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的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作为一种独特的产业集群模式,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对湖南农业经济发展尤为重要。从区域品牌战略的视角出发,在分析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区域品牌战略对湖南农业产业集群产生的优势效应,探讨了湖南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1):125-127
农业产业集群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路径,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赣南脐橙产业集群作为典型的农业产业集群,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也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科技水平不高等不足。从供应链管理角度出发,分析赣南脐橙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对赣南脐橙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生产管理标准化、营销管理、建立利益分配机制和品牌维护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城郊区域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参考借鉴,以安顺市平坝区为例,在分析产业融合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发展路径,提出农业多功能性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追求范围经济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源动力,识别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驱动力,包括区域带动力、市场拉动力和创新推动力。提出"农业内部融合、农业产业链条延伸、农旅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昭通市"8大特色农业产业"生产区域特色、地理气候优势、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环境、生产现状及发展优势等方面的总结与分析,认为必须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增收为目标的特色农业产业,才能从根本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22):184-185
农业产业是"三农"发展的经济血脉。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尊重农业发展的科学规律,找准产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农业产品质量和农业服务水平,通过"放管服"完善乡镇管理体制,优化农业产业营商环境,才能打开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论湖南现代农业的集群式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阐述了农业产业集群概念和内涵,以及对提升农业竞争力的作用;从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区域产业分工、农产品品牌建设、服务水平方面,分析了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加快湖南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途径:创新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思维方式、选择农业产业集群多样化模式、打造龙头企业核心、产业支柱、科技、名牌精品、市场物流、政策扶持六个平台。  相似文献   

7.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难。各级政府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围绕优化市场环境、搞好服务指导、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加快科技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一、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对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人们已普遍认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也有中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农业产业集聚发展模式,协调农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提供参考,利用1998-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基尼系数、区位熵研究农业经济水平与农业产业集聚对农村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大农业(农林牧渔业)集聚程度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呈倒U型;小农业(粮食产业,包括小麦、稻谷、大豆和玉米)各产业集聚水平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存在差异;地理区域上,东、中、西部农业产业集聚水平存在差异,东部地区集聚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农业产业集群是农产品区域品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是推进新疆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从农业产业集群视角出发,以精河枸杞区域品牌为例,立足于新疆精河枸杞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发展现状,针对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加快发展壮大新疆特色农产品产业集群,建立严格的质量认证体系和质量追溯制度,政府主导扶持区域品牌建设,延长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加强品牌运营及加大区域品牌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0.
近20年来,澳大利亚农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农场的数量减少,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出口中的比例越来越小;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很少到农场工作,大多数在企业和公共机构就职;农业产前和产后环节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所重视;农产品市场不断开放,国家对农业的各种保护日益减少,农业产业经营者被无情地投入到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特别是国际市场;农业产业经营者很难独立地应付瞬息万变的国内外市场、复杂的国际和国内的法律和政策环境,需要各种服务,包括信息服务、技术服务、政策和决策咨询服务等;自然资源的退化问题对农业和环境的影响深为人们所认知.由于上述的变化,农业经济的教学和科研在重点、方向和范围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第一,由单一农业向跨学科综合性方向发展;第二从农场管理扩展到与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相关的领域,即农业产业产前、产后领域扩展;第三,从自由资源的使用向资源保护发展;第四,对国外生产和贸易伙伴国的研究目益增加、倍受重视;第五,从基本研究向为产业服务的方向发展;第六,院校和研究机构与产业经营者的合作研究不断加强.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发展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10077-10078
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经济的特点,以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相对较好的地区取得的经济效益为例,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进而从旅游市场、旅游产业宏观和微观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分析了农业生态旅游对地区旅游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对于促进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滨海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付娜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934-4937
