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北地区栽培琯溪蜜柚,在上半年管理上重点要做好七个方面工作:在元月份即前年冬季环剥后20天左右用黑色胶带或新的黑色薄膜带,对植株主干环剥口进行包合促进伤口愈合;当新梢萌发后,用中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根外施肥促梢壮花;及时疏蕾摘梢,提高花质;在谢花期喷施激素加微肥进行保花保果;做到看树、看天、看果"三看"科学施肥,促进幼果快长;适时疏果,促进果实膨大;加强病、虫害防治,并提出其优化用药配方可供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疏花疏果对罗汉果品质和效益的影响。试验分为每株50、70、90、110和130个果5个处理,分别测量各处理授粉后30 d的果实膨大情况、果实成熟期茎蔓直径大小、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以及成熟后各处理的大中果率、品质和收益情况。结果表明:(1)在罗汉果成熟期,各处理相互间茎蔓直径、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2)130个果处理在授粉30 d果实大小和成熟期大中果率显著小于其它处理;(3)成熟期品质以50个果处理最好,收益以130个果处理相对较高。本研究认为从品质和收益两方面综合考虑,罗汉果每株结110个果相对品质好,收益高。  相似文献   

3.
乐果在香草兰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试验条件下,以推荐浓度N(625 mg/L.),2N(1 250 mg/L.),4N(2 500 mg/L)三个施药浓度分别喷施处理植株和土壤.用气相色谱法分析乐果在香草兰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乐果在土壤中降解很快.半衰期为0.8~0.9d;植株喷施乐果时,香草兰果、茎、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6.1~6.4d,2.5~4d,3~4.2d;土表喷药后,乐果在植株各组织中的残留量远低于植株直接喷药的残留量,其最大残留量为0.094 1 mg/kg.不同施药方式,乐果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动态曲线不同.植株喷药时,乐果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而土表喷药时.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喷药后第1 d达到最大.比较香草兰各组织的最大残留量.植株喷药后表现为叶≥果>茎;土表喷药后则表现为果>叶>茎.但就消减动态而言,喷施同样浓度的乐果后,果荚中消减最慢,最后的残留量最大,说明果荚容易吸收积累乐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避雨设施栽培进一步在杧果生产上应用,以3 a生的‘热农1号’杧果为试材,研究了避雨对杧果两性花率、果实生长发育、产量和采后耐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避雨栽培下杧果平均两性花率为35.9%,显著高于对照;花穗寒害率为42.7%,比对照降低24.6%;果实平均增产75.7%,显著高于对照,且果实采后烂果率和病情指数得到有效控制;果实大小和单果质量略有降低,最终座果率、内在品质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避雨设施栽培在南方多雨产区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阿米西达控制杧果果实采后病害的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了阿米西达控制杧果采后病害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的3种药剂中,阿米西达对杧果炭疽病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的菌丝体生长、产孢及孢子萌发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杧果蒂腐病菌(Botrydiplodiatheobromae) 菌丝体生长的抑制效果较施保功差;采后用100~200μgmL的阿米西达控制杧果贮运期间炭疽病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效果,而在此质量浓度时,对杧果蒂腐病和酸腐病的防效则不稳定;阿米西达结合热处理防治杧果炭疽病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花生学报》2010,(4):30-30
青岛弘盛公司通过与哈工大、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联合攻关,在花生联合收获机的摘果、行走、清选三大系统实现了突破性创新。"金果王"自走式花生联合收获机摘果系统采用半喂入辊式摘果技术,摘果效率高、破碎率低、动力消耗少;行走系统采用宽轮距轮式行走、液压后转向方式,农艺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7.
黄麻长果种新品种075-22是以马里野生长果为母本,广巴矮为父本杂交,又以马里野生长果为轮回亲本,连续回交三代后,采用集团选择和系谱选择相结合方法育成。品种比较亩产干皮375.28公斤,较对照广丰长果增产28.61%;区试亩产干皮353.33公斤,较广丰长果增产18.85%,达极显著标准;生产示范亩产干皮368.98公斤,较广丰长果增产24.61%。以丰产较好、抗黑点炭疽病、对光照反应不敏感、早播早花率低、出麻率高为其显著特性。  相似文献   

