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稳定的农地产权能够激励农户农地投资,有助于促进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土地确权是稳定农地产权的重要正式制度安排,即稳定地权是新一轮土地确权承载的重要功能。基于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和社会心理学理论,以黄土高原苹果优势区为研究对象,利用实地调研数据,采用Logit和Ologit模型,从村庄内家庭土地不平等视角分析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新一轮农地确权的地权稳定效应。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33.79%的农户已完成新一轮土地确权颁证,62.64%的农户认为研究地块在未来不会被重新调整,即感知的地权稳定性水平较高。新一轮土地确权显著强化了农户的地权稳定性感知,且在控制村庄内土地不平等的情境中具有更高的强化效果;村庄内家庭土地不平等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具有显著的弱化效应,且土地不平等在土地确权对农户地权稳定性感知的影响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三权分置"产权制度改革中,政府应重视规范土地确权程序,加强产权制度改革宣传和信息披露,同时,注重以政策调整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方式,降低土地不平等造成的负面影响,强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减少土地纠纷发生的长效机制,抑制土地确权中土地纠纷的频发,采用感知价值理论和农户模型分析土地纠纷的形成机理,通过资料综合分析法、理论模型法、定性分析法梳理承包地确权中土地纠纷的现状,结合感知价值理论分析造成土地纠纷的内在动因,最后借助农户模型进一步总结土地纠纷发生的概念模型。研究结论如下:承包地确权操作过程、农户资源禀赋状况和农户家庭基本情况是造成土地纠纷的根本原因,基于该分析为确权工作提供可供参考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发育农地流转市场是实现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农户农地无偿转包一直被认为是农地交易市场发育不充分的表现。基于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视角,从农地存在产权风险的原因出发,利用山东、湖北和广西三省实地调研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双重制度下农户选择以何种转包方式规避产权风险,探讨产权风险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对农户是否选择无偿转包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转出中有偿转出占比为67.87%,无偿转出占比为32.13%。确权农户中无偿转出占比仅为27.27%,低于未确权农户无偿转出占比61.70%,转出对象为亲友时的无偿方式占比为69.53%,远高于非亲友时的9.26%。农地确权颁证对农户无偿转包行为没有显著影响,农户确权安全感知可显著抑制无偿转包农地行为;农地交易双方关系可显著促进农户选择无偿转包行为;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交互作用下,农户确权安全感知的提高有助于解除农地交易双方关系对农地无偿转包的锁定效应。因此,需以农地确权为契机,提高农户产权安全感知,充分发挥农地流转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协同效应,实现市场与关系的契合,引导农户积极实现土地财产性收益,从而有利于农地流转市场转型和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4.
土地确权问题是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和专家学者们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是关乎城乡广大群众利益的热点问题,土地确权问题受到多角度的广泛讨论,文章从域中村改造的角度对土地确权问题进行研究,土地确权是城中村改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城中村改适中,因土地和房屋的产权不清,权属界定混乱而带来了许多问题,通过对我国城中村土地权属的现状分析,认真总结了国内外对土地确权的经验做法,文章认为土地确权可以通过制度创新,从土地确权的对象、制度创新的理论观点和主要做法进行思考与论述,并提出建立明确的各项制度建议,对解决城中村改造中土地确权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产权正规化对经济发展和权利保障都有积极作用,中国农地确权正在进行,本文以泰国和越南的土地确权为案例,分析两国在确权过程中的特点和成效,发现长期且渐进式的国家规划是稳步开展土地确权的基础;强有力的国家管控和完善的制度是土地确权顺利进行的前提;明确土地使用权的物权保障使农民享有明晰的土地权利;人员培训、技术和国际援助的实施、引进能提高土地确权实施效率,并据此提出中国农地确权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从山东农村工作会议上获悉,2014年,山东将围绕完善农村产权制度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全面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产权流转、土地制度、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农村产权确权登记颁证。2014年底全省50%以上的村庄(社区)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以农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作为关系国家发展稳定的最重要生产资料,受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高度重视。国外发达国家对土地制度的研究也比较早,有关农村土地确权改革的经验也比较丰富。1.美国以家庭农场产权保障为主体的农村土地确权政策。美国实行公私兼有的多元化土地所有制度,其中私人所有的土地约占60%,联邦政府所有的土地约占30%,州及地方政府所有的土地约占10%。美国法律极其重视私有土地的所属权利,一般来说,各种所有制形式之间的土地可以通过有偿方式取得确权,  相似文献   

