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70年代冬青稞复种圆根,80年代冬青稞复种雪莎、小油菜、黑豌豆的基础上,我们从90年代初至今,开始了冬青稞套种箭舌豌豆,复种蚕豆试验,收到①稳收原来粮食产量②多收很多优质牧草③生物培肥地力④改善农田生态⑤来年增收的一举五得的很好的效益,现在把它全面介绍给大家,供大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以拉萨市3县传统农区、农牧交错区和牧区的气候特征、适种品种为基础,查阅西藏农业科研资料进行归纳总结,提出河谷农区开展冬青稞、冬小麦收获后种植燕麦、箭筈豌豆、黑麦草等牧草的复种模式,并将豆科牧草箭筈豌豆、苜蓿纳入轮作模式中,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农牧交错区充分发挥农牧交错优势,进行科学的配送模式探索,海拔4000 m以下挖掘高产优质饲草资源,并大力推广较为成熟的品种饲用玉米、燕麦等,开展以饲用玉米和燕麦为主栽品种的轮作制度;牧区推广燕麦+箭筈豌豆、小黑麦+箭筈豌豆等窝圈种草混作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箭筈豌豆品种"甘孜333"为试验材料,在林芝和山南两个不同生态区域进行机播、撒播、套种、混播,用4种不同播种方法对冬青稞复种箭筈豌豆"甘孜333"鲜草产量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山南,林芝在复种饲草具有一定的产量优势.从播种方式来看,油菜和豌豆混播的产量最高,在林芝和山南均有相同的结果.由于目前机播技术尚...  相似文献   

4.
为缓解西藏豆科饲草供给不足,提高单位面积饲草生产性能,本文对拉萨引进的青海444燕麦与兰箭系列箭筈豌豆不同栽培模式开展研究。研究表明:青海444燕麦与兰箭系列箭筈豌豆混播最优亩播种量:12 kg燕麦+6 kg箭筈豌豆,其中燕麦(12kg/667m~2)+兰箭3号(6 kg/667m~2)鲜草产量为4433. 55 kg/667m~2;相同播量兰箭系列箭筈豌豆单播种子产量:兰箭2号兰箭3号兰箭1号,兰箭2号和兰箭3号产量均表现良好且产量接近,其中兰箭2号种子产量81. 82 kg/667m~2。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内蒙古科尔沁沙地水分和养分高效利用的饲用作物栽培模式,于2020-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西北奈曼沙漠化研究站开展大田试验。在燕麦灌浆期刈割后进行饲草复播,复播设置种植模式及施肥处理双因素试验,3种种植模式分别为单作燕麦(‘蒙燕1号’,SO),单作箭筈豌豆(SV),2行燕麦与4行箭筈豌豆间作(IOV);4种施肥处理分别为不施肥(N),施化肥(磷酸二铵,C,150 kg/hm2),施生物有机肥(润泽生物有机肥,O,900 kg/hm2),有机肥和无机肥配施(生物有机肥+磷酸二铵,G,全量配施),探讨间作与施肥对复种燕麦、箭筈豌豆饲草养分累积、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与施肥可显著增加饲草产量,2020年和2021年G处理较N处理鲜草产量显著提高74.0%和63.5%,干草产量显著提高55.4%和57.0%;燕麦箭筈豌豆间作系统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明该间作模式提高土地生产力,具有土地利用优势。间作与施肥显著增加0~60 cm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整体表现为SO>IOV>SV。燕麦箭筈豌豆间作系统的养分优势主要体现在饲草氮累积量的增加,而磷钾累积量则低于单作燕麦,高于单作箭筈豌豆;2020年和2021年G处理下的燕麦间作箭筈豌豆的饲草氮累积量分别比N、C、O处理增加152.2%、21.7%、47.1%和119.8%、17.6%、41.2%。综合分析得出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处理是最适宜的燕麦与箭筈豌豆间作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搞好西藏一年两收套复种技术研究,在秋播大蒜、大葱、冬小麦、冬青稞的后茬复种、套种大量早熟作物的基础上,2005年又开展了燕麦、雪莎、箭舌豌豆等九个作物越冬试验,筛选出四个作物(燕麦、雪莎、菠菜、箭舌豌豆)完全可以安全越冬,芥菜型和小白菜型油菜可以部分越冬。