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如何防治早稻烂秧等苗期病害,培育多蘖壮秧,提高产量,我局于2003年在丰城市上塘镇建新村进行了水稻拌种剂、壮秧灵对早稻育秧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初步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早稻地膜覆盖育秧是一项早熟、优质、增产、增收的新技术.从安庆地区历年早稻育秧情况看,早稻烂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低温阴雨持续较长的年份尤其严重.因此,早稻烂秧是水稻生产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烂秧不仅损失谷种,造成秧苗不足、推迟季节、打乱种植计划,而且损失的谷种都是良种,用一般种补种,甚至用商品粮补种,对产量影响很大.大力推广地膜育秧,对防止烂秧、培养壮秧、提早早稻播栽期,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杨冬牌微量元素水稻肥是常德市农科所实验厂研制开发的微量元素叶面肥新产品。该产品主要含锌、硼等微量元素和多种活化剂、抗菌剂、抗寒剂。该产品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我省早稻和中稻育苗期气温低、烂秧严重,以及部分缺锌稻田早稻和中稻返青期易出现翻秧或僵苗不发的问题,在产品中以锌和抗寒剂、活化剂、抗菌剂为主要原料,达到提高秧苗的抗寒性和抗涝性的目的,培育壮秧,防止烂秧,提高成秧率。在早稻、中稻返青分蘖期施用,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秧苗因缺锌而引起的翻秋、僵苗不发和青枯病、赤枯病。能促进禾苗提早分蘖,生长旺盛。该产品已于2002年…  相似文献   

4.
水稻软盘育秧应注意的几个技术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泰县从1997年推广水稻软盘抛秧技术以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从最初年推广面积520亩扩大到目前的4.5万亩,占全年水稻播种面积的55%-60%,部分村、组已达到100%。采用软盘抛秧技术,时间短、秧地少、早生快发,是促进水稻增产、增收的一项主要措施,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但是,软盘育秧技术中几个突出问题,如早稻与晚稻育秧方式上的不同操作,早稻秧苗的烂秧与晚稻秧苗的烧苗现象,  相似文献   

5.
平江县向家镇地处丘陵区,以种植双季水稻为主。早稻一般3月下旬播种,由于播种早、气温低,烂种、烂秧经常发生。2011年湖南省农业厅在该镇开展水稻集中育秧试点工作,集中育秧秧田12.2公顷,分14个育秧点,  相似文献   

6.
“旱育保姆”助推水稻集中育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江县向家镇地处丘陵区,以种植双季水稻为主。早稻一般3月下旬播种,由于播种早、气温低,烂种、烂秧经常发生。2011年湖南省农业厅在该镇开展水稻集中育秧试点工作,集中育秧秧田12.2公顷,分14个育秧点,用  相似文献   

7.
水稻壮秧剂是集营养剂、消毒剂、调酸剂、化学调控剂于一体的新型水稻育秧制剂。它不仅可以提高水稻秧苗素质和防病能力,而且能大大提高劳动工效。可以作为早稻塑盘抛秧的一项重要的配套技术。一、应用效果浙江省丽水市的试验示范表明,早稻塑盘抛秧使用壮秧剂可增产2%...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当前生产条件下实现水稻增产的适宜育秧方式,以杂交水稻桂两优2号为试材,设土床旱育秧、编织布旱育秧、塑盘旱育秧、编织布湿润育秧和塑盘湿润育秧5种方式,在不同育秧方式基础上设置施用壮秧剂和不施壮秧剂2个处理水平,研究育秧方式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湿润育秧尤其是塑盘湿润育秧的秧苗长势较旱育秧的好,晚稻旱育秧尤其是编织布旱育秧秧苗长势较湿润育秧的好;在抗逆性方面,早稻、晚稻旱育秧尤其是编织布旱育秧秧苗耐冷及耐高温能力较湿润育秧的强;施用壮秧剂可促进秧苗生长,提高秧苗耐冷耐高温能力;育秧方式与壮秧剂交互作用对早稻秧苗生长的影响较晚稻显著。本试验条件下,最适宜的育秧方式是编织布与施壮秧剂组合的旱育秧方式。  相似文献   

