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的pH值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分析淮安市主要土属近40年pH值变化规律,可为耕地土壤酸化的预测与控制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40年来,淮安市主要土属pH值逐年下降,土壤酸化趋势明显。黏黄土、姜黑土及白岗土pH值下降最多,分别降低了1.3、1.0和0.5,降幅均超过10%;沙土、淤土及两合土pH值分别降低了0.8、0.5和0.5,3种土属pH值降幅均高于6%;潮黄土近40年pH值下降最少,为0.3,降幅3.75%。  相似文献   

2.
以16年生龟井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为试材,考察施用石灰对柑橘园酸性黄棕壤的土壤养分有效性以及树体养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石灰(1.5kg/株)显著提高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其中0~20、20~40、40~60cm土层分别较对照提高0.87、0.99、0.47个pH单位;增加土壤有效N、P、Ca、Mg含量,其中耕层土(0~20cm)增加幅度分别为30.82%、71.13%、64.06%、14.27%;且提高柑橘营养枝叶片N和果肉K含量。施用石灰降低了土壤有效Fe、Mn、Zn含量,降幅分别为53.61%、54.83%、51.06%;并使柑橘营养枝叶片Fe、Zn含量和果皮、果肉Mn含量下降。施用石灰还降低柑橘果实酸度,提高果实固酸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土壤pH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西南雪茄烟区土壤酸化改良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什邡市1984年四川省第二次土壤普查26个样点、2009年四川省测土配方施肥调查391个样点和2019年四川省耕地质量调查164个样点的土壤pH数据,利用多元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土壤pH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利用随机森林模型探讨影响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1984、2009、2019年什邡市植烟土壤pH均值分别为6.40、6.24和5.97,1984—2009年年均下降0.01个单位,2009—2019年年均下降0.02个单位;1984—2019年除湔氐镇、蓥华镇土壤pH均值呈上升趋势外,其他镇均呈下降趋势,禾丰镇降幅最大、达30.62%,师古镇降幅最小、仅0.30%。1984年土壤pH整体以弱酸性和中性土壤为主,碱性土壤占植烟总面积的2.59%,空间上的分布特点为洛水镇、禾丰镇和马井镇3个区域土壤p H较高;2009年研究区内仅存在弱酸性和中性土壤,土壤pH在空间上呈现中部高、南北低的分布特征;2019年弱酸性和中性土壤面积占比为95.25%,酸性土壤占4.75%,主要分布在马井...  相似文献   

4.
中国南方水稻土酸化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明确中国南方水稻土酸化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为防控水稻土酸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中国南方江苏、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和云南6个省份(自治区)的20个水稻土长期定位监测点,统计分析水稻土pH演变特征及阶段性变化规律,并探讨施肥量及土壤氮素含量对水稻土酸化的影响。【结果】1988-2013年25年间中国南方水稻土显著酸化,土壤pH下降0.59个单位,平均每年下降0.023个单位。水稻土酸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起始的14年中水稻土pH急速下降,平均每年可下降0.051个单位;近10年间,土壤pH趋于平稳。增施化肥特别是化学氮肥可导致水稻土酸化,二者与土壤pH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由此推算出化学氮肥每增施100 kg·hm-2,水稻土pH可下降0.65个单位。减少有机肥的施用也可引起水稻土酸化,有机肥施用量与土壤pH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肥每减少100 kg·hm-2,水稻土pH下降0.51个单位。土壤全氮及碱解氮含量与pH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每增加100 mg·kg-1,水稻土pH约下降0.1个单位。【结论】在过去25年间,中国南方水稻土显著酸化,酸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施肥初期土壤pH显著降低。减少化学氮肥的施用和增施有机肥是控制水稻土酸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一)仔猪、苗鸡、毛猪、活鸡、绍鸭价格情况分析6月二元、三元仔猪价格分别为每千克9.6元、10.6元,环比每千克均下降1元,降幅分别为9.43%、8.62%;同比每千克分别下降0.8元、0.4元,降幅分别为7.69%、3.64%。毛猪时价每千克9.5元,环比同比每千克分别下降0.5元、1.3元,降幅分别达5%、12.04%。苗鸡价跌幅显著,时价为每只1.8元,环比每只降0.6元,降幅达25%;但同比每只仍增0.6元。快大型活鸡时价每千克9.6元,环比每千克上涨0.6元,涨幅6.67%。活鸭时价每千克11元,同比、环比均持平。综上所述可见,活禽及禽蛋价高而稳。(二)禽蛋、肉制品的价格情况分…  相似文献   

6.
