6.88、6.72、6.85、6.87。冷暖两季0~5 cm、5~10cm土壤全氮含量均高于0.2%。冷季0~5 cm、5~10 cm平均磷含量为0.011 6%和0.009%;暖季0~5 cm、5~10 cm平均磷含量为0.117%和0.111%,冷季土壤全磷含量均低于全国水平。三江源区矮生嵩草草场冷暖两季土壤平均速效磷含量分别为5.15和6.49mg/kg。土壤有效硫含量大于24 mg/kg。[结论]三江源区冷暖两季矮生嵩草草场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质地肥沃,弱酸性土壤有利于提高铁的有效性,土壤全氮、有效硫含量丰富,速效磷含量中等。  相似文献   

20.
干旱胁迫下不同温型小麦农田微气象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旱棚内外农田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了冷型小麦“陕229”和暖型小麦“NR 9405”的农田微气象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与暖型小麦“NR 9405”相比,冷型小麦“陕229”灌浆结实期间的株间气温、地温均偏低,株间水汽压和相对湿度升高,株间光照度减小。该结果说明,冷型小麦对干旱的适应性较暖型小麦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