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茉莉是窨制花茶的重要花料。经过多年努力和花茶市场的开拓,浙江香花生产和花茶生产发展很快。现有种花区域扩展到二十多个县(市),香花产量达10多万担,花茶产量达25万多担,成为全国重点花茶产区之一。  相似文献   

2.
花茶是我省重要茶类之一。用以窨制花茶的香花主要有茉莉、白兰、珠兰、玳玳、柚子、玫瑰、栀子、桂花等,以茉莉花茶产量最多,品质最好。近年来,花茶消费区域有了进一步开拓,需求量剧增。如何扩大茉莉花生产规模,努力增产花茶,促进我省茶  相似文献   

3.
茉莉花茶窨制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茉莉花茶为我国传统的土特产品,主产于福建、浙江、广西、四川、江西、广东、湖南、江苏等省,其中以福建所产茉莉花茶品质最好,最具代表性。由于窨制茉莉花茶需要大量的茉莉鲜花,而茉莉花的生产及产量受地理条件及季节的影响,资源有限,另一方面窨制花茶现行的生产工艺鲜花大量浪费,有资料表明现行工艺鲜花利用率仅为13~17%,影响了我国花茶产量的提高。这些年我省各地鲜花价格逐年暴涨,已严重影响了原有传统花茶品  相似文献   

4.
《茶世界》2015,(12)
<正>广西横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横县有花茶加工企业150家,年加工花茶6万余吨,产值33亿元,茉莉花茶总产值近40亿元,茉莉花产量和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60%,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茉莉花生产和茉莉花茶加工基地。以花为媒,以茶会友,吸引广大茶商来横县发展,努力建设国家农业标准化茉莉花生产示范基地和茉莉花茶标准化加工基地,打造中国茉莉之乡——"横县茉莉花茶"品牌,树立"花都"形象。  相似文献   

5.
发展福建茶叶生产优势主要抓花茶、乌龙茶、白茶和工夫、小种红茶等特种名茶的优势。其中荣莉花茶在十九世纪中叶清咸丰年间就有窨制,公元1900年产量达三万多担,1928至1938年间在福州是全盛时期,1933年高达十五万担。  相似文献   

6.
冯萍 《中国茶叶》1996,18(3):21-22
南京雨花茶创制于1959年,其以松针状的独特外形和清雅鲜爽的香味特点而于1965午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饮誉中外,并多次在全国和省级名茶评比中金榜题名。在80年代以前,其产量一直徘徊在几百千克左右,市场上几乎见不到雨花茶,至1984年前后,随着茶叶购销体制的改革,在引进、吸收日本煎茶整形机的基础上,研制、推广机械制作南京雨花茶获得成功,使产量扩大到目前的8万余千克,成为全国产量较多的名茶之一,产值由过去不足1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万元。南京雨花茶近几年的生产开发实践证明,质量、规模、声誉、销售等作用于它的经济效益,本文试从这四个方面对今后进一步提高南京雨花茶经济效益的途径作一探讨。 一、发挥名茶优势,加大雨花茶规模 今后南京雨花茶的产量是否只能维持在目前的8万余千克,回答是否定的。从市场容量来看,雨花茶是南京地区颇具地方特色的土特产品,倍受人们的青睐,加之名茶效应,真正的南京雨花茶供不应求,南京市五县四郊所产的正宗南京雨花茶基本上没有滞销现象,  相似文献   

7.
增湿连窨新工艺窨制花茶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主产于福建、广西、浙江、江苏等省,其中以福建所产茉莉花菜品质最好,最具特色。音制茉莉花茶需要大量的茉莉鲜花,而荣莉花为亚热带长日照偏阳性植物,气温25C以上才开始孕育花蕾,其生长及产量受地理条件与季节影响,资源有限。另一方面曾制花茶传统的生产工艺技术鲜花利用率仅为13%一18%‘”,影响了花茶产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利用现有鲜花资源,在不改变传统花茶风味的前提下提高鲜花刮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密制出更多更好的花茶是实际生产中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蒙莉花茶辔制新工艺的探讨,从改革工…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江苏省花茶生产的发展,广泛交流香花栽培技术经验,提高窨制花茶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效果,以逐步满足人民对花茶的需要。江苏省茶叶学会于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在苏州市召开了香花栽培技术和花茶窨制技术经验交流会。  相似文献   

9.
玳玳花在我国除长江下游一带种植外,别的地区极少见;在世界其它国家更是罕见。目前,江苏的苏州、福建的福州是主要产区,但产量并不多,所产玳玳花的优点是朵大,花瓣厚,花蒂小,香气浓郁。浙江的金华也有少量生产。玳玳花的用途较广,主要用途是窨制花茶和烘制花干;玳玳花茶的特点是浓厚、馥郁,很受喜爱浓郁花茶香味的消费者欢迎,在我国花茶品类中,属重要品种之一。袱琅花干能和茶叶一起冲泡饮用,一杯龙井、旗枪等高  相似文献   

10.
花茶是以烘青绿茶加窨鲜花而成的我国特有的茶类。花茶品质特点具有茶的清香和花的芬芳,两者相得益彰,结为一体,泡饮倍觉舒畅。目前生产的花茶主要有荣莉、玉兰、珠兰、柚子、玳玳、玫瑰等几种,每种花茶都有独特之处,如玉兰花茶浓厚强烈,珠兰花茶清幽纯正,柚子花茶清爽纯和,玳玳花茶浓  相似文献   