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75、150、225 kg/hm2的3个尿素施肥水平对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黑麦(冬牧70)、饲用豌豆、紫云英、箭筈豌豆、毛苕子在红壤丘陵区冬闲田种植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受第1茬影响较大,其变化趋势与第1茬干草产量相似;除紫云英和毛苕子外,225 kg/hm2的3个尿素施肥水平对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黑麦(冬牧70)、饲用豌豆、紫云英、箭筈豌豆、毛苕子在红壤丘陵区冬闲田种植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受第1茬影响较大,其变化趋势与第1茬干草产量相似;除紫云英和毛苕子外,225 kg/hm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75 kg/hm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75 kg/hm2处理(P<0.05)。在"稻-草"模式和"稻-稻-草"模式下,燕麦和多花黑麦草的150、225 kg/hm2处理(P<0.05)。在"稻-草"模式和"稻-稻-草"模式下,燕麦和多花黑麦草的150、225 kg/hm2处理干草产量高于其他牧草,显著高于豆科牧草(P<0.05);在豆科牧草中,除饲用豌豆75 kg/hm2处理干草产量高于其他牧草,显著高于豆科牧草(P<0.05);在豆科牧草中,除饲用豌豆75 kg/hm2和箭筈豌豆75 kg/hm2和箭筈豌豆75 kg/hm2处理外,其他豆科牧草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昭苏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选择最适宜的混播组合及刈割时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昭苏地区进行燕麦与箭筈豌豆5种处理和2个刈割时期的田间试验,测定牧草产量、叶茎比及营养品质,并用灰色关联度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蜡熟期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为4:6组合排名最高,综合生产性能最好.其次为乳熟末期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为6:4的处理,再次为蜡熟期混播比例为5:5的组合.[结论]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后,可显著提高牧草产量、牧草品质、资源利用效率和抗倒伏能力;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综合生产性能评价,将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内涵进一步扩展,建立高产优质的人工草地,并充分发挥其生产生态优势特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75、150、225 kg/hm~2的3个尿素施肥水平对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黑麦(冬牧70)、饲用豌豆、紫云英、箭筈豌豆、毛苕子在红壤丘陵区冬闲田种植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干草总产量受第1茬影响较大,其变化趋势与第1茬干草产量相似;除紫云英和毛苕子外,225 kg/hm~2处理的总干草产量显著高于75 kg/hm~2处理(P<0.05)。在"稻-草"模式和"稻-稻-草"模式下,燕麦和多花黑麦草的150、225 kg/hm~2处理干草产量高于其他牧草,显著高于豆科牧草(P<0.05);在豆科牧草中,除饲用豌豆75 kg/hm~2和箭筈豌豆75 kg/hm~2处理外,其他豆科牧草和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0.
