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山地果园应用现代材料和传统修筑技术相结合设置的旱井集流设施将汛期超渗产流蓄贮,然后采用“叶面追肥”、“穴贮肥水”、“微型灌溉”等节水技术以及塑膜,秸秆,青草覆盖的保墒技术。结果表明:这3种技术结合使用不但可满足果树生长期喷药,叶面追肥及旱季应急浇灌用水,而且可尽快促进果树树体生长,提早结果年限,增加果树产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求导致早期落叶病发生的土壤条件,分析果树栽培前与果园管理过程中存在技术问题,本研究以相同园龄、相同果树品种、落叶和不落叶的几个果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果园土壤管理调查与土壤剖面化学性质的监测,测定了苹果果实的主要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明显低于农田土壤,土壤表层,落叶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要高于不落叶果园的,而在60 cm以下,落叶果园土壤有机质反而低于不落叶果园;而不落叶果园土壤中的碳酸钙含量略高于落叶果园;土壤剖面碱解氮含量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不落叶与落叶果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在35 cm以上土层中基本相同,差异不明显(P>0.05);果实的密度测定结果为不落叶果园果实>落叶果园果实;在糖度上,不落叶果园果实>落叶果园果实。  相似文献   

3.
渭北果园土壤有机质及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渭北果园土壤生物质量演化趋势,分析制约地区苹果可持续发展的土壤因素,在渭北旱塬果区选择了<10 a、10~20 a、>20 a园龄段苹果园各3个,选用农田土壤作为对照,研究0~100 cm范围内土壤有机质、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随着果树种植年限的增加,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仅在表层0~20 cm有不同程度地累积趋势,且在>20 a果园累积较为明显;20~40 cm土层处有机质呈现在植果初期递减,20 a后逐渐增加的趋势;果园土壤3种酶活性变化差异主要体现在0~40 cm土层范围,过氧化氢酶活性在0~40 cm呈现递减趋势,且在0~100 cm土层显著高于农田土壤;脲酶活性在0~40 cm有不同程度递增过程,碱性磷酸酶活性在0~40 cm也呈现出相对增高的态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与3种酶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相关。由此得出,渭北地区果树对土壤生物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0~40 cm范围,果园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递减和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增加可能会对苹果树生长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旱地苹果园渗灌补水加覆盖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针对黄土高原旱原地发展苹果树干旱缺水的矛盾和果园大水漫灌浪严重的问题,进行了渗灌补水加秸杆覆盖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该项技术在解决我国北方半干旱地区发展果树生产供水不足的矛盾方面,具有节水,节能,保水,保肥,省投资,省工等优点,明显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旱地苹果园环状深沟施肥综合效应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旱地苹果园采用深沟施肥技术下的土壤物理性质、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和果树产量及生育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深沟施肥可明显改善果树生长的土壤环境,使40~80cm土层容重降低6.1%~16.0%,土壤孔隙度增加23.0%~41.5%,40~60cm土层有机质增加0.77g/kg,增幅达15.1%;40~80cm土层内,土壤有效氮比对照增加了11.4~15.8mg/kg,提高21.9%~28.3%,0~100cm有效磷增加31.3mg/kg,增幅41.3%;0~100cm平均土壤含水量旱季比对照果园高4.3%,雨季高3.9%。深沟施肥促进树体新梢生长,深松后吸收根的长度和体积分别是对照的2.7倍和1.8倍;苹果单株产量和经济效益提高幅度分别为20.8%和24.0%。说明深沟施肥是旱地果园土壤水肥管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模式,值得苹果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旱地春小麦不同覆盖栽培水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2002年在宁夏西吉县对旱地春小麦膜侧栽培技术及其膜下加盖秸秆和单纯秸秆覆盖栽培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措施都具有明显的节水增效作用,以膜下加盖秸秆效果最为突出。它不仅能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平抑地温,提高降水利用率,而且增强了植株活力和群体动态发育,抑制田间杂草,增加土壤有机质,保证了农田土壤肥力的可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7.
