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针对当前江西双季稻种植中大量施用氮肥和稀植化引发的产量不稳、碳排放增加的问题,设置常氮常密(T1)、减氮常密(T2)和减氮增密(T3)3个处理,研究了减氮增密技术模式对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江西双季稻环境友好型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减施20%的氮肥,即T2和T3处理相比T1处理能够降低早稻季、晚稻季和双季稻季的甲烷累积排放量、综合温室效应,加之稻谷产量的提高,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减施20%氮肥情况下,增加20%的密度,T3处理相比T2对早稻和晚稻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不一致,增加密度可以降低早稻季甲烷累积排放量、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晚稻季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看,江西早晚稻季需要采用不同的栽培措施,早稻季需要在减氮20%的基础上增加栽培密度20%,而晚稻季则只需减施20%氮肥,不需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2.
氮肥不同施用量对玉米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玉米株高、果穗穗长及穗粗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穗粒数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秃尖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减少;氮素不同施用量对玉米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处理2、4达到显著水平,处理3达到极显著水平,处理2、3、4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3、4比处理1(CK)分别增产10.6%、14.6%和10.9%;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经济效益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油菜新品种苏油8号更好地应用于大面积生产,选取氮肥施用量、移栽密度及氮肥运筹3个因子进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其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氮肥施用量337.5 kg/hm~2、移栽密度120 000株/hm~2、氮肥运筹比(基肥∶苗肥∶薹肥)5∶2∶3为苏油8号取得高产的适宜栽培措施,其产量为3 784.50 kg/hm~2。(2)影响产量的主要栽培措施为氮肥施用量,其次是移栽密度和氮肥运筹。(3)随着施氮量和移栽密度的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每角粒数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千粒质量则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苏油8号要取得高产,其主攻目标为单位面积有效角果数。(4)栽培措施对苏油8号芥酸、硫苷含量影响不大,氮肥施用量和移栽密度增加则含油率逐渐减少;单位面积产油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移栽密度增加则有先增后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江西双季稻种植中大量施用氮肥和稀植化引发的产量不稳、碳排放增加的问题,设置常氮常密(T_1)、减氮常密(T_2)和减氮增密(T_3)3个处理,研究了减氮增密技术模式对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江西双季稻环境友好型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减施20%的氮肥,即T_2和T_3处理相比T_1处理能够降低早稻季、晚稻季和双季稻季的甲烷累积排放量、综合温室效应,加之稻谷产量的提高,进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在减施20%氮肥情况下,增加20%的密度,T_3处理相比T_2对早稻和晚稻的温室气体排放影响不一致,增加密度可以降低早稻季甲烷累积排放量、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差异未达显著水平,而晚稻季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来看,江西早晚稻季需要采用不同的栽培措施,早稻季需要在减氮20%的基础上增加栽培密度20%,而晚稻季则只需减施20%氮肥,不需增加密度。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氮水平对无土栽培白菜生长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土栽培目前已成为我国农业的重要内容,是发展高效农业的新途径,但不论是有机生态型的无土栽培还是其他种类基质的无土栽培通常会出现植物营养失调的问题。利用有机无机复配的无土栽培基质进行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nsis (L.) Makino]的栽培试验,并于栽培中期追施不同量的氮肥,观察不同施氮水平对白菜生长状况、产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栽培中期施入一定量的氮肥可以促进白菜的生长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白菜的产量,1.25、2.50、3.75 g/kg氮肥施用量处理的白菜产量分别比不追施氮肥处理提高18.91%、28.07%、26.80%;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植株总氮、总磷含量提高,而总钾含量在氮肥施用量高于2.5 g/kg后则有所降低;氮肥施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亚硝酸盐的含量,但却提高了硝酸盐的含量,而还原糖的含量在尿素施入量高于1.25 g/kg后逐渐降低;1.25、2.50、3.75 g/kg氮肥施用量下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73.82%、68.09%、62.77%,表明随着氮肥施入量的增加其利用率反而逐渐降低,所以栽培过程中的氮肥施用量需要合理添加才能兼顾植株的生长以及肥料的利用率。结果可为无土基质栽培的合理施用氮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合理施用氮肥,是兼顾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和控制农业污染的重要措施。本试验设置不同水平的氮肥施用量进行长期定位试验,通过分析不同施氮量对小麦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发现:在常规施用磷肥的基础上,各处理经济效益为10 543.23~14 819.76元/hm~2,产投比为1.14~1.49;不同施氮量处理的产量结果与不施氮肥的对照处理相比达显著水平,不同氮肥施用量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当氮肥施用量在0~105kg/hm~2范围内时,小麦的产量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氮肥施用量高于105kg/hm~2时,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7.
