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飞  李昱  罗涛 《福建果树》2002,(4):27-28
白磷肥是一种新的磷肥品种 ,与其它磷肥不同的是它含有的水溶性磷占 40 %~45%,枸溶性磷占有效磷的 55%~ 60 %,是一种速缓相济的磷肥 ,在花椰菜等蔬菜上的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效应。为探讨其在果树上的应用效果 ,在香蕉上进行了肥效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设在平和县南胜镇龙心村。供试土壤为灰泥田 ,土壤主要化学性状及供试白磷肥有效成分见表 1。试验设 5个处理 :①对照 (不施磷肥 ) ;②钙镁磷肥 ;③过磷酸钙 ;④磷酸二铵 ;⑤白磷肥。每处理设 3个重复 ,随机区组排列 ,小区面积 3 2 0m2 ,种植香蕉 6株 ,规格 2 3 2m× 2 3 0m。…  相似文献   

2.
组合木霉菌制剂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香蕉枯萎病正在逐步侵染全球范围内的香蕉,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了探索出一种对香蕉枯萎病有效的生物防治方法,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bense)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Tr309T、Tr121、Tr14。将3个菌株分别制成含单菌株或组合菌株(Tr309T+Tr121+Tr14)可湿性粉剂,进行温室和大田防治香蕉枯萎病的药效试验。温室内药效测试结果表明,经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的香蕉植株枯萎病病情指数(8.62)显著低于各单菌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防治效果(86.67%)显著高于各单菌株、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2016、2017年连续2年在广西坛洛镇大田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经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处理(15 g/株)的香蕉植株枯萎病病情指数(8.00、6.67)和防治效果(85.47%、89.73%)分别显著低于或高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对照处理,同时,施用组合木霉菌可湿性粉剂也显著提高了香蕉单穗重。  相似文献   

3.
使用解磷细菌对小油菜产量及土壤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油菜为试材,用自行分离出的5株解磷细菌制成液体菌剂,进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论施磷肥与否,使用解磷细菌可以提高小油菜的产量,其中溶磷菌w12-7和解磷菌y9-4处理的小油菜的产量提高的最多,其次为溶磷菌w5-2处理的小油菜;作物收获后,土壤速效磷含量变化较大,不施磷肥时,使用溶磷菌w12-7和解磷菌y9-4的土壤速效磷含量降低较少,分别比对照变化值少23.4%和34.8%;施磷肥后,所有处理的速效磷含量均有所增加,且溶磷菌w5-2和解磷菌y9-4处理增加较多。解磷细菌对土壤pH和全磷含量影响不明显;溶磷菌w12-7、w5-2和解磷菌y9-4较适用于青海省石灰性土壤中。  相似文献   