高塬沟壑区果园土壤管理制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果园生草法、覆草法、生草覆盖法、覆膜法、清耕法5种土壤管理制度的土壤含水率、地温、果树枝条生长量、果品产量、质量、土壤管理投入、产出方面的比较分析,提出生草覆盖法、覆草法、覆膜法是高塬沟壑区值得推广的几种土壤管理制度。并根据试验结果,经过技术集成研究,首次提出优化的果园行间生草二元交替覆盖的土壤管理方法,即采用行间生草,行内果树一侧覆草,一侧覆膜,2a-3a轮换1次的土壤管理方法,建议在果园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减少土壤蒸发是提高果园水分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覆盖是减少土壤蒸发的有效方式。在黄土高原山地苹果园4个土壤干湿循环周期中,设置3个灌水水平,即高水(85%θf)、中水(70%θf)和不灌水;2种覆盖方式,即园艺地布覆盖和不覆盖。各处理中根据与果树种植行的间距在水平方向设置3个空间点位(点位A,120 cm;点位B,60 cm;点位C,0 cm),研究滴灌与覆盖下果园土壤蒸发的空间分布并分析点位、气象因素和土壤水分情况对土壤蒸发的影响。研究表明:高水和中水处理下,土壤蒸发在空间上呈“单峰型”曲线分布,不灌水处理下水平方向上3个点位的土壤蒸发差异不显著。园艺地布覆盖可有效抑制土壤蒸发。在中水水平下,园艺地布覆盖显著增大了距果树行60 cm点位的土壤水分,土壤蒸发量减少5.26%~27.75%。偏相关分析表明,园艺地布覆盖减弱了点位和环境因素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增大了土壤水分对土壤蒸发的影响。本研究推荐处理组合为园艺地布覆盖+中水。  相似文献   

9.
洛川苹果园土壤养分等级及与有机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苹果优生区洛川县域范围内,选取管理措施不同的果园采集土壤样品,对其土壤有机质、全量N、P、K及速效养分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等级分布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洛川果园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属于偏低水平;土壤有效磷变异大,部分果园有累积现象,土壤速效钾含量丰富。微量元素铁、锰、铜、锌较缺乏,相对而言,缺锌程度最大;土壤有效铜变异较大。土壤有机质与全氮、碱解氮和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铁、有效锌呈显著正相关,与有效铜、有效锰的相关性较低;苹果园产量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10.
《植物医生》2004,17(1):26-27
要使果树丰产丰收 ,果园春季管理很重要 ,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做好果园排水工作春季常常多雨 ,果园排水是解决土壤中水分和空气的矛盾、防涝保树的重要措施。凡地势低或平地果园要开好排水沟 ,保证果树根系正常生长。2完成果树整形修剪工作当年栽植果苗一般定干0.5m ,幼龄果树采用强枝长放、弱枝短截。拉枝按45角度拉开 ,既改善光照 ,又缓和树势 ,有利于花芽形成 ,翌年结果。树型可采用开心型。盛产期果树应疏除病虫枝、重叠枝、上部位旺长枝 ,树冠高控制在2.5m以下。3授粉与疏花对结果性差或缺乏授粉树的果园 ,应做好授粉工作。在花期…  相似文献   

11.
