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紫苏高油和高亚麻酸材料的筛选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和室内品质检测相结合方法对30份贵州紫苏资源的含油率和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30份贵州紫苏的含油率为34.136%~49.151%,平均42.496%,变异系数为8.377。含油率高于46%的材料有6份,其中,正安紫苏-1的含油率最高,达49.15%;其次是织金紫苏,为48.76%。2)在组成脂肪酸的饱和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不饱和脂肪酸(油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成分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6.636%~91.459%,平均89.055%;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8.391%~10.479%,平均9.149%。在所有脂肪酸成分中,以α-亚麻酸的含量最高,平均为64.153%;油酸其次,平均为14.023%;硬脂酸最低,平均为2.247%。3)在30份贵州紫苏材料中,以贵定紫苏-1的α-亚麻酸含量最高,达68.54%,正安紫苏-1最低,为60.337%;亚油酸含量以正安紫苏-1最高,达14.076%;六盘水紫苏-1最低,仅8.848%;油酸含量以绥阳紫苏-2最高,达17.580%;贵定紫苏-1最低,仅10.665%。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给紫苏材料创新及品质育种提供资源数据支撑。[方法]对国内外132份紫苏种质资源籽粒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脂肪酸含量及含水量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132份紫苏籽粒的含油量、蛋白质和α-亚麻酸含量分别为20.24%~53.71%、10.86%~27.60%和39.10%~73.06%。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脂肪酸成分中,α-亚麻酸与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亚油酸与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检测样本中含油量及蛋白质含量呈双峰分布;α-亚麻酸、亚油酸和油酸呈正态分布。[结论]132份紫苏籽粒的含油量、蛋白质及脂肪酸组成等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异范围较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筛选到17份材料含油量超过50%,3份超过53%;10份材料蛋白质含量超过25%,2份超过27%;8份材料α-亚麻酸含量超过60%,2份超过70%,紫苏品质育种中可对这些材料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3.
紫苏种子油成分自然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省内12份野生紫苏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的组成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各样品的含油量介于30.83%~32.76%之间,样品间没有明显差异;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分析,紫苏籽油中脂肪酸由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花生烯酸等组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脂肪酸总量的90%以上,其中亚麻酸含量介于57.8%~62.1%之间,油酸含量介于20.2%~23.6%之间。表明紫苏籽油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营养保健油。  相似文献   

4.
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海拔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紫苏的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贵州选取5个海拔梯度(398~1 391m)试验点种植6个紫苏品种(系)(奇苏1~6号),收获后检测紫苏含油量及主要脂肪酸成分,分析不同海拔高度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紫苏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对不同海拔试验点的响应不同,奇苏1号在镇宁县(海拔1 