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优化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及评价,研究陆地棉种质资源对枯萎病尖孢镰刀菌萎蔫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Momordicae)7号生理小种的抗病性,为棉花抗病育种提供基础抗源。【方法】以265份陆地棉为材料,利用伤根灌菌液法于室内进行棉花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以新疆材料军棉1号为感病对照品种,调查记录病级,以相对病情指数作为评价抗性类型指标。【结果】无免疫(I)枯萎病的品种(系),具有高抗(HR)特性的品种(系)5份,抗病(R)特性的品种(系)78份、耐病(T)特性的品种(系)130份、感病(S)特性的品种(系)材料52份,占枯萎病抗性鉴定品种(系)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1.9%、29.4%、49.1%和19.6%。【结论】耐枯萎病的品种(系)最多,具抗病性品种(系)次之。  相似文献   

2.
1986~1991年在人工病圃对各单位育出的36个特早熟棉花新品种(系)的抗枯萎病性进行鉴定评选。结果表明,高抗枯萎病品种仅占8.3%,抗枯萎病品种占16.7%。耐病品种占22.2%,其余品种均表现为感病。并对抗病品种进行了抗源分析,认为用杂交引入抗源比较容易,单交一次即可成功.根据抗病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指出高抗枯萎病品系“85抗选556”及抗病品系“85远抗886”适宜在我省特早熟棉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葡萄品种研选5号、新华1号、粉红亚都蜜和葡萄优系9307、SO4为试材,通过测定健康叶片与不同感病程度叶片中的维生素C、总糖、蛋白质以及脯氨酸含量,分析了各品种(优系)感病后生理对应指标的变化趋势,比较了供试品种(优系)健康和感病叶片中生理对应指标的差异,探讨了各生理对应指标与葡萄抗白粉病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品种(优系)感染白粉病后,无论是高感品种(优系)、还是低感品种(优系),叶片中的维生素C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叶片感病程度愈来愈重,高感品种(优系)下降较快,低感品种(优系)下降幅度较小;而且不论是健康叶或是感病叶,低感品种(优系)比高感品种(优系)的维生素C含量均高.感染白粉病后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总趋势是下降,高感优系9307感病后下降较快,粉红亚都蜜和新华1号先上升后下降;感病品种研选5号感病后下降较慢;高抗优系SO4感病初期含量下降较快,但随病情加重不再有变化;高抗优系比感病品种、感病品种比高感品种(优系)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感病后叶片中总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高抗优系与感病品种相比差别不明显.感病后叶片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总体趋势是下降,高感品种粉红亚都蜜下降幅度小,其余品种(优系)下降幅度均较大.  相似文献   

4.
在2017年甘肃省棉花区域试验中,对9个棉花品种(系)进行抗黄萎病鉴定评价。结果表明:参试的9个品种(系)中,金垦1663、9507-09-8、ND16-1、新81052属抗黄萎病品种,130415、130414、MB013、7108-11属于耐黄萎病品种,新陆早113属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5.
栽培抗病品种是防治棉花枯萎病的重要措施 ,1996年在石河子大学植病温室内对 2 4个棉花品种 (系 )进行了全生育期抗枯萎病鉴定 ,参与鉴定的棉花品种 (系 )经苗期、蕾期、生长中期及收获期剖杆检查 ,结果表明 :供试品种中以中 164、86 6、中 19、中 17和 90 1的抗性最强 ,我区目前培育的主栽品种和准备大量推广的品种都不抗病。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苏省2000-2012年棉花新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抗性分析表明,品种(系)黄萎病病指对所鉴定菌种呈下降趋势,抗性有所提高,但抗性总体水平仍较低,抗病类型仍以耐病和感病为主。2000-2012年381份棉花区试材料中,对黄萎病表现高抗的材料3份,占鉴定总数的0.79%;抗病的39份,占10.24%;耐病的178份,占46.72%;感病的161份,占42.26%。常规棉和杂交棉黄萎病抗性差异不显著。不同年份间品种的黄萎病抗性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玉米品种系对大小斑病,纹枯病的抗性鉴定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86—1990年我室利用田间人工接种鉴定986个玉米品种(系)对大小斑病、纹枯病的抗性,筛选出抗大、小斑病、纹枯病的品种(系)分别为:67份,64份,11份,中抗品种(系)分别为:110份,161份,60份,其余的为中感和感病品种系,少数品种系兼抗两病或三病,可作杂交选育的抗源和在生产上应用推广。此外对62份材料的年度重复鉴定结果发现大部份材料抗病性稳定。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一、玉米品种(系)对大斑病的抗性:960份材料中筛选出抗病(病级0—1级)的杂交种有:  相似文献   