8.
以往研究主要从经济学、法学、工程技术等学科视角来对制约农村土地确权因素进行分析,而忽视了制约土地确权的社会性影响因素。主要以产权的社会视角为理论解释框架,从地方性社会结构、农村特殊群体土地权属认定、历史传统、农民产权认知4个因素来分析当前土地确权面临的困境,从而更全面深入了解制约土地确权的社会性因素,为有序推动土地确权提供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的关键在农民,农民关注的核心在土地。农村承包地确权颁证对于完善"三权分置"的土地产权结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法,基于对87个村庄1 342户农民调查数据的分析,探讨了山西省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的现状,旨在了解山西省确权政策实施的效果与明晰确权中衍生的特点和问题。研究发现:山西省确权登记基本完成,但颁证工作相对缓慢;问题发生率和满意度呈现"双高特性";农户对确权工作认同度高,但产权意识薄弱;农户土地利用率高,但流转率低;农户对农地确权知晓度高,但对集体"家底"了解甚少。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从认知、组织、制度等5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巩固承包地确权成果、确保确权质量。  相似文献   

10.
正1土地确权的意义这次农村土地确权是又一次重大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存在诸如产权归属不明晰、权益主体不明确、土地流转不规范等问题。确权登记发证的目的是为了依法确认土地权属、界线、范围、用途和面积,进一步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农民握住了自己的土地使用权,可依法把承包地进行流转,交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来经营,换取实物或租金。还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及担保的权利,赋  相似文献   

11.
土地制度是当前农村管理的最为基本制度,土地关系也是当前农村进行生产的最基础关系,通过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定可以对农村土地关系进行更好的分析。土地确权是农村进行深化改革的一项基础工作,确权主旨是为了对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进一步的明确,也对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地的使用权等问题进行规定。本文主要分析农村土地确权的意义,分析在确权中所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可以让确权工作实现顺利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从阐述名义产权的由来出发,提出名义产权与实际产权的概念、名义产权的发展以及特点、具有名义产权特性的物品应该具备的两大条件,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名义产权假象进行分析,最终得出结论:我国农村土地事实上没有名义产权,需要政府对土地进行确权;为防止土地资源在名义产权假象下的浪费,需要政府加快土地确权步伐,鼓励农村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得到高效配置和利用.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政府在土地流转工作中要保护农民土地产权,因此要明确农民的土地承包权。该文主要分析土地确权和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理论,明确确权与土地私有化、交易成本、土地流转之间存在的关联与区别,并针对土地确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解决方法,这对更好理解土地确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土地资源的整体价值在不断提升。通过土地确权能够充分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财产权利,确保集体化建设用地与国有土地都能同时入市,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奠定法律基础和产权基础。该文从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出发,分析土地确权的相关问题,提出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产权改革的突破,但这种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农村土地产权在实践中存在制度性的缺陷,亟待在深化改革中得到破解。本文以温州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例,重点分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改革创新与不足,指出下阶段我国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坚持"还权赋能"的基本思路,真正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进一步推进土地确权工作,完善和规范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配套制度、法律法规体系和合理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6.
声音     
《中国农资》2013,(5):3
<正>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调动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迫切要求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保护制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让农民成为清晰的产权主体和市场主体。让土地的流转在各个产权主体、市场主体之间有序地进行,制止土地使用中的寻租行为,保证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去年中国农村进行的土地确权登记,就是保证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的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产权模糊不清,土地冲突频发,产生了严重的效率损失问题,政府通过"稳定所有权,明晰承包权"的确权路径来化解,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本文把近5年来土地确权对土地流转、土地投资和人口流动影响的研究进行了系统梳理,探究农地确权政策是否能起到活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投资和推进人口流动的积极作用,所以要不断发挥土地确权的积极效用,为相关部门部署下一轮的土地政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物权法的实施和农村土地改革政策落实后,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能作为不地产的财产权存在引起了社会很大的关注,问题的关键在于现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四至不清,产权不明的现象成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成为不动产财产权的障碍,对现有的土地进行重新测绘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对土地的使用权和更加明确,才能更好地推进土地扭转利用等工作。而在整个农民在土地承包经营过程中,对土地的要求不仅要四至明确,位置座标要能恒定,土地的面积更加要精准。实施与农村宅基地类似的了发证势在必行,所以,开展承包经营权登记确权工作试点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确权试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及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制度走出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9.
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维护农民权益具有重大意义。但农地复杂的产权状况以及相关主体对农地流转收益分配的不同诉求,导致确权登记工作中出现不少矛盾和问题,必须在理论与实务上加强预测研判和制度流程设计,推动确权登记工作的有序进行。鉴于此,本文就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对土地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视程度很高,尤其是在二元化制度结构下,必须要对农村土地的确权工作进行研究,制定相应策略,促进农村土地制度进一步改革。该文对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旨在加强农村土地的权限界定,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