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为探讨伞形花内酯处理对猕猴桃果实采后灰霉病的控制效应,本试验研究了伞形花内酯对灰霉菌孢子和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美味猕猴桃徐香损伤接种灰霉菌后果实病害发展、抗病相关酶活性和抗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0.5和1.0 mg·mL-1伞形花内酯能够显著抑制灰霉菌孢子的萌发和生长;0.5 和1.0 mg·mL-1伞形花内酯处理能够抑制损伤接种灰霉菌猕猴桃果实病斑的扩张,显著提高果肉几丁质酶(CHT)、β-1,3 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提高果实贮藏后期总酚、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因而诱导了猕猴桃采后果实对灰霉病的抗性。本研究为应用外源伞形花内酯控制猕猴桃采后果实灰霉病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1-MCP和壳聚糖处理保持红枣贮藏品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新疆灰枣为试材,研究纸片型1-甲基环丙烯(1-methylcyclopropene,1-MCP)与壳聚糖(chitosan,COS)处理在(0±1)℃条件下对灰枣品质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至贮藏90 d时,与对照(CK)相比,1-MCP+COS的腐烂率、失质量率分别降低53.4%、51.2%,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 TSS)含量高出18.6%。抗氧化酶系统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峰值水平提高58.2%,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峰值高出34.8%;贮藏结束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活性是CK的1.98倍,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 APX)活性高出51.7%,差异显著(P0.05)。1-MCP、COS及1-MCP+COS处理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果实腐烂率、失质量率,保持较高的果实硬度和TSS含量,推迟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速率高峰的到来并抑制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积累,抑制脂氧合酶(lipoxygenase, LOX)和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活性,显著提高抗氧化酶系统活性。其中1.50μL/L纸片型1-MCP与1%COS复合处理对保持果实贮藏品质、延缓果实衰老、延长货架期最有利。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和抗坏血酸复合处理提高台湾青枣采后保鲜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延长台湾青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的采后保鲜时间,基于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As A)可提高果实抗氧化能力,壳聚糖涂膜处理能防止果实失水和微生物侵染,该文探讨抗坏血酸、壳聚糖涂膜及抗坏血酸和壳聚糖复合处理对台湾青枣(Ziziphus mauritiana Lam.)采后保鲜效果的影响.果实采收后当天,分别用30.0mmol/L抗坏血酸浸泡处理、8g/L壳聚糖涂膜以及30.0mmol/L抗坏血酸浸泡后并用8g/L壳聚糖涂膜复合处理,以双蒸水浸泡处理为对照,处理结束后,置于(25±1)℃和90%~95%相对湿度下贮藏,定期测定果实相关生理参数,扫描电镜观察果皮果实组织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抗坏血酸或壳聚糖单独处理虽然对台湾青枣保鲜有一定效果,但复合处理后保鲜效果更好.表现为显著减少果实失水率和相对电导率(P<0.05),抑制果皮叶绿素降解及果实果胶酶和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增加,降低原果胶分解成可溶性果胶的速率(P<0.05),使果实硬度和细胞完整性得以维持;延缓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下降,降低膜脂氧化速率,果实过氧化氢和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显著下降(P<0.05);维持果实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total soluble solids,SS)、可溶性总糖(total soluble sugar,TSS)、可滴定酸(titratable acidity,T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及抗坏血酸含量.