391m)、开阳县(615m)、思南县(398m)和福泉市(821m)以及奇苏4号在开阳县试验点含油量较高,平均含油量47.27%;奇苏4号在开阳县、湄潭县(海拔802m)、思南县和镇宁县以及奇苏3号在开阳县种植的α-亚麻酸含量较高,平均含量为65.03%;奇苏1号、奇苏2号、奇苏4号和奇苏6号在镇宁县种植及奇苏3号和奇苏5号在福泉市种植的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以含油量为目标性状,奇苏1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若以亚麻酸含量为目标性状,奇苏4号含量较高,适宜贵州省内不同海拔点种植;以不饱和脂肪酸为目标性状,偏高海拔地区种植紫苏其籽粒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展我国不同产地杜仲、紫苏和亚麻种子油的亚麻酸成分评价,为进一步筛选和培育优良亚麻酸作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索氏提取和GC-MS法,对11个产地的亚麻、7个产地的紫苏及10个产地的杜仲种子的出油率及α-亚麻酸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不同品种的种子亚麻酸含量差异显著,最高为湖北十堰杜仲种子油(61.49%),其次为吉林延边紫苏种子油(59.92%),最低为山西大同亚麻种子油(48.09%);干重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吉林延边紫苏种子(230.1 mg/g干重),最低为云南邵通杜仲种子(140.4mg/g干重);不同品种作物的出油率差异显著,亚麻和紫苏种子平均出油率分别为35.21%和36.80%,显著高于杜仲种子(26.40%)。[结论]在亚麻酸产业开发方面,要综合考虑不同品种、不同地区之间的种子品质差异性。内蒙古亚麻、长春紫苏和湖北杜仲种子油是最经济实惠,又能满足食用健康的油品,故提倡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变种及种源紫苏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萃取和GC-MS法,对5个变种11个种源地的17个种质的紫苏种子样品开展了种子油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比较和分析。GC-MS结果表明,紫苏油中共发现14种脂肪酸,按相对含量高低划分为6种高含量脂肪酸(>0.8%)和8种低含量脂肪酸(≤0.2%);其中14-甲基-十六烷酸(C17∶0)、十八碳二烯酸(C18∶2n3)、二十三碳酸(C23∶0)3种低含量脂肪酸为首次在紫苏油脂中被报道;高含量脂肪酸中α-亚麻酸的相对含量最高,达51.92%~62.98%;α-亚麻酸、亚油酸与油酸之间存在一定代谢转化相关性。脂肪酸含量外标法计算结果表明,5个变种中白苏变种的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较高,作为紫苏油生产原料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对贵州苏麻特异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筛选及应用开发提供参考,采取田间性状鉴定试验与品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贵州22份苏麻资源的种子籽粒性状、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2份贵州苏麻资源种子的籽粒直径为1.45~2.07mm,千粒重1.07~3.95g,含油量31.78%~49.00%,蛋白质含量为22.29%~27.77%,即贵州不同苏麻资源的种子直径、千粒重、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2)总脂肪酸含量中棕榈酸占5.3%~8.0%,硬脂酸占1.4%~2.8%,油酸占10.2%~17.5%,亚油酸含量占11.8%~19.5%,α-亚麻酸含量占55.4%~68.1%,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89.3%~91.9%,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是苏麻的主要脂肪酸成分;3)含油量与籽粒直径和千粒重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油酸与亚麻酸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种子含油量与各脂肪酸含量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亚麻种子油脂及其功能特性,以不同亚麻种子为材料,采用脂肪测定仪(SZC-D)和CG-MS联用仪,对其出油率、油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及其相关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亚麻籽含油率变幅为30.12%~39.92%,平均值为35.00%;亚麻籽油主要含有的脂肪酸为α-亚麻酸、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此5种脂肪酸的总含量占96.54%,其中,α-亚麻酸高达50%左右。亚麻籽含油率与各类脂肪酸含量存在正相关性,但未达显著性差异。结合出油率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分析,以中亚2号、日本3号、F2004023等3个亚麻品种较为理想,具有更好的保健油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种植地区对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选取5个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在甘肃省具有代表性的地区渭源、天祝、秦王川、临夏、甘南等地种植,对其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脂肪酸中以芥酸含量在种植地区间平均变异系数最大(173.92%),亚麻酸含量在种植地区间平均变异系数较大(18.58%),而其余组分在种植地区间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小。硫苷含量、蛋白质含量在种植地区间平均变异系数相对较大(分别为27.30%、7.26%),而含油率在地区间平均变异系数最小(3.17%)。