4.
以“南天黄”香蕉为试材,设置对照(常规施肥)、配方肥(减施化肥29%)和氨基酸配方肥(减施化肥36%)等3个处理,分析各处理对香蕉生长、产量、果实品质及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常规施肥)相比,配方肥处理的香蕉产量增加13%,果实维生素C含量提升23%,土壤碱解氮减少13%;氨基酸配方肥处理的香蕉产量增加27%,孕蕾期株高和假茎围分别增加20%和21%,果实维生素C提升32%,土壤pH值增加10%,碱解氮减少37%,速效磷增加87%。说明减施化肥36%+氨基酸有机肥是适合海南省香蕉产业的减肥增效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香蕉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香蕉生产提供科学施肥方案,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目前海南当地香蕉化肥施肥量(氮300 g、磷120 g、钾600 g)为施肥对照(TK),不施肥为空白对照(CK),比较化肥减量0%(T1)、20%(T2)、40%(T3)、60%(T4)配施生物有机肥6 kg/株对香蕉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T1~T3处理分别较TK处理产量提高31.98%、26.31%和12.67%,T1和T2处理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T2处理较TK处理显著增加果指长4.13%、果指围6.08%、单果质量10.89%、收获率14.29%。与TK处理相比,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果实糖酸比12.60%~30.84%,化肥减量40%以内能显著提高香蕉果实的可食率和维生素C含量,且T2处理显著提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50%。与TK处理相比,T1、T2处理总利润分别增加83.09%和69.55%、产投比分别提高12.65个百分点和10.78个百分点。综上可知,化肥减量20%配施生物有机肥6 kg/株有利于协调香蕉产量构成各因素,提高香蕉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红树内生细菌CⅢ-1菌株的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的控制作用,采用平板对峙法结合显微观察测定其对致病菌的抑制活性,进行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的防病试验,并测定了香蕉果实内丙二醛的含量及防御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CⅢ-1抗菌蛋白粗提液喷雾后立即接种香蕉炭疽病菌,处理8d后其防治效果达71.44%,10d后防效仍有56.67%;防病机制测定表明,(1)CⅢ-1抗菌蛋白对香蕉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及分生孢子萌发等具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处理后的病菌菌丝出现肿胀、膨大、成泡囊状畸形,分生孢子基本不萌发。(2)抗菌蛋白处理香蕉后,与对照比,抗菌蛋白处理的香蕉丙二醛(MDA)的含量较低,同时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等活性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确定土壤有效磷供应临界值及合理的施肥措施,是菜田磷肥合理施用、获得作物高产的基础。通过在北京郊区5个区、县开展结球莴苣磷肥施用试验(处理1:不施有机肥,不追施磷肥;处理2:施用有机肥,基肥不施磷肥,不追施磷肥;处理3:施用有机肥,磷肥一次性底施,不追施磷肥;处理4:施用有机肥,磷肥在基肥和3次追肥时施用;处理5:施用有机肥,磷肥一次性底施,施用量为处理3的2倍,不追施磷肥),利用线性加平台模型分析京郊菜田土壤有效磷含量与结球莴苣相对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施肥措施对结球莴苣产量和磷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京郊地区设施结球莴苣土壤有效磷临界值为81.2mg·kg~(-1)。当土壤Olsen-P含量81.2mg·kg~(-1)时,处理2、处理3、处理4和处理5分别比处理1(空白对照)增产7.73%、12.80%、18.60%和12.56%,其中处理4的平均产量最高;各试验点各处理的磷肥农学利用率均为正值。当土壤Olsen-P含量81.2mg·kg~(-1)时,增施磷肥不仅不能使结球莴苣明显增产,还会增加环境风险。因此,对于京郊地区设施结球莴苣生产,土壤有效磷含量81.2mg·kg~(-1)时,推荐采用施用有机肥、磷肥在基肥和3次追肥时施用的施肥方法;当土壤有效磷含量81.2mg·kg~(-1)时,当季生产可以不施磷肥。  相似文献   

8.
从香蕉枯萎病植株周围健康香蕉植株的根部分离到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OC4)具有明显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通过形态特征、基本生理、生化鉴定及16SrDNA序列同源比较,初步认定该菌株为甲基营养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命名为GKT08。GKT08能够明显抑制FOC4菌落的生长,抑制率为67.1%。盆栽试验表明,GKT08对香蕉枯萎病具有一定的防控作用,接种致病菌44d后的病情指数低于对照15.54%。GKT08能够明显促进香蕉植株的生长,处理60d后香蕉幼苗株高、假茎围和完全展开叶面积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3.80%、23.36%和19.79%。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漳浦万安农场栽培香蕉 150 hm2 ,其丰产优质示范园 ,每 667m2 产量 3 958.5kg,最高株产 33.8kg。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1)香焦苗木定植成活后 ,每隔 10天淋施 0 .5%硫酸钾复合肥 ,定植 1个月后施肥 ,施肥量视树势而定 ,一般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 60 %。 2 5片叶后 ,增施沼液或腐熟水肥 ,施肥量占总施肥量的 30 %。蕉株抽蕾后 ,每隔 15天株施尿素 0 .15kg、硫酸钾 0 .2 5kg。此外 ,在香蕉生长期叶面喷布 0 .2 5%~ 0 .3%尿素 0 .3%磷酸二氢钾等 ,一般每隔 7天喷布 1次。香蕉在不同生育期 ,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同 ,营养生长早期及蕉果发育期…  相似文献   

