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额济纳胡杨林因人为及自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面积及数量急剧下降,由建国初的5.07万hm^2锐减到2.93万hm^2。为了保护这一乡土招牌树种,额济纳旗不断加强胡杨培育力度,积极探索胡杨的繁殖技术与方法,以期扩大居延绿洲面积。为此额济纳旗利用胡杨自然落种出苗优于人工育苗这一特性,进行了河漫滩胡杨自然落种育苗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2.
胡杨无性繁殖的成苗条件及有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杨对大气干燥、风沙盐碱等生境条件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并有喜光、萌芽性强和水平根发达,根易产生根蘖苗的特性,是戈壁、沙漠和盐渍土的主要造林树种.过去,利用胡杨根蘖苗或在胡杨根蘖苗上嫁接其他杨树(主要是新疆杨),解决盐碱地造林树种问题,取到了一定效果.近几年,由于胡杨大面积播种育苗获得成功,使盐碱地造林又有了进一步发展.但采用种子  相似文献   

3.
杨胡是荒漠地区的优良树种,它对恶劣的自然条件有较强的抗御能力。胡杨适应性强,耐盐碱和干旱瘠薄的土壤。木材供建筑,家具等用。胡杨生长速度比较快。我场七年生实生苗高达4.7米。胸径6厘米。胡杨根系极为发达,延伸广,扎的深.在自然情况下胡杨用根孽进行繁殖,人工插条繁殖很困难,种子繁殖出苗率过低而造成失败。但根孽繁殖赶不上林业生产上的需要,因此,提高种子繁殖的出苗率就成为林业生产生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场从1965年开展胡杨育苗,经过几年摸索,初步掌握了胡杨育苗技术,介绍如  相似文献   

4.
胡杨 ( Populus euphratica Oliv)又称异叶杨、梧桐 ,为杨柳科胡杨派乔木 ,少数为灌木状。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 ,陕西、山西、河北等省也有自然分布 (陕西、甘肃称其为陶来杨 )。是十分珍贵的木本植物抗逆种质资源。胡杨耐盐碱、抗旱、抗沙埋 ,具很强的防风、固沙能力 ,在沙漠区 8级以上的大风活立木很少被刮倒 ,是干旱沙漠区盐碱地造林的好树种。1 生长特性胡杨为落叶乔木 ,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 ,树高能达 2 5m以上 ,寿命超过百年。据报道有“胡杨活着一千年不死 ,死后一千年不倒 ,倒后一千年不烂”之说 ,被称…  相似文献   

5.
胡杨(当地群众称胡桐)是我师垦区乡土树种之一,具有抗旱、抗涝、抗碱、抗风沙、抗严寒等特性,可以说是荒漠盐土上的“劲松”。它在抗盐能力方面,幼树阶段仅次于沙枣。据试验和调查,胡杨种子在含盐量0.57%的情况下,能良好发芽,幼苗在含盐量0.6%的条件下,能正常发育,并随年龄增加(至成年)抗性增强。胡杨的抗涝能力,在常年积水的自然沟底,在地下水位较高的稻田周围,沙枣日趋衰亡的地方,它仍能茂盛生长。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我师为适应建设大寨田的需要,在一些盐碱重的垦区发展了胡杨造林。现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将该树种的采种育苗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6.
杨树命名方法和主要杨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参考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杨树委员会确定的有关杨树命名的规定,阐述了杨树的命名方法:杨树分5个派,其中白杨派又分为2个亚派(或组),种、自然变种、栽培变种、亚种及其主要杨树拉丁名的标准写法。还简介了胡杨派、白杨派、青杨派、黑杨派、大叶杨派和黑杨派与青杨派间杂种,种的产地、分布和各自的特性。  相似文献   