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主要脂肪酸中除了芥酸和亚麻酸含量地区间差异不显著外,油酸、亚油酸、饱和脂肪酸含量差异显著;蛋白质含量在地区间差异显著;含油率、硫苷含量地区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贵州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为紫苏产业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以贵州紫苏资源为基础材料,利用系统选择和集团混合选择方法,成功选育出优质早紫苏新品种贵苏1号。该品种在2017—2018年贵州不同生态区域联合鉴定试验中的最高产量达145.85 kg/667m2,平均产量115.91 kg/667m2,比对照(同组试验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增产16.89%,a-亚麻酸含量为64.80%,油酸含量为17.40%,亚油酸含量为8.00%,含油量为39.97%,蛋白质含量为25.50%;平均生育期149.65 d。该品种丰产性及稳产性较好,熟期早、植株较矮、抗倒伏能力强,小穗密集,适宜在贵州紫苏生产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核桃仁的脂肪酸与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琦  程滨  赵瑞芬  张一弓 《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1):1165-1169
对在山西种植的20个核桃品种核桃仁的脂肪酸和氨基酸组分及含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核桃仁中主要含有棕榈酸、油酸、硬脂酸、亚油酸和α-亚麻酸5种脂肪酸,含量依次为:亚油酸>油酸>α-亚麻酸>棕榈酸>硬脂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达到90%左右;亚油酸(ω-6)/α-亚麻酸(ω-3)基本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人类膳食中(ω-6)(/ω-3)的推荐值(5~10)∶1;不同品种脂肪酸组成无差异、含量有差异。20个品种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氨基酸7种;氨基酸种类相同,总体含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油梨资源果肉油脂开发利用价值,采用气质联用法对10份油梨品系果肉含油量和脂肪酸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份油梨品系果肉含油量之间差异显著(P0.05),含量为2.69~11.45(g/hg FW)。除DL-9外,其余9份油梨品系果肉脂肪酸均由8种脂肪酸成分组成,并在大部分油梨品系之间呈现差异显著(P0.05)。其平均相对含量顺序为油酸(45.36%)棕榈酸(24.04%)亚油酸(18.00%)棕榈油酸(5.66%)亚麻酸(5.55%)硬脂酸(1.28%)花生酸(0.07%)肉豆蔻酸(0.04%)。10份油梨品系果肉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达60.50%~96.42%,其中油酸相对含量大于30%的品系达到8个,亚油酸相对含量超过20%的品系达到4个,棕榈油酸相对含量超过8%的品系为1个。综合分析可见,油梨果肉具有较高含油量和适宜的脂肪酸含量,具有较好开发利用前景。DL-9油梨品系对油梨果肉油脂开发和品质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81份外引亚麻种质资源主要品质性状的变异度分析,结果表明,其资源间遗传差异较大,多样性丰富。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脂肪含量与α-亚麻酸呈显著正相关,与棕榈酸呈正相关,与硬脂酸、油酸、亚油酸显著负相关;α-亚麻酸与油酸、硬脂酸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亚油酸呈显著负相关,与棕榈酸呈负相关。通过系统聚类,把81份材料划分为3大类:品种群Ⅰ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油酸育种材料或油纤两用类型加以利用,品种群Ⅱ亚油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高亚油酸育种材料加以利用,品种群Ⅲ粗脂肪平均含量和α-亚麻酸平均含量较高,可作为油用亚麻的育种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重庆地区紫苏规范化栽培技术中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紫苏的影响,该实验以重庆地区紫苏为资源材 料,研究了不同体积质量分数NAA、IBA和吡效隆等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营养元素在花期混配外施后对紫苏 籽粒径、千粒质量、含油率、产量、叶挥发油含量及脂肪酸组分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为紫苏资源材料的选育提供 依据.实验结果表明:该实验设计范围内不同体积质量分数NAA、IBA和吡效隆对紫苏籽千粒质量、含油率、叶 挥发油含量、紫苏籽脂肪酸组分及产量均有显著影响,而对紫苏籽的粒径大小无显著影响;其中0.8mg/L吡效 隆处理使紫苏籽千粒质量和含油率显著增加;0.4mg/LIBA 处理可使紫苏籽含油量显著增加,0.6mg/L吡效 隆、0.2mg/LNAA、0.4mg/LNAA和0.6mg/LIBA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紫苏籽的单株产量;不同体积质量分 数NAA、IBA和吡效隆处理均可显著提高紫苏籽α 亚麻酸含量.  相似文献   

15.
