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产量形成与叶片含氮量及叶色的关系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以 6个中晚熟水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时期叶片含氮量与分蘖发生、穗粒形成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分蘖发生率随出生时叶片含氮量提高而提高 ,分蘖发生与终止的临界叶片含氮量随分蘖出生期推迟而逐步提高 ;穗颖花数主要受倒 2叶期、倒 1叶期叶片氮状况影响 ,结实率与抽穗期叶片氮状况有关 ,穗颖花数和结实率最高时叶片含氮量粳稻为 2 7~ 2 8g·kg-1,籼稻为 2 5g·kg-1左右。试验发现 ,N -n叶龄期、倒 2叶期和抽穗期主茎顶 4叶叶色接近或略深于顶 3叶为不同品种高产的共同特征 ,并提出了高产水稻适宜的叶片含氮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运用水稻生长模拟模型ORYZAl,分析了不同时期的不同叶片含氮量及叶面积指数对产量的影响和花后物质生产与结实的关系,探讨了水稻生长模拟模型在水稻估产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4.
高粱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及含氮量与产量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是影响高梁产量的重要生理指标。以目前辽宁省主推高梁品种为材料,研究了生育中后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与高粱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杂10、辽杂18、锦杂100的产量较高,达到8100.00kg·hm^-1以上。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开花期6个品种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高于灌浆期,且高产品种两个时期的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高于低产品种。生育中后期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和氮含量高.有利高粱穗粒数的增加和籽粒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叶片作为水稻器官建成的物质基础,与水稻群体中光环境的优劣和光能利用率的高低关系密切。而叶面积指数(LAI)的大小直接与水稻最终产量相关,且水稻冠层中光合有效辐射吸收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相关性极显著。文章综述了水稻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叶面积指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优化品种、改善栽培措施等手段增加水稻最适叶面积指数,提高水稻产量,以期为高产水稻适宜叶面积指数的预测及合理冠层结构的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生化成分的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光谱仪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测量不同氮素水平及不同时期水稻叶片的光谱反射率,测算叶面积指数LAI;利用生化方法测量相应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稻叶面积指数与光谱变量,叶片生化成分与光谱变量及叶面积指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稻叶面积指数与比值植被拽数RVI及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呈显著相关,不同氮素水平的水稻叶片的叶绿素,蛋白质及纤维素含量与LAI之间的R^2在抽穗期均达到0.75以上,其中叶绿素,纤维素含量与光谱变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不同时期纤维素与光谱变量及LAI之间相关达显著水平,从而证明通过光谱法可以推算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蛋白质含量和纤维素含量。  相似文献   

7.
水稻拔节期群体茎蘖结构与叶面积指数及产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中粳稻广陵香粳和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采用不同的肥料运筹和插栽密度等措施,研究水稻拔节期茎蘖结构与叶面积指数(LAI)及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抽穗期适宜的LAI,拔节至抽穗期叶面积生长速率大于N-n期至拔节期,有利于形成高产叶面积动态类型;拔节期茎蘖数结构与拔节期、抽穗期LAI关系密切,拔节期适宜的茎蘖结构有利于抽穗期适宜LAI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栽插行距对水稻产量结构和叶面积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苏农业研究》1998,19(1):23-27
  相似文献   

9.
华南水稻品种叶片及产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因子分析表明,早晚稻高产品种理想叶片模型基本相同,即叶片直立,长而窄。这种叶片模型对于早稻尤其适合。在理想公因子中,稻谷产量及生物学产量都有很大的权重,说明二者有很大的相关性,高的稻谷产量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生物学产量的基础上。生物学产量增加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具有一定的株高,因株高在高产公因子中也占有较大的权重。早造品种在晚造翻秋种植,其产量有减少的趋势,其理想因子得分也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0.
水稻冠层光截获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目的】旨在解析水稻(Oryza sativa L.)冠层光合有效辐射(PAR)截获量及其分布与叶面积和产量的关系。【方法】以2个不同株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高、中、低3个施氮水平,构建不同的群体冠层结构,于拔节至成熟期系统测定水稻冠层PAR截获量及其分布、以及叶面积和产量。【结果】水稻群体向上累积叶面积指数的垂直分布呈S型曲线,符合Logistic方程(R20.99);抽穗期、抽穗后17d和成熟期的冠层最大叶面积密度分别出现在0.53、0.56和0.60的相对冠层高度左右;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冠层上中部的相对叶面积密度呈递增趋势,而冠层下部的相对叶面积密度呈递减趋势。PAR截获率(FIPAR)与向下累积叶面积指数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FIPAR=α×(1-e-K×LAI)来定量描述(R20.86);消光系数K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递减,其日变化表现为早晚较高、中午较低。冠层PAR截获量(AIPAR)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多峰分布,最高峰出现在移栽后58-70d,即孕穗至抽穗期,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在典型晴天下,冠层PAR截获量的日变化呈单峰分布,最大值出现在11:00-13:00。【结论】水稻群体叶面积的垂直分布影响冠层光截获;水稻产量与PAR利用率呈正相关,而PAR转化率随PAR截获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因此维持一定的漏光损失量对水稻高产有利。  相似文献   

