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2年,我们通过对平顶山烟区不同地点有翅蚜迁飞动态、病毒病发生的监测调查及移栽后的不同的田间因素对烟草病毒病发生的影响的对比,研究影响田间蚜虫种群动态变化和病毒病发生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有翅蚜种群的迁飞及病毒病的发生具有-定的规律性;温度、湿度对蚜虫及病毒病发生影响最大,远离村庄、菜地、桃园的烟田蚜虫量少,病毒病发生较轻;移栽后立即覆盖薄膜的烟田防蚜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近年来河南省烟区有翅蚜的发生动态,采用黄皿诱蚜的方法调查分析了2016—2019年豫中许昌市襄城县、豫西三门峡市渑池县、豫南信阳市罗山县、豫东周口市鹿邑县烟田有翅蚜的发生量与发生动态.结果表明,襄城县烟区有翅蚜发生量2019年最多,为474.2头/皿,发生动态曲线为双峰曲线,4月中旬出现第1次小高峰,第2次高峰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系统调查研究了驻马店烟区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结果表明,烟蚜在3月中旬迁飞,6月底前结束,于5月上旬、月底形成2个高峰;病毒病正常年份发病率在5%左右、病指在3左右,遭遇低温、干旱等不利自然条件时,发病程度较重.黑胫病于6月初期开始发生,7月中旬基本稳定,发病程度因降雨量多寡差异较大,整体病害发生为零星分布;赤星病多发生在7月中旬,病株率相对偏高,但病指较低,中下部叶片感病较少,主要发生于上部6片叶,总体表现为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4.
皖北烟区烟草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导致皖北烟区病毒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广泛存在的毒源和移栽到团棵期大量的蚜虫迁飞,同时也与栽培品种、田间管理措施、气候因素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我们通过对平顶山烟区不同地点有翅蚜迁飞动态、病毒病发生的监测调查及移栽后的不同的田间因素对烟草病毒病发生的影响的对比,研究影响田间蚜虫种群动态变化和病毒病发生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有翅蚜种群的迁飞及病毒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温度、湿度对蚜虫及病毒病发生影响最大,远离村庄、菜地、桃园的烟田蚜虫量少,病毒病发生较轻;移栽后立即覆盖薄膜的烟  相似文献   

6.
1990~1993年对庆阳各烟草种植区采集的有代表性的烟草病毒毒标标本138份,用鉴别寄主反应,抗性测定并结合田间症状特征进行了鉴定,确定庆阳地区烟草主要栽培区有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花叶病毒(TMV),烟草环斑病毒(TRSV)马铃薯Y病毒(PVY),烟草蚀纹病毒(TEV),CMV是庆阳烟区普遍而又严重的病毒。  相似文献   

7.
对重庆市武隆烟区田间烟草进行了病毒病病原种类的调查和鉴定.26个烟草样品经ELISA共检测到TMV,CMV,PVY及TuMV等4种病毒.所有样品均感染TMV,且病毒复合侵染严重,其中,以TMV ,TuMV,CMV及PVY等4种病毒的复合侵染为主,侵染率达30.77%.ELISA结果表明,复合侵染的样品中TMV含量最高,TuMV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烟草病毒病发生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1993~ 1998年在黑龙江省各地区不同时期采集烟草病毒病标样共 388个。经寄主范围、抗血清及电镜观察等鉴定病毒种类 ,分析各种病毒发生流行的时间和地点特征 ,明确黑龙江省烟草苗期至旺长初期以 TMV为主 ,占 6 2 %~ 10 0 %。旺长期至采收 ,以 PVY为主 ,危害性也最大 ,大田发生的病毒以 TMV和 PVY点绝对优势 ,占 6 0 %以上。学校及科研单位的试验田以 PVY为主 ,占 70 %以上 ,CMV,TEV,TSWV及其它病毒主要发生在试验场所 ,占总标样的 9%以上。病毒病发生流行的规律与当地的作物种类、气候条件、病毒的传播方式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万州烟区推广黄板诱蚜技术对烟蚜及病毒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农业科学》2015,(10):1318-1320
2014年,在重庆市万州3个烟蚜典型发生烟区开展了黄板诱蚜技术示范推广应用研究,研究了黄板诱蚜技术对烟蚜控制、蚜传病害病毒病防治的效果以及对烟田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板诱蚜示范区对烟蚜的迁飞起到了较好阻隔效果,降低了烟蚜虫口密度,处理后14,21 d,对烟蚜的校正防效达到80%;黄板诱蚜有效降低了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率,对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有较好的控制效果;黄板诱蚜示范烟田每公顷产量可增加255.40 kg,产值可增加5 625元/hm2。  相似文献   

