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初步总结一套灰树花工厂化周年栽培技术,包括培养基的选择、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开袋、出菇管理、采收、废料再利用等内容。并讨论原基状态与出菇的关系,开袋时机掌握,出菇阶段管理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吉林蔬菜》2019,(2):47-47
1催蕾1.1 "再生法"出菇将发满菌的金针菇栽培袋移至培养架的顶层或搬入栽培室进行搔菌,可直接诱导原基分化。催蕾阶段,菇房温度最好能控制在13~14℃,给予弱光照和通风。当鱼籽般菇蕾布满料面时,将棉塞、套环拔除,打开袋口,把塑料袋口向外折起卷至离料面2~3厘米处,袋口不能盖湿布或报纸,开袋后加强通风,使菇逐渐失水枯萎变深黄色或浅褐色,然后再从干枯的菌柄上形成新的菇蕾丛。  相似文献   

3.
灰树花工厂化袋栽原基形成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树花为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研究的新品种。对袋栽灰树花后熟期、环境条件等对原基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菌丝发满袋后熟10~15d,袋壁割口搔菌诱导出菇,菌丝恢复期和现蕾期温度控制为:20~22℃;16~18℃,光照控制为:0h/24h,空气相对湿度控制为:97%~99%;89%~91%,通风量控制为:4min/10min;10min/10min,有利于原基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以灰树花Gr0001+3为试材,通过不同的装袋方式和不同催蕾时间对灰树花的产量、菇径和菇丛体积进行了测量,以期为工厂化设施栽培灰树花在催蕾技术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以装袋方式为主效因素,在不同的装袋方式处理中,双套装袋产量最高,与其它各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以不同的催蕾时机为主效因素,菌丝长满后延迟4、6、8 d进行催蕾的产量最高,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以装袋方式和催蕾时机互作的双因素处理中,双套装袋、延迟8 d处理的产量最高为79.6 g·包~(-1),菇丛体积最大为387.0 cm~3,与其它各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双套装袋、延迟8 d处理的灰树花菌盖色泽均为近白。综上可知,双套装袋、延迟8 d为该试验获得的最优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栽培以往都是待菌丝长满袋,就移至栽培室提高湿度开袋出菇。这种开袋方式子实体整齐度较差,基部分蘖受抑制,且不能全部成活,从而会影响质量和产量。笔者改进了这种传统开袋方式,先松开袋口棉塞,待菇蕾形成后,再拿掉套环,把袋口拉开下折至离料面3cm 处,以增加通风量,待子实体长齐至袋口后,再拉直袋口,覆盖上报纸,金针菇的产量和质量都会明显提高。(一)材料供试菌株为FL8203。母种培养基为PDA。原种培养基为蔗渣73%、麸皮25%、碳酸钙1%、蔗糖1%、磷酸二氢钾0.2%,水为干料的2倍。(二)方法①料拌匀后装袋,每个标准袋(14.5×28cm)装干料200g,常压灭菌100℃保持10小时,灭菌后无菌操作接种,1瓶原种接20袋。②设常规开袋(处理1)和改进式开袋(处理2)两个处理,每个处理20袋。③接种后置25℃下保湿培养,菌龄为55天。④栽培袋置17~18℃的空调室让其出菇,并保持空间湿度90%以上。每天通风一次。⑤子实体菌柄色泽为浅黄至金黄色,柄长10~15cm,菇盖2/3内卷,菇盖直径0.5~1.5cm,符合制罐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棉子壳价格上涨,平菇价格下滑,栽培户几乎无利可图。特别是一些柄长,叶小、兜大菇形不好菇更是难以销售获利。为此本人进行墙式开袋两端直接出菇、袋两端套颈圈出菇,袋不开口打孔出菇似黑木耳,三种出菇方式比较。 结果表明:两端开口出菇,比较方便,出菇时头潮菇产量较高,但料内失水较多,头潮菇后料较干燥,以后出菇较小、总产量不高,菇兜较大;保留颈圈出菇,菇形较好,产量较开袋口稍好,但操作麻烦;采用不打开袋口,而是用直径1.scm的锥子在袋头各扎2一4个孔出菇,此法方便菇形好,产量也较高。袋栽平菇打孔出菇好@陈君!河南光山朝阳寺新区42号  相似文献   

7.
袋栽金针菇一般都待菌丝长满料时再开袋出菇,这样不仅会延长栽培周期,而且由于先发菌的菌龄过长,袋口常出现菇蕾,对产质量均有一定影响。为此,笔者于1987年2—5月进行了菌丝长至袋料的2/3时开袋和按常规法菌丝长满料时开袋的比较试验。(一)材料:供试菌株为FL8603(引自厦门蘑菇菌种推广站)。原种培养基为蔗渣78%、麸皮20%、碳酸钙1%、糖1%,水为干料重的2倍。栽培种培养基为蔗渣73%、麸皮25%,其余同原种配方。  相似文献   

8.
七、及时拆袋所谓及时拆袋,就是要在满足以下条件下,把塑料袋的扎口或棉塞颈套全部拆掉,使袋口畅开,袋壁拔挺,恢复圆筒状。拆装的条件是:菌丝发至袋(?),上面出现类似于鱼籽一般的原基,栽培室的室内气温在18℃以下,但是有些品种因受光线等环境条件的影响,会出现边发菌边出菇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先开袋,以防止第一潮菇畸形或造成养分损失。根据多年来塑料袋栽培金针菇的经验,对一批高产菇房的调查总结,笔者认为拆袋时没有必要进行“搔菌”。“搔菌”后非但推迟出菇,而且拆袋后袋口敞开,水份散发很快,表面菌丝的失水会影响菇蕾的形成,不利于出好第一潮菇。但是在拆袋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2015,(4)
以现蕾时间、现蕾数量、子实体性状及产量和生物学效率为指标,对8种袋口处理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出菇方式对工厂化栽培杏鲍菇现蕾时间、数量、子实体性状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试验处理2(去盖,盖环处搔菌,袋口2/3面积按紧不动,剩余1/3袋口拉松)出菇较早,子实体外形美观,大小适中,产量高,商品菇转化率高,单袋产量达433g,生物学效率高达96.2%。  相似文献   

