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关于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民在土地被征用后,失去了最稳定、最基本的生活来源。解决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根本,实现城乡共同富裕最根本的措施。因此,应当制定妥善的就业培训制度,提高失地农民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采取多种途径,努力拓展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完善就业服务措施,提供法律援助,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重大项目的推进建设,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再就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意见及建议,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失地农民的队伍越来越庞大,失地农民的生存、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对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两方面探讨的基础之上,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困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必然产物。伴随中国城市化进程,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日益突出。笔者对失地农民就业情况的实证分析,提出扫除制度障碍,强化政府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失地农民就业模式,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开辟新的路径。并将扶持集体经济的发展作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解决失地农民的非农就业问题是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江苏苏南地区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如就业结构不平衡、转移费用昂贵、乡镇企业疲软和巨大心理压力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非农就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促进失地农民社会融合,成为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最终目标。要实现失地农民社会融合必须首先解决其就业问题,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204位失地农民的调查,发现他们在就业中存在就业渠道窄、层次低、就业培训缺失、就业现实与就业期望差距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多元就业模式及服务支持体系,即自主创业模式、本地资源开发模式、社区自我服务模式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存 《河北农业科学》2007,11(1):115-118
阐述了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重要性,发现失地农民就业难的主要问题是补偿费用低、社会保障缺位和文化素质低,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对策.  相似文献   

8.
孙龙 《现代农业》2009,(6):137-138
失地农民就业是当前中国"农民"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当前推进城市化时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和制约失地农民就业的几点因素,并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湖北省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楠  胡静 《长江大学学报》2007,4(1):117-119
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是当前政府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和谐社会时必须解决的问题。对湖北省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并由此提出了一些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由于征地补偿标准低、就业安置力度小、缺少必要的养老保险等原因,致使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出现问题。为此,从提高征地补偿费、加强就业安置、建立养老保障机制等方面入手,可以更好地理清思路,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涌现大量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转变的关键是非农就业技能的获得和就业。合肥市调查数据表明,失地农民非农就业能力较低。提升失地农民就业能力需要加强制度性安排,需要加强失地农民自身主体性构建和社会支持网络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逐年攀升,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情况下面临着生活、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分析了我国在对失地农民征地安置过程中存在着分配不规范、安置补偿费标准低、就业难和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等问题;对此提出:分配规范化与补偿合理化、拓宽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和完善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失地农民的继续社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失地农民进行研究,将继续社会化的概念引入到失地农民的研究中,分析失地农民继续社会化的内容和方式,并提出促进失地农民继续社会化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郭媛媛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7):20-20,80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一个事关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该文从失地农民的就业困境入手,多角度地对成因进行分析,努力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失地农民适应新生活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王永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426-21427,21429
以失地农民法律权利弱势为视角,对失地农民及弱势群体的概念进行了法学解析,对当前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法律权益受损的具体表现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保护失地农民弱势群体法律权益的途径,以确保失地农民"失地不失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青  王亚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198-4199,4243
对我国当前存在的失地农民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革现有农地产权制度,构建土地价格市场形成机制,建立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失地农民的技能培养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7.
论失地农民参与治理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太轩  杨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8):3391-3393
参与治理制度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而得到广泛推荐,是对经济人假设理论不足的有效弥补,是对失地农民的有力保护手段。应当运用参与治理理论来构建我国的失地农民保护制度,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促使征地程序公开,保障农民参与,引入征地目的合法性,征地补偿司法审查程序,使失地农民参与治理制度从内容到形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8.
闫来英  刘群  涂泽俊  苏朝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892-18894
基于对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的实地调研,分析出经济、法律、制度、失地农民落后的文化和观念是造成失地农民陷入困境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及社会保障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女性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从经济、社会和文化3个层面构建城市融合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对芜湖市女性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合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目前芜湖市女性失地农民整体城市融合度低于芜湖市原住民,芜湖市失地农民尚未完成完全的城市化。经济融合程度相对较高,与芜湖市原住民差距最小,社会与文化融合程度较低,较芜湖市平均水平差距大。而就业满意度、社交范围、安置政策以及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是影响女性失地农民融入城市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芜湖市制定惠及更多失地农民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将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作为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在分析了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生存和发展两个层面提出解决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