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兴凯湖是亚太地区水乌重要迁飞区和栖息繁殖地。中俄兴凯湖国际自然保护区2005年共同开展的候乌迁徙调查数据,在春秋两季对兴凯湖迂徙水乌进行了调查,共统计到水乌79种80余万只,主要为雁鸭类,占总数量的96%以上。本文还对兴凯湖水域候乌迂徙的特点及影响鸟类迂徙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兴凯湖湿地中俄联合保护鸟类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现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记述了从50年代以来中国鹤类迁地保护的进展和现状。据统计,中国从1952年开始饲养第一只鹤,到2004年国内共饲养鹤类13种,近3000余只,饲养于近150家动物园、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等,其中11种鹤类在中国成功繁殖。同时,中国鹤类的重引入工作也在相继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最后,针对鹤类迁地保护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保护、挽救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首次应用航空调查等手段进行科学研究取得成果,1984年8月30日在北京通过鉴定。全世界仅有一千多只的丹顶鹤,大部分在我国繁殖、越冬。从1980年起,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应用航空技术进行我国第一次全面、系统的丹顶鹤调查研究,搞清了丹顶鹤在我国的分布及其数量、繁殖和越冬生态习性和栖息环境等,并发现了世界上濒危的白鹤群。为今后鹤类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也为鹤类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现状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中国动物园协会主要饲养鹤类会员单位的鹤类调查结果,目的是更好地了解中国动物园圈养鹤类的种群数量及目前会员单位鹤类饲养管理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相关需求,从而提高鹤类饲养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种群。本调查于2011年8月向中国动物园协会120家会员单位发出了调查问卷,截止到2011年10月11日共收到中国动物园协会主要饲养鹤类的56家会员单位(包括动物园、野生动物园与自然保护区)的回复(回收率为46.7%)。在回复的56家单位中共饲养鹤类12种1 836只(8只杂交鹤除外)。种群数量比1997年增加了58.4%。近一半的单位认为饲养设施处于一般水平。近80%的鹤类向游客展出,并且大部分都采用成群饲养的展出方式。有85%的单位能够实现个体识别,更多的单位选择脚环和芯片标识鹤类。在人工育雏过程中,雏鹤的腿病和由于混养引起打斗而造成的外伤是存在的主要问题。疾病是造成全国圈养鹤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由于外伤造成骨折引起的死亡。各会员单位希望今后能够开展鹤类性别鉴定、人工育雏、人工授精的培训。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提出了8项建议。  相似文献   

5.
鹤类的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现存鹤类15种,其中大多数是稀有珍贵濒临绝灭的物种。目前国内外都很重视鹤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在美国有“国际鹤类基金会”组织,专门研究和保护世界上15种鹤类。我国最近成立了“鹤类联合保护委员会”,为了拯救和保护我国所产占世界鹤类60%的9种鹤类。主要是进行鹤的保护管理、资源考察、饲养繁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对鹤类的繁殖地、越冬地、迁经的地  相似文献   

