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半滑舌鳎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3~2005年通过对半滑舌鳎亲鱼的优选和强化培育,在人工温光调控条件下,获得了良好的产卵效果。本文对半滑舌鳎亲鱼室内培育方法、性腺发育规律、产卵习性、产卵规律及产卵期产卵量、受精率、孵化率、卵子质量等的变化作了较为详细的叙述。结果表明,半滑舌鳎野生亲鱼经人工驯化、强化培育和调控温度、光照等技术,可使亲鱼自然产卵,并有规律的连续产卵,产卵期长达40~50d;产卵量在整个产卵期间呈抛物线式变化;受精率和孵化率随产卵期的推移逐渐增高,以产卵盛期时最高,说明此时卵子质量最好。在本实验条件下,培育到3龄的人工亲鱼又可成熟自然产卵,但产卵效果明显不如野生亲鱼。  相似文献   

3.
池养香鱼亲鱼的批量培育和采卵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流水刺激、缩短光照、降温、改善饵料营养等多种措施,促使池养香鱼亲鱼性成熟并自然排卵,采取降温的方法诱导产卵,较好地解决了池养香鱼的批量培育和采卵等关键技术,取得亲鱼自然排卵率平均88.6%,受精卵发眼率平均80.1%,孵化率^*91.4%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5.
《淡水渔业》1975,(9):22-23
1965年以前我区草鱼孵化一直停滞不前,主要是对草鱼整个生长及各个阶段发育规律没有很好掌握。在催产季节,选择亲鱼作为催产对象时,仅仅凭亲鱼外观的特征。通过多年生产实践证明,这样选定的亲鱼在催产时准确性和把握性都不大。1966年后,我们使用采卵器,挖取亲鱼卵粒观察,  相似文献   

6.
真鲷苗种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1-1993年在中国青岛市对真鲷苗种生产技术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开发研究,通过改善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提高轮虫连续培养及稳定供应技术、提高仔鱼开鳔率、加强饵料的营养强化、设置环流及水面集污器等技术措施、改进和完善了真鲷苗种生产工艺。利用175m^3培育水体,三年中共享出真鲷苗种291.6万尾,各年度的苗种生产量分别为51.8万尾、116.4万尾、123.4万尾;培苗成活率分别为25.6%、32.  相似文献   

7.
我场是河北省规模最大的“四大家鱼”良种繁育基地,具有年生产10亿尾家鱼苗的孵化设备和原种亲鱼。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孵化时间晚,鱼种生长期较短。从江南调运鱼苗,由于嫩小鱼苗经不住长时间的运输,成活率低,经常造成大批量死亡。因此,我场尝试利用塑料大棚,提早家鱼人工孵化技术,经过几年来的试验示范,直到规模生产,将孵化时间(提前到5月5日)提早了30d,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牙鲆的亲鱼培育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牙鲆Paralichthys oliuaceus,俗称比目鱼、牙片、偏口,是冷水性、底栖海产高档经济鱼类。其肉味鲜美,蛋白高、脂肪低,含丰富的V_(B_1)、V_(B_2)、V_D等,是给病人补充营养的贵重鱼类。牙鲆具有生长快、个体大、繁殖力高、洄游性小、回归性强的特点,是适合近海发展增养殖的重要品种,更是适合工厂化养殖的品种之一。我省自1989年进行牙鲆  相似文献   

9.
10.
秋冬季节正处于亲鱼性腺发育早期,这个阶段亲鱼培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亲鱼怀卵量的多少,迥时也决定着翌年春季亲鱼人工繁殖的成败,因此,抓好秋冬季节的亲鱼培育十分必要。1.看水施肥。鲢、鳙鱼是以浮游生物为食,通过施肥促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果鲢、鳙鱼铒料充足,性腺发育就好,因此,看水施肥是养好鲢、鳙亲鱼的关键。特别在入冬前加强施肥(一般每周每667m~2施肥500Kg 左右),使水色变浓,这样冬季水色就不易变淡,如果入冬前水色就不很浓,一入冬季寒霜冷流就会使水色骤然变淡,达不到肥水养鲢、鳙的目的。同时入冬后,还应少量补充施肥,施肥时应遵循“少量多次,不断补充”的原则,同时,施肥一定要施腐熟肥,不要用生肥,最好是堆肥沤水,并且还应注意在秋季天气闷热  相似文献   

11.
真鲷(Pagrosomus major)苗种生产技术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1-1993年在中国青岛市对真鲷苗种生产技术进行了连续三年的开发研究,通过改善亲鱼培育及采卵技术、提高轮虫连续培养及稳定供应技术、提高仔鱼开鳔率、加强饵料的营养强化、设置环流及水面集污器等技术措施、改进和完善了真鲷苗种生产工艺。利用 175m3培育水体,三年中共育出真鲷苗种 291. 6万尾,各年度的苗种生产量分别为 51.8万尾、116.4万尾、123.4万尾;培苗成活率分别为25.6%、32.8%、62.5%;平均单位水体出苗量分别为2960尾/m3、6651尾/m3、9872尾/m3。在国内首次实现苗种生产三年连续成功,并连续突破百万尾大关。同时试验证明利用对虾育苗池进行真纲苗种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南、北方沿海不同种群的真鲷,在自然产卵季节和常温条件下进行了工厂化育苗技术研究。1988年12月至1989年3月,在广东省大亚湾共育出商品苗13.7万尾,开辟了南海冬季培育商品苗的先例。1989年5月,由日本奄美群岛采购真鲷受精卵,运送我国南海大亚湾两批共出苗5.6万尾。开辟了北卵南运,利用南海高水温、生物饵料丰富快速培养商品苗的可行性。1990年5~7月份在青岛和烟台两地同时进行当年野生亲鱼自然产卵、育苗试验。青岛点育出37.2~82.0mm苗5.7万尾;烟台点育出30~36mm苗2.3万尾。说明北方沿海利用当年捕捞的野生亲鱼采卵,完全可以利用自然水温上升期培育出商品苗。  相似文献   

