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丝克高粱"外部形态和营养器官根、叶进行解剖研究及子实的颖片和叶表皮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丝克高粱与"假高粱"营养器官的内部结构非常相似。在理论上丝克高粱有成为危险性有害生物的倾向。研究结果还进一步为正确鉴别假高粱和丝克高粱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检疫口岸假高粱检出率分析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检疫杂草假高粱可随进口粮食从国外传入我国 ,并造成入侵。对 2 0 0 0~ 2 0 0 2年张家港假高粱的检疫资料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进口粮食中夹带假高粱非常普遍 ,假高粱的检出率虽在不同的进口地区间有一定的差异 ,但是同一地区在年度间、季节间以及批次间的变化不显著。提出了目前应采取的防除措施 ,分别为人工防除、化学防除、生物防除 ;并提出对进口的夹带假高粱的粮食要实行登记监测。最后提出了提高假高粱检出率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3.
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明确外来恶性杂草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种子的萌发特性。【方法】研究颖片、温度、光照、GA3及土层深度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颖片对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具有物理阻碍和化学抑制作用,是导致其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假高粱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在25℃/35℃、12 h/12 h的变温方式下也能较好地萌发。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光照条件,在连续光照或12 h光照条件下,其种子萌发率较高。GA3能显著促进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其最适浓度为1.16 mmol•L-1。0~4 cm的土层适宜假高粱种子的萌发,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其萌发率显著降低。【结论】假高粱种子的萌发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调控假高粱的萌发生长,可以有效遏制其危害蔓延。  相似文献   

4.
假高粱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一、假高粱的发生情况 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L.)Pers]名称来自叙利亚,原产东南欧和西北小亚细亚。阿根廷假高粱是本世纪初自美国引种饲料作物而带入的,并随着饲料作物的扩大种植,假高粱也广为传播。由于假高粱繁殖力极强,且难以控制,侵入农田后影响作物生长,1930年阿根廷确认它为潮湿地区的有害杂草,1951年阿根廷把  相似文献   

6.
对检疫性杂草丝克高粱及其5个同属近似种假高粱、明福1号、拟高粱、苏丹草和黑高粱的rDNA内转录间隔区(ITS)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XceⅠ对这些近似种的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种间均有XceⅠ酶切位点,其中假高粱、明福1号、拟高粱、苏丹草及黑高粱5个种的酶切图谱完全一致,而丝克高粱的酶切图谱与其5个同属近似种的酶切图谱不同.假高粱、明福1号、拟高粱、苏丹草及黑高粱的rDNA PCR扩增产物可以切出4条带,大小约为670、530、190、150 bp;而丝克高粱只能切出2条带,大小约为670、190 bp,这与其5个同属近似种在rDNA ITS区有2个XceⅠ酶切位点,而丝克高粱只有1个酶切位点的结果相一致.因此,利用XceⅠ就可以把丝克高粱与其5个近似种区分开.  相似文献   

7.
高粱丝黑穗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丝黑穗病是遍布全世界的重要高粱病害,是影响我国高粱生产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在高粱产区每年都有发生,发病率有时高达70%,给生产造成很大损失。综述了高粱丝黑穗病对高粱生产的影响、病原菌及其生理分化、我国抗病杂交种选育历程、抗性遗传机制及抗病育种策略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选育抗病品种并在生产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收集研究了牧草种子中的检疫性杂草共40种,分属13个科和22个属。通过编制杂草种子分种检索表和建立数据库文件,可按照杂草种子的外部形态和数据特征,对牧草中的检疫性杂草种子进行鉴别和检疫,该法直观、简捷、快速。  相似文献   

9.
燕麦属进境检疫性杂草种子的SSR标记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燕麦属中检疫性杂草细茎野燕麦、法国野燕麦、不实野燕麦与非检疫性杂草野燕麦、燕麦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检测,并对其反应条件及反应体系进行优化,筛选出1对引物AM1对应的标记在五种燕麦中具有多态性,能够用于检测进境检疫性燕麦种子,这对以后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种间检疫性杂草检测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粱丝黑穗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旭  陈亮  李钥莹  李雪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290-15291
参考各种病菌对不同植物各项生理指标的影响,综述了丝黑穗病原茵及其生理分化、我国高粱抗病杂交种选育历程、抗性遗传机制及抗病育种策略等,指出研究高粱对丝黑穗病的抗性遗传对选育抗病亲本和杂交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假高梁(Sorghum halepense)颖片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两个方面对假高粱颖片存在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一是将3年采收的子实分为带有颖片的子实、剥去颖片的子实和剥下的颖片与子实混放在一起3组进行萌发试验,并以GA3处理。结果表明,颖片的存在有利于子实的体眠,对于实的萌发具有机械阻力和化学抑制2种作用,作用的强度随子实贮藏时间的长短发生变化。二是对颖片进行电镜扫描观察,发现假高粱颖片表面分布有一种特殊结构物,由头部和柄部构成,柄部嵌在颖片的孔洞中,头部顶面观呈哑铃形或8字型。子实休眠期,由于特殊结构物的存在,隔绝了子实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干燥贮存1年后,由于失水,哑铃形头部的边缘向上翘起,柄部收缩,气体进入颖片与子实之间,休眠作用逐渐解除。颖片不仅具有保护子实的作用,还具有适应子实萌发的形态结构。颖片这种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同源四倍体高粱与约翰逊草种间杂交及其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去雄及塑料袋简便杀雄法获得了6个同源四倍体高粱品系与约翰逊草的种间杂种。研究表明,在40个染色体水平上两种间杂交不存在遗传障碍;杂种F1在生长势和生物产量上表现了巨大优势,在主要形态上介于双亲之间;杂种F1PMC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构型为:017Ⅰ+1411Ⅱ+0028Ⅲ+287Ⅳ+0004Ⅴ+0007Ⅵ+00007Ⅷ;约翰逊草是一节段同源异源四倍体,将约翰逊草染色体组模式表示为AAA′A′,能解释减数分裂过程中更多的染色体行为。同源四倍体高粱与约翰逊草杂交成功为约翰逊草优良基因向栽培高粱转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3.
以同源四倍体高粱品系四甜-1、保持系四622B、约翰逊草以及同源四倍体不育系四622A×约翰逊草和四甜-1×约翰逊草的杂种后代为材料,分别在1/2MS、N6和W14培养基上进行花药培养。四622A×约翰逊草和四甜-1×约翰逊草的杂种后代在W14培养基上产生了愈伤组织,同源四倍体亲本622B在N6培养基上产生了愈伤组织。对一定的培养基,愈伤组织的诱导主要取决于基因型。另外,对W14培养基设置了加活性碳与不加活性碳两组试验,结果表明,活性碳可有效控制花药中产生的有害色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甜高粱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再生能源作物之一,它的能源转换效率取决于植株总生物量和茎秆汁液含糖量的高低。探明决定甜高粱总生物量和茎秆汁液含糖量积累相关过程的生物学机制并开发相应分子标记,是选育生物能专用甜高粱品种的有效途径。该文从甜高粱糖分积累、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图谱的构建、含糖量相关性状的定位及遗传工程研究等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甜高粱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GIS技术和BP神经网络模型开展假高粱适生性气候分布预测.根据假高粱对气候条件的要求,确定假高粱的适生性气候区划指标;利用全国570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和1∶25万地形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的仿真预测,对78个站点的空缺区划指标因子数据进行插值;采用GIS技术划分出假高粱适生区、潜在适生区和非适生区.  相似文献   