杨菁  迟德钊  吴昆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4):14573-14577
[目的]探讨青海省不同生态区栽培措施对青稞产量的影响。[方法]以昆仑12号青稞品种为试材,采用3因素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青海省西宁市和门源县两地青稞产量与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和播种量3项栽培措施应用水平的量化关系。[结果]西宁市各试验因素对青稞产量的影响依次为磷肥施用量、氮肥施用量、播种量,因子间互作效应表明氮肥施用量和播种量对产量的影响较强,最佳栽培方案组合为纯氮施用量、纯磷施用量和播种量分别为77.250~114.450 kg/hm2、35.100~52.650 kg/hm2、150.000~187.500 kg/hm2;门源县各试验因素对产量的影响依次为播种量、氮肥、磷肥,因子间互作效应表明对产量的影响因素为氮肥施用量和磷肥施用量,最佳栽培措施方案组合为纯氮施用量、纯磷施用量、播种量分别是49.050~99.600 kg/hm2、44.100~65.700 kg/hm2、262.500~318.750kg/hm2。[结论]为青藏高原青稞高产优质的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氮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槐树生长及内源激素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年生金槐大田试验和金槐种子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水平和施用方式下金槐的生长性状与内源激素的特征.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金槐的株高净增加值、地径净增加值及生物量等指标都随氮肥施用量增加而增加;金槐根冠比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减小;不同水平的氮肥处理中,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金槐细胞分裂素玉米素核苷(ZR)、赤霉素(GA)...  相似文献   

9.
2014—2015年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氮肥施用量对北沙参生长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相同时,增加氮肥施用量,增加了北沙参的株高、叶面积系数和地上部鲜质量。生长前期提高氮肥使用量,增加了根长、根鲜质量,生长后期高氮施用量对根长和根质量的增加效应小于低氮处理。氮肥施用量相同时,密度增加减低了后期的根长和根鲜质量。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因素,北沙参高产优质栽培的适宜密度和氮肥组合为密度80万株/hm~2、施氮量240 kg/hm~2。  相似文献   

10.
进行大棚辣椒氮肥田间肥效试验,以研究华亭县大棚辣椒栽培过程中不同氮肥用量标准的施肥效应,掌握氮肥的最佳施用量,确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试验表明:淤氮肥施用量对华亭县辣椒生产过程中辣椒的株高、展开度影响不大,没有明显规律。于氮肥对辣椒的长势和叶子的颜色影响较大,表现出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叶色逐渐变深的趋势。同时氮肥对辣椒的生育周期影响也较大,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其生育期逐渐延长。盂辣椒的果实数量表现出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榆氮肥施用量对辣椒的产量有明显的影响。基本上表现出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产量先增加后逐渐减少的趋势。以施氮肥0.64 kg/40 m2、磷肥2.3 kg/40 m2、钾肥3.4 kg/40 m2的处理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氮肥调控对川农麦1号灌浆期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调控下各个光合特性因子的日变化趋势不同;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和追施氮肥时期的后移,川农麦1号净光合速率呈增加趋势,而随着追施氮肥时期的后移其他光合因子则呈下降的趋势;在各个氮肥处理下上午光合速率的平均值均高于下午光合速率,且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和追施氮肥时期后移,下午光合速率下降速度加快。通径分析表明:在中、低氮水平和前期追施氮肥的情况下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是蒸腾失水严重,在高氮水平和追施氮肥时期后移的情况下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是相对湿度过大、蒸腾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高产施肥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姜华年  刘喜才  郭志平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82-2282,2305
研究“了尤金”马铃薯高产施肥措施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提高氮肥量至120kg/hm2同时增施磷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提高了叶面积系数和净同化率。增施磷钾肥的不同处理效果不同,磷钾肥配合增施效果明显,其中以N120kg/hm2、P2O580kg/hm2、K2O170kg/hm2、农家肥10000 kg/hm2的施用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空心多茎株型是作者首创的短季棉高光效株型 ,它克服了短季棉的自身生理缺陷 ,显著提高了短季棉的产量和品质。本文探讨了施氮量对其产量和主要生育性状的影响。从实际产量看 ,75 .0kg·hm- 2 纯氮即能显著提高空心多茎株型的皮棉产量 ,施氮利润也稳定较高 ,继续增施氮肥 ,皮棉产量不再有明显变化 ;从回归分析看 ,施氮量对皮棉产量的效应曲线符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模型 ;从产量结构和干物质积累看 ,施氮主要是增加了单铃重和干物质积累量 ,其次是单株成铃 ,而对衣分和经济系数无明显影响 ;从单株功能叶片、叶片鲜干比和叶铃比看 ,它们受施氮量影响最大 ,与干物质积累量和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从单株果节(潜在库量 )看 ,它受施氮量影响中等 ,与干物质积累量和皮棉产量均呈不显著正相关关系。从总的看 ,强源是空心多茎株型施氮增产的主要原因 ,扩库对产量的作用是有限的 ;低氮量即能显著提高空心多茎株型的皮棉产量 ;继续增施氮肥 ,空心多茎株型只对氮素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 ,而没能充分发挥其产量潜力 ;产量潜力的发挥需要一整套栽培技术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不同灌溉施肥方式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樱桃番茄在滴灌栽培时氮肥的合理施用量。[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与施肥处理对樱桃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樱桃番茄在滴灌栽培时,比常规畦灌栽培条件下生长发育更好,能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同样产量时,滴灌栽培能节省氮肥18.75%;产量随着氮肥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用量后由于植株营养生长过剩,产量反而下降。[结论]滴灌栽培合理适用氮肥时,可以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15.