10.
海鲜菇(Hypsizygus marmoreus)工厂化栽培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通过分别设置前期不同菌包重量、菌包培养时间与后期出菇光照强度、通风量和湿度,保持其它培养条件一致使其正常出菇,分析出菇前菌丝培养时间、菌袋重量与搔菌后光照强度、通风量、开袋补水对海鲜菇菌丝恢复、现蕾时间、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培养110 d,产量最高,达(490.5±26.2)g·袋-1;海鲜菇产量随菌袋重量增加而提高,1.2 kg菌袋产量较高;光照强度会促使菇盖变大,200 lx光照强度下,菇盖适中,产量最高,达(464.5±18.6)g·袋-1;大通风量(每10分钟通气5 min)条件下菇盖明显增大,产量增高,达(465.5±32.1)g·袋-1;补水处理可以增加产量,提高生物学效率,产量达(466.0±25.3)g·袋-1。该研究对确定海鲜菇最适栽培条件,提高海鲜菇的产量与品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结合樱桃采摘进行了地栽食用菌实现果菇同步采摘的设计与实践。结果表明:在春天和初夏,地栽灰树花、鸡腿菇、双孢菇、粉红平菇、榆黄蘑、杏鲍菇可以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菇,实现了与樱桃同时采摘,香菇不太适合于樱桃林下栽培。樱桃林地4月中旬至6月中旬10cm地温和最低气温维持在10℃~23℃范围,对于地栽食用菌子实体的发生非常有利。对促进食用菌在观光休闲产业的定位与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介绍灰树花具有益气健脾、润肺保肝、抗肿瘤、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医疗保健作用,可辅助治疗糖尿病和各种癌症。综述灰树花的生物学特征,季节性设施栽培、工厂化栽培、液体培养等人工培养技术,育种技术,以及保鲜、开发利用等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灰树花多糖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4,他引:45  
灰树花是一种鲜美、富含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珍贵蕈菌。灰树花多糖作为一种极有开发前景的生物反应调节剂,目前已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灰树花多糖化学分析和药理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4.
采用代料栽培对秦巴山区野生桑黄进行人工驯化研究,比较了不同温度、湿度、光照、通气等条件对桑黄子实体生长的影响,确定了出菇期的管理关键技术。结果表明,桑黄人工栽培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湿度90%一95%,光照300lx,早中晚各通风10min,平均每袋产桑黄干品36g。  相似文献   

15.
灰树花不同配方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灰树花七种栽培配方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表明:木屑和棉籽壳作为栽培的主要原料,若等比例混合。生物学效率最高;麦麸与玉米粉搭配使用,可以提高灰树花的产量及生物学效率;平菇废料是栽培灰树花较好的原料,并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并筛选出灰树花高产的三个配方。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巨大口蘑不同出菇时间培养料的失重和含水量变化,及其不同补水量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出菇20d时,菌袋失重最大;随着出菇时间的增加,培养料的水分含量逐渐减少;出菇过程中不断补水有利于子实体生长,补水量40g·袋-1-45g·袋-1时,总产量提高26.9%。  相似文献   

17.
采用 5 种不同光质光源,分别对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进行照射,检测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以及产量等。结果显示:真姬菇菌丝在黑暗和红光下生长较快,在红绿蓝复合光下生长最慢;在蓝光下形成的原基数量最多,而在红光下原基数量最少;子实体阶段,黑暗下菌柄的长度及直径最大,绿光下菌柄长度及直径最小;而在蓝光和红绿蓝复合光下菌盖直径最大。相同培养时间,真姬菇在黑暗和蓝光下产量较高,在绿光下产量最低。进一步检测真姬菇光受体基因 WC1 和 WC2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菌柄中 WC1 在黑暗下表达量最高,WC2 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而在菌盖中 WC1 和 WC2 均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李政  王玉  郝利民 《北方园艺》2012,(11):113-116
为了提高灰树花胞外多糖的产量,应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灰树花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通过对模型方程的响应曲面图及其等高线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该菌发酵产糖的优化培养基(g/L):KH2PO42、MgSO41、VB10.02、麦麸50、葡萄糖20、玉米浆23.8、玉米粉19.7、豆饼粉5.2。在该培养基下胞外多糖产量为2.44g/L,比优化前的培养基产量提高了75.22%。  相似文献   

19.
灰树花富硒培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的耐硒和富硒能力较强。在含硒10 ̄300mg/kg的固体培养基上,菌丝均能生长,当硒含量超过250mg/kg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液体深层培养条件下,添加10 ̄200mg/kg硒,菌丝体富集硒的浓度范围为6.14 ̄882.1mg/kg,但以添加50mg/kg硒时菌丝体硒吸收率最高,为4.9%。  相似文献   

20.
工厂化栽培灰树花菌株的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比较研究了11个灰树花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菌丝拮抗性,考察了不同灰树花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差异,并以栽培周期、子实体品质及生物学效率等为指标进行工厂化栽培鉴定,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灰树花菌株。结果表明:11个菌株间存在遗传差异,菌株G11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适中;栽培周期73 d,为试验菌株中周期最短,子实体品质优良,生物学效率达到35.7%,是适应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