研究结果说明,抗坏血酸和壳聚糖复合处理可提高台湾青枣贮藏过程中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伤害;降低果实失水率,减缓果皮叶绿素降解速率,延缓细胞降解和软化速率,维持果实细胞完整性,降低果实的腐烂率,从而达到延长采后果实保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葡萄籽提取物(GSE)对采后猕猴桃接种青霉菌后青霉病的防治效果,本试验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通过测定猕猴桃果实发病率、病斑直径以及与果实抗病相关物质的含量和防御相关酶的活性,研究GSE对采后猕猴桃果实青霉菌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GSE处理延迟了猕猴桃在损伤接种扩展青霉(Penicillium expansum)后果实发病率的上升,抑制了果实病斑直径的扩大。同时,GSE处理极显著提高了猕猴桃果实总酚和总类黄酮含量,降低了膜降解标志性代谢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脂氧合酶(LOX)活性,提高了猕猴桃果实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接种扩展青霉后,接种前期GSE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接种后期GSE处理显著提高了苯丙氨酸氨解酶(PAL)活性。综上,GSE处理通过激活抗氧化防御代谢从而提高了猕猴桃果实对青霉病的抗性。本研究为利用GSE防治青霉病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热水处理减轻采后香蕉病害的效果及其机理探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该文探讨了热水处理减轻采后香蕉腐烂的效果及其对防御酶和离体炭疽菌的影响。用不同温度(50℃、52℃、55℃)的热水浸泡香蕉,以52℃减轻香蕉病害的效果最好。在52℃条件下,控制病害所需的热水处理时间随是否催熟处理而有一定差异,不催熟的香蕉只需3 min,催熟的香蕉需要5 min。热处理后,香蕉果皮的丙二醛含量小于对照,过氧化物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高于对照。52℃热水处理对离体香蕉炭疽菌孢子的抑制作用随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与不加热的对照相比,热处理3 min对其萌发率和致病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处理5 min和10 min则显著降低了萌发率和致病性。这些结果表明,热处理减轻香蕉果实腐烂与其提高了防御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纳他霉素采前处理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效能,为开发鲜食葡萄无硫保鲜技术提供方法依据,该文主要通过活体损伤接种抑菌试验及相关生物测定,研究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菌的作用效果,通过采前/采后浸果试验及相关生理指标测定,研究纳他霉素对葡萄采后灰霉病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室温25℃还是低温0℃条件下,500 mg/L的纳他霉素抑菌液可显著(P0.05)抑制巨峰和玫瑰香葡萄表面接种的灰霉病菌生长,且可使接种菌落的菌丝、生长点及孢子的显微形态发生不利于生长繁殖的改变。无论巨峰还是玫瑰香品种,经采前浸果处理的葡萄在贮藏80 d后,霉烂率、脱粒率、失重率均低于采后浸果处理,果肉硬度均高于采后浸果处理。采用500 mg/L的纳他霉素抑菌液进行采前浸果处理,可明显抑制贮藏期间葡萄果实表面灰霉菌种群数量的增加,降低巨峰和玫瑰香葡萄贮藏期间霉烂率、脱粒率及果梗褐变指数。至贮藏结束时,经纳他霉素采前处理的巨峰和玫瑰香葡萄表面灰霉菌数量极显著(P0.01)低于对照,且分别较对照减小73.66%和78.71%;经纳他霉素采前处理的巨峰和玫瑰香葡萄霉烂率分别较对照减小40.77%和50.36%,脱粒率分别较对照减小43.93%和43.20%,果梗褐变指数分别较对照减小50.86%和48%。此外,500 mg/L的纳他霉素抑菌液对整个贮藏期内葡萄果穗乙烯生成速率的增加起到抑制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葡萄果梗中苯丙氨酸解氨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并通过直接或间接诱导葡萄果实中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提高,从而增强对采后灰霉病的抗性。综上所述,适宜纳他霉素采前处理有利于控制鲜食葡萄贮藏期间灰霉病的发生,提高果实品质,在鲜食葡萄贮藏保鲜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7.
