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纯茶园和茶树间作巨菌草茶园的生态环境(小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和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不同类型茶园小气候因子(茶园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具有显著差异,相对于纯茶园,茶园间作巨菌草能有效降低茶园光照强度和空气温度,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土壤养分含量,提高茶树叶片叶绿素含量。说明茶树间作巨菌草可以改善茶园小气候和土壤状况,能够促进茶叶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泉州市生态茶园建设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茶园是指以茶树为主要物种,遵循生态农业的要求建设起来的茶园。建设生态茶园,可以提高生物圈内生命体间相互促进的能力,为茶树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茶树的光能利用率,促进茶叶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可以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使茶园内的物种更加丰富。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茶园建设工作,出台规划、成立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组,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1.2万hm^2生态茶园。  相似文献   

3.
茶树栽培主要是为了实现茶园优质高产,提高茶农的收入。然而,虽有茶园环境良好和管理科学,但随着树龄的增长茶树总会走向衰老和产量下降。文章根据舒城县具体情况,分析低产茶园的成因及茶园改造技术,对保证茶园的稳产高产和提高茶农经济收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茶园的生态环境,结合食用菌覆土栽培的技术要求,开展了“茶树与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茶树和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具有增加茶园产出与收入;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培肥茶园土壤;节省劳力减少支出等优点.为改变茶园种植管理模式单一、总体效益低,改善茶园环境,提高茶园综合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宣汉县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叶是宣汉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种植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无公害茶叶已成为当前消费的潮流和市场走向。主要从新茶园的建立、茶树的修剪、茶园耕作、茶园施肥、茶树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无公害茶树栽培技术,为无公害茶叶生产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科学思维的茶树修剪技术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的茶树修剪虽然能根据前人揭示的植物阶段发育3个规律,提出了"降低茶树发育阶段性复壮树冠"。但因思维方式错误,不能直接揭示茶树阶段发育3个规律作为茶树修剪第一个理论依据。其次,又因对茶树修剪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茶园的生产能力认识不够等原因,所以也没有揭示出茶树修剪后有机营养分配律库源说作为茶树修剪第二个理论依据。这样就不能形成正确完整的理论依据和茶树修剪技术,使茶树修剪质量较差,茶园投产初期叶层厚只有10~15 cm。现在经过总结过去教训后,能理论联系实际,应用了科学思维方式才揭示了上述2个理论,形成了正确完整的理论依据和修剪技术。提高了茶树修剪质量,茶园投产2年左右,叶层厚度能保持13~15 cm。接着又将修剪投产后的茶园和纠正了实行轻修剪错误做法的茶园一律按生产茶园种茶原理要求进行种植,以后茶园就不再进行轻修剪。  相似文献   

7.
正土壤是茶园的立地之本,肥料是茶树的粮食,茶园土壤改良和施肥是低产茶园改造的重要技术环节,也是茶树树冠改造和换种改植,以及提高茶叶品质的基础。一、全园深翻、抽槽换土茶树系深根作物,正常生长的茶树根系可伸展到1~2米,因此,茶园土壤必须有深厚的土体结构,有效土层一般不得少于80厘米,茶树高幅度70厘米内的有效土层厚度成正比,高产茶园有  相似文献   

8.
建设生态茶园有利于营造适宜茶树生长的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提高茶园水土保持能力,改善茶园土壤物理性状,恢复地力,有效控制和减少病虫害发生,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是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介绍生态茶园的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茶园地膜覆盖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茶园地膜覆盖和不覆盖对茶园地温和茶树成活率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技术应用在茶园建设中,具有保水、保土、保墒、增温的效果,同时能有效控制茶园杂草生长,显著提高茶树成活率。[结论]地膜覆盖是山区茶园实现标准化种植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茶园间作绿豆和大豆对茶园土壤环境的影响,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以优化茶园土壤环境、增加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方法]间作试验设置为茶树-不接种根瘤菌绿豆(T1)、茶树-接种根瘤菌绿豆(T2)、茶树-不接种根瘤菌大豆(T3)、茶树-接种根瘤菌大豆(T4)4个处理,以单作茶树为对照(CK),探究不同...  相似文献   