11.
水稻植株含氮量与穗粒重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田间和水培试验的方法,对水稻生育中后期不同器官的含氮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植株根、茎鞘、叶各器官的含氮量与后期穗粒重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抽穗前10 d 顶四鞘及抽穗期各叶位叶片含氮量与每穗实粒数、结实率之间, 穗后19 d 顶二、顶三鞘的含氮量与千粒重、单株产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顶二鞘的含氮量可作为后期结实率、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水稻拔节期叶片形态特征与产量因子的回归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稻拔节期不同产量群体叶片性状与产量构成因素关系的研究,分析了叶片长度、角度以及弯曲度与千粒重、结实率及穗粒数的关系。结果表明:汕优63的千粒重与顶部3张叶片的长度及穗粒数与叶片弯曲度均呈多元线性负相关,结实率与叶片角度之间呈多元线性正相关;武运粳8号的千粒重与叶长及结实率与叶角之间均呈多元线性正相关,穗粒数与叶片弯曲度间呈线性负相关。回归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水稻叶片氮素营养光谱诊断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水稻叶片氮素营养光谱诊断模型。[方法]通过对不同水稻品种(湘优109和汕优98)、不同生长期、不同氮素水平的水稻叶片进行透射、吸收光谱及氮含量的测量,分析了叶片光谱与其含氮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了水稻叶片含氮量的光谱指数预测模型。[结果]该模型检测精度在80%以上,可用于水稻氮素营养的诊断。[结论]为水稻氮素营养状况监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甜瓜叶片生长动态与叶面积变化观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甜瓜幼苗期叶片生长,叶面积增加和整枝后叶面积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表明,幼苗期叶片生长、叶数增加及叶面积的增长非常缓慢,5~6片真叶后生长加快,不同整枝方式对植株叶片的增加,花期时间和叶面积的大小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验以中粳稻武育粳3号、盐粳4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栽插行距及生育中期疏蘖措施对产量结构及其叶面积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扩大,抽穗期群体叶面积适宜,有效、高效叶面积率高,孕穗期到成熟期叶面积衰减率小,保持较高的光合生产力,成穗率高,穗粒数协调,产量提高。本试验条件下,中粳稻盐粳4号、武育粳3号适宜行株距为(26.7~30)cm×10cm,汕优63适宜行株距为(30~33)cm×10cm。  相似文献   

16.
水稻生育中期群体质量与产量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以中粳稻盐粳4号和杂交中籼稻汕优63为材料,采用密肥试验与拔节期疏蘖处理,研究水稻生育中期群体叶面积组成和光合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光效群体在(N-n)叶龄期够苗,拔节期的总茎蘖数相当于适宜穗数的1.2~1.3倍;拔节期4叶龄以上分蘖数量等于适宜穗数,3叶龄以下分蘖在总茎蘖数中的比例为15%~20%;在适宜叶面积下,有效和高效叶面积率分别为90%~95%和75%~80%;则抽穗期叶片含N率和叶片的净光合率高,抽穗后叶面积衰退慢,光合势和净同化率大,籽粒产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干旱胁迫对10个玉米杂交组合叶片数和叶面积及生物产量的影响。[方法]在盆栽控水干旱胁迫试验中设置正常供水(CK)和中度干旱胁迫(DT)2种水分处理。[结果]S11×411的叶片数在拔节期减少最多(13.16%);449×交51叶片数在孕穗和大喇叭口期减少最多(21.82%和18.52%);411×18599叶片数在拔节和抽雄吐丝期减少量最多(12.12%和9.09%);S11×411叶面积在拔节和抽雄吐丝期减少最大(14.08%,29.14%);449×交51在孕穗和大喇叭口期减少最大(41.43%和41.27%);411×18599在4个时期减少量均最小。在2种水分处理下449×交51的生物产量最高,其次是S11×411(CK)和411×449(DT),411×18599的生物产量最小。[结论]449×交51的叶片数、叶面积和生物产量在干旱和正常水分处理下均获最大值;411×449在干旱条件下栽培能获得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18.
银杏种子和叶片产量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银枵成年结果大树单株种核产量以8.57%的递增率上升,每增加1年,单株种核产量相应增加1.2kg。密度为4995株/hm^2的银杏园中,幼树新梢伸长生长的始盛期、旺盛期和盛末期分别出现在萌芽后23,46和68d,主要生长天数为45d;增粗生长分别出现在萌芽后4,37和71d,主要生长天数为67d,叶片净光合强度高峰值出现在7月中旬,为12.94mgCO2.dm^-2.h^-1,形成种核产量前,叶片  相似文献   

19.
水稻产量形成的本质是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固定在有机体中。叶片是能量转化的主要场所。事实上,水稻栽培的过程就是对水稻叶片管理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产量形成的过程。本试验拟利用了公顷产10.5t水稻叶面积的演进,确定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叶面积演变规律,以指导常规的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20.
水稻高产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光能利用率。水稻产量的形成主要来源于三个90%以上,即水稻产量的95%以上来源于空间营养,90%以上来自叶片的光合产物,90%以上来自抽穗后光合作用产物的积累。要使水稻保穗重,超高产,首先必须打好高产架子,通过施接力肥调整好冠层叶片的叶长序,使其长度达到120cm,宽度0.8~1.5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