芦荟粗提物对苹果采后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与机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探讨芦荟粗提物对苹果采后抗灰霉病的效果及其机理。该试验将供试苹果分别用类黄酮质量浓度为0.020,0.035,0.050 g/L的芦荟粗提物浸泡5 min,常温下(23±1)℃放置2 d后,接种灰葡萄孢孢子悬浮液,以清水浸泡作为对照。结果表明:芦荟粗提物可显著降低果实灰霉病的发生率(P0.05),抑制病斑直径的扩展。经过4d的贮藏,类黄酮质量浓度为0.035和0.050 g/L的芦荟粗提物处理的苹果发病率分别为73%和53%,显著低于对照处理(93%)。芦荟粗提物处理能诱导红富士苹果果实的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几丁质酶、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提高,诱导酚类物质的合成,增强果实的抗病性。其中以类黄酮质量浓度为0.050 g/L的芦荟粗提物处理效果较好,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当类黄酮质量浓度大于0.050 g/L时,杀菌效果仍可增强,但会在果实上表面留下残留物。该研究结果也可为其他水果采后病害的防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硫化氢提高低温贮藏下猕猴桃的抗氧化能力及果实品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魁猕猴桃为试材,研究了45 μmol/L硫化氢溶液浸果处理对温度(2±0.5)℃,RH 85%-90%贮藏条件下果实品质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45 μmol/L硫化氢处理猕猴桃果实在贮藏后期保持较高的Vit C含量、叶绿素、硬度和较低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SC)。45 μmol/L硫化氢处理显著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加,超氧自由基(O2·-)和过氧化氢(H2O2)的积累(P<0.05),同时显著提高贮藏后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P<0.05)。研究结果表明硫化氢能够通过提高猕猴桃果实抗氧化系统的能力延缓猕猴桃低温贮藏过程中的成熟和衰老。  相似文献   

9.
自发气调包装对核桃青果的保鲜效应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该文通过研究自发气调(MA)包装对核桃青果的冷藏效果,为生产上探寻简易、高效的新型核桃保鲜技术提供依据。以辽宁4号核桃青皮果实为材料,裸果为对照,进行了改良聚氯乙烯袋(mPVC)、改良聚乙烯袋(thn-PE、thk-PE)以及1-MCP处理后mPVC包装对青皮核桃0~1℃下的贮藏试验,测定了贮藏过程中袋内气体浓度、果实采后生理和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几种包装中thk-PE袋自发气调能力最强,可使袋内O2和CO2体积分数分别达到10.1%~13.0%,4.3%~6.5%。贮期核桃青果呼吸强度和乙烯生成量同步出现双峰变化趋势,各MA包装不同程度地延缓了高峰的到来,极显著(P<0.01)降低了呼吸峰值和乙烯生成量,MA功能越强,作用越明显。各处理和对照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处理的下降期比对照较早出现。各包装极显著(P<0.01)降低了果实失重率,thk-PE的作用显著(P<0.05)大于其他处理。MA包装也不同程度降低了果实腐烂指数,冷藏66d和95d时thk-PE果实腐烂指数分别为30.0%,68.6%,均极显著(P<0.01)小于其他处理。因此,thk-PE袋被选为适合于核桃青果贮藏的自发气调方式,可使果实冷藏95d左右坚果保鲜率达到100%,核仁仍新鲜如初。  相似文献   

10.
低剂量短波紫外线照射提高采后苹果抗病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低剂量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对苹果抗病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为UV-C处理技术应用于苹果抗病提供理论依据。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以波长为254 nm紫外杀菌灯为辐射源,分别给予0、2.5、5.0、7.5、10.0、12.5 k J/m2剂量照射,接种青霉菌,确定适宜照射剂量;以适宜照射剂量处理苹果,接种灰霉菌,探讨短波紫外线对灰霉病的抗病性;以适宜照射剂量处理苹果,分别贮藏于20℃和0℃条件下,定期取样,测定果实的总酚含量、丙二醛含量及保护酶活性。试验最佳UV-C照射剂量为7.5 k J/m2,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常温与低温贮藏下,7.5 k J/m2 UV-C处理可有效减少丙二醛的积累,保护细胞膜,增加总酚类物质积累,增强抗病性;处理果实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P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在整个贮藏期内均高于对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明显升高。