11.
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单一种植的常规茶园和天然林下的古茶园茶叶萌芽期小气候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表明:古茶园由于有高大树木的遮蔽,减弱了阳光的直接照射,其冠顶光照强度远小于常规茶园和旷地;并且造成古茶园昼间的树冠附近热力效应呈现负值,降低了茶树近旁气温;而夜间的热力效应呈现正值,起到保持茶树近旁的气温的作用.常规茶园由于没有其他树木的遮蔽,其光照强度与旷地接近,导致白天茶树近旁气温高于旷地,而夜间低于旷地,显示了不同种植方法对茶树近旁气温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水汽压常规茶园昼问高于古茶园,而夜晚低于古茶园;相对湿度则是昼间常规茶园低于古茶园,夜晚高于古茶园.由此可知,古茶园光照较弱、昼间平均气温低、夜间平均气温高,日较差较小,湿度适中,适合于茶树生长,有利于茶树体内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导致茶叶品质的提高,乃是古茶园能够长期维持较好品质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茶树树冠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园是否优质高产取决于茶园的管理技术,而茶树树冠的管理是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茶树树冠管理包括茶树修剪和茶树采摘2个方面,介绍了茶树修剪和采摘技术。  相似文献   

13.
梨茶间作茶园生态效应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单作茶园和梨-茶间作茶园为研究对象,测定间作梨树对茶园微域气候、茶树生长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并对单作茶园和间作茶园的经济效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间作梨树可有效调节茶园光照,夏季正午时分可使茶园光照强度明显降低;也可调节茶园水分和温度,间作茶园夏季日间气温较纯茶园低1.1 ~8.2℃,空气相对湿度较纯茶园高3.0%~7.1%,改善了茶园小气候;间作茶园还可促进茶树生长,使茶树氮代谢加强,提高了茶叶品质;间作茶园还能增加茶园经济效益,使茶农增收25.2%~28.5%.说明间作梨树对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均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茶树光合作用四大特征以及光合产物累积、运转、分配趋向。并提出了:(1)提高茶园肥力水平,促进光合物质代谢;(2)加强茶园旱季灌溉,增强光合强度;(3)进行茶园合理密植,扩大绿色同化面积;(4)实行立体复合种植,提高光合效率等四项促进茶树光合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低产茶园改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介绍了低产茶园改造技术,包括茶园园土改良技术、茶树嫁接技术、茶树更新复壮技术、改造后的茶园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改造低产茶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茶产业是政和县传统产业与特色产业,茶产业已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为加强政和县生态茶园标准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提高茶树种植标准化水平,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本文介绍生态茶园的茶树栽培管理技术要点,以供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17.
茶树是亚热带常绿经济作物,种植的过程中需要做好精细管理,促进茶树的生长以及提升茶叶的品质。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更多的人们也有了饮茶的习惯,更加重视茶叶的质量以及其生长环境。因此更多的茶树种植户也在依靠茶园管理技术,做好茶树的栽培工作。基于此,文章也对茶树栽培的和茶园管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探究和分析,旨在通过分析,提高茶树栽培质量以及茶叶品质,促进茶园管理技术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两种新型的有机叶面肥在茶树上的肥效和效益比较,试验通过在茶园日常管理中设置喷施植物提取物SA-1、氨基酸有机肥YM-1和对照CK处理,调查研究施肥后一个周期内茶树生长、产量及品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有机肥可以提高茶树发芽密度、百芽重进而提高产量,并明显改善制茶品质,最终体现在提高茶园产值和效益上,是一种高效栽培模式,对于实现茶园化肥投入减量和茶树轻简栽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正>冬季随着气温下降,茶树进入休眠期。处于休眠期的茶树其根系活动仍然活跃,因此,茶园封园后不但要管,而且管理要精心细致。除了做好土肥管理、树冠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外,茶园覆盖为一项实用性强、见效快、值得推广的技术措施。茶园覆盖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如改善小气候,提高地温和茶树周边气温,不仅有利于茶园防冻抗冻,且能促进开春茶芽的早发多发,实现春茶优质高产;茶园覆盖抑止杂草生长,  相似文献   

20.
夏、秋酷是造成茶叶减产、品质低劣的重要原因,必须高度重视。茶树受热害时首先表现在新梢部位,即新梢停止生长,形成驻芽,幼叶萎蔫,出现焦边,成叶泛红,从而使整叶焦枯脱落。一般南坡向茶园和低洼地茶园的茶树受热害的影响程度比北坡向和平地茶园的茶树严重;土质粘重或砂质的茶园茶树比土壤结构良好的茶园茶树受害程度重;土壤肥力低的茶树比土壤肥力高的茶树受害程度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