13.
真鲷与黑鲷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系列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黑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真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性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73%,反交组合为67%。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85%,反交组合为87%。该研究证明海水鱼属间远缘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真鲷与黑鲷杂交与多倍体育种系列研究-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真鲷属于鲷科,真鲷属,分布于我国四大海域。黑鲷属于鲷科,鲷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真鲷与黑鲷杂交属于属间远缘杂交。本研究利用春季繁殖的真鲷种群与春季繁殖的黑鲷种群进行交配。用HCG与LHRH-A_2催产,网箱内自然受精。正交以真鲷为♀,黑鲷为♂;反交以黑鲷为♀,真鲷为♂。两种杂交组合的雌雄性比均为1:1.5。正交组合的受精率为73%,反交组合为67%。正交组合的孵化率为85%,反交组合为87%。该研究证明海水鱼属间远缘杂交可以成功,并为海水鱼杂交育种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97年10月在黄海水产研究所小麦岛实验基地,采用Eggers模型现场研究方法在室内对人工培育的真鲷幼鱼(26.33±5.79g)进行了摄食和生态转换效率的研究。真鲷幼鱼的日摄食量12.97gw.w./100gw.w.·d,摄食率3 119.00cal/ind·d,生态转换效率19.40%。真鲷幼鱼的摄食与温度变化显著相关,消化道内含物量与水温的相关关系符合方程DCW=0.023 4·e0.256 3Temp.(P<0.001)。从每日的03∶00始,真鲷幼鱼消化道内含物的量随时间逐渐增加,至17∶30达到最高值,表现出单一摄食高峰,显示出其代表的真鲷黄、渤海种群与东海种群之间存在摄食节律方面的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Eggers模型这一现场研究方法也适于室内研究鱼类摄食,特别对于那些现场不易获得的鱼种,是研究其摄食的一种既简便又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甲壳胺制剂对真鲷幼鱼的促生长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报道了甲壳胺制剂对真鲷幼鱼的良好促生长效果。试验中所用基础饵料的成分为鱼粉、小麦粉、豆粉等。在对真鲷幼鱼的试验中,在体重增长方面,甲壳胺制剂增重效果明显,增重率高达28.03%,而在试验中应用的其他促生长增重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17.
沿海鱼池黑鲷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德芬 《水产学报》1993,17(1):64-67
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又名黑加吉,它是具有养殖潜力、经济价值较高的海洋鱼类。通过1983—1989年7月连续进行黑鲷鱼池养殖试验发现,它适应性强、食性广,适于集约化养殖;且肉味鲜美,含脂量高,颇受沿海某些地区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黑鲷作为上等佳肴已受到人们  相似文献   

18.
真鲷的胃排空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实验室内,18℃条件下测量了体重在40~60g真鲷的胃排空率,并用3种数学模型 拟合了真鲷的胃排空率。结果表明,3种模型都能很好地拟合实验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用湿重表示时,指数模型Y=103.67e^-0.15t(R^2=0.89,P〈0.001)拟合得地好;用干重时,平方要模型Y^0.5=10.45-0.45t( R^2-0.82,P〈0.001)拟合得最好。实验还得出体重在40~60g的真鲷  相似文献   

19.
以真鲷幼鱼为材料,胸腔注射PHA,36h后注射秋水仙碱溶液。1.5~3h后断尾失血约0.5h时,取出肾脏部分在鱼用生理盐水中稍洗后制成细胞悬浮液,通过低渗、固定处理后,用适当浓度的细胞悬浮液进行冰片滴片。60℃干燥制片,室温下吉姆萨染色。油浸镜下检查标本,以放大照片进行染色体测量。分析了染色体数目和组型,确定了真鲷染色体数目2n=48,其中有一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3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相对长度平均范围:2.576±0.117至1.489±0.110,臂数NF=25。  相似文献   

20.
真鲷在饥饿后恢复生长中的生态转换效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20℃条件下,对分别饥饿处理0(对照)、3、6、9、12和15d的真鲷进行了再 投饵的恢复生长实验。结果发现,饥饿3和6d的真鲷在恢复生长中的特殊生长率、摄食率 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生态转换效率与对照组,而摄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这表明短期饥饿的真鲷通过显著提高摄食水平来达到补偿生长,继续延长饥饿时间则通过显著提高生态转换效率来达到补偿生长。作者认为,真鲷在饥饿后恢复生长中生态转换效率升高的机制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