珍稀油料树种琴叶风吹楠种子含油量及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采集并且经过风干处理的琴叶风吹楠种子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测定种仁含油率,并对所提取的油脂进行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其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34株琴叶风吹楠种子种仁舍油率为52.48%~71.09%,平均62.97%,属高含油量种子,不同单株间含油率存在极显著差异;种子油中含有17种脂肪酸,含量较高的几种酸分别是十四烷酸(70.19%)、十四碳烯酸(20.37%)、十八碳烯酸(3.95%)、十六烷酸(2.30%)、十八碳二烯酸(1.20%)、十二烷酸(0.63%),其他酸含量极低.油脂中饱和脂肪酸占73.51%,远高于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是一种良好的工业原料植物.不同单株间含油量及成分存在差异,有望从中选出含油率高、特定成分高的单株.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紫苏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在贵州省不同区域对4个紫苏新品(系)进行生产试验,比较不同品种(系)的产量、生育期、农艺学性状、品质性状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与当地农家种(CK)相比,参试各品种(系)生育期提早2.6~9.5d,增产16.77~23.88kg/667m2,含油量提高1.28~7.77百分点。各品种/系中,5号的产量最高,生育期最短,a-亚麻酸含量最高,品质及其他农艺学性状均较好,表现优良;2号的含油量高达49.01%,可作为高油紫苏新品系进行培育。  相似文献   

17.
紫苏新品系2012-8-1选育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紫苏新品系陇苏2012-8-1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在对紫苏种质鉴定及品种优选的基础上,利用多代集团混合选择技术,经过连续5 a选育而成。2016—2017年参加甘肃省多点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为3 117.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苏1号增产18.57%。该品系生育期158 d,平均株高168.1cm,籽粒灰褐色,千粒重3.59 g,单株产量74.81 g。田间表现丰产性、稳产性好,抗病性强。籽粒α-亚麻酸含量58.35%,含油44.66%,饱和脂肪酸含量19.4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78.56%,品质优良。适宜在甘肃省庆阳、平凉、天水等半干旱山区及其同类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满足贵州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山地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为紫苏产业提供品种和技术支撑,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油料研究所以贵州紫苏资源为基础材料,利用系统选择和集团混合选择方法,成功选育出优质早紫苏新品种贵苏1号。该品种在2017—2018年贵州不同生态区域联合鉴定试验中的最高产量达145. 85 kg/667m~2,平均产量115. 91 kg/667m~2,比对照(同组试验所有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增产16. 89%,a-亚麻酸含量为64. 80%,油酸含量为17. 40%,亚油酸含量为8. 00%,含油量为39. 97%,蛋白质含量为25. 50%;平均生育期149 d。贵苏1号丰产性及稳产性较好,熟期早、植株较矮、抗倒伏能力强,小穗密集,适宜在贵州紫苏生产区种植推广。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浙江会稽山脉地区香榧品种的果实品质差异,以茄榧、细榧、油榧、斯宅木榧、珍珠榧和长籽榧为试验材料,对其果实表型特征和含油率指标进行测定,并对脂肪酸组成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6个香榧品种中油榧含油率最高,达到63.26%,而珍珠榧含油率最低,只有41.07%。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香榧种子油脂肪酸组成,香榧种子油主要含有8种脂肪酸,其中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占总脂肪酸的80%以上。茄榧、油榧、珍珠榧和长籽榧种子油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与细榧种子接近;除长籽榧外,茄榧、油榧、斯宅木榧和珍珠榧4种香榧种子油中金松酸的含量显著高于细榧,分别为10.30%、10.30%、15.10%和11.60%。本文的研究结果为香榧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家蚕具有极高的食药用价值,蚕蛹油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成分。本实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技术,对16个家蚕品种的雌雄蚕蛹的脂肪酸含量及成分进行检测。旨在根据目前的家蚕种质资源库,选育高效优质的食药用家蚕品种。结果显示,家蚕蛹油脂中主要含有6种成分,其相对含量依次为C18∶3亚麻酸>C 18∶1油酸>C16∶0棕榈酸>C18∶2亚油酸>C18∶0硬脂酸>C16∶1棕榈油酸,各脂肪酸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雄蛹的含油率高于雌蛹,但是雌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C18∶3亚麻酸高于雄蛹。其中含油率最高的是平30B品种的雄蛹,而不饱和脂肪酸C18∶3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限菁A品种的雌蛹。评估不同家蚕品种蚕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食药用家蚕品种的培育具有指导作用,培育优质食药用家蚕品种,对家蚕的食药用资源开发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