采用根际箱培养的方式,研究了在Cd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Cd生物有效性及Cd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着输入生物炭比例增加有上升趋势。在不同用量生物炭添加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Cd有效态含量均有下降,其中,根际土壤在中用量(50 g·kg~(-1))生物炭处理下降幅最大,达13.9%;非根际第一、二层土壤在高用量(100 g·kg~(-1))生物炭处理下达显著差异(P0.05),分别下降了27.4%和22.9%,而第三层土壤Cd有效态含量在中用量(50 g·kg~(-1))处理下效果最明显,下降了29.2%。施加生物炭均降低水稻各部位Cd含量,且与对照相比,水稻根和糙米中Cd的含量在中用量(50g·kg~(-1))生物炭处理下达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下降了49.8%和81.2%;茎叶和稻壳分别在高用量(100 g·kg~(-1))和中用量(50 g·kg~(-1))处理下降幅最大,分别下降了28.2%和47.1%。由此可见,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炭能提高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并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针对宁夏银北盐碱地改良面临的技术瓶颈,利用现代粉垄耕作技术,以传统耕作为对照,开展了不同粉垄深度(40 cm、45 cm、50 cm)对盐碱地土壤pH值、全盐含量及碱化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措施相比,玉米生长期不同粉垄深度土壤全盐含量降低13.0%~51.1%,其中:粉垄深度45 cm表层(0~20 cm)土壤pH值、全盐含量、交换性Na+分别降低0.9%、51.1%和16.7%。与传统耕作措施相比,玉米收获期粉垄深度40 cm处理土壤pH值降低0.09~0.4;粉垄深度50 cm处理表层(0~20 cm)土壤pH值增加了0.21,20~100 cm剖面土壤pH值降低了0.08~0.62。粉垄深度40 cm、50 cm处理均显著降低了0~40 cm土层土壤全盐含量和交换性Na+含量,降幅分别为7.0%~25.0%和16.7%~55.6%;增加了40~80 cm土层交换性Na+含量。同时,粉垄措施也显著降低了0~60 cm剖面土壤碱化度,降幅在17.7%~34.5%,其中:粉垄深度40 cm较对照未粉垄表层0~...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金属离子污染条件下黄土物理化学性质和土体工程性质的改变,为污染黄土的工程性质评估提供依据。【方法】以杨凌黄土为研究对象,在土中分别掺入Zn~(2+)、Cr~(3+)和Cu~(2+),对不同重金属污染黄土的颗粒组成、pH值、易溶盐总量、阳离子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直剪试验和压缩试验测试其剪切及压缩特性的变化。【结果】随重金属离子掺量的增大,被污染黄土的黏粒含量明显减少,pH值降低,易溶盐总量及Ca~(2+)、Mg~(2+)、Na+、K+含量明显增加;杨凌黄土经重金属离子污染后黏聚力下降,内摩擦角增大,并且压缩模量随重金属离子掺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压缩系数总体减小,土体的压缩性变小。【结论】随着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剧,在黄土中的碳酸盐水解、土颗粒表面离子交换吸附、阳离子含量增加的共同作用下,污染黄土物理化学及工程性质会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客土修复砷污染土壤的长期效果,在农业农村部岳阳农业环境野外科学观测实验站设计了客土与污染土壤不同混合比例的微区试验,研究了混合比例对土壤砷含量及油菜生长、吸收砷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客土降低了污染土壤的砷含量,且土壤有效砷含量的降幅与客土比例显著相关,油菜各部位对砷的吸收量随客土比例的提高而降低。客土比例为40%时,油菜茎叶和籽粒的生物量最高,分别比污染土中增加了7.8%和12.8%,且根、茎叶和籽粒的砷含量分别比污染土中降低了67.4%、68.4%和82.2%。随客土比例的提高,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呈增加趋势,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则呈降低趋势。根据本研究结果,客土比例对土壤有效砷及pH、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阳离子交换量等理化指标具有显著影响,合适比例的客土能促进油菜生长并大幅度降低油菜的含砷量。  相似文献   

10.
滨海盐土灌水脱盐动态的土壤质地和水质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天津滨海新区的野外灌水脱盐试验,对比分析了灌溉淡水、中水和微咸水的中壤质、重壤质土和粘土土壤含盐量及pH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粘质滨海盐土经灌淡水后的土壤全盐量降低是逐渐的;重壤质滨海盐土的土壤全盐变化趋势与粘质土相似,最初4次灌水使各层土壤全盐累积降幅较大;中壤质滨海盐土则第一次灌水后土壤含盐量降低较多,表层(0~20cm)由1.75%降到0.511%,以后灌溉土壤全盐量降低得较缓慢,20~40cm土层的含盐量始终降低得较缓慢。灌溉淡水、中水、微咸水均能使土壤全盐量降低,灌溉中水、微咸水后表层和土体下层土壤的含盐量均逐渐降低,而灌溉淡水的表层土壤全盐量以初次降低明显,土体下层的土壤全盐量始终变化幅度较小。同灌淡水的情况下,中壤质滨海盐土的土壤pH较为稳定,在7.5~8.5范围,而重壤质和粘土在最初表现下降,至约7.5后上升到8.5~9.0范围,质地越粘土壤pH越高。灌溉淡水、中水、微咸水均使土壤pH有升高的趋势,灌溉淡水后表层土壤pH能够上升到9.0,灌溉微咸水、中水后土壤pH能够升高至8.5左右。  相似文献   

11.
