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红梅 《北京农业》2014,(27):245-246
影响水稻最敏感的因素就是氮肥。现在应用中,氮肥投入的过多,但水稻产量却较低。这种现象是目前我国水稻产量较低的突出问题,而此次的技术管理就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水稻品种为标本材料,利用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的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形成、果实特性进行研究。从而能够合理的对水稻进行施肥,掌握氮肥对水稻的技术管理。加强氮肥管理水稻的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明确水稻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量。[方法]以常规化肥施用为对照,研究有机肥替代不同比例氮肥对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有机肥替代100%化学氮肥处理水稻产量最低,较其他施肥处理减产2.3%~8.6%,常规施肥处理和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产量相当,通过提高水稻产量构成中的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来提高水稻产量,且随着有机肥替代化学氮肥量增加呈显著降低趋势。产值和纯收入以常规施肥最高,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与其相当。[结论]综合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结果,以有机肥替代20%化学氮肥处理施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氮肥的高效利用是推动云阳县水稻栽培有效途径。采用适宜有效的施肥技术,可以获得最佳效果,最终达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将2个品种的水稻分别用平衡施肥栽培法和高产栽培法2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去栽培,观察稻株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存在的不同。通过观察可知,相同的植株,高产栽培氮肥的利用率比平衡施肥法要低,并且稻株的产量也高于平衡施肥法。运用合理的施肥方法和栽培技术,以便提高稻株的产量和氮肥的利用效率,并结合有效的管理而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当前水稻施肥技术,介绍了我国水稻施肥技术要点,即水稻施肥量,水稻主要施肥技术,氮肥利用率的提高。综述了我国水稻施肥技术中施肥量与具体施肥方法。着重介绍了水稻施肥的具体技术。  相似文献   

5.
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是一项新兴施肥技术。为探究机械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特开展了水稻机械侧深施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机械侧深施肥相较于常规人工施肥,能减少1次施肥,每667 m~2施肥用工节约0.1个,每667 m~2纯氮用量减少5.5 kg,氮肥利用率提高3.91%,每667 m~2产量提高4.54%,每667 m~2纯收益增加113.04元。  相似文献   

6.
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了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对无锡市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配方施肥区水稻产量为9 000 kg/hm2,较常规施肥区提高2.21%;在氮、磷、钾三要素中,以氮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影响最为明显;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可以通过提高有效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等产量构成因素,从而提高水稻产量;配方施肥区水稻氮肥利用率为39.67%、磷肥利用率为6.94%、钾肥利用率为35.28%,较常规施肥区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提高16.45、0.84、13.82百分点。由此说明,水稻测土配方高效施肥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水稻产量,还能够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常规施肥与配方施肥及氮肥后移条件下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差异。结果表明:1)与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使水稻成熟期叶片氮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分别提高了9.43%~29.25%和8.45%~35.21%;水稻产量增加了1.16%~2.86%、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0.12%~18.61%、产出与投入比增加了0.09%~3.8%。2)在相同施氮水平下,与PF1(基∶蘖∶穗=60%∶30%∶10%)处理相比,氮肥后移的PF2(基∶蘖∶穗=40%∶30%∶30%)处理使水稻成熟期叶片氮素总累积量和净累积量提高了17.24%和23.38%;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和产出与投入比分别提高了0.38%、7.06%和0.64%。3)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分别与成熟期叶片全氮含量及氮素总累积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在0.85*~0.99**之间。这表明,配方施肥和氮肥后移可通过增加水稻生育期叶片氮素含量和累积量,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寒地水稻氮肥后移技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寒地水稻氮肥后移优化施肥技术是在水稻栽培生长各阶段的氮肥用量分配为:基肥45%,分蘖初期20%,幼穗分化期15%,减数分裂期20%。