运用查阅资料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天津滨海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村产业发展现状,指出新区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困难、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化,形成设施农业、园区农业、高端农业为主的滨海都市型农业模式,实现农业集约发展;合理布局农村工业结构,形成区域主导产业,发挥工业带动作用,实现工业调整发展;加快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建设,形成现代农村服务业体系,使现代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实现第三产业飞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河西古浪县沙漠绿洲边缘土地合理利用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媛艳 《农学学报》2011,1(9):41-48
通过对河西古浪县腾格里沙漠南缘新垦绿洲区农业生产、土地与水资源利用现状,区域种植结构、经济发展水平与生态环境建设等内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项目区农业用地资源有限,水资源短缺,农作物品种单一产业结构简单,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小,严重制约了区域生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为了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和发展新垦人工绿洲农业生产,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推广节水型生态农业,增加区域经济收益,采用在项目区增加种植经济植物、节水型农作物品种的种植面积,发展优质牧草和地膜种植面积,扩大养殖业等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区域产业种植结构,改革现行农田耕作技术,改善绿洲边缘生态环境,提高区域土地利用效率和增强土壤肥力,达到明显的经济效益,为沙漠绿洲边缘发展生态农业和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结构的改变对农业经济增长及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著。35 年来,广东三次产业在GDP 构成中的变化 趋势是第一产业(即农业)下降明显,第二产业变化不大,第三产业一直上升。尽管第一产业对GDP 的贡献下降,但经 过4 次农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大幅度下降(特别是粮食作物),牧业和渔业稳定上升,出现了新兴的农林牧渔服务业 等结构特点,使得广东在农地资源不断被挤占的情况下,仍能实现野农业增效尧农民增收冶。广东农业结构调整是政策 驱动尧国内外市场需求拉动尧农业技术推动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新世纪以来,面对农业生产要素日益稀缺尧全球 气温逐渐上升尧农产品市场需求再次变化等压力和挑战,下阶段广东农业结构应围绕农业生产低碳化尧农业产品品 质化尧农业效益高效化3个方向,使广东野农业产品结构冶尧野农业生产区域结构冶尧野农村产业结构冶向深层次发展和延伸。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市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山西全局出发,论证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的共生并存性。通过对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建设的分析,指出了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是山西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并提出了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山西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是宁夏承担的国家向西开放的重大战略,连续4年的举办,为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也拉动了宁夏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通过阐述宁夏特色优势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自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举办以来,宁夏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农业贸易所处的地位、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在论述农产品贸易发展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宁夏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产业布局优化是关系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本文分析了怒江峡谷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根据研究区的区域条件及资源优势,提出了适合本区域发展的三大生态农业建设区的农业产业规划模式与主要特色农业产品结构优化的原则;并选择适合在本区域发展且形成一定规模的特色种植业核桃、漆树、草果、秦艽、油桐、花椒等品种,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叠加分析,得出各个品种的最优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8.
产业结构的生态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结构不仅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而且反映了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质量的影响,体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通过收集西洞庭湖区各县级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产值和反映生态质量的指标,采用AHP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研究方法,构建生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产业结构的生态效应研究。结果表明,①产业结构对生态质量有显著的影响;②西洞庭湖地区的产业结构都具有趋同性,且缺乏完整性。各产业内部结构层次的提升被忽视,导致各企业生产对资源的高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无法实现产业内部生产循环式发展;③产业结构对生态质量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对生态质量直接影响的大小顺序依次为重工业、林业、农业、轻工业、畜牧业、建筑业、渔业、交通运输业,对生态质量的间接作用中,属于第一产业的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影响是正向的,他们对生态质量的间接影响是有利的,而第二、第三产业中的重工业、轻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对生态质量的影响是负向的。  相似文献   

19.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产业布局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郁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788-1790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关中-天水经济区依托良好的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组织化、现代化和外向度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已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优势产业区。在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大背景下,如何以战略的眼光重新审视经济区农业产业布局,对于提高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培育以及市场拓展能力,促使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不断增加,实现经济区整体战略构想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分析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其农业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20.
张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3,(14):6344-6347,6440
在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初期,市场规模问题易被忽视,规模过大会造成城市土地资源浪费,规模偏小会带来后期市场运营效率低下、效益不高,因此在规划前期应从农产品的货源类型、流向和居民消费需要等方面考虑经济发展和区位交通条件等实际情况,重点且有差异性地突出区域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规模,以此促进各项资源整合。在整理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市场建设规模的地区发展因素和交通区位因素的前提下,结合滁州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案例,分析其产业、区位、交通优势及经济环境、市场现状、建设条件等因素,最后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模进行了市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