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食品安全法律制度是以规范监管职责为内容,以惩治食品违法行为为手段,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目标为目的的。然而我国近些年来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故映射出我国现阶段规制食品行业的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性,表现在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与食品召回制度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作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不仅要研究造成这些问题的背后成因,同时根据这些成因找出各自解决的办法,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这对降低食品安全风险及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规制是事关社会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制度体系。本文从多中心治理理论出发,分析了日本食品安全规制过程中多中心主体的具体职能及其角色定位。从其食品安全多中心治理机制看,政府是食品安全的规制者和监督者,行业协会发挥了组织协调的功能,企业进行有效的自我规制,消费者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参与规制过程。由此,这种多中心治理食品安全规制是较为成功的,有效地保障了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学者对此有很多研究。本文基于经济学的视角,介绍了国内学者从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社会规制等)和消费者行为两个方面进行的研究,以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美国食品安全规制可谓是世界上最为成功、最为高效的模式之一。美国的食品安全规制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得益于其垂直式的多部门监管机构及完善的食品安全规制法律体系及配套制度。基于此,本文分析了美国食品安全规制中各个机构的职能权限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美国食品安全规制体系的特点,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风险是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因素,也是食品安全问题的体现.治理食品安全问题,关键在于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通过风险控制来预防食品安全危机.“速生鸡”问题对食品消费者构成巨大的食品安全威胁,存在食品安全风险.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措施.建立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度,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促使食品企业自律,加强食品监管队伍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现,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是规制食品安全的一项重要制度。鉴于食品及其安全信息具有信任品特征、不对称性和公共产品属性,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不可缺少,而公民生命健康权、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共同构成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权利基础。面对我国新成立的食品安全信息披露主体尚需长期磨合,信息披露内容狭窄、信息披露方式可操作性差的缺陷,应从建立促进信息传递的协同组织、构建信息披露豁免制度和依申请披露制度,完善信息披露的程序和监督机制四个具体路径完善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参与意愿,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情境-行为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借助微观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strap中介效应检验法和分层回归法对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感知风险和过去经历对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行为态度在感知风险、过去经历与参与意愿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政策规制在行为态度与参与意愿关系中发挥调节作用。因此,应从提高公众食品安全风险认知、优化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体验、改善公众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态度、营造促进公众参与的政策环境等方面提升公众食品安全风险治理参与意愿,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  相似文献   

8.
建立健全食品召回安全机制,已成为许多国家调控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新型理念和重要手段,由于对内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发展所需,我国也在逐步完善相关的食品安全法规,食品召回制度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食品召回制度的实施有助于保障公共食品安全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食品召回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上都存在缺陷,亟待完善.文章通过解析食品召回制度,了解发达国家发展现状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规制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在规制过程中涉及政府部门、生产者和经营者、行业组织、消费者等多个主体。不同的主体在食品安全治理目标上是一致的,由此可以建立社会共治体系,发挥共治主体的合力。鉴于此,本文通过美国、欧盟食品安全规制的社会共治体系的法律依据和治理主体的职权,分析两个国家和地区在食品安全共治体系上的差异和相同点。进而得出,中国需要发挥政府部门治理主体的合力、推进共治法律体系的规制效应以及引导社会共治多元主体的合作参与。  相似文献   

10.
风险社会食品安全治理难度增大。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是建立科学食品安全风险决策机制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共治仍存在立法、执法、司法和组织化程度上的困境,可通过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和监管信息公开制度,扩大群众监管通道,构建多元、安全、激励的食品安全监督举报机制和完善司法救济制度等措施改进。  相似文献   

11.
农业要闻     
《云南农业》2009,(7):4-4
孙政才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学习贯彻《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于6月1日起施行。其中一些亮点如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统一食品国家安全标准、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制度、取消食品“免检制度”、对“问题食品”实行召回制度、权益受损消费者可要求十倍赔偿,  相似文献   

12.
食品安全认证制度是有效的食品安全保证方法,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食源性疾病时刻威胁我们的人身安全,保证食品安全的食品安全认证制度尚未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食品安全认证的现状,剖析了我国食品安全认证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意见,希望推动食品安全认证在我国食品行业中的快速高层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与风险预防的相关工作,国际组织及部分发达国家开展得早于我国。世界卫生组织较早地提出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控制的要求,部分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制度与技术规范。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在控制食品安全风险、预防食品安全事故方面有值得我国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4.
基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已久的问题。本文对食品厂商、政府和消费者关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多重博弈行为分析,在得出相关命题之后,就强化食品安全规制、完善食品产业治理结构,规范消费者、厂商、政府和中介机构相关利益主体行为提出实现食品安全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越高。时代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也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多新的问题。作为一名农产品质检工作者首要考虑的就是,如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农产品是人们餐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存在的问题(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人员不足,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开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  相似文献   

16.
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模式及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立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环境生态威胁和食品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引起人们重视,尽快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法律规制框架是当务之急。作者通过对国内外生物安全管理体制的比较和分析,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生物安全法律规制框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缘起于不法分子滥用食品添加剂及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食品添加剂安全规制作为社会性规制的一种,对确保国民健康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中国食品添加剂安全规制相关立法不够健全,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检测技术与规制标准滞后,规制部门缺位与职能不清是造成中国食品添加剂安全规制失灵的主要原因。由此,健全相关规制法规,加强规制部门职能整合,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和监督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食品安全中政府·生产商和零售商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博弈论解释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首先分析了食品市场中消费者的弱势地位,食品市场的均衡由政府和食品生产商共同决定。同时引进新制度经济学对政府分析,视政府为追寻自身利益的经济人。在政府和食品生产商各自效用和策略空间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食品市场均衡的形成以及政府规制不足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描述了选定的欧盟成员国农用地买卖市场投资规制,主要分析了数量规制、价格规制和交易费用规制3种类型的投资规制,并重点关注新成员国对于农用地买卖国外投资的限制差异以及交易成本陷阱,以期能够增进中国投资者特别是农业企业对海外置地制度性限制的了解,在农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更好地规避制度风险。  相似文献   

20.
公众对每一次媒体曝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表现出无助和恐慌,甚至对一些安全农产品也抱怀疑态度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工作不足所致。本文分析了风险交流的现实意义,对照发达国家食品安全风险交流的经验,指出了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交流制度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