8.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采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处理棉花黄萎病抗病和感病品种的棉苗后,测定棉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陕7191对病菌毒素的抗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中棉19;接种毒素后2品种棉苗叶片SOD活性都降低,感病品种降幅高于抗病品种;感病品种POD活性升高较快,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而抗病品种POD活性持续上升;2品种PAL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接种后抗病品种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2品种MDA和木质素含量均增多,感病品种MDA含量的增幅和增量高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9.
用注射法将黄萎病菌孢子接种到抗性不同的7个棉花品种(系)的茎中,利用等电聚焦电泳技术研究了供试材料接种后叶片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感病品系的酯酶同工酶谱与抗病品种(系)有明显差异,前者的主带比后者多2条。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小麦新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苏省2004-2009年小麦区试和预试品种(系)共415份进行了赤霉病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对赤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415份品种中,对赤霉病表现抗的有52份,占12.53%;中抗的136份,占32.77%;中感的97份,占23.37%;感病的130份,占31.33%.不同生态类型品种抗性存在显著差异,淮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较好,117份品种(系)中,对赤霉病表现抗的占33.33%,中抗的占48.72%;迟播品种抗和中抗的分别占16.92%和38.46%;淮北品种对赤霉病抗性表现较差,233份鉴定材料中,感病和中感的占75%.淮南品种在丰产性和赤霉病抗性同步改良上成效显著,育成品种多高产中抗赤霉病,而淮北近几年来抗赤霉病育种没有实质性进展,这可能是2010年江苏省淮北和沿淮麦区赤霉病偏重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盐胁迫对棉花出苗及其成苗的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7个耐、感盐碱棉花品种(系)在不同播种期的种子萌发出苗状况和幼苗三叶期施盐胁迫的成苗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个耐盐碱品种(系)和1个感盐碱品种在无盐土壤中种子出苗率均稳定在80%左右,在0.4%盐土壤环境中,耐盐碱品种(系)种子出苗的耐盐胁迫能力强于感盐碱品种泗抗1号,随着播种时间的推迟,盐胁迫对棉花出苗的抑制作用越明显。7个供试品种(系)在无盐土壤中棉苗生长势相同,三叶期施盐后,0.4%土壤盐分对耐盐碱品种(系)棉苗的致死率明显低于泗抗1号,耐盐碱品种(系)在成苗过程中的耐盐能力强于感盐碱品种。在耐盐碱品种(系)之间,苗期耐盐鉴定结果与三叶期施盐鉴定结果不完全一致,充分说明棉花耐盐碱生理生化机制的复杂性。筛选获得1个在出苗、成苗阶段耐盐性强的棉花新品系苏研7045。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棉花产业联盟(以下简称国棉联盟)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于2016年11月28日牵头组织成立,全国棉花全产业链208家企事业单位加盟。联盟成立近2年来,大力开展高品质品种筛选、品质中高端创建、质量标准化建设、品牌培育和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一)筛选高品质棉花新品种。组织开展高端品质棉花新品种(系)选育联合攻关,筛选出首批高品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多个棉花品种(系)对黄萎病的抗性遗传研究及鉴定方法的基础上,认为得出不同结论可能基于不同的试验条件。表现为数量性状遗传的试验基本上是在人工病圃或自然病圃中进行的,用单菌系鉴定的大多表现为质量性状。目前已知至少有两个致病强度不同的生理小种,病圃为多菌系混生状态是不可避免的,再加上菌系之间的拮抗作用等,得出数量性状遗传结论是顺理成章的。用多菌系混合的培养滤液(毒素)作抗性鉴定,可消除活的菌系间的拮抗作用;而普遍感病的现象,可能是由多个单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也排除了微效多基因控制抗病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病鉴定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棉花抗病鉴定是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的抗病鉴定对象为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抗病鉴定方法为人工病圃鉴定,要求病圃中的棉花适宜发病程度是感病对照品种的病情指数达到50%左右。以相对抗病指数为抗病鉴定指标,根据鉴定材料的相对病指将其抗性分为免疫(1)、高抗(HR)、抗病(R)、耐病(T)和感病(S)共5级。  相似文献   