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下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对渭北旱塬果园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对5个不同处理(地膜压玉米秆双重覆盖、地膜压短麦秆双重覆盖、长麦秆压地膜双重覆盖、地膜压长麦秆双重覆盖和无覆盖清耕对照)下果园0~10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的土壤养分含量进行测定,并统计了苹果产量。结果表明: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能显著提高果园土壤养分平均含量,并提升养分有效性;其中地膜压短麦秆双重覆盖处理综合效果最佳,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显著高于无覆盖对照(P0.05),提高比例分别为29.72%、8.82%、19.35%、51.87%、22.66%;碱解氮含量提高比例高于全氮,说明该模式能够提高氮肥有效性。与无覆盖对照相比,地膜-秸秆双重覆盖模式对土壤剖面养分垂直变异影响不明显,均呈现出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缓慢递增的趋势。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提升其养分有效性的角度出发,利用地膜压短麦秆双重覆盖模式进行果园土壤管理可以成为实现渭北旱塬果园高产、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对黄土高原沟壑区塬面不同套种作物的幼树苹果园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状况的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全N、水解N和速效P含量在套作行和果树行是不均衡的。套种烤烟对土壤速效性养分的消耗最大,地有机质和全N的积累最小。土壤的过氧化氢酶、蔗糖酶、脲酶以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在套种小麦的果园中以套作行高于果树行,而套种烤烟则使脲酶和中性磷酸知性有所降低。豆类作物有利于土壤肥力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干热河谷坡地果园灌溉覆盖方式的抗旱节水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坡地青枣果园设置裸地漫灌,直沟和目字沟埋草沟灌,地面秸秆、生物覆盖浸灌以及直沟埋草沟灌加地面秸秆覆盖等6种灌水疆盖实验,研究干热河谷坡地果园覆盖灌水方式的抗旱节水效应,筛选适宜的节水抗旱灌溉技术.结果表明:土壤保水、蓄水能力表现为覆盖漫灌高干开沟埋革沟灌,显著高于裸地漫灌.灌溉水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则表现为...  相似文献   

14.
新垦红壤坡地杂草多样性保护途径及土壤保持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幼龄板栗果园为范例,研究了新垦红壤坡地杂草多样性保护措施以及杂草多样性在土壤保持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杂草防除方法对植物多样性产生明显影响,与化学除草、人工锄草相比,刈割除草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保护,植物多样性指数提高;(2)幼龄果园保持杂草自然生长,将影响幼龄果树的生长。采用刈割的方法保留杂草,对果树生长无明显影响;(3)幼龄果园采用人工锄草,土壤侵蚀最严重,其次为化学除草。刈割杂草和杂草自然生长的处理,土壤锓蚀程度最轻。从而可见,采用刈割的方法管理杂草是红壤坡地保持杂草多样性和防止土壤侵蚀的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渭北果园土壤干燥化、覆盖条件下夏季土壤高温抑制根系生长的问题,通过将具有高效保水效果的地膜与缓温效应显著的秸秆两种覆盖材料组合,从保墒、调温及对果树产量影响方面综合评价双重覆盖(地膜压长麦秆覆盖、长麦秆压地膜覆盖、地膜压短麦秆覆盖、地膜压玉米秆覆盖)模式。结果表明,地膜压短麦秆覆盖相对于其它处理能提高0~600 cm土壤剖面年平均贮水量(1 529.2 mm)及年平均含水量(25.71%),有利于果树对水分的利用;地膜压短麦秆覆盖在春季和秋季能提高土壤温度,夏季降低土壤温度,具有良好的缓温效应;不同覆盖 处理均能提高果树的产量、单果重和优果率,其中地膜压短麦秆覆盖单株产量(48 kg)和优果率(85%)最高,为最佳覆盖模式。  相似文献   

16.