10.
拮抗生防真菌是微生物农药研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香蕉根际土壤分离获得3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真菌,并对其抑菌效果和对香蕉枯萎病的盆栽防治效果进行了测定.通过对峙试验测定表明080409-8,080409-13和080819-B2-1等3株拮抗菌具有较强的营养和空间竞争能力,对香蕉枯萎病病原菌都有显著抑制作用,对峙培养7d,抑制率均在55%以上;3株拮抗菌发酵滤液对病原菌菌落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并且表现为抑制率随着浓度升高而升高,以1%浓度处理7d,080409-8,080409-13,080819-B2-1的抑制率分别为22.00%,51.67%,63.00%;5%处理7d,抑制率分别为39.33%,62.00%,71.00%;080409-8,080409-13,080819-B2-1发酵液的10倍,50倍和100倍稀释液的防治效果为40%~85%,在50倍稀释液浓度下,3株拮抗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效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1.
不同肥料配比对香蕉的施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16(44)正交试验研究香蕉有机质肥、钾肥、镁肥、硼肥不同水平间的配施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机质含量适宜、钾素和镁素含量丰富、硼素较缺乏的香蕉园,以氮(年株N 0.4 kg)、磷(P2O50.16 kg)施用量固定的条件下,香蕉年株施氯化钾1.335 kg+硫酸镁75 g+硼砂0.2%溶液喷1遍(不施有机肥)产量最高,其N∶P2O5∶K2O为1.0∶0.4∶2.0;年株施氯化钾1.0 kg(不施有机肥、镁肥和不喷硼)肥效最好,667 m2净利润2 559.6元,投入产出比1∶1.89,其N∶P2O5∶K2O为1.0∶0.4∶1.5。有机质肥对增产作用不大,但可改善果肉品质。在土壤镁素含量丰富的香蕉园,不宜盲目增施镁肥;在土壤硼素较缺乏的香蕉园,每年喷1遍硼砂0.2%溶液。  相似文献   

12.
从海南省各市县香蕉种植区采集发病的香蕉和粉蕉植株近地面茎段维管束病变的样本,经分离纯化获14个单孢菌株。经寄主致病性测定表明:粉蕉分离物皆为香蕉枯萎病菌1号生理小种,香蕉分离物则为4号生理小种。利用氯酸钾诱变这14个枯萎菌株共产生104个抗氯酸盐突变体,诱发获得67个nit突变株,其中nitl型58株,nitM型6株,nit3/nit8型3株。将获得的nit突变株做营养亲和性配对反应,可将14个菌株分为2个亲和群,其中VCG1包括7个菌株,且全为1号生理小种,VCG2则由7个4号小种菌株组成。  相似文献   

