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瓜在通榆县栽培已经有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地瓜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地瓜已经成为当地主要的经济作物兼主粮作物之一。基于此,本文分析研究了地瓜生产的重要意义,地瓜的起源,地瓜的分布与生产概况等相关因素,以便于为当地农民栽培地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地瓜生产能够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五莲县地瓜生产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然而在地瓜生产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技术推广不足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了五莲县地瓜生产技术推广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了调整种植业结构,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土地的种植系数,我们地区大力发展脱毒地瓜生产,取得成效。提高地瓜生产的科技含量,达到规模化程度是优质高产的关键。栽培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4.
杨明山 《新农业》2003,(7):16-16
地瓜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力强、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但受低温干早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产量较低,品质较差,栽培面积较小.最近医学研究发现地瓜是第一抗癌食品,对人类健身大有裨益.因此,伴随着农业生产产业化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地瓜栽培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野地瓜规模化栽培的效益,克服果实采摘过程中的困难,通过设计三种野地瓜立体栽培模式对比普通栽培条件下的生产成本、结果产量、采摘难易程度,探求野地瓜立体栽培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野地瓜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栽培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野地瓜规模化栽培的效益,克服果实采摘过程中的困难,通过设计三种野地瓜立体栽培模式对比普通栽培条件下的生产成本、结果产量、采摘难易程度,探求野地瓜立体栽培新模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野地瓜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栽培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7.
“闽西八大干”之一的连城红心地瓜干,以其营养价值高、色泽红润透明、口感上好、气味馨香而闻名遐迩。而制作连城红心地瓜干的主要原料是红心地瓜,也称红心甘薯、红心番薯。为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订单”农业,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我县纷纷从连城红心地瓜干生产基地拿回订单,栽培红心地瓜。由于市场需求量大,产品几乎包销,经济效益好,农民种得放心,卖得开心,所以发展很快,已成为连城红心地瓜干原料生产基地之一。我乡最近3年连续建立了3个百亩红心地瓜高产栽培示范片,平均亩产2338公斤,最高亩产2986公斤,为发展红心地瓜产业起到示范、推广作用。其主要栽培技术是:  相似文献   

8.
直播地瓜,就是直接栽小地瓜,让它本身长成大地瓜。如果栽培得法,还可以多结一些子薯(包括母根薯和蔓根薯)。发展直播地瓜的好处是:1.高产稳产。高产原因一是小地瓜栽种以后,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分裂增殖,母薯不断膨大增长。第二,除长母根薯外,栽培得好还  相似文献   

9.
双季地瓜就是栽一次瓜秧,收获两次的地瓜栽培新方法。2004年阜新县城郊乡农民就利用这种栽培方法,种了4亩双季地瓜,取得了可观的收入。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地瓜变奏曲     
孙健 《油气储运》2007,(6):32-32
地处沂蒙山区的山东省平邑县白彦镇是传统的地瓜种植大镇,近几年,该镇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一改传统地瓜种植模式,引进地瓜新品种,采取窖贮地瓜、加工地瓜枣、培育地瓜苗等多方面地瓜开发办法,使不起眼的小地瓜为当地农民唱起了增收致富歌。  相似文献   

11.
地瓜、花生套种双膜覆盖西瓜栽培山东省邹城市农业局王德民为解决发展西瓜生产与粮油争地的矛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量及效益,我们于1993~1995年在邹东山区丘陵地区大面积示范推广了地瓜、花生套种双膜覆盖西瓜栽培技术,在不影响地瓜、花生产量的前提下,干...  相似文献   

12.
观赏性地瓜树的基质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地瓜树的基质栽培技术,说明了用营养液培育观赏性地瓜树的方法,为地瓜树在各地观光农业园区的引进和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小的红薯每年都能给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的村民带来200多万美元的收入。山亭区的村民称红薯为地瓜,他们把地瓜煮熟,去皮,然后切成条做成地瓜枣出口到国外。虽然只是简单的加工,可是地瓜的价格却翻了几倍。当地村民说:“地瓜卖1.2元1公斤,而地瓜枣能卖到4元1公斤,价格高不少呢。”能赚到钱,老百姓做地瓜枣的热情自然就高,现在在山辛区的山城街道95%的村民都从事地瓜枣的加工,看起来不起眼的地瓜枣成了村民眼中的金元宝。可是在10年前,山亭区的村民却守着这些金元宝过苦日子,当地的地瓜全都是以极低的价格卖到相邻的西集镇,西…  相似文献   