不论是常温还是低温贮藏,7.5 k J/m2 UV-C处理均能提高苹果的抗病性,有效抑制青霉病和灰霉病的发生及扩展。研究结果为UV-C应用于采后苹果,提高抗病性,从而延长贮藏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1-甲基环丙烯(1-MCP)熏蒸和60Co-γ辐照处理对枇杷贮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大五星枇杷为试验材料,对采后自发气调包装枇杷的腐烂指数、木质素、硬度、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相对电导率、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TSS)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脂氧合酶(LOX)、多酚氧化酶(PPO)、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进行测定,研究6±0.5℃条件下1 μL·L-1 1-MCP、1.5 kGy60Co-γ、1 μL·L-1 1-MCP+1.5 kGy 60Co-γ不同处理对枇杷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1-MCP和60Co-γ复合处理效果最好,可延缓腐烂指数和木质素含量上升,维持果实硬度,降低果实呼吸强度、乙烯生成速率和相对电导率,保持果实TA和TSS含量,抑制PAL、LOX、PPO和POD活性的上升。在贮藏40 d时,1-MCP和60Co-γ复合处理枇杷的腐烂指数仅为17.95%,而1-MCP组、60Co-γ组、CK组分别为22.86%、25.72%和36.24%。因此,1-MCP和60Co-γ复合处理对枇杷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枇杷的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涂膜和热处理对葡萄能量和贮藏生理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不同处理对欧亚种"维多利亚"葡萄组织能量水平和生理品质的影响。采后葡萄经钙联合涂膜和热处理,即在质量分数为0.2%Ca Cl2和1%壳聚糖中浸泡20 min,45℃的0.2%Ca Cl2溶液中浸泡20 min,晾干后(4±0.5)℃贮藏,每10d测定果实的呼吸强度、褐变指数(browning index,BI)、腐烂率、硬度、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的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变化,以未处理为对照。结果显示对照组葡萄组织中能量物质处于亏损状态,呼吸强度减弱,细胞膜氧化增加,膜透性、BI、腐烂率增加,PPO、POD和LOX活性增加,SOD降低,果实软化。钙联合热和涂膜处理较好维持了果实的能量水平和生理品质,且涂膜优于热处理。ATP与硬度、SOD显著正相关(r=0.938,0.930,P0.01),与MDA、膜透性、LOX显著负相关(r=-0.896,-0.932,-0.940,P0.01);能荷(energy charge,EC)值与膜透性、LOX负相关(P0.05),与呼吸强度和SOD活性正相关(P0.05)。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葡萄组织的能量水平处于亏损状态,能量水平显著影响生理品质。经适当的采后处理可延缓能量亏损,涂膜优于热处理。  相似文献   

13.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物休眠期覆盖对土壤水热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植物休眠期内不同地膜覆盖下土壤水分与温度的野外试验观测,研究覆膜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与温度变化差异。于2014年10月—2015年4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米脂试验站远志山同一水平阶地上,观测裸地(CK)与透明薄膜覆盖(TF)2种处理下0—400cm深度内土壤水分与裸地(CK)与透明薄膜覆盖(TF)、黑色薄膜覆盖(BF)3种处理下0—50cm(15,30,50cm)深度内土壤温度。结果表明:在植物休眠期,0—400cm土壤储水量TF较CK高51.9%,差异显著(p0.05);0—20cm土壤储水量变幅最大,20—60cm的土壤储水量由上层54.9%降至26.3%;在典型晴天,非冻结阶段CK、TF与BF处理最值温差区间为2.25~2.7℃,3.45~3.5℃,1.5~1.8℃,而在冻结阶段为1.65,2.1,1.2℃,土壤冻结时覆膜保温效应不显著;覆膜保温深度可达15cm,BF处理保温效果优于TF处理。总体来看,在植物休眠期覆膜可以提高0—20cm深度范围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减少土壤水分损失并促进水分向深层入渗,BF处理较TF处理更加有利于增温与稳定温度变化。  相似文献   

14.