在玉门黄花农场进行燕麦与箭筈豌豆以5∶5、6∶4、7∶3、8∶2和10∶0等5种不同比例混播种植,探索适宜玉门地区燕麦与箭筈豌豆种植的最佳比例,从而为春季燕麦牧草播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干草产量无显著性差异,但混播豌豆较燕麦单播产量均有提高,以7∶3比例的混播方式增产较高,增产9.61%,且蛋白含量和RFV相对较高。因此,建议在同类地区采用燕麦与箭筈豌豆以7∶3的混播比例进行种植。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河谷区,将箭筈豌豆(Vicia sativa L.)与燕麦(Avena sativa L.)种子按照不同比例进行田间混、间作试验,通过对混收牧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测定与比较,筛选出适宜当地生长的箭筈豌豆与燕麦的最佳播种比例。结果表明:1)与单播相比,混、间作均能提高产量,还可显著提高箭筈豌豆的株高,但对燕麦株高的影响不显著;2)混、间作处理的粗蛋白(crude protein, CP)含量和箭筈豌豆的播种量成正比,且均高于单播燕麦,其中单播箭筈豌豆CP含量最高(21.9%),单播燕麦最低(5.5%);3)混、间作均能提高中性洗涤纤维(neutral detergent fiber, 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cid detergent fiber, ADF)含量,分别提高了27.3%~43.5%和2.4%~17.6%,且随着箭筈豌豆播种量的增加,NDF含量呈降低趋势而ADF含量则相反。根据产量与营养品质的测定结果,并通过模糊数学的隶属函数法进行综合评价,表明混播较间作更能表现出产量与营养品质上的优势,其最佳混播比例为箭筈豌豆60%+燕麦40%,适宜在西藏河谷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川西北高原藏区燕麦(Avena sativa)和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最佳混播组合。【方法】以燕麦(A0)和箭筈豌豆(A4)单作为对照,以燕麦和箭筈豌豆播量比为2∶1、3∶1、4∶1(A1、A2、A3)为处理,分别对牧草产量、品质及种间关系进行测定,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分析。【结果】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可有效提高草地生产性能,其中,A1处理干草总产量最高为25 301.22 kg/hm2;混播体系中,燕麦产量占总产草量的94%以上,杂草产量随燕麦比例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随燕麦比例增加呈升高趋势,A1处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A2和A3处理(P<0.05);混播系统中,A1处理的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达101.31。混播草地中,燕麦的竞争力始终高于箭筈豌豆,各处理的相对产量总和均大于1。隶属函数综合分析牧草产量和品质,其排序为A4>A1>A2>A0>A3,但箭筈豌豆单播易倒伏,不易收获。【结论】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重量比为2∶1时最适宜在川西北高原藏区建植人工草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干旱地区滴灌条件下燕麦(Avena sativa)与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混播对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筛选该区域燕麦与箭筈豌豆最佳混播模式。【方法】以‘梦龙’燕麦和普通箭筈豌豆为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燕麦与箭筈豌豆进行同行混播、间行混播、交叉混播和条撒混播,并设置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对照,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播种量分别为120.00和75.00 kg/hm2,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播种量分别为75.00和45.00 kg/hm2,在燕麦灌浆期和箭筈豌豆花末期测定不同混播模式下饲草的主要性状指标(株高、叶茎比、鲜干比、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指标),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不同播种模式下饲草主要性状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与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相比,4种混播模式均显著提高了饲草产量,其中交叉混播模式干草产量最高,达9 412.18 kg/hm2,比燕麦和箭筈豌豆单播分别提高了41.27%和64.45%;与燕麦单播相比,混播模式显著改善了饲草品质,其中交叉混播模式饲草相对饲喂价值最高,达129.14。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燕麦与箭筈豌豆交叉混播模式、条撒混播模式和间行混播模式的饲草综合得分较高。【结论】燕麦与箭筈豌豆交叉混播模式、条撒混播模式和间行混播模式的饲草综合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14.
刘勇  马祥  秦燕 《农学学报》2020,36(8):43-49
