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弱毒疫苗防治番茄花叶病是近二十年来国外研究的一项新技术。我国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陆续研制出几株防治番茄花叶病毒的弱毒疫苗,有的已在生产上试用,并收到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番茄因受病毒病的危害,一般年份产量损失可达20~30%,严重年份部分田块颗粒无收,而至今防治该病尚无特效药。1979年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为我县提供了防治番茄病毒病的弱毒疫苗进行试验。一、试验材料和方法材料:1979年提供的材料有TMV弱毒疫苗N_8N_(11)和N_(14),1983年又提供了CMV弱毒疫苗卫星R 相似文献
4.
番茄生产中病毒是造成减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春季保护地番茄以烟草花叶病毒(TMV)为主,此病毒来源于种子和土壤,通过接触摩擦传播的。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发病重,生产中多采用抗(TMV)的品种,及选用无病种子或种子消毒等综合措施来防 相似文献
5.
防止甜椒接种弱毒病毒后减产的措施在有TMV病毒为害的甜椒种植区,常用接种弱毒病毒的方法进行防治,但有时会出现产量和品质下降的问题。这是由于接种弱毒病毒以后的甜椒更易受到栽培过程中的不良条件影响。如:育苗中因缺水造成的萎蔫;栽掊中肥料不足、浇水不足、收... 相似文献
6.
8.
番茄病毒病发生越来越严重,中国农科院微生物所研制出防治番茄病毒病的弱毒疫苗7MV-N14(简称N14),N14的防病作用原理是:没受病毒侵染的番茄苗接种弱毒株系N14,不表现症状,能对侵害的强株系产生抗性,使之不表现症状,或症状减轻,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番茄溃疡病的接种方法及微生物防治菌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操作简单、显症时间短、真实反映番茄溃疡病发病程度的病原菌接种方法,比较了剪顶法、茎上针刺法、浸根法和拌土法4种不同接种方法对番茄溃疡病发病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剪顶法接种效果最好,发病率达100%,病情指数在90以上,操作简单,适用于番茄溃疡病菌的致病性测定和药效评价试验。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比较23种微生物菌剂对番茄溃疡病的防治效果,筛选出安全、高效的微生物菌剂3种,分别为芽孢IVF 018号、芽孢IVF 021号和芽孢IVF 020号,防效均高于98%。 相似文献
10.
11.
市农科院植保所在保护地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研究中,曾对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研制的弱毒疫苗N~(14)进行应用条件试验,三年来取得一些进展。在某些品种上,采用一定的接种技术和配合适宜的栽培管理措施,可收到早熟、抗病和改善品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防治番茄花叶病新开辟的有效技术是利用弱毒病毒L11A。该法利用植物一度感染某种病毒时,就不会再受近缘的病毒感染的现象,就是像接种疫苗那样的预防方法。作者继培养出弱毒病毒LI1A以后,又成功地培养出能用于防治由TMV引致的甜椒花叶病的弱毒病毒Pal8。 1.在番茄和甜椒中发生的TMV株系 引致番茄发病的TMV大部分是番茄系统( TMV—T),一部分是普通系统( TMV—O)。对于引致甜椒发病的TM V则主要是TMV-T和TMV—O,但是最近,对该两系统具较强抗性的甜椒品种,也变得容易被感染了。调查结果:确认新发生了辣椒系统( TMV—P),并在全国… 相似文献
13.