9.
水稻烂秧病在我国各水稻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尤以长江以南各稻区的早稻育秧发生普遍,严重时可造成秧苗不足,打乱品种布局,延误农时,以致影响当季和下季产量。水稻烂秧是种子、幼芽和幼苗在秧田期死亡(即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可分为生理性和传染性两大类。生理性烂秧是指纯属不良环境条件所造成,传染性烂秧则多指不良环境诱致腐霉菌、绵霉菌、镰刀菌。丝核菌等弱性寄生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寒害是农业生产中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涉及的面很广。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居各种作物之首位,达5亿多亩。水稻早春育秧中的低温烂秧问题,从北到南几乎年年都有发生,不仅造成稻种的巨大损失,而且延误农时,导致严重减产。鉴于此种情况,我们在多年研究植物抗寒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育秧抗寒剂”的研制目标。在一个新的学术思想指导下,经过长达6年的从实验室、盆栽到大田的系统的大量试验,现在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获得了可以肯定的成功,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金溪县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要产业的农业大县,常年粮食生产面积73.5万亩,其中水稻面积69.6万亩;水稻生产以双季稻种植为主,常年播种面积65.71万亩,其中早稻32.01万亩、二晚33.7万亩;常年主要农业气象要素是年平均气温18.6度、年降雨量1700毫米、无霜期:278天,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在该区域种植双季水稻,经常发生早稻低温烂秧及二晚低温冷害,为此,抓好早稻育秧、培育早稻壮苗全苗,促进早稻早生快发对双季稻全面增产增收至关重要。根据近年来金溪县水稻生长表现及农事操作习惯,笔者对金溪县早稻育秧环节提出以下注意事项,供广大水稻生产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早稻育秧期间常出现低温天气,产生烂种烂秧.采用播谷保温育秧,对防止低温烂秧效果好,且表现穗大粒多,有一定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3.
早稻育秧是水稻生产上第一个战斗,“第一个战斗的胜败给予极大的影响于全局,甚至一直影响到最后一个战斗。”历年来,早稻育秧中,常易发生烂秧(烂谷、烂芽与死苗),不仅造成稻种的损失,而且引起缺秧,打乱品种布局,贻误农时,影响熟熟增产。因此,要育足早稻壮秧,必须切实解决烂秧问题。 一、烂芽的原因与防治 1.烂芽的原因 烂种与烂芽是水育秧中的突出问题。一般以烂芽占绝大多数,而烂种实际上是留种不善和催芽不当遗留到秧田中的问题。烂芽的种类较多,其表现形式与发生的原因,随土壤、气候条件以及育秧方式的不同而不同。现将一些常见的烂芽种类列于表1。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早稻烂秧一直是我县农民反映较多的早稻生产问题,如何预防早稻烂秧的发生,将直接关系到我县水稻生产安全及农民收入。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现将早稻烂秧的症状、发生及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无色的聚氯乙烯薄膜育秧,自五十年代起已在我省早稻育秧中逐步推广。它对防止烂秧,提高单产有显著效果,深受群众欢迎。近几年来随着光质对农作物生育影响研究的进展,国内外曾进一步开展有色薄膜育秧的研究。为了摸清有色膜对水稻秧苗质量的影响及其增产效果,供工业选型提供依据,我们于1977年在湖南省塑料研究所协助下进行了有色聚氯乙烯薄膜的早稻育秧试验,1978年我们又参加了全省的协作试验,对有色薄膜早稻育秧开展了进一步研究。现将两年试验结果作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6.
水稻烂秧在早春低温的年份发生较普遍,严重时不仅损失种子,而且重播必然延迟栽秧期,影响产量。因此必须把握好育秧的各个环节,防止水稻烂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烂秧是早稻育秧中的主要问题,我区各地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烂秧现象出现,对生产的影响很大。实践证明,烂秧与气象条件有密切的关系。从1957年起,我站对早稻烂秧的问题,除了在南宁和宜山两地进行一些试验以外,并到各地调查群众的防御烂秧经验。现将几年来的试验和调查材料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总结近65年来春季低温对娄底市早稻催芽播种、烂秧死苗、秧苗生长的影响,并且分析早稻烂秧的原因,提出防御春季低温危害的对策,为防御春季低温、培育壮秧提供农业气象科学依据,供农业技术人员与广大农民朋友早稻育秧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稻烂秧是水稻秧苗期烂种、烂芽和死苗的总称。根据天气预报,今年春季雨水偏多,有利于早稻烂秧的发生,如果不加强防治,将会严重影响早稻产量。  相似文献   

20.
早稻育秧技术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前的水育秧和20世纪60年代后的半旱秧和80年代后的旱育秧和半旱秧结合的3种育秧方式。其中,半旱秧推广后又新结合了尼龙或地膜覆盖育秧及小苗带土的移植方式技术,为早稻适期早播,预防烂秧,减少每亩大田的用种量,取得早稻的高产、稳产,同时因为早稻能提前收割,为晚稻早栽争取季节从而获得全年的高产提高季节和技术保障。20世纪80年代以前,南方早稻产量占全年水稻产量的60%以上,虽然现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基本不食用早稻米,但早稻谷仍然具有重要的战略物资价值,而且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如制酒、加工食品类等行业不可替代的原料。因此,研究早稻育秧技术对发展粮食生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早稻应用生物基质育秧技术,并对其技术要点进行了描述,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