此项技术是针对稻农传统施肥方法中前期的氮肥比例过高这一突出问题,根据水稻不同生长期对氮肥需要量来分配氮肥,减少前期氮肥用量,适宜的氮肥后移,尤其是减数分裂期达到施肥总量的20%,使施肥时期和水稻施肥规律相一致,保证水稻前期具有适宜的分蘖数,而群体又不过旺,提高水稻群体质量,又能确保在生育后期满足水稻对养分的需求,提高水稻的根系活力,最终通过提高水稻结实率、千粒重,达到增产提质,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为客观评价水稻化肥定额制实施成效,对浙江省47个水稻化肥定额制试验示范区的基础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比较常规施肥和化肥定额制处理水稻产量、化肥用量、氮肥用量、施肥次数的差异。结果显示,化肥定额制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高2.6%,化肥定额制化肥、氮肥用量分别较常规施肥降低14.2%、14.6%,化肥定额制施肥次数较常规施肥减少0.3次;常规施肥和化肥定额制化肥、氮肥用量均呈正态分布,大部分地区化肥、氮肥用量水平分布在中等水平,少数地区化肥、氮肥用量水平分布在正态分布曲线两端;与常规施肥相比,化肥定额制化肥、氮肥用量曲线前移、用量区间压缩。化肥定额制可在小幅度提高水稻产量的同时减少化肥、氮肥投入,化肥定额制的实施可降低化肥和氮肥投入、缩小地区间施肥水平的差异,从而提高水稻科学施肥水平。  相似文献   

10.
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轻简化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轻简化施肥技术利用缓释肥能够明显提高水稻产量,比不施氮肥对照增产5.0%~7.9%。一次基施缓释肥+一次尿素追施处理增产效果大于一次基施缓释肥和尿素处理,在减量10%的条件下仍表现较好。缓释肥还能提高水稻籽粒吸氮量,其氮肥利用率均明显高于常规肥料,并有助于水稻吸收的氮向籽粒转移。  相似文献   

11.
测土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穗数、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其中以氮肥对水稻产量的贡献最大。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可以显著提高水稻的百千克籽粒氮、磷、钾吸收量,且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2.
为摸清荔浦县水稻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情况,进一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2013年下半年在荔浦县青山镇实施了水稻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田块单位肥料获取量以氮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钾素,磷素对产量的影响最小;肥料利用率为钾肥氮肥磷肥。测土配方施肥区相比于常规施肥区,氮肥肥料利用率提高2.68%、磷肥肥料利用率提高0.56%、钾肥肥料利用率提高11.27%。可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有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是一项重要的高效节本增效技术,适合在荔浦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一次性施肥在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中的应用与环境效应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当前我国粮食生产面临过量施肥、氮肥利用率低和农业劳动力短缺等问题,探讨主要粮食作物一次性施肥技术及其对作物产量、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环境效应的影响,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简化施肥提供技术支撑。本论文系统分析了一次性施肥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在三大粮食作物上的应用效果,针对一次性施肥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其在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主产区的推广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一次性施肥是一种生产轻便、节本增效和保护环境的技术模式。当前农业生产中,通过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氮肥减量施用技术以及化学调控技术均可以实现三大粮食作物的一次性施肥。与农民传统施肥方式相比,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可以显著提高玉米、小麦和水稻三大粮食作物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产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1%—31.7%、6.2%—86.6%;显著减少农田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氮素淋溶和径流损失,分别减少18.1%—81.3%、22.4%—73.4%、0—53.0%和0—43.2%。氮肥减量施用技术可在减少20%—37%氮肥施用量的条件下,维持玉米、小麦和水稻的产量不降低,提高三大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2.3%—20.4%,以及降低氮素的损失。添加硝化抑制剂可使三大粮食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6.5%—20.1%、5.0%—78.3%,使氧化亚氮排放显著降低22.1%—51.0%;添加脲酶抑制剂显著提高三大粮食作物产量5.8%—22.8%,显著提高玉米、小麦氮肥利用率25.4%—40.7%,同时显著降低三大作物氨挥发、氧化亚氮排放46.1%—51.2%、11.9%—45.2%。