对154份番茄材料(包括普通番茄76份,樱桃番茄78份)进行两年两次田间番茄斑萎病毒病的病情指数调查,筛选出14份对番茄斑萎病毒病具有稳定抗性的番茄材料,利用sw-5-2共显性SCAR标记对田间表现抗病的材料进行分子标记鉴定,发现3份抗病材料携带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Sw-5基因。为缩短番茄斑萎病毒病人工接种鉴定周期,以含有sw-5的抗病材料H8和感病材料M82为研究对象,设置4、6、8、10片真叶4个接种时期,分别在接种后14、21、28 d进行病情指数调查和抗性分级,结果表明,6片真叶期接种,接种后28 d进行病情调查即可有效鉴别植株番茄斑萎病毒病抗性,与8、10片真叶期接种效果相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效率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以感TYLCV番茄品种“合作909大红番茄”和抗TYLCV番茄品种“华美204”为试材,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TYLCV对感病、抗病番茄植株根、茎、叶片中水杨酸、茉莉酸和乙烯3条防御信号途径中关键因子的表达量的影响,以期了解番茄抗TYLCV的机制.结果 表明:接种后30 d,感TYLCV材料“合作909大红番茄”各器官的TYLCV含量均显著高于抗TYLCV番茄材料“华美204”,且根部含量最高,茎部次之,叶片含量最少.水杨酸途径相关基因PR1、NDR1、T(A2.1在叶片中“合作909大红番茄”的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华美204”,但在茎部和根部中高于“华美204”.NDR1和TGA2.1在根部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茎部次之,叶片最低.茉莉酸途径相关基因LoxD、Pin2在叶片和茎中“合作909大红番茄”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华美204”,但在根部高于“华美204”,LoxD、Pin2在根部的相对表达量最高.乙烯途径相关基因ERF3、EIN2在叶片中“合作909大红番茄”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华美204”,但在茎部和根部中高于“华美204”,ERF3和EIN2在根部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茎部次之,叶片最低.说明水杨酸、茉莉酸、乙烯3条信号传导途径共同参与了番茄抗TYLCV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1991年~1995年5月下旬~6月上旬,我们对上海近郊11个乡、镇的春番茄主要产区,进行病毒病调查,在露地和保护地分别采集病样,用酶联法(ELISA)测定番茄烟草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以及马铃薯X病毒(PVX)的侵染程度.结果如下:一、田间调查根据病害调查结果,露地番茄病毒病的危害症状,主要是条斑型和蕨叶型,田间感病较重,轻者达30%~50%,重者可达100%,果实失去食用价值.保护地番茄病毒病感病较少,而且以花叶型为主,其次是蕨叶型,个别地区有少量条斑型,发病率仅10%~20%,被调查的栽培品种,均含有Tm-2~(nv)的一代杂种.二、捡测结果检测结果(表1)表明,危害露地番茄病毒病的毒源主要是TMV、CMV复合侵染(40.6%)和CMV侵染(37.7%),而TMV侵染仅9.9%.由于露地番茄病毒病严重,保护地番茄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为此,我们又检测保护地番茄病毒病的主要毒源种类.1991年以TMV侵染为主(46.1%),其次是TMV、CMV复合侵染(38.3%),CMV侵染仅为7.8%,而1995年,以TMV、CMV复合侵染(46.3%)居首位,其次是CMV侵染(39.0%),而TMV侵染(4.9%)下降(见表 2).上海市近郊番茄病毒病主要毒源除TMV、CMV以 相似文献
16.
以番茄品种‘1501黄’为试材,采用喷雾接种法,研究了4株茄链格孢菌(Alternaria solani)的致病性和分生孢子适宜接种浓度,于番茄苗期接种鉴定其抗性水平,以期为番茄早疫病的抗病育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GY7和GY9为番茄早疫病致病菌株,适宜接种浓度为1×10~6个·mL~(-1);分生孢子形态各异,倒棍棒至长椭圆形,0~7个横膈膜,0~3个纵膈膜,大小多在(60~150)μm×(15~30)μm,具喙,喙宽约5μm;供试15份番茄材料中有9份属于早疫病抗性材料,3份中抗材料,3份中度感早疫病材料。 相似文献
17.
18.
19.
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重要的农作物病害,它分布广,防治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通河县病毒病主要在烤烟、瓜类、玉米等作物上发生,番茄尤为严重,但在不同年份,不同作物发病有轻有重,危害会有小有大,但年年都有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