7.
不同地下水位胡杨蒸腾速率与叶水势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了不同地下水位胡杨蒸腾速率、叶水势及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等水分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地下水位影响胡杨蒸腾作用,同时土壤水分状况也影响蒸腾速率,当地下水位在2.28~2.43 m时,胡杨蒸腾速率变化幅度大,蒸腾速率的日最大值为7.50 mmol.m-2s-1,日均值为4.73 mmol.m-2s-1,对应叶水势的日最低值为-3.55(Mpa)和日均值为-1.94(Mpa);地下水位2.91~3.33 m时,叶水势的日最低值为-2.61(Mpa)和日均值为-1.62(Mpa)。胡杨蒸腾速率季节变化在7月份达到最大值,靠近河岸胡杨蒸腾速率变化较远离河岸胡杨大,表明地下水位低时,胡杨保持较高的水势就能从环境中吸收到水分来满足其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杨树(杨柳科杨亚科)包含两个属(即胡杨属、杨属)、约50余个天然种(以及繁多的天然杂种和人工杂种),自然分布于热带非洲和大致从北纬19度至70度的北半球;胡杨属约8种,间断分布于赤道非洲、古地中海地区和北美洲东南部;杨属约40余种,大致产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杨柳科植物的近期祖先可能在白垩纪初期起源于西冈瓦纳古陆,并通过两个中间环节(即古杨群和古柳群)逐步分别发展为现存的杨树(即胡杨属与杨属)和现存的柳树(即原柳属、钻天柳属与柳属)。古杨群(杨树的直接祖先)可能在白垩纪中期起源于西冈瓦纳古陆;后来它扩散至有关各地(特别是北方的劳亚古陆),并在迁移的过程中进一步分化发展。胡杨属可能在白垩纪中、晚期发生于非洲陆块,并逐步扩散至劳亚古陆;后来,统一的胡杨属区系因劳亚古陆的断开和撒哈拉大沙漠的形成而被分割为远离的、独立发展的几个部分。杨属可能在第三纪中、晚期先后发生和分化于古地中海东部地区;后来扩散至欧亚大陆并陆续通过白令地区迁移至北美大陆。文中还提供了有关植物的属、种一览和杨柳科植物亚科与属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9.
胡杨多态叶光合速率与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成年胡杨叶片为多态形,呈现从披针形到锯齿卵圆形的规律性变化。为揭示多态叶发育变化的生态适应机制,本文选择锯齿卵圆形、卵圆形和披针形三种典型叶,采用PPS便携式光合仪和PAM2100荧光仪对胡杨多态叶进行光合特性的比较发现,胡杨三种形态叶的光合速率、初始荧光、最大荧光和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都存在显著差异。利用SDS-PAGE测得胡杨三种形态叶的Rubisco含量基本一致。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叶片在发育过程中在光合特性上也发生了变异,以适应其生境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胡杨具有材质好,抗逆性强的特点。但胡杨大面积造林一直推广很慢,按常规胡杨树在次生盐渍化土壤里造林很难达到80%以上的成活率,且枯枝现象达40—50%,影响胡杨的干形,我们针对胡杨造林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项目)小胡杨(P.opulus simoniiP.euphratica)是由辽宁杨树研究所通过小叶杨(P.simonii Carr.)与胡杨(P.eu-phratica O liv.)杂交再与速生欧洲黑杨(Populus nigraL)复合杂交而选育出的新品种,在当地具有速生、耐盐碱的特性。平罗县及周边地区宜林盐碱地面积较大,急需速生且耐盐碱树。小胡杨繁育及造林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为201 6年中央财政林业科  相似文献   

12.
为了更好地保证胡杨工程的完成度,提升甘州区黑河滩的林木管理质量,在开展胡杨工程之前对其苗木引种栽植过程进行了适当的研究分析。结合甘州区黑河滩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胡杨苗木的种植情况,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胡杨工程的具体开展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3.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正常供水(土壤相对含水量70%~80%)、中度水分胁迫(50%~60%)和重度水分胁迫(30%~40%)条件下,胡杨和灰叶胡杨2年生幼苗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胡杨、灰叶胡杨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符合非直角双曲线函数.在正常供水条件下,胡杨、灰叶胡杨的最大光合速率(Pn max)分别为24.59、16.68 μmol CO2· m-2s-1,表观光合量子效率(AQY)分别为0.059、0.036 μmol CO2·μmol-1photons,光饱和点(LSP)分别为603、517 μmol photons·m-2s-1,光补偿点(LCP)分别为42、41 μmol photons·m-2s-1、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为2.99、1.45 μmol CO2·m-2s-1.土壤水分胁迫能显著降低胡杨、灰叶胡杨Pn max、AQY、LSP,而对LCP及Rd无显著影响.无论在正常供水还是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胡杨均表现出更高的光合活性,其Pn、Pn max、LSP、AQY及Rd值均比灰叶胡杨高,而LCP值,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生长在同一生境中的胡杨对光照、土壤水分的生态适应能力高于灰叶胡杨.  相似文献   