行间种植不同草种对幼龄苹果园土壤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苹果园建植第一年春季,果树行间分别种植不同草种,以清耕的土壤为对照,研究果园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N、P、K的变化。结果表明,种草后,夏季高温时土壤温度降低、日变幅减小,含水量增加,生长季结束时,果园土壤pH下降,碱解N、全N、速效P、全P、有机质含量增加,而除种植红三叶的土壤速效K显著(P<0.05)升高外,其余处理全K、速效K均无显著变化;种草后对不同深度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马蹄金对土壤N、P和狗牙根与高羊茅对有机质的影响在0~20 cm内表现一致,而种植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紫羊茅的0~10 cm土壤碱解N、全N、全P和种植红三叶、紫羊茅的0~10 cm土壤有机质升高幅度较10~20 cm大,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红三叶、白三叶的速效P,红三叶和高羊茅的碱解N、全N,马蹄金、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的土壤有机质0~10 cm土壤升高幅度较10~20 cm小,白三叶10~20 cm土壤碱解N增加幅度较0~10 cm小,全N则反之;草种不同对土壤作用不一,马蹄金对土壤肥力改善作用最大,红三叶、白三叶次之,而狗牙根、高羊茅较差。说明种草后可改善土壤性状,而草种是影响果园种草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于苹果园建植第一年春季,果树行间分别种植不同草种,以清耕的土壤为对照,研究果园土壤温度、含水量、pH值、有机质及N、P、K的变化.结果表明,种草后,夏季高温时土壤温度降低、日变幅减小,含水量增加,生长季结束时,果园土壤pH下降,碱解N、全N、速效P、全P、有机质含量增加,而除种植红三叶的土壤速效K显著(P<0.05)升高外,其余处理全K、速效K均无显著变化;种草后对不同深度土壤肥力的影响不同,马蹄金对土壤N、P和狗牙根与高羊茅对有机质的影响在0~20cm内表现一致,而种植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紫羊茅的0~10cm土壤碱解N、全N、全P和种植红三叶、紫军茅的0~10cm土壤有机质升高幅度较10-20cm大,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紫羊茅、红三叶、白三叶的速效P,红三叶和高羊茅的碱解N、全N,马蹄金、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的土壤有机质0~10cm土壤升高幅度较10~20cm小,白三叶10~20cm土壤碱解N增加幅度较0~10cm小,全N则反之;草种不同对土壤作用不一,马蹄金对土壤肥力改善作用最大,红三叶、白三叶次之,而狗牙根、高羊茅较差.说明种草后可改善土壤性状,而草种是影响果园种草效益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黄土高原苹果园果树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集水阻渗技术调控下土壤水分、矿质氮含量的变化,探索适宜旱区果园可持续发展的防渗聚水技术。结果表明:起垄覆膜处理(Ⅰ)、防渗层处理(Ⅱ)和起垄覆膜加防渗层处理(Ⅲ)均能增加0~3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硝态氮含量。处理Ⅲ总体效果最好,能够增加9.60%土壤含水量,减少57.15%土壤硝态氮含量;处理Ⅰ使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匀增加7.73%,硝态氮含量均匀减少60.08%;处理Ⅱ能够增加0~40 cm表层土壤7.37%的土壤含水量,减少40~200 cm中层土壤74.38%的硝态氮含量。研究表明,不同集水阻渗技术通过改变水分的时空分布、减少硝铵态氮的淋溶从而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其中起垄覆膜加防渗层处理结合了起垄覆膜与人工防渗层两种技术的优点,能够有效调控土壤水分运动,减少硝态氮深层淋溶,是黄土高原改善土壤水肥状况、增加果园产量、使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覆草对果园土壤肥力及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苹果园进行的覆草对土壤肥力和苹果产量与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覆草能有效地稳定土壤温度,保持和提高土壤水分;降低土壤容重,协调土壤大小孔隙比例;增加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改善果树营养;提高苹果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第3副区典型流域为研究区,采用实地调查、土壤采样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基于33个样点的土壤养分数据,研究了林地、草地、果园、梯田、坡耕地5种土地利用的土壤养分特征。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P含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其他养分指标影响不明显。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林地>坡耕地≈梯田>果园>草地,林地明显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而草地土壤养分最差。速效P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果园、坡耕地、梯田、林地和草地,农业耕作植被下的速效P含量明显高于自然生态植被。研究表明:梯田作为传统的水土保持措施,在研究区具有良好的土壤保肥作用,而分布于陡坡的草地,养分保持效果在5种土地利用中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