8.
香草兰果荚发育中存在严重的果荚脱落现象,对香草兰果荚脱落情况及其內源激素含量变化进行探讨,以期解决目前生产上果荚脱落率高的问题。设疏果后保留1个、8~10个香草兰果荚以及未疏果共3种处理,从果荚发育至脱落的60 d内分期取材,采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各处理果荚中生长素(IAA)、赤霉素(G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的含量。结果表明:3种处理的果荚脱落率与保留果荚数目呈正相关;IAA和ZR的含量在前期较高,ABA的含量在中、后期较高,GA的含量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较高的IAA/ABA和(IAA+GA+ZR)/ABA比值有利于控制果荚脱落;疏果处理有利于坐果的激素平衡,而保留过多的果荚则不利于形成激素平衡。本研究可为解决生产中的香草兰落荚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漯花4087为材料,设置7个播种密度,研究播种密度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漯花4087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着密度的加大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漯花4087的单株果数和饱果数不断减少,单株秕果数增加;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19.5万穴/公顷时漯花4087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研究了普通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结果表明:普通油茶易感南方根结线虫,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中抗南方根结线虫,博白大果油茶高抗南方根结线虫;接种60 d内调查,南方根结线虫侵入博白大果油茶后不能完成其生活史,而普通油茶在28 d内就能完成生活史并繁育后代;接种根结线虫后对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香花油茶和陆川油茶的生长没有显著性影响,但抑制普通油茶茎、叶的生长的同时促进其侧根的生长。  相似文献   

11.
简讯     
巧锄花生三遍地 牟平县莒格庄公社桑园大队 几年来,我们大队对花生烂果和形过成秕果多的原因进行了观察试验,通过实践观察发现。烂果一般在“大暑”后开始出现,而且多是秋涝重,下洼地、下水头、粘土地重,伏果烂的多,平垅种植的重,起小垅种植的轻;秕果一般是第二、三对侧枝结的果,起小垅的,垅背一塌,有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不同浓度壳聚糖处理对采后西番莲果实耐贮性和贮藏品质的影响,选取采后‘福建百香果1号’西番莲果实,用稀释50倍、100倍、150倍、200倍、250倍的卡多赞(壳聚糖)溶液浸泡5 min,以用蒸馏水浸泡5 min为对照,果实浸泡后取出晾干,之后用0.015 mm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每袋装果10个),置于28℃和相对湿度80%条件下贮藏,贮藏期间每隔3 d取样,用于测定西番莲果实的耐贮性和贮藏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西番莲果实相比,壳聚糖处理能有效降低采后西番莲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皮细胞膜透性的上升,降低果实失重率,保持较高的果实商品率;此外,壳聚糖处理能保持较高的外果皮L *a *b *值及果皮花色素苷、类黄酮和总酚含量,维持较高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总糖、蔗糖、维生素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因此,壳聚糖处理能增强采后西番莲果实的耐贮性和维持较高的贮藏品质;其中,以稀释200倍的卡多赞溶液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可作为提高西番莲果实采后耐贮性、延长其保鲜期的适宜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易栽培种植开花、耐高温且抗性强的大花蕙兰新种质,开展了‘紫岩素’大花蕙兰与墨兰品种‘金咀’、‘企剑白墨’和‘企剑黑墨’的杂交研究。结果表明:正交和反交的坐果率差异较大;以‘紫岩素’为母本、墨兰作父本杂交的坐果率高,授粉后第210天,与 ‘金咀’、‘企剑白墨’和‘企剑黑墨’的杂交坐果率分别为81.5%、89.8%和78.0%;以墨兰为母本、‘紫岩素’作父本杂交时落果严重,授粉后第210天,‘金咀’、‘企剑白墨’和‘企剑黑墨’的坐果率分别只有0.0%、0.0%和10.3%;‘紫岩素’与墨兰3个品种正交和反交的果荚,其果长及果宽的生长发育曲线均呈“S”型;以‘紫岩素’为母本的各杂交组合果长于授粉后100~210 d达到最大值(≈8.70 cm),果宽于授粉后180~210 d达到最大值(≈18.65 mm);以‘紫岩素’为父本的各杂交组合果长于授粉后120~210 d时达到最大值(≈4.20 cm),果宽于授粉后150~210 d时达到最大值(≈8.60 mm)。  相似文献   