11.
《茶世界》2016,(8)
正横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是最适合生长茉莉花的地方,全县茉莉花种植面积超过十万亩。每年的夏天,这里一片花海一片歌。横县茉莉花十万亩一望无际,以其花期早、花期长、花蕊大、产量高、香味浓、质量好的特点,赢得了中外客商和消费者的青睐。横县茉莉花产量和花茶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占全世界产量的60%以上,成为全国、全世界最大的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产中心:这里拥有国内最大的花茶交易市  相似文献   

12.
广西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无霜期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极利于茉莉花的生长及其芳香类物质的合成。近几年来,原茉莉花茶主产地的闽、苏、浙一带,产品质量下降,价格增幅过大,导致市场萎缩,而广西却及时利用了自身的有利条件,加快茉莉花茶发展,一跃成为全国花茶的主产区,其产品在全国各地,尤其在齐鲁地区驰名,几乎覆盖了整个市场,1992年达到了高峰。广西花茶生产的迅速崛起,对改善广西山区贫困面貌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必要的宏观调控和管理,随着花茶生产经济效益的迅猛增长,近年来出现了超常发展茶厂的现象,仅以横县为例,1993年花茶厂猛增至百余家,使一些根本不具备加工技术和条件的小作坊充入花茶生产的“大军”,同时,部分老厂也在一味追求产量,放松质量管理,从而导致广西花茶质量问题日益严重,影响着广西花茶的声誉。为提高广西花茶的质量,维护其来之不易的良好市场声誉,笔者特对广西花茶目前存在的品质问题及其原因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茉莉花茶产量约占花茶总量的90%以上,为我国茶类的大宗产品。茉莉鲜花香气清雅,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并有很好的药理作用。因此,了解茉莉花的香气成分,掌握茉莉花的香气特征,将有助于促进茉莉花茶的利用和生产。  相似文献   

14.
王水金 《中国茶叶》2007,29(6):33-33
福安工艺茶的生产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当时产量少、不成规模,多由银针茶加工而成,以时尚造型为主。做为绿茶、花茶主产区的福安,传统的花茶生产受到市场和茉莉花原料的限制,而工艺茶的研制生产无疑另辟了茶叶产业的发展空间。“工艺茶”,顾名思义就是要有艺术欣赏价值,因而加工费时,可算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使工艺茶的“赏”与“品”做到有机结合,必须在茶园生产上下工夫,只有把住了源头,才能使工艺茶更贴近生活,富有茶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江浙两省是我国花茶重要产区,花茶产量约占全国一半,茉莉鲜花窨茶,深受北方各省群众的欢迎。江苏省花茶产区以苏州、南京为主,苏州现有茉莉350万盆,年产鲜花15000担,可窨制花茶80000担,每盆平均产花4两左右;南京有茉莉120万盆,其中新发展花区占100万盆,年产鲜花2500担左右,  相似文献   

16.
夏季是茉莉花茶生产的高峰季节,这时的茉莉花产量高,质量好,价格低。但是,夏季气温高,窖制前和窖制过程的烘干复火,需经3—5天的自然冷却才能付窖,生产周期长,严重制约了花茶的生产效率;由于茶胚烘后散热不及时,常常造成“热茶焖袋”,降低了花茶的鲜灵度。如何解决花茶生产中这一突出矛盾,作者通过多年试验,探索出烘后茶胚简易的快速冷却法,现整理报道,希望能为花茶生产提供借鉴。一、工艺技术分析(一)新、旧工艺线路比较1.传统工艺线路:(二)新、旧工艺处理的茶胚温度变化传统工艺冷却茶胚主要依靠长距离(40-50m)的…  相似文献   

17.
茉莉花茶品饮与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茶是我国茶叶生产的重要茶类之一,产品既保持纯正的茶香叉兼有芬芳的花香,别具风韵,故有“引花香,益茶味”之称。花茶由素茶(或茶坯)和茶用香花通过传统工艺科学配方在特定制茶环境下加工而成。由于茶用香花的种类不同,有茉莉花茶、白兰花茶、玳玳花茶、珠兰花茶、玫瑰花茶等各种不同香型的花茶。  相似文献   

18.
湖南是茶叶大省,也是花茶大省,生产规模大,技术力量强,品牌形象好,有形成产业优势的基础和条件。主要措施和建议:整合资源,建立茶胚基地,建好我省茉莉花基地;花茶企业重组联合,打造知名的品牌,开发有机花茶,优先建设花茶,鲜花市场。  相似文献   

19.
茉莉花的产量呈波浪式,同一花讯,高峰期与低峰期日产量相差达二十倍。因此,茉莉花的产量分布特征,花期的预报结果,成为制定花茶生产计划的重要依据。一、产量分布特征茉莉花的整个花期,宁德每年有4—5个花讯,按时间顺序可分为“春花”、“伏花”、“秋花”、“晚秋...  相似文献   

20.
在花茶生产实践中,正确计算窨后湿坯含水量,特别是提花后的成品含水量,是花茶生产中的一大技术难题。笔者在多年的花茶生产实践中,运用李维丰同志引用的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