15.
对湖北省2005-2012年918份水稻区试品种(系)进行田间剪叶接种抗白叶枯病鉴定。结果表明,抗病的品种(系)占9.37%,感病的品种(系)占90.63%,感病品种(系)占的比例大于抗病品种(系)的比例。区试对照材料感病率为95.33%,每年感病对照材料对白叶枯病发病均能达到感病或高感水平,且发病稳定,这为水稻区试品种(系)抗白叶枯病鉴定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明确了近年来湖北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的抗白叶枯病现状及发展趋势,可为水稻新品种(系)的合理布局和抗性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抗黄萎病棉花品种(系)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感病品种冀棉11号和抗病品种86-1为对照,于黄萎病圃对参试的6个棉花新品种(系)进行了抗黄萎病性鉴定及产量研究。结果筛选到3个抗病材料(R422、GZ-8及抗虫+抗病+抗除草剂棉)、1个耐病材料(MAr-1)和2个感病材料(GZ-21、GZ2011-01);但抗(耐)病材料的实际产量并不高,而两个感病材料的实际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7.
以棉花耐黄萎病品种中棉41和感黄萎病品种冀棉11为材料,通过测定黄萎菌诱导前后活性氧积累及保护酶系活性的变化,研究其与棉花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接种黄萎菌后36h,2个品种的棉花叶片O2-产生速率均达到高峰,而中棉41O2-产生速率明显高于冀棉11;同时,叶片内丙二醛(MDA)的含量也均达到一个高峰,中棉41中MDA含量高于冀棉11;在接种后24h和36h,冀棉11和中棉41棉花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别达到一个高峰,且冀棉11变化幅度大于中棉41;对于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在接种后24h,2个品种均达到一个高峰,但是耐病品种中POD活性增加幅度不及感病品种。在棉花与黄萎病菌互作的过程中,活性氧和保护酶系参与不同的抗性反应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发病条件下,系统调查了河南省主栽小麦叶枯病在2005年-2007年的田间发病情况,并采用自然病圃法鉴定了49个小麦品种对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供试小麦品种(系)叶枯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多数供试品种田间发病相对较轻,但在不同年份间,发病程度存在差异,2006年度所有供试品种均发病轻,而2005年和2007年则发病较重.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9个小麦品种(系)中,没有对叶枯病的免疫品种;表现抗病的品种有40个,占供试品种的81.63%,其中高度抗病品种11个,中度抗病品种29个;表现感病的品种有9个,占供试品种的18.37%,其中,中度感病品种6个,高度感病品种3个.综合3年试验数据表明,河南主栽或新选育小麦品种(系)中,多数品种对叶枯病表现抗病,但也有少数品种表现高度感病.  相似文献   

19.
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是灰色系统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初步探讨了该方法在评价棉花品种(系)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技术评价棉花品种(系),简单易行,且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棉田枯萎病发病率和严重度,用肾形线虫(Rotylenchulusreniformis)和枯萎菌联合接种比单接枯萎菌显著提高,且病情增长块,土壤中肾形线虫数量也较单接肾形线虫高。说明棉花枯萎病与肾形线虫有协生现象,感病品种更明显。用联合接种法对棉花新品系B013-2和B023-11进行兼抗性鉴定,二者均属耐病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