14.
胡杨主要分布在我国的新疆、青海、甘肃以及内蒙古西部等地区,因其适应干旱的能力非常强,又被称之为沙漠中的"生命之魂"。文章结合胡杨播种前期的土壤处理、土地选择、种子处理、播种操作等技术手段对胡杨地膜覆盖播种育苗技术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酒泉市是甘肃省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下辖的阿克塞县、敦煌市、瓜州县、金塔县等县(市)均有野生胡杨生长。各县(市)都将胡杨作为生态造林的主要树种,胡杨苗木需求较大。金塔县已成为人工种植胡杨面积最大的县(市)之一,胡杨生态文化旅游效益显著。通过多年育苗实践,结合中央财政补助资金项目《胡杨育苗抗旱造林技术示范推广》推广的需求,本文详细归纳总结了胡杨在酒泉市气候条件下育苗的流程和关键环节,为酒泉市胡杨生态建设育苗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胡杨(Populs diversifolia schrenk)杨属,又叫胡桐。落叶乔木,耐盐碱,耐瘠薄,抗风沙,适应性强,根系发达,萌蘖性强,是盐碱地造林的优良树种。现将胡杨的采种、地膜育苗和植苗造林技术介绍如下。采种技术1、母树选择。要对母树进行调查和选择,应选择壮年,树形端正,无病虫害和蒴果内含种子量多的植株。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河上游灰胡杨种群生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灰胡杨(Populus pruinosa)是杨柳科(Salicaceae)杨属(Populus)中最古老、最原始的木本植物,也是新疆干旱荒漠区的主要建群树种和珍贵的抗逆种质资源.灰胡杨生长慢、抗逆性强,已成为抵御风沙、遏制沙化、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障绿洲农牧业生产的重要屏障.  相似文献   

18.
胡杨(Populus eruphratica Oliv)主要分布在新疆、内蒙及宁夏的沙漠中,抗旱、抗寒、抗风沙、耐高温、耐盐碱、耐沙压,根蘖繁殖力强。1960年我们从甘肃安西引种,十几年来的育苗和栽植试验表明,胡杨完全适于我区干旱沙地和盐碱地生长。造林成活率高,在1965年连续大旱200多天的情况下,栽在地下水位很低的沙盖黄土上的胡杨成活率达84%,盐碱地成活率95%,而其他杨树的成活率最高才40%。1962年栽植在沙盖黄土上的胡杨,现在高4.7米,胸径10厘米,从1971年起已开始结实,并萌生出许多幼树。  相似文献   

19.
脱水胁迫对梭梭和胡杨苗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IMAGING-PAM荧光仪测定了离体脱水胁迫不同时期梭梭和胡杨的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离体胁迫初期(3 h)Fv/Fm、qP和ETR轻微降低,但胡杨的降低幅度比梭梭大;而此时qN却明显增加,胡杨的增加幅度远大于梭梭.随着离体时间的延长(6、12 h),胡杨的Fv/Fm、qP和ETR明显降低,梭梭的降低幅度仍相对较小;而此时qN呈降低趋势,梭梭低于对照水平,而胡杨仍旧高于对照.这也说明遭遇不同程度胁迫时,梭梭和胡杨启动了不同的过剩光能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20.
水分是影响干旱区荒漠植被恢复和造林成败的关键因素。试验于2020年8月中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塔里木大学试验站进行,以塔里木荒漠生态关键种—胡杨2年生幼苗为试材,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研究根施不同用量聚天冬氨酸保水剂(PASA)对胡杨幼苗生长、光合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光响应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施PASA保水剂明显提高胡杨幼苗叶片和根际土壤含水量,其中根施10g/株处理下胡杨叶片与土壤含水量最高,分别高于CK(不施PASA)6.11%,483.54%。胡杨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均呈"M"变化,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_(inst))呈"L"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而根施PASA胡杨Pn, Gs, Tr, WUE_(inst)峰值,日均值均高于CK。根施PASA10g/株胡杨Pn, Gs, Tr,以及WUE_(inst)、表观量子效率(AQY)、光饱和点(LSP)、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和总生物量(TB)、气孔长度(SAL)均最高,分别高于CK 27.48%,50%,20.84%,18.99%,87.14%,88.90%,31.93%,230.54%,22.95%。明显提高了胡杨光合效率、生物量和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扩大了光照生态幅。因此,干旱区造林推荐PASA使用量为10g/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