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玉森 《中国蜂业》2003,54(2):24-24
在整理隔王板时 ,有块隔王板的木框边角处烂断无法使用 ,我用废铁片剪成拐角钉在隔王板上 ,上继箱使用了这块隔王板 ,将纸盒剪成长条塞进隔王板上下缝隙里 ,“立夏”前纸条不见了。以后查蜂时 ,隔王板的两边框和巢箱边上都糊着一道道蜂胶 (原因是它们间有小缝隙 ) ,一次比一次多 ,每次查蜂都要用刮刀刮一遍。一群中取得的胶团比红枣还大。有时 3天取一次。从这块隔王板多取胶的事得到启发 ,当年冬天 ,我将 35块隔王板都钉了拐角。通过几年生产蜂胶的试验对比 ,隔王板钉拐角确实能多取优质蜂胶。拐角制作和装钉 :到废品收购站买几公斤废铝皮 …  相似文献   

2.
小经验试试看取胶小经验投资0.18元,一群蜂每年可取蜂胶200克。方法:取图钉12枚,在巢、继箱上口四角,隔王板上面四角,各嵌入一枚图钉,共12枚。然后将蜂箱摆好,使巢箱与隔王板之间,隔王板与继箱间、继箱与纱益间各形成一道2毫米的缝隙。经过二三天,工...  相似文献   

3.
一、隔王板采蜜法 在郎氏巢箱与继箱之间平放上隔王板 ,使蜂王在巢箱内产卵 ,不能钻过隔王板进入继箱。工蜂则可钻过隔王板 ,将采到的花蜜吐入继箱里的巢脾上。这样取蜜只要取继箱中的蜜脾 ,方便、省时 ,子脾上的蜜可以不取。不取子脾上的蜜 ,就不会损伤虫蛹。蜂王也安全。这就是使用隔王板采蜜法的好处。此法巢箱中有 7张以上子脾 ,虽经大流蜜采集 ,但群势不减 ,可以进行追花夺蜜连续式采蜜。二、无虫化采蜜法 (不用隔王板 ) 顾名思义就是在大流蜜期中没有卵虫的一种采蜜法。工蜂的发育过程一共是 2 1天。在大流蜜期蜂巢中做到无虫化 ,就…  相似文献   

4.
慎用隔王板     
我们养蜂人都知道隔王板有平式和框式2种。隔王板对于多配王加速繁殖、储备蜂王以及用隔王板育王、无子取蜜等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这是养蜂人所公认的。但是使用隔王板要根据实际情况慎重使用。不然 ,在下述情况极易造成蜂王死伤。一、胸狭肚细的蜂王能通过隔王板的缝隙 ,两王相遇必有一死。二、用隔王板同箱育王时 ,刚出的小王比较活跃、体小柔软 ,很容易穿过隔王板将老王攻死。同时 ,用隔王板育王成功率很低。三、两王能沿隔王板的缝隙互相厮斗同样能致死对方 (死的是老王 )。笔者近年发现2起两王在隔王板缝隙互相厮斗致死一方的事件。…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都知道,GN箱加隔王板隔离蜂王在巢箱后,继箱无王区爱造王台。这一点对于要养强群不想分蜂的蜂友来说,需经常查台除台很麻烦,一大意可能就出现了处女王。我于2018年5月在一6脾群中用GN箱加隔王板取板栗蜜,因为群势不强,没往造台方面想,提的子脾中下部有卵和小幼虫也没注意,板栗蜜少粉多,只取了1次蜜,取蜜时也忘了查王台。结果十多天后拆隔王板时发现继箱中竟然有1只  相似文献   

6.
控王器的作用基本上与隔王板相同,都是把蜂王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产卵,都可随意增减子脾张数,使子脾与蜜脾分开,取蜜方便,不损伤子脾,对提高蜂蜜的产量和质量起很大的作用。使用隔王板或控王器,都能实现在有王群内生产王浆。控王器还具有一些隔王板没有的优点,故我地不少蜂场用控王器替代了隔王板;但控王器也有一些适用性的问题,如不生产王浆的蜂场就不必采用,有些蜂场应部分使用。应该具体分析,合理使用控王器。……  相似文献   

7.
目前,市场上所售的隔王板有框式隔王板、平面隔王板和三框式隔王板三种。这几种隔王板各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由于它们不具有共同的优点,不足之处也难以互相弥补,这就使许多养蜂者不得不在拥有其中一种隔王板的同时另备一些其它样式的隔王板,以便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场合下使用。为了克服上述的隔王板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家庭式小型蜂场经营者,只能从种蜂场购进1~2只蜂王自己育王应用于生产,因处女蜂王在交尾时,无法控制非种用雄蜂的参与,不能体现出良种蜂王在生产上的应用优势,导致生产性能的下降。经过思考,我认为广大蜂友可以利用隔王板片自己制做雄蜂隔阻器,方法如下:把隔王板片制做成与巢门板大小相同,或自己加巢门木板,能使1块隔王板多制出几个雄蜂隔阻器,自己加的木板要比原来的巢门板大一些(如图1)。可利用业余时间制做,在处女王性成熟的5~6天加在非种用雄蜂的箱上即可。自制巢门雄蜂隔阻器@刘明勋!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潘塘街道办事处姜楼村 江苏徐…  相似文献   

9.
小经验二则     
黄孝恩 《蜜蜂杂志》2011,31(4):27-27
防蜂王飞逃:带有小区的巢箱,把巢门板取下后,找1片废旧的塑料隔王片,用剪刀将它剪成和巢箱小区下方出蜂口同样尺寸的小隔王片,再用胶将小隔王片粘在小区的下出蜂口处。然后把巢门板安装回原位(如图1)。这样巢箱内有立式隔王板分成的小区,上有纱盖,或有继箱的隔王板,小区下出蜂口有小隔王片,迫使蜂王只能在封闭的小区里活动和产卵。  相似文献   