曹森  李江阔  马超  吉宁  巴良杰  吴洋  王瑞 《核农学报》2019,33(8):1519-1526
为研究60Co-γ辐照结合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粉蓝蓝莓为试验材料,对采后蓝莓生理指标、营养指标及相关酶活性进行测定,研究0±0.5℃条件下6种处理(1.5 kGy辐照处理记为A、2.5 kGy辐照处理记为B、1.5 kGy辐照+1 μL·L-1 1-MCP 处理记为C、2.5 kGy辐照+1 μL·L-1 1-MCP处理记为D、1 μL·L-1 1-MCP处理记为E,不进行任何处理记为F)对蓝莓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F)比较,4种处理(A、C、D、E)均能够抑制果实腐烂率的上升和风味指数的下降,延缓果实的生理代谢,更好地保持果实的营养品质和酶活性,而2.5 kGy辐照处理(B)降低了果实的硬度、L*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花色苷含量,加快了果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活性的上升。其中,在贮藏80 d时,A、B、C、D、E、F组蓝莓的腐烂率分别为24.94%、38.36%、13.87%、30.78%、22.96%和48.38%。因此,1.5 kGy 60Co-γ辐照结合1 μL·L-1 1-MCP处理蓝莓对果实的贮藏效果最好。本研究结果为蓝莓的贮藏保鲜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硅酸钠处理对杏品质和风味物质的影响(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硅酸盐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物质,已被广泛用于果蔬等采后病害的控制,为了研究其处理对园艺产品品质的影响,该文以兰州“大接杏”(Armeniaca vulgaris Lam. cv. Lanzhou Dajie)为试验对象,在室温(22±2℃)下使用硅酸钠(10 mmol/L)化学诱抗处理,探讨硅酸盐对杏果实品质,特别是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硅酸钠处理可延缓果实硬度的下降和腐烂率的升高,在贮藏结束后,其分别是对照组的1.95倍和58%。并能够减少贮藏过程中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及Vc含量的下降,但对果实总糖含量的影响不显著。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分离鉴定了“大接杏”果实的香气成分,共分离鉴定出超过100多种挥发性成分。硅酸钠处理样挥发性物质的释放总量低于对照。同时,处理后的杏果还表现出醛类物质、萜类物质和β-紫罗兰酮的释放增大和酯类物质的释放减少的现象。与对照相比,该处理能够更好地保持杏果实良好的品质,是一种可行的杏果保鲜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6.
Treatments to inhibit browning and decay and prolong shelf life of fresh-cut mangoes were investigated. Combinations of antibrowning agents and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ing (MAP)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of browning and deterioration of fresh-cut mangoes stored at 10 degrees C. Combinations of several browning inhibitors were more effective than those applied individually. Among these treatments, solutions containing 4-hexylresorcinol (0.001 M) (HR) plus potassium sorbate (0.05 M) (KS) and HR plus KS plus D-isoascorbic acid (0.5 M) (ER) reduced changes in color (L, a, and b) and microbial growth and did not affect sensory characteristics of fresh-cut mangoes. In general, these treatments did not affect significantly the changes in organic acids and sugar content of slices during the 14 days of storage at 10 degrees C. High humidity created in the in-package atmosphere alleviated tissue dryness and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the ability of the antibrowning solutions to prevent browning and decay. It appears that the maintenance of quality of fresh-cut mangoes is more related to particular combinations of the antibrowning agents used rather than the modified atmosphere created inside the package. HR + ER + KS treat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MAP could be used to inhibit browning, decay, and deterioration of fresh-cut mangoes.  相似文献   

17.
