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鸭下行投射到脊髓的神经元在脑内的分布—用HRP...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2.
北京鸭的胰腺分叶及其排泄管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实验共用北京鸭30只,颈动脉放血,福尔马林固定。在对胰腺的解剖观察中,发现一条前人未曾报道过的第一胰管。观察结果如下:北京鸭的胰腺,位于十二指肠升袢和降袢之间,分为背侧胰叶、腹侧胰叶和脾胰叶。背侧胰叶和腹侧胰叶在多数个体彼此分离,少数个体两叶间有腺组织相连。脾胰叶仅和背侧胰叶相连。自背侧胰叶尾端发出第一胰管,在十二指肠升、降袢转折处附近通入十二指肠升袢肠壁,该胰管前人未报道过。自背侧胰叶和腹侧胰叶的头端,分别发出背侧胰管和腹侧胰管,在十二指肠末端,肝小肠管和胆囊小肠管入肠处的前方入肠。  相似文献   

3.
用HRP法,逆行追踪了54例北京鸭下行投射到脊髓的神经纤维的起始部位。用乌拉坦麻醉,分别在脊髓的C_7、颈膨大或腰膨大部注射30~50%HRP,灌流固定,取脑做冰冻连续切片。蓝色反应显色,中性红复染,镜检。实验结果,各脑区出现的标记细胞主要位于同侧,对侧较少。而红核内的标记细胞绝大多数分布于对侧,同侧极少。在其它部位,同侧前庭外侧核中,标记细胞较多,双侧的前庭内侧核和对侧的前庭降核中标记细胞极少。对侧小脑内侧核中有较多的标记细胞,对侧小脑皮质的蒲金野细胞层也有少量标记细胞。脑桥和延髓的外侧网状核、巨细胞网状核及延髓中央核均有标记细胞。中缝核有大量标记细胞。另外,下丘脑室旁核及其腹侧和腹外侧的内细胞层和外细胞层,也有标记。在迷走背核、疑核、孤束核、蓝斑及蓝斑下核都有直接到脊髓的投射。在大脑各部和中脑顶盖内未见到标记细胞。本文结合哺乳类和某些禽类的资料与北京鸭的下行传导通路的起源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北京鸭具有与哺乳类相似的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网状脊髓束、小脑脊髓束、中缝脊髓束及孤束核脊髓束,而没有大脑皮质脊髓束和顶盖脊髓束。本文中的发现,迷走背核、疑核和小脑皮质向脊髓的直接投射,尚未见过报道。  相似文献   

4.
北京鸭迷走背核向脊髓的直接投射—HRP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国际家禽》1995,14(1):14-14,16,18
  相似文献   

6.
在青海省贵德县孵化北京鸭7批,入孵蛋共4534枚,出雏3004羽,受精率平均93.3%,受精蛋孵化率平均73.68%,最高批次达84.0%,试验表明:北京鸭可以在高原地区孵化,凉蛋、淋水是高原地区提高北京鸭孵化率的主要措施,凉蛋时室26.6±1.3℃,凉蛋2次/d和4次/d的时间分别为43±7min,52±6min。  相似文献   

7.
北京鸭是北京地区劳动人民培育的优良肉用品种,已有300余年育成史,为世界公认的肉用鸭种。一、北京鸭的特点北京鸭全身羽毛洁白,喙、胫、蹼呈桔红色或桔黄色。初生雏全身绒毛金黄色,俗称“鸭黄”,随着日龄的增长,颜色变淡,至4周龄时羽毛成白色。北京鸭体型丰满,公鸭呈长方形,母鸭产蛋时后躯发达。公鸭尾部有四根卷曲羽,称性羽,而区别于母鸭。成年公鸭体重3.5—4公斤,母鸭3—  相似文献   

8.
9.
采用HRP逆行追踪法,对25例北京鸭迷走背核直接投射到脊髓的传导通路的起始部位进行了研究。乌拉坦(Urethane)静脉注射麻醉动物,分别在脊髓的颈中部(C7)、颈膨大部和腰膨大部注时30~50%HRP,灌流固定,取脑做冰冻连续切片,蓝色反应显色,中性红复染,镜检。实验结果:单侧脊髓注射HRP后,在延髓的闩后部分,双侧的迷走背核内发现了标记细胞,对侧的标记细胞数量多于同侧。此外,双侧的疑核和孤束核也有一些标记细胞。在颈中部脊髓引入HRP后,出现的标记细胞较多;在颈膨大部引入HRP后,出现的标记细胞较少;在腰膨大部引入HRP后,迷走背核内不出现标记细胞,而疑核和孤束核仍有少量标记细胞。本文对禽类迷走背核和疑核至脊髓的直接传导通路,结合哺乳类的有关资料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北京南口北京鸭育种中心是我国北京鸭良种繁育基地,担负着国家赋予的北京鸭育种、科研、推广的历史使命和神圣职责,在北京鸭产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北京鸭Ⅰ型干扰素基因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为了进行北京鸭重组干扰素(IFN)类生物制剂的研究,根据现有鸭Ⅰ型IFN基因设计了引物对,用PCR克隆了我国标准品种北京鸭INF基因,定名为BDIFN-α开放框架(ORF)由576个核苷酸构成,编码191个氨基酸。BDIFN-α与鸭Ⅰ型IFN基因核苷酸同同源性为99.8%,在390位存在点变异,但在氨基酸水平完全一致。BDIFN-α氨基酸与鸡Ⅰ型IFN同源性在50.5%-51%,与狗、猪等哺乳类Ⅰ型和Ⅱ型IFN比较同源性低于39%,结果揭示了BDIFN-α为鸭类干扰素基因进化的一分枝。  相似文献   