13.
实验室分离到1株对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有明显抑制作用的菌种,经18SrDNA鉴定为木霉属,命名为Trichoderma sp.G2。采用固体和液体培养法对菌株G2抑制香蕉枯萎病菌的生长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峙试验的平板上,7d香蕉枯萎病菌完全被G2的短绒状菌丝及分生孢子梗丛覆盖;在拮抗平板上,G2发酵液的平均抑制率约为90.4%,挥发性物质平均抑制率达68.3%,可见挥发性物质对抑制病原菌的生长起了重要的作用。在浓度为1.0×107cfu·mL-1香蕉枯萎病菌液体培养中,按体积比为20%接种G2,10d后镜检发现病原菌的菌丝及孢子大部分出现融解,表明菌株G2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解无机磷细菌B51-7最佳发酵培养条件,以发酵液初始pH、碳源、氮源和培养温度为研究对象,以钼蓝比色法测定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实验确定其发酵条件的最佳组合。结果表明:初始pH 4.5、30℃、10 g·L~(-1)葡萄糖、0.1 g·L~(-1)蛋白胨培养条件下,菌株B51-7发酵液中可溶性磷含量最高;菌株B51-7解磷能力的最优发酵条件组合为初始pH 4.0,葡萄糖12 g·L~(-1),蛋白胨0.05 g·L~(-1),温度30℃。该研究为菌株B51-7解磷能力的掌握以及其在微生物磷肥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果农之友》2012,(7):28-28
1施肥原则(1)采取勤施薄施、重点时期重点施肥方式。(2)氮肥、磷肥、钾肥配合施用。在香蕉生长的后半时期,应重施钾肥并控制氮素供应。(3)在施肥时期上,区别对待新、老香蕉园。在新植香蕉园,以施用促苗肥、攻蕾肥、促蕾肥和壮果肥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香蕉苗生长、养分吸收、光合作用的影响,为香蕉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共设5个处理,施用不同形态氮肥硫酸铵、尿素、尿素硝铵、缓释氮,以不施氮肥为对照。分析施用不同形态氮肥对香蕉苗生长、养分积累量、光合作用、根系构型、氮肥利用率及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缓释氮处理的香蕉苗氮肥利用率最高,为31.64%,叶面积、生物量最大,香蕉全氮、全磷、全钾积累量及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最高;同对照相比,缓释氮处理的总根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平均直径、根系总体积分别增加了174.96%、174.71%、77.55%、181.24%。施用缓释氮与尿素硝铵香蕉苗的生长及根系构型、光合作用均优于尿素,且缓释氮处理香蕉苗的生长、生理等综合指标最佳。  相似文献   

17.
我们自行研制的香蕉壮果灵是一种淡黄色透明液体 ,由多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等配制而成。用它喷香蕉果实 ,能使蕉串、梳、指增长 ,使香蕉梳展开 ,蕉指长肥 ;每 6 6 6 7m2 产量增加 30 0~50 0kg ,增产 2 5%左右 ;能保持后期蕉果翠绿色 ,提早10~ 2 0天成熟 ;还能使果轴坚硬 ,增强抗击风暴能力。在著名香蕉产区天宝、靖城、平和、漳浦、长泰、龙文、芗城等地推广应用 ,深受蕉农欢迎。1 材料与方法  采用香蕉组培苗为试材 ,设喷壮果灵 6 6 7× 10 -6和对照 (清水 )两个处理 ,3次重复 ,每个重复考种 10串蕉果。喷施均匀 ,雾点要…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高效的解磷微生物,提高磷的有效利用,采集向日葵、小麦、豆科等不同种植区单株的根际土壤,采用平板溶菌圈法从土壤中进行分离筛选,初步筛选出3株解磷菌JLX-1、JLX-2、JLX-3,研究不同条件对其解磷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JLX-3的解磷能力较高,溶磷圈直径和菌落直径比值D/d为2.09。菌株JLX-3在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硫酸铵时,溶磷量分别为5.572、5.520mg·g~(-1),在氯化钠浓度为0.3g·L~(-1)、pH 7时解磷效果较好。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初步将菌株JLX-3鉴定为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9.
为探寻更加适合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光源方案,以“巴西蕉”组培生根苗为试材,研究6种不同LED光质处理对香蕉组培苗的形态、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ED红蓝光组合中,红光∶蓝光=4(4R1B)处理的香蕉组培苗较对照(荧光灯)生长更健壮、根系更发达。在4R1B的基础上添加23%的绿光(8R2B3G)后,单株鲜质量较单纯的红蓝光处理显著提高,有效促进了香蕉组培苗壮苗,且更有利于提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PIabs、TR0/CS0和ETo/CS0;同时该处理的香蕉组培苗株高最高、叶面积和生物量最大。说明红光∶蓝光∶绿光=8∶2∶3(8R2B3G)处理的香蕉组培苗的PSⅡ光反应能力最强,生长最旺盛,最适合香蕉组培苗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以常规施肥为对照,研究了酒精废液配施化肥对蕉园土壤、香蕉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酒精废液配施化肥比对照处理的土壤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香蕉单株产量提高18.04%,新增收益22 261元/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