以三月红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cv Sanyuehong)成年树为试材,以叶面喷施0.5%KCl(K)、0.3%Ca Cl2(Ca)和1.5%Mg Cl2(Mg)以及它们的混合液为处理,以清水为对照(CK),探讨叶面喷施K、Ca和Mg肥对三月红荔枝果皮着色和果肉风味变化同步的调节效果。结果表明,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各处理和CK的果皮色角度(h)值和果肉总酸含量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和果肉糖酸比在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不同处理的果肉糖酸比动态变化趋势在后期存在差异,即从4月27日到30日,Ca和Mg处理无显著变化,其余处理和CK均显著下降,且Ca处理显著高于CK;不同处理的果皮h值动态变化趋势也在后期存在差异,即Ca+Mg处理在4月27日降至最低并显著低于CK,至4月30日,其一直无显著变化,但其余处理在此期间则均显著下降,且Ca处理在4月30日显著低于其它处理和CK。可见,Ca+Mg、Ca和Mg处理的果皮h值与果肉糖酸比均同步达到最佳,其中Ca+Mg和Ca处理同时改善了果皮着色和果肉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不同有机肥对煤矿复垦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以山西省孝义市水峪煤矿采煤塌陷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研究在40%含水量和30℃培养条件下,施用3种有机肥(鸡粪、猪粪、牛粪)后在0~161天的氮素矿化动态特征,以明确不同有机肥对该矿区复垦土壤氮素矿化特征,从而预估不同有机肥的供氮特性,为合理施用有机肥进行低产农田的培肥改造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1)各处理0~14天铵态氮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与培养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14~161天土壤铵态氮含量维持在较低水平,培养结束时,各处理铵态氮含量均低于1.31mg/kg。(2)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累积量及矿质氮累积量变化均呈近似的“S”形曲线递增,表现为0~56天缓慢增加,56~84天迅速增加,84天至培养结束(161天)其含量基本不变。培养结束时不同处理间硝态氮含量、累积量及矿质氮累积量整体上均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空白,且鸡粪较猪粪和牛粪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猪粪和牛粪较空白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施肥处理出现氮素净矿化的时间点不同,其中鸡粪处理在第14天时最早出现净矿化现象,而猪粪和牛粪在培养28天后才出现明显的氮素净矿化。(4)不同施肥处理在培养的不同阶段硝态氮和矿质氮累积速率不同,但整体趋势一致,表现为培养0~84天各处理土壤累积矿化波动较大,56~84天达到峰值,培养84~161天各处理矿化速率平稳下降。总体来看,有机肥的施入能有效促进煤矿复垦土壤氮素矿化,从而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其中,施鸡粪较猪粪和牛粪对提高矿区复垦土壤有效氮效果更好。4种处理的氮素矿化效果总体表现为鸡粪>猪粪>牛粪>空白。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亚硫酸氧化酶基因(SO)超表达系(OE)、干扰系(Ri)及野生型(WT)的绿熟番茄果实为材料,经SO2熏蒸后,12℃低温贮藏,研究亚硫酸氧化酶基因的超表达,对番茄贮藏期间相对电导率、亚硫酸盐含量、番茄红素含量及成熟度的变化。结果表明,经SO2熏蒸后,Ri果实较WT果实表现为相对电导率增加,亚硫酸盐残留较多,番茄...  相似文献   

20.
不同覆盖方式对新复垦区土壤水热及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我国净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合理开发利用潜在土地资源,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不同覆盖耕作方式对新复垦区土壤水热及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传统耕作(CK)、地膜覆盖(FM)、秸秆深埋(BS)和秸秆深埋+地膜覆盖(F+S) 4种处理对土壤水分、温度和春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F+S、BS、FM处理玉米生育期内0~20cm及20~40 cm土层平均土壤含水率分别较CK增加24.4%、16.5%、12.6%及9.1%、3.2%、3.7%。2018年玉米苗期, 0~100 cm土壤蓄水量表现为FMF+SCKBS,明显表现为有覆膜处理(F+S和FM)的土壤蓄水量高于不覆膜处理(BS和CK)。2019年玉米苗期,土壤蓄水量则表现为F+SBSFMCK。与CK相比,春玉米全生育期不同覆盖耕作处理条件下各土层(5~25 cm)土壤温度均有所提高,具体表现为F+SFMBSCK,各处理土壤温度随土层深度表现为降低趋势。以表层5 cm土壤温度增幅最大,覆盖耕作处理的增温效应在全生育期表现为前期明显而后期弱化。各处理株高变化趋势一致,在播种后70d左右达到峰值,随后出现小幅度下降并最终保持稳定。试验期,株高和叶面积均表现为地表有覆膜的处理高于未覆膜处理(P0.05)。2018年, F+S、BS和FM处理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CK(P0.05),2018年和2019年,各处理产量分别较CK增加17.0%、13.5%、6.6%和30.5%、23.9%、3.8%。产量构成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长对产量的影响最大,产量与穗行数和百粒重呈正相关关系。秸秆深埋+地膜覆盖处理(F+S)可以综合发挥二者优势,有效调节土壤水热状况,改善土壤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可作为新复垦区春玉米适宜的种植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