14.
地瓜是高产稳产作物。在六十年代初我省曾大力提倡发展地瓜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地瓜面积迅速扩大到188万亩,并且从贮藏育苗到栽培技术,从生产管理到综合利用,配套成龙,对增加粮食、增加收入以及供应城乡人民对地瓜和粉条等的需要,均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在十年动乱期间,我省地瓜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仅剩30万亩左右。近几年来,虽然有的地区开始恢复地瓜生产,从全省看,地瓜种植面积仍然很少,而且产量不高,很不适应农村致富和城乡人民改善生活的需要。因此,恢复发展地瓜生产是我省农业生产中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发展地瓜生产的必要性1.从我省一些地区薄地多、产量低、不稳产的特点出发,种植地瓜能够高产、稳产。我省山坡薄地占耕地面积40%左右,常因旱、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新疆地区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当地的粮食作物越来越丰富,小麦、玉米、水果等都是优势产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玉米栽培技术管理成为玉米生产的重点研究对象,推行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技术已经成为玉米栽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在玉米栽培过程中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做好栽培管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本文对玉米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为玉米高产栽培提供支持。1做好栽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6.
豆薯——地瓜栽培传播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箭 《古今农业》2007,113(3):40-48
蔬菜水果作物豆薯(西南称地瓜)原产美洲,最早由秘鲁印第安人驯化、栽培。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开始后,16世纪的西欧人初步记载下豆薯。16世纪下半叶西班牙人把豆薯(栽培)传入菲律宾,随后豆薯从菲律宾传入东南亚。豆薯(栽培)可能在17世纪末传入中国东南沿海,传入者可能是在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中经营中菲间贸易的西葡、中国和菲律宾商人。以后传遍中国宜种地区,并逐渐形成了一些知名的栽培品种。乾隆年间的《顺德县志》最早记载下其中的广东顺德沙葛———地瓜,同治年间的《成都县志》最早记载下其中的成都牧马山地瓜。豆薯—地瓜既可作水果生吃又可做菜炒熟吃,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地瓜在黔南地区园林应用的可行性,于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开展地瓜引种栽培试验和园林应用试验。试验采用地瓜匍匐茎及当年生枝为材料,进行扦插育苗移栽建坪。结果表明:地瓜采用软枝扦插繁殖育苗移栽建坪,成活率高,成坪速度快,田间管理粗放,绿期长,叶簇美观,是一种具有开发价值的优良野生木本地被观赏植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正1基地选择基地要求旱能浇、涝能排,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无污染。基地大气、土壤、水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法库地区2014年经辽宁省农科院环评合格适合绿色食品生产。2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生产的优质抗逆性强、高产的非转基因优良地瓜品种:如川山紫、红香蕉。2.1种瓜处理种瓜质量要达到:选择5-6年没有种过地瓜的生茬地进行留种,单个种瓜150g-400g之间,瓜形纺锤形,无病虫害,晾干入  相似文献   

19.
甘蓝栽培在高台县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了,但由于受当地气候、产地环境、农民科技素质及销售市场等方面的制约,产量和效益不尽如人意,影响了甘蓝生产的积极性。本文就甘蓝的保护地栽培,提出了产地、茬口、栽培季节选择,良种选择与处理,栽培管理及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以指导农民进行甘蓝保护地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正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沙村剑飞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剑飞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在家乡的沙地荒滩上连烧"三把火",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地瓜,有效地带动当地村民走上脱贫致富道路,被称为"地瓜王子"。今年41岁的李剑飞,自退伍后回到家乡便打起了种地瓜的主意,立志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