10.
烟蚜主要吸食幼嫩烟叶汁液,烟株受害后生长缓慢,叶片变薄、皱缩,同时分泌蜜露诱发煤污病,造成烟叶品质下降。另外,有翅蚜还传播烟草普通花叶病毒病等多种病毒病。烟蚜是四川烟草主要害虫之一,为害烟株的蚜虫主要为桃蚜。一、为害特点与发生规律1.危害特点烟蚜主要群集在烟株顶部的嫩叶背面,花和茎部等处危害,被刺吸过的部分出现微小的斑点,变成黑色、红色或者黄色,导致叶片凹凸不平、畸形、卷叶,甚至出现烟株停滞生长  相似文献   

11.
不同黄板悬挂高度及密度对防治烟蚜及烟草病毒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烟田黄板不同悬挂高度和密度对比试验,研究了其诱杀烟蚜及防治烟草病毒病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黄板悬挂高度和密度对诱蚜量和病毒病防效有显著差异,黄板悬挂高度高于烟株10~15 cm的诱杀效果最好,日均单张单面黄板诱蚜量为159.22头/d,30 d虫口减退率为77.94%,病毒病防效为66.03%,黄板悬挂密度为450张/hm2、600张/hm2的日均诱蚜总量、30 d的虫口减退率和病毒病防效均大于300张/hm2,但2个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1)。因此,烟草生产中利用黄板诱蚜时建议悬挂高度高于烟株10~15 cm、悬挂密度450张/hm2,以达到防治烟蚜、降低成本并减少对农事操作影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陕西烟草主要蚜传病毒病发生及预测预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烟田烟草蚜传病毒病的初侵原主要来自当地的冬油菜田,冬油菜带毒量占总越冬毒量的87.36%,烟草蚜传病毒病的主要类群有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烟草蚀纹病毒(TEV)、马铃薯Y病毒(PVY)。迁入陕西烟草的有翅桃蚜和棉蚜为CMV、TEV、PVY三者的共同介体,萝卜蚜是CMV及PVY的介体。迁入烟田的有翅蚜有2个迁飞高峰,呈双峰曲线,第1高峰期出现在5月是旬至5月底6月初,此次迁飞  相似文献   

13.
8种农药防治烟草花叶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病毒必克、病毒清、抗毒丰、倍达、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克威特灵、超敏蛋白8种药剂,分别在烟草苗期、大田期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8种药剂对烟草花叶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氨基寡糖素、克威特灵、超敏蛋白的防效相对较好,平均防效分别为55.64%、53.75%、50.81%,且防效较稳定,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烟草花叶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当前烟草花叶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方法]针对烟草花叶病的发病机理和条件,采用调理性防治技术抑制病毒的发生.[结果]该项技术的应用对降低病株率、增加株高、叶长、叶数等效果显著,达到了防治花叶病毒病和保质增产的目的.[结论]为仁和区烟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河南烟区病毒病发生类别和流行趋势,分析了烟草病毒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就做好病毒病的综合防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防治烟草花叶病的部分药剂进行了筛选试验,旨在为烟叶生产选择防治花叶病的药剂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了净土灵、抑毒星、东旺杀毒、病毒特、好普、爱诺倍达6种药剂在烟草苗期、大田期分别施药,观察各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试验结果表明,各种药剂对防治烟草花叶病有一定的效果。净土灵、爱诺倍达防效相对较差,而抑毒星、东旺杀毒、好普、病毒特对烟草花叶病则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这4种药剂处理3次调查的防效均在55%以上,对发病初期的烟田及时施用,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病情的作用,但对该病尚不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或控制病情。[结论]在烟叶生产中,可以对抑毒星、东旺杀毒、好普、病毒特这4种药剂做进一步示范和筛选,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黔南烟区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生情况,分析了黔南烟区近年来PVY发生特点和流行原因,并针对PVY在黔南烟区危害日益严重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烟草病害准确预测和科学防治,提高烟草生产的质量,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据库及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一个基于FP-树和GA的烟草病害神经网络预测系统。该系统能充分利用积累的大量历史数据实现烟草病害的预测,提高病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9.
烟草病毒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烟草病毒病的发生、危害、流行规律、综合防治、抗病毒基因工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抗病毒制剂研制及烟草抗病毒基因工程等方面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建议引入“有害生物生态治理”的观念 ,从烟草病毒病的生态位角度出发对烟草病毒病进行有效治理 ,加强烟草病毒病流行规律、防治药剂、生态治理策略的研究 ,完善烟草病毒病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