10.
防偏集一法     
防偏集一法繁殖期平箱饲养双王,工蜂易偏集。调节巢门,有时不能奏效,用框式隔王板隔离,又常失一王。采用下述方法既方便省事,效果又极好:平箱上先盖上平面隔王板,再迭加铁纱副盖,工蜂可在隔王板和副盖之间畅通无阻,这样就不会偏集,又能确保双王。应注意的是:钉...  相似文献   

11.
养蜂人都知道隔王板是隔蜜板,蜜蜂在采完蜜拖着装满蜜的肚子向上爬时,钻过隔王板很费力.因此,我在继箱开一个巢门,在流蜜期让蜜蜂走上巢门,这样蜜蜂就不用钻隔王板,减轻了采集蜂的劳动强度,蜂群里进蜜也就快了.  相似文献   

12.
邹化效  邹颖 《中国蜂业》1999,50(2):7-7,9
笔者使用的是苏式24框卧式箱定地养蜂。20多年来,为使蜂产品增产增收,在蜂群周年管理中,对卧式箱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多方面的改进。应用框式隔王板繁蜂、产蜜、取浆和贮王越冬,生产效益大增,为实现卧式箱养蜂年年高产、稳产开辟一条新途径。一、用框式隔王板春繁黑...  相似文献   

13.
正《蜜蜂杂志》2015年第4期刊发了《育蜂王怪事和我用中蜂框式隔王板》(以下简称《隔王板》)一文,文中谈到中蜂框式隔王板的使用。本文就中蜂隔王板的使用谈谈本人的看法。众所周知,意蜂饲养对于隔王板的使用目前已经得心应手,故而很多中蜂饲养者也套用意蜂的方法使用中蜂隔王板,其结果往往不尽人意,所以这么多年来,我接触到的很多中蜂饲养者基本不再使用中蜂隔王板。首先应该明确为什么要使用中蜂隔王板?《隔  相似文献   

14.
唐临玉 《蜜蜂杂志》2010,30(5):14-16
<正>(接上期)8流蜜期的分区管理分区管理在流蜜期不加平面隔王板,因为平面隔王板是一块隔蜜板,如果隔王板上再被造上一些赘脾,蜜蜂就更上不来了,很影响产量。不加平面隔王板能够上下畅通,蜜、浆产量均高于其他普通箱。经  相似文献   

15.
简易隔王板     
隔王板虽然不是养蜂不可缺少的工具,但是在流蜜期限制蜂王在一定区域产卵,减少取蜜的麻烦,是很有效的。买一块隔王板要花好几块钱,自己仿制也要有相当工具,  相似文献   

16.
小经验     
使用隔王板,防止伤王不要长期使用隔王板,以免伤王。如在主要花期流蜜时,为了多产蜜,可适时使用。花期将过,隔王板就可及时取下,以便蜂王产卵。尤其在炎热的长夏,仍把蜂王限制在隔王板禁区小圈内,所有巢脾都被花粉圈蜜挤压,蜂王无地产卵,会招致死亡。还有在长期取浆中,使用隔王板,也应给蜂王调整巢脾产卵,避免蜂势减退或伤王。收蜂先收王收捕逃蜂时,必须先收下蜂王。只要收下蜂王,其余蜂团,用竿一捅,其蜂自然而下,一举而成。但应注意两点:一、收下蜂王入箱时,必须用复布盖严,防止再逃。二、收捕蜂团时,必须一气收入,不可因一时难收,便加中止。不然,再收时不但难  相似文献   

17.
雄蜂虏俘器     
王锡九 《中国蜂业》2004,55(4):22-22
除了蜂场留作种用的雄蜂外,其它雄蜂一般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并且食量很大,又是蜂群病虫害的传播媒介,要想清除它很麻烦.我研制了一种专用工具,命名为雄蜂虏俘器.它的长、高与继箱相同.宽度以可正放3张巢脾即可.前后两头用24.5cm高的木板,两侧上部用15cm或20cm的木板做成一个木框.上齐下不齐,下部用废隔王板做底.底面四角顺长钉上4块1cm厚的三角木条,这样在移动虏俘器时能少压死蜜蜂.两侧下部也用隔王栅堵起来,用隔王板做一个上盖.这样雄蜂虏俘器就做成了.使用时把雄蜂虏俘器放在巢箱上无隔板的一边,提出隔板检查上面的雄蜂,有雄蜂就把它抖到虏俘器内.  相似文献   

18.
饲养双王群,有利于养强群,取成熟蜜,还能节省劳力。方法是: 一、双王群的组织和管理在标准箱的巢箱内,中间放一个立式隔王板或隔蜂板,每区各放5框蜂和一只蜂王。当蜂群发展到10框时,在巢箱上加隔王板,蜂群在巢箱繁殖,继箱贮蜜。在蜂群发  相似文献   

19.
祝匡益 《蜜蜂杂志》2013,33(2):26-28
隔王板,顾名思义是隔住蜂王,不让其通过的板,它的材料主要是毛竹和杉木,也有用塑料制成的隔王栅。栅的距离4.1~4.2 mm,过大的蜂王能通过,过小的工蜂上不去,因此,选用隔王板王栅一定要注意规格,否则就无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巧用立式隔王板在养蜂生产中 ,人们用惯了平面隔王板 ,而忽视了立式隔王板 ,其实立式隔王板还有很多用处。1 生产蜂粮脾 :用立式隔王板将巢箱分成两部分 ,巢门开在无蜂王一侧 ,让工蜂全部从无王区进入。工蜂将大部分花粉留在无王区的空脾上 ,上满1脾立即抽出 ,放在强群继箱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