模拟酸雨对水稻生长与水稻土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水稻喷淋模拟酸雨实验,研究不同pH值(2.5,3.5,4.5,5.6)的酸雨对水稻生长和水稻土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雨的影响下,除喷淋pH 4.5酸雨外,其余酸雨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均下降了9.1%~16.7%;不同浓度的酸雨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不大,但速效钾在喷淋酸雨后相对基础土样下降了33.9%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相对基础土样提高了21.3%~40.5%;土壤有效硫的含量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喷淋酸雨后土壤中的交换性钙、镁相对基础土样分别上升了27.6%~36.3%和3%~21%。酸雨对水稻茎叶氮的吸收影响不大,但水稻稻粒中全氮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酸雨不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磷的吸收,但pH 2.5的酸雨会促进稻粒对磷的吸收;酸雨有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钾的吸收,但不利于稻粒对养分钾的吸收;水稻茎叶和稻粒中全硫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水稻在pH 2.5的酸雨影响下显著减产,喷淋了pH 3.5酸雨的水稻其千粒重、结实率和实粒数都是最高的,表明pH 3.5的酸雨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外源硫化钠对土壤-水稻系统中镉(Cd)形态变化及迁移积累影响,为硫素固定土壤活性Cd、降低稻米Cd积累的应用提供依据。本实验采用室内土壤培养和盆栽种植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硫化钠用量对水稻-土壤系统中Cd的迁移积累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0.1 g·kg~(-1)硫化钠,水稻根系及稻谷生物量相比空白对照组增加59%,同时有效降低水稻器官组织中Cd的积累;0.5g·kg~(-1)硫化钠处理下水稻根系、茎叶中Cd的积累分别下降76%、70%;稻谷中Cd的含量随着硫化钠施用量的增加呈现显著降低趋势,当施用量为0.3 g·kg~(-1)时,稻米Cd降幅最大(降低68%),继续增加硫化钠用量,稻米Cd降幅无显著差异;适量施用硫化钠能有效降低土壤中离子态Cd含量,最高降幅为55%;DTPA提取态Cd降幅约为17%。同时S~(2-)在土壤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形成的硫酸盐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壤pH的增加。研究表明增施硫化钠0.3 g·kg~(-1)能提高作物产量和降低Cd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迁移效率,有效降低籽粒中Cd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
龙岩市水稻土主要养分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龙岩市水稻土进行农化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全市有机质、速效磷平均含量均属丰富水平;碱解氮属中等水平;速效钾属缺乏水平;稻田缺钾面积比例大,而其他各养分缺乏面积亦有一些比例。与30年前的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有机质含量渗育型水稻土的提高和潜育型水稻土的降低十分明显,而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提高,尤以有效磷变化最为突出;碱解氮和pH值下降,土壤酸化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幼苗对酸处理的生理生化响应,以一年生的薄壳山核桃(CI)和山核桃(CC)实生苗为试材,分别采用pH 6.0(CK)、pH 5.0(轻度酸处理)、pH 4.0(中度酸处理)和pH 3.0(重度酸处理)的霍格兰氏营养液培养植株,并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在重度酸处理下,与CK组相比,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实生苗的株高分别增加15.23%和15.36%,地径分别增加11.91%和13.88%;而两者的幼苗叶片数量均急剧减少。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幼苗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随pH值的下降显著减小。在重度酸处理下两种植株的净光合速率均小于0,说明幼苗呼吸速率大于光合速率。与CK组相比,薄壳山核桃和山核桃胞间CO2浓度增幅分别为27.26%和19.21%,气孔导度降幅分别为35.51%和65.88%,蒸腾速率降幅分别为32.80%和64.14%。总之,随着营养液pH值的降低,山核桃的光合参数变化幅度大于薄壳山核桃,两种植株的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Fv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螺螨酯安全使用及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土壤薄层层析法研究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作用以及在土壤中的降解情况,通过比移值(Rf)和半衰期(T0.5)评价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螺螨酯在黄土、水稻土和石灰土中均分布在0~6cm土层中,其中0~3cm土层中含量占总量的96.97%、95.01%和95.16%,其在3种土壤中的Rf均为0.08。好气条件下,螺螨酯在黄土、水稻土和石灰土中的T0.5分别为138.6d、9.9d和3.1d;厌氧条件下的T0.5分别为23.9d、3.9d和2.8d。结论: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均为不移动,很难进入地下水体。好气和厌气条件下,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降解速率由快到慢为石灰土、水稻土和黄土。