在全国主要粮食主产区的应用结果表明,一次性施肥技术既实现了作物稳产高产、氮肥高效和氮损失减少,又节省了农业劳动力和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因而,一次性施肥技术协同实现了作物高产、养分高效和环境友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解决了我国当前农业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难题,是适宜在全国粮食主产区全面推广和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研究缓释氮肥含量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水稻高效生产,以及水稻缓释肥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大田试验,对不施用氮肥(T1)、常规施肥(T2)和缓释氮肥(T3~T6)进行对比试验,缓释氮肥含量设5%、10%、15%和30%共4个梯度。结果表明: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最大,较常规施肥增产8.38%,氮肥利用率提高2.55%。缓释氮肥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可代替普通化肥,能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含15%缓释尿素的水稻缓释肥对水稻增产增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氮肥运筹与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守富 《农技服务》2008,25(7):41-41
氮肥运筹是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合理的氮肥运筹不仅使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得到相应的改善,而且能降低水稻生产成本,减少施肥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施瑾  马彩婉 《浙江农业科学》2020,61(11):2219-2220
在田间进行缓控释氮肥一次性施用对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缓释氮肥一次性施用的水稻产量较常规施肥增产2.3%~8.5%;施用缓释肥的水稻籽粒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氮肥表观利用率为24.7%~30.5%,显著高于常规施肥的18.3%~20.1%。表明缓释氮肥可以用于水稻一次性施肥。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础地力土壤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地区不同基础地力土壤和优化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以江汉平原水稻主推品种丰两优香一号为试验材料,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考察分析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优化施肥、农民习惯施肥和不施肥处理的产量、氮肥贡献率、土壤氮素依存率和氮肥利用率等的差异。【结果】土壤基础地力不同的稻田均是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最高,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高地力和低地力稻田优化施肥处理的产量分别平均提高6.9%和5.0%;与不施肥处理比较,产量分别平均提高17.3%和30.3%。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比较,优化施肥处理的氮肥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大幅度提高。高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高、氮肥贡献率小、施肥增产的潜力小;低地力稻田土壤氮素依存率低、氮肥贡献率大、施肥增产的潜力大。【结论】优化施肥可以降低水稻产量对土壤基础地力的依赖,提高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集成水稻侧深施肥、水稻专用配方肥、缓释肥、根外追肥等技术,形成水稻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通过大田对比试验,研究该模式对水稻产量、效益、肥料当季利用率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基肥撒施相比,采用插秧施肥一体机侧深施用专用配方肥或缓释肥,水稻全生育期可以减少氮肥用量19%~34%,减少机械作业次数1~4次,水稻产量提高21.7~111.2 kg/亩。因肥料减量及机械施肥减次,水稻生产成本下降27.3~56.4元/亩,净收益增加170.7~496.5元/亩。另外叶面硅肥施用可有效提升水稻产量,增产率约为8.7%。基于侧深施肥的全程机械化轻简施肥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氮肥运筹比例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氮肥的运筹方式是水稻大田栽培调控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水稻产量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用3个不同穗型的水稻品种,通过设置生育前后期两种不同的氮肥施用比例处理,NT施肥(9 ∶ 1)和NP施肥(6∶4),探讨不同的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NP施肥方式,能够减少无效分蘖,提高有效成穗率,优化了群...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水稻氮肥在不同的施肥时期肥料的比例分配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进行了水稻各生长阶段氮肥最佳施肥配比大田小区对比试验.采用配方施肥方式,在氮、磷、钾比例为11∶3∶7.5的施肥水平下,设计了氮肥分基肥、前期追肥、中期追肥、后期追肥等4个施肥时期,根据氮肥在各个施肥时期施肥量所占比例的不同,设计了6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氮肥在不同的施肥时期施用比例的不同对水稻产量有影响.其中以氮肥在4个时期施用量比例为35∶35∶15∶15的处理,苗期生长高峰期苗数最多,产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