12.
鸭病毒性肝炎鸭胚灭活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鸭病毒性肝炎病毒Ⅰ型ATCC毒株接种健康鸭胚,收集致死的全胚组织作制苗材料,用福尔马林灭活,以麸氨酸钠终止其作用。先后试制疫苗11批,在试验室免疫雏鸭71只,经强毒攻击后,总的保护率为90.4%。本疫苗免疫雏鸭3天后可产生较坚强的免疫力,在室温至少可保存11天,在4℃可保存254天。经在江苏、安徽、广东等省推广应用200000头剂,均安全有效,颇受用户欢迎,对控制鸭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取用4~6周龄北京鸭7例(雌雄不拘)分别做石蜡、冰冻切片,用甲酚固紫、甲苯胺蓝、美蓝和中性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明视野观察。用测微尺测量细胞的长径和短径。结果如下:北京鸭脊髓的主要核团有:背角边缘核、胶状质核、背角固有核、背侧巨细胞核、Terni氏核、外侧运动核和内侧运动核。根据脊髓灰质的细胞形态特点,也可将北京鸭脊髓灰质划分为X个板层:背角头部由Ⅰ—Ⅳ层组成;背角颈部为V层,此层可突入到背角基部;Ⅵ层位于背角基部腹侧部和中间带背侧部分,此层只在脊髓膨大部明显;Ⅶ层占据中间带广阔的区域;Ⅷ层位于腹角的内侧部,也只在膨大部明显。Ⅸ层由腹角运动核构成。脊髓灰质内神经元的细胞体形态有圆形、三角形、梭形、多角形等。小型神经元的胞体为10~15×15~20μm;中型神经元胞体为15~20×20~35μm;大型神经元胞体在35μm以上。  相似文献   

14.
应用鸭胚组织培养液酶活性进行蛋鸭早期选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亲代产蛋性能,将10个家系320个13日龄的鸭胚分成Ⅰ和Ⅱ两组,进行活组织培养,测定培养液中的碱性磷酸酶(AKP)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结果:AKP活性与其亲代产蛋指数、半同胞姐妹鸭的开产日龄和500日龄产蛋数有密切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736、-0.6616和0.7954;GOT活性与上述性能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737、0.4331和-0.9024。AKP活性高、GOT活性低的Ⅰ组比AKP活性低、GOT活性高的Ⅱ组,其半同胞姐妹鸭开产日龄提早18.8天(P<0.01);500日龄产蛋数多21.8个(P<0.05)。AKP和GOT活性的遗传力分别为0.7993和0.3410,它们间的关系为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641。根据鸭胚组织培养液中的AKP和GOT的活性,对蛋鸭进行早期选种,比常规选种法可提早半年。  相似文献   

15.
应用套式RT-PCR快速检测鸭坦布苏病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坦布苏病毒是新发现的一种可引起鸭产蛋下降、生长迟缓和死亡的黄病毒。目前尚无可靠的快速诊断方法用于该病毒的检测。本研究根据鸭坦布苏病毒E基因序列,设计了2对重叠引物P1、P2和P3、P4,建立了检测鸭坦布苏病毒的套式RT-PCR方法,该套式RT-PCR比一般PCR敏感性高10倍。采用该方法对安徽省、河北省、山东省、浙江省、上海市等地发病鸭场的63份样品进行了检测,阳性检出率为48/63(76.2%),而病毒分离率仅为13/63(20.6%)。由此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较,本试验所建立的套式RT-PCR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优点,可用于鸭坦布苏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鸭胸腺细胞自然凋亡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应用透射电镜了鸭胸腺细胞自然凋亡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胸腺细胞发生凋亡时,表现为染色质凝聚、边集,细胞核呈现新月形、“C”形、花瓣状、圆环状或圆斑状;宜面内质网、线粒体、溶酶体先是大量增生,之后粗面内质网包裹各种细胞成分成自噬体并与溶酶体融合,再逐渐演变成凋亡小体;线粒体在凋亡小体内发生肿胀和空泡化;最后,凋亡细胞及凋亡小体被巨噬细胞添噬、清除。  相似文献   

17.
初生北京鸭4种组织LDH同工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薄层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电泳对初生北京鸭的4种组织进行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初生北京鸭肝脏具有11条区带,胸肌具有9条区带,肾脏具有10条区带,心脏具有9条区带。从它们的A亚基和B亚基的相对百分量的比值中可看出心脏和肾脏中的B亚基含量比肝脏中的多,相反,肝脏的A亚基含量比心脏和肾脏含量多。胸肌的A亚基和B基含量则是相近似的。  相似文献   

18.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鸭业的最为重要的细菌性传染病之一。本研究分离鉴定了65株鸭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其O血清型、耐药谱以及毒力相关基因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大肠杆菌O78,O2和O1为主要流行血清型,各占分离株的75%、11%和5%。对15种常规抗菌素或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100%的分离株对利福平和红霉素耐药;94%以上的分离株对头孢噻吩等10种抗菌素或药物耐受;70%以上的分离株对氯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壮观霉素和头孢噻肟敏感。对14种可能的大肠杆菌毒力相关基因的检测结果表明:ompA、pfs和luxS三种基因高度保守,在分离菌株中的检出率为100%;iss、iuCD、tsh、fimC、cvaC和iroC基因的检出率达到72%以上,为重要的鸭致病性大肠杆菌毒力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