螺螨酯进入水稻土和石灰土后,在土壤中持留时间较短,对土壤的危害性很小;在黄壤中的持久性较长且不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对水环境的风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应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莫旗1983~1985、2017年这两个时期的耕地土壤有机质和pH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时期土壤有机质均呈现北部和南部高于中部的趋势,1983~1985年pH呈西北碱东南酸趋势,而2017年全旗98.39%的耕地为酸化土壤。30多年间,莫旗有88.76%面积的耕地有机质含量在降低,黑土和沼泽土有90%以上的面积、暗棕壤和草甸土有88%的面积有机质含量出现降低趋势。30多年间,有84.6%面积的耕地土壤发生不同程度酸化,pH由6.27降低到6.07,下降了0.2;在不同土壤类型中,暗棕壤、黑土、沼泽土pH下降趋势明显。水土流失和"重种轻养"、偏施氮磷肥的耕作方式是导致全旗有机质含量和pH整体水平降低的原因之一,应针对不同区域采用差异化的黑土地保护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山药连作障碍产生的原因,以种植1茬和种植2茬(两茬间隔6 a)的成熟期瑞昌山药土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壤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土壤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研究山药种植年限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即种植前)相比,种植1茬和种植2茬(两茬间隔6 a)的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和蔗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降幅分别达19.72%和45.23%、44.25%和56.74%,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也均分别显著降低1.51、1.79个单位和64.09%、76.99%,种植2茬(两茬间隔6 a)的土壤脲酶活性也显著降低48.27%。相关分析表明,脲酶活性与有机质含量,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蔗糖酶活性与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综上,种植山药可使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大幅降低,进而降低土壤酶活性而使土壤质量下降。由此推断,山药种植后引起的土壤理化性质改变可能是连作障碍产生的部分原因。建议山药种植地块适当提高碱性肥料和富含有机质肥料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盆栽试验,向种植油麦菜的重度镉污染土壤中施入不同剂量的方解石粉、赤泥、碳酸钙3种钝化剂,探讨钝化剂对油麦菜吸收镉和土壤镉赋存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钝化剂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值,其中添加赤泥对土壤pH值影响最大,方解石粉次之,碳酸钙处理仅使土壤pH值升高0.89~1.01个单位。除添加0.5%赤泥和0.5%、1.0%碳酸钙外,其余处理均能显著降低土壤有效态镉含量,以添加5.0%赤泥和5.0%方解石粉的效果最好。添加钝化剂能显著降低土壤镉的可交换态含量,同时升高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含量;钝化剂对可交换态的转化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方解石粉、赤泥、碳酸钙;方解石粉和碳酸钙使可交换态镉主要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和残渣态,赤泥主要转化成碳酸盐结合态。施入钝化剂能有效降低油麦菜镉含量,添加5.0%赤泥和5.0%方解石粉粉的效果最好,降幅分别达到48.01%和55.45%。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在模拟酸雨条件下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及酶活性的影响,选取江苏省句容市南京林业大学实习林场的麻栎纯林为研究对象,设置空白对照组、酸雨pH 2.5、酸雨pH 3.5、酸雨pH 4.5、生物炭-酸雨pH 2.5、生物炭-酸雨pH 3.5、生物炭-酸雨pH 4.5共7个处理,对林内0~10、10~20、20~40 cm土层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及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在酸雨pH 2.5处理下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下降幅度均最大,分别达25.96%和31.15%(0~40 cm土层均值);在生物炭-酸雨pH 4.5处理下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质量分数提升效果均最好,与酸雨pH 4.5相比分别提高119.21%和70.49%(0~40 cm土层均值).(2)在酸雨pH 2.5处理下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最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45%~12.77%、2.54%~24.32%、12.62%~39.94%;在生物炭-酸雨pH 4.5处理下过氧化氢酶、脲酶、蔗糖酶活性均最高,与酸雨pH 4.5处理相比分别升高34.7...  相似文献   

20.
漳州香蕉园土壤肥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取自漳州地区南靖、芗城、平和、长泰4个县(区)0~40 cm土层的122个蕉园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漳州蕉园土壤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土壤pH偏低,90.98%的土样pH<5.5;部分土壤氮、钾、钙、镁、硼含量较低,其中55.74%的土样碱解氮、 20.49%土样速效钾、52.46%土样交换性钙和38.52%土样交换性镁的含量分别低于100 mg@kg-1 、80 mg@kg-1、2.5 cmol(+)@kg-1和0.4 cmol(+)@kg-1,所有土样的有效硼含量均低于0.5 mg@kg-1.据此提出相应的土壤培肥、合理施肥和缺素矫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