夏秋  赖雄  王小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6805-16807
[目的]探讨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玉米杂交种产量的影响,为其快速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密度为主处理(45000~67500株/hm2),施氮量为副处理(90~360kg/hm2),研究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结果]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川单41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川中丘陵区川单418的最佳种植密度为60000株/hm2,比常规种植密度可以适当加大,最佳施氮量为270kg/hm2,产量可达到8024.36kg/hm2。密肥互作效应分析表明,在较高密度下,氮肥对产量的调控作用更为明显,主要通过影响穗粒数来实现。[结论]在西南地区加强玉米杂交种川单418种植密度和肥力组合调控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钾氮及有机肥投入对稻农超级稻生产经济的贡献.[方法]以辽宁、浙江、湖南3省8县市690户稻农2009年实际生产数据为基础,运用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将肥料及各品种的生产投入对超级稻生产的产量影响及关联度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有机肥使用的增加对超级稻产量增长作用显著;化肥使用量渐趋合理,但增产不增值;各肥料品种对超级稻产量的增长能力差异显著,增产能力为钾大于磷大于氮.[结论]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在当前超级稻生产中,要继续增施有机肥与钾肥的数量并控制化肥使用总量。  相似文献   

17.
为摸清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和指导科学施肥,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准确定位,在豫北平原进行网格取样(20km×20km),同时进行农业生产状况和农民施肥习惯调查.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豫北平原土壤养分状况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43%,65.38mg/kg、17.7mg/kg和74.23mg/kg.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相比土壤养分含量有明显变化,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而土壤碱解氮、土壤速效钾含量下降.施肥调查表明:90%以上农户采用秸秆还田,重视施用氮、磷肥,而忽视施钾肥,存在所施肥料养分单一、养分配比、施肥方式不合理等问题.豫北平原应重视有机肥施用、推广秸秆还田,注意减少磷肥用量、注重补施钾肥,采用复合和缓/控释氮肥及合理的施氮技术.政府和农业科技部门应重视宣传和加大平衡施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8.
胡娟  杨永奎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04-4805
[目的]为了研究氮磷不同施肥时期和不同施用比例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马铃薯品种威芋3号为材料,根据马钤薯生育规律,氮、钾作基肥、齐苗肥、现蕾肥不同比例配施,设置8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结果]氮肥按基肥、齐苗肥各占40%,现蕾期占20%,钾肥按基肥占60%,齐苗肥和现蕾肥各占20%的效果最佳,马铃薯经济性状表现良好,单产可达39 186.0 kg/hm2,其次是氮肥按基肥占80%,齐苗肥、现蕾肥各占10%,钾肥按基肥占80%,现蕾肥占20%,马铃薯经济性状良好,单产可达35 434.5kg/hm2。[结论]该研究可为大田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玉米对氮肥的吸收数量,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是不相同的。只有适时、适量地施肥,不断满足植株对肥料的要求,才能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和施肥经济效益。经研究确定,河西灌区春玉米整个生育期施氮可遵循以下原则:种肥15%,拔节肥30%,大喇叭口肥55%,或种肥15%,拔节肥30%,大喇叭口肥40%,吐丝肥15%。  相似文献   

20.
在大田2.4万株/hm2的稀植栽培条件下,采用相同的氮磷钾配比,四个不同水平的氮磷钾施用量组合处理,对杂交棉予杂35群体的生长发育特点及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氮磷钾施肥量增加可明显地促进群体干物质积累和叶面积增长,增加单株铃数和群体总铃数,显著地提高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但是,当氮磷钾施肥量达到每公顷施N:195kg、P2O5:97.5kg、K2O:136.5kg后,再增加施肥量则增产不显著,肥效降低,而且霜前花率和子棉经济系数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