14.
刘现  林营志 《热带作物学报》2022,43(12):2554-2563
大小测量是鸡蛋果采后分选阶段一个十分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环节。阐述多种边缘检测算子以及基于边缘检测算法的图像识别步骤,模拟鸡蛋果采后大小测量分选现场,构建一个水果图像获取平台。为增加难度,选取40个表面具有一定皱皮现象的鸡蛋果,使用水果图像获取平台获取从顶端拍摄的40张鸡蛋果图像作为试验材料。基于Visual Studio 2017集成开发环境,调用OpenCV 3.2.0机器视觉库,采用C++编程语言,针对40张鸡蛋果图像,使用4种算子Canny、Sobel、Laplacian、Scharr进行边缘检测;使用Photoshop 7.0.1软件基于图像测算鸡蛋果大小作为真实果实大小数据的近似值,参照该数值衡量算法检测的准确度;对4种算子的检测参数进行自动调优,依次使用SPSS软件对每一种算子的检测参数、4种算子的检测准确度及单果检测时间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使用Canny算子在(70, 105, 3)参数下进行鸡蛋果大小测量时,与其他几种算子比较,测量准确度最高,单果测量平均用时为1.98 ms,也是4种算子中最快的,可满足于鸡蛋果采后大小智能分选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15.
以山东釆种甜菜区一直釆用的甜菜制种栽培密度(行×株=60 cm×40 cm)为对照,在该区设行距均为60 cm,株距设5个处理(分别为30 cm、40 cm、50 cm、60 cm、70 cm)进行对比试验,以探寻与当地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形成最优组合的最佳栽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该区一直采用行距为60 cm,株距为40 cm的栽植密度与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措施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6.
白菜型春油菜果喙生长与其生产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品种(系)的田间小区试验及剪喙处理,研究白菜型春油菜果喙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及生产力。结果表明:果喙长度在开花后14d基本定型,平均果喙长度占果身长度的38.9%。叶绿素含量为叶片大于果喙,果喙大于果壳,果喙叶绿素含量平均为果壳叶绿素含量的2.7倍以上。剪喙后,角果长度、宽度、果壳干重、角粒数、千粒重和角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剪喙时间愈早,对角果生长及其生产力的影响程度愈大。开花后14d剪喙处理的角粒重下降率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17.
通过不同品种(系)的田间小区试验及剪喙处理,研究白菜型春油苹果喙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及生长力。结果表明:果喙长度在开花后14天基本定型,平均果喙长度占果身长度的38.9%,叶绿素含量为叶片大于果喙,果喙大于果壳,果喙叶绿素含量平均为果壳叶绿素含量的2.7倍以上。剪喙后,角果长度、宽度、果壳干重、角粒数、千粒重和角粒重均呈下降趋势。剪喙时间愈早,对角果生长及其生产的影响程度愈大。开花后14天剪喙处理  相似文献   

18.
对石林县现有栽培人参果的不同品种(系)开展果实品质检测与评价分析,为人参果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以石林县大田栽培的大圆果、圆果1号、圆果2号、圆果3号、石优1号、石优2号、石优3号和瑞玉8个主栽的人参果品种(系)为试材,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维生素C、纤维素和氨基酸7项果实品质指标,并对各项品质指标进行多重比较、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品质指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圆果2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大圆果和圆果3号的含量最低;石优2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石优1号和瑞玉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大圆果含量最低;石优3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圆果3号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石优1号的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圆果3号的含量最低;大圆果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石优2号的氨基酸含量最低。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系)的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彼此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个主成分且累积贡献率达到83.955%,能够反映原品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以提取主成...  相似文献   

19.
RT螯合肥(含叶肥与果肥)是一种螯合微量元素的功能型叶面肥。为了确定其适宜的施用方法,2015年于湖南浏阳永安开展了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RT螯合肥叶面喷施试验。结果表明:孕穗期和抽穗期喷施叶肥、返青分蘖期喷施叶肥+抽穗期喷施果肥均能明显提高水稻产量和改善米质;返青期喷施叶肥+孕穗期喷施果肥对产量的提高效果最显著;秧苗期喷施叶肥+分蘖期喷施叶肥+抽穗期喷施果肥对改善米质效果最好;秧苗期喷施叶肥能显著提高总根数和干物质的积累;在N肥减量条件下配施叶面肥有显著提高肥效的作用。该叶面肥在孕穗期和抽穗期喷施,且叶肥混搭果肥喷施后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杧果感染畸形病过程中顶芽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凯特杧为试验材料,测定了接种病菌(Fusarium mangiferae)后顶芽内生长素(IAA)、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接种病菌后,杧果顶芽内赤霉素和生长素含量急速上升,且在整个试验阶段明显高于健康处理,脱落酸含量在试验后期不断升高;分析发现,F. mangiferae侵染能够显著影响杧果顶芽内源激素的含量,改变IAA/ABA和GA3/ABA的平衡,致使杧果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进而引发畸形病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