为筛选与门源油菜混播效益最高的牧草种类,解决油菜连作障碍问题,提高青藏高原高海拔区土地的生产能力,本研究采用油菜混播箭筈豌豆、青稞和燕麦的方式,分时段取样,探究了油菜混播不同牧草对在不同时段牧草自身生产能力的影响,并通过土地当量比判断各混播组合的优劣。研究表明油菜-燕麦混播处理在7月6日时表现干重最高,单位面积达174.48 g;在7月21日表现为鲜重和鲜干比最高,在8月15日时表现为株高显著高于单作油菜(p<0.05),较单作油菜高97.02%;鲜重最高,达2817.00 g。在9月11日,油菜-青稞和油菜-燕麦混播处理的株高显著高于单作油菜(p<0.05),分别较单作油菜高64.33%和99.68%,以油菜-青稞混播处理的干重最高,达589.00 g,较单作油菜处理高147.51%。油菜-箭筈豌豆混播和油菜-燕麦混播有产量优势,油菜-燕麦混播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11,土地利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阿里地区燕麦传统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设计了12个混播模式,对燕麦+箭筈豌豆混播草地的干草产量、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等4个指标进行测定,并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综合评价混播草地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不同1年生人工草地提质增产模式中,干草产量最高的是同行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3∶1。燕麦与箭筈豌豆同行1∶3混播模式可明显增加粗蛋白含量,较传统的燕麦单一种植的粗蛋白增幅巨大。通过综合衡量产量、营养各指标,间作1∶2,即种植1行燕麦间种2行箭筈豌豆的模式最好,可作为1年生优质饲草种植模式在藏西地区进行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混播牧草获得混播优势和优化地上种间竞争格局为目的,以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燕麦(Avena sativa)2种牧草为研究材料,在新疆昭苏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77团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盆栽混播试验,将不同土壤供磷水平(低磷/中磷/高磷)和不同混播方式(同行/异行/异行阻隔)作为竞争环境的变化因素,利用根际土壤磷的富集率、土壤磷酸酶活性、植株含磷量和磷利用效率等指标,分析混播体系中牧草的磷养分利用优势,明确混播方式和土壤供磷水平对混播体系磷养分竞争和牧草混播优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磷异行混播处理下,箭筈豌豆+燕麦混播群体的牧草产量、土地当量比和植株含磷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而根际土壤磷养分活化能力处于较低水平,土壤施用磷肥可以改善混播群体磷养分竞争格局,而异行混播可通过提高土壤磷酸酶活性,降低土壤pH值,增加根际土壤富集磷的能力,从而获得混播优势。中磷同行混播处理的根际全磷富集率最高,低磷同行混播处理的根际速效磷富集率最高,中磷同行混播处理的磷利用效率最高。低磷和中磷处理下箭筈豌豆+燕麦同行混播时的根际活化效率得到提高。土壤根际与非根际速效磷均显著影响富集率和植株含磷量,植株磷含量与牧草产量和土地当量比有密切联系。箭筈豌豆+燕麦混播草地可以通过优化群体结构、增加土壤磷养分供给实现较高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几种牧草在分枝/分蘖期对不同水位胁迫的生长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法对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黑麦(冬牧70)、饲用豌豆、紫云英、箭筈豌豆、毛苕子分别进行距离种植土面5 cm、10 cm、15 cm水位处理,以观测7种牧草在不同水位处理下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位的升高,各种牧草的株高、分枝/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均逐渐降低;在土壤地下水位处于5 cm和10 cm时,牧草的产量显著下降;饲用豌豆和箭筈豌豆的茎叶比随着土壤水位升高而呈上升趋势,而其他牧草则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法对多花黑麦草、燕麦、小黑麦(冬牧70)、饲用豌豆、紫云英、箭筈豌豆、毛苕子分别进行距离种植土面5 cm、10 cm、15 cm水位处理,以观测7种牧草在不同水位处理下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位的升高,各种牧草的株高、分枝/分蘖数、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均逐渐降低;在土壤地下水位处于5 cm和10 cm时,牧草的产量显著下降;饲用豌豆和箭筈豌豆的茎叶比随着土壤水位升高而呈上升趋势,而其他牧草则呈下降态势。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西藏中部农区饲草供给质量,对粮草一年两收农作制度进行了探讨,从一年生、多年生等多种作物类型的25个品种筛选确定箭筈豌豆甘孜333是最适宜套复种的品种和类型。为西藏高寒农区发展粮草一年两收提出了冬草夏粮的新模式,并详细研究了适宜的播期、产量、刈割时期等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为芜菁甘蓝在山地农业中推广利用提供参考,在黔中地区采用芜菁甘蓝与光叶紫花苕子、箭筈豌豆、蚕豆、花溪豌豆间作和芜菁甘蓝单作,分析不同间作模式的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芜菁甘蓝-光叶紫花苕子、芜菁甘蓝-箭筈豌豆、芜菁甘蓝-蚕豆、芜菁甘蓝-豌豆的芜菁甘蓝株高、叶片重量和块根重量高于其单作;与芜菁甘蓝单作相比,芜菁甘蓝-光叶紫花苕子、芜菁甘蓝-箭筈豌豆纯收入增加126.4元/667m2和24.2元/667m2;间作模式土地利用率较高,4种种植模式的土地当量(LER)比分别为1.08、1.04、1.30、1.05,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