16.
杜鹃花3个品种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徒手制片法、扫描电镜法的方法、石蜡切片法和光学显微镜,对杜鹃花3个品种皇冠杜鹃、小叶铁红、绝代佳人的叶片、叶脉、叶柄、花瓣、花萼片的解剖结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杜鹃花3个品种叶片上、下表皮的角质层厚度并没有随叶片厚度呈规律性变化。②杜鹃花3个品种叶片厚度与花瓣的厚度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③杜鹃花3个品种在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特征如下:上下表皮细胞形状、垂周壁式样、气孔类型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结构特征如花瓣顶部与底部上表皮表皮毛的有无、下表皮的气孔密度、细胞纹饰均具有一定的品种分类学意义。④杜鹃花3个品种的叶片气孔基本分布于下表皮。由于气孔的发生可能与原始性有关,因此研究气孔在叶表面的发生很有意义,同时,也为研究杜鹃花的生物进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⑤从所观测到形态结构特征的相似性综合分析得出:杜鹃花3个品种中皇冠杜鹃与小叶铁红亲缘关系较近,而与绝代佳人亲缘关系较远。⑥晶细胞的有无、角质或蜡质的厚度、表皮的类型和密度、气孔指数、叶柄和叶脉的断面形状及维管束的排列、腺体的有无等特征均可以作为判断该品种生态学适应意义的参考指标。⑦研究所观测的杜鹃花3个品种叶片、中脉、叶柄、花萼片及花瓣的结构的形态解剖学特征说明其有着较强的扩展分布的能力,也有较强的适应力。各品种之间的不同是其对周围环境适应的一种表现,每种植物都有各自独特的对环境适应的结构特征,但在表达方式上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7.
Starch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in endosperm of sorghum grain. Usually, two types of starch are present: amylose (AM) and amylopectin (AP). The levels of AM and AP content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appearance, structure, and quality of sorghum grains and in marketing applications. In the present study, a panel of 634 sorghum (Sorghum bicolor (L.) Moench) accessions were evaluated for starch, AM, and AP contents of grain, which included a mini core collection of 242 accessions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Semi-Arid Tropics (ICRISAT) in India, and 252 landraces and 140 cultivars from China. The average starch content was 67.64% and the average AM and AP contents were 20.19 and 79.81%, respectively. We developed a total of 260 000 high-confidence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markers in the panel of 634 accessions of S. bicolor using specific locus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 (SLAF-seq). We performed 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 of starch, AM, and AM/AP of grain and SNP markers based on a mixed linear model (MLM). In total, 70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signals were detected for starch, AM, and AM/AP ratio of grain with P<4.452×10–7, of which 10 SNPs were identified with significant starch, 51 SNPs were associated with AM, and nine SNPs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AM/AP ratio. The Gene Ontology (GO) analysis identified 12 candidate genes at five QTLs associated with starch metabolism within the 200-kb intervals, located on chromosomes 1, 5, 6, and 9. Of these genes, Sobic.006G036500.1 encodes peptidyl-prolyl cis-trans-isomerase CYP38 responsible for hexose monophosphate shunt (HMS) and Sobic.009G071800 encodes 6-phospho-fructokinase (PFK), which is involved in the embden-meyerhof pathway (EMP). Kompetitive allele specific PCR (KASP) markers were developed to validate the GWAS results. The C allele is correlated with a high starch content, while the T allele is linked with a low level of starch content, and provides reliable haplotypes for MAS in sorghum quality improvement.  相似文献   

18.
为寻找高粱田适宜除草剂,2013年在林甸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试验园区试验地进行了高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处理化学除草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粱播后苗前土壤封闭喷施88%异丙甲草胺乳油1 350~1 650g·hm-2,对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稗草、狗尾草和部分阔叶杂草藜、反枝苋等具有较好的防除效果,控草时间长达40d以上,对高粱生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