6.
世界鹤类基金会主席阿其博士一行9人于1984年10月28日参观访问东北林学院。访问期间,应东北林学院野生动物系付主任马建章付教授的邀请,阿其博博士作了题为《世界鹤类现状》的学术报告。阿其博博士在报告中概括地介绍了三方面的情况。世界濒危鹤类的研究现状:在世界现存的鹤类中有7种是濒危种。野生鹤类濒危与否,除了要确切的调查其分布范围和种群数量之外,还应该进行繁殖生物学的研究,了解鹤类的繁殖周期,进行人工孵化、饲养等。中国对鹤类的保护情况: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2011-2012年冬季中国鄱阳湖越冬鹤类的数量和分布(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中国和东亚十分重要的鹤类越冬地。我们于2011/2012冬季对在鄱阳湖越冬的鹤类进行了两次调查,分别为2011年12月18–19日和2012年2月18–19日。本次调查覆盖了整个鄱阳湖区以及邻近的赛城湖和赤湖,共计调查了85个子湖泊,记录了4种鹤类。12月份的调查计数了4577只白鹤(Grus leucogeranus)(主要在蚌湖、沙湖和大湖池)、302只白头鹤(G.monachus)、885只白枕鹤(G.vipio)和8408只灰鹤(G.grus)(主要在鄱阳湖区中部)。2月份的调查计数了3335只白鹤(主要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110只白头鹤(主要在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283只白枕鹤(86%在蚌湖)和2205只灰鹤(主要在都昌和南矶山一带)。12月份计数的白鹤数量比2月份高1000多只。由于调查期间白鹤的大中群体都集中在相邻的子湖泊,因此很难排除重复计数;在1996–2009期间多年统计的白鹤平均数量是3019只(最低为1996年的2345只,最高为2002年的4004只),因此我们估计鄱阳湖的白鹤越冬种群大约为3800–4000只。对于白鹤全球种群数量的估测有待于更多的调查和监测。我们的调查同时也显示白枕鹤种群在近年来的持续下降和灰鹤种群的增长。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变化对繁殖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和白枕鹤(G.vipio)的影响,2007和2008年夏季我们对该区域展开了全面地面调查;同时,通过解译1986、1995、2000和2005年4个不同年份的卫星影像,获取了沼泽湿地变化信息。对比1984和2008年两次全面调查结果,发现:1)丹顶鹤的数量基本稳定,维持在300只左右;而白枕鹤的数量呈现显著增加;2)两个年份中,丹顶鹤巢窝估计大抵相当,但两种鹤近90%的巢址均分布在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3)两种鹤类逐渐集中于3个分布区:抚远三角洲、挠力河和七星河中游,以及兴凯湖湿地;而不是以前的6个分布区。1986–2005年的20年间,三江平原沼泽湿地面积减少了45%。在不同经济和政策的驱动下,湿地丧失的直接原因是人类活动,将湿地逐渐转变为水田和旱地。嘟噜河和阿布沁河的鹤类消失,主要原因就是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沼泽湿地的破碎化和斑块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适宜鹤类繁殖的栖息地势必越来越少。1984–1995年间,丹顶鹤的数量呈现急剧下降;到2008年,数量基本得以恢复。这种变化主要归功于2000年以后,三江平原自然保护区体系的完善。其次,保护区的土地权属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三江、洪河、挠力河和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保护区拥有整个三江平原80%的鹤类种群。遗憾的是,在一些省级和市级保护区境内,本次调查期间,未发现有鹤类营巢繁殖。这可能与比较高的人为活动干扰有关。最后,就自然保护区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1985年4月--1991年9月,在黑龙江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环志丹顶鹤,白枕鹤,蓑羽鹤43只,回收15只。分析环志鹤类的回收信息,提供了在扎龙自然保护区繁殖的白枕鹤,丹顶鹤的越冬地点及迁徙路线的依据;本文还讨论了鹤类的捕损环志方法及影响回收率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蓑羽鹤(Anthropoiderirgo)又名闺秀鹤是世界现存1,5种鹤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鹤。为我国二级保护鸟类。主要分布于亚洲及非洲。在我国为留鸟。广泛分布于我国大部分省区。繁殖期见于新疆北部、青海省青海湖\甘肃北部、内蒙古及黑龙江省Z迁徙期见于东北南部、西北南部、华北及华中地区。越冬于我国黄河以南的广大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是蓑羽鹤重要的繁殖栖层、地在此繁殖的蓑羽鹤可达数千只,主要是在呼伦贝尔盟东部的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陈巴尔虎旗及额尔古纳旗。1997年8用笔者在呼伦贝尔盟进行水禽资源调查时在新巴尔虎左旗…  相似文献   

11.
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数量调查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野外调查以及人工驯养繁育丹顶鹤的数量统计,研究了近30 a(1981~2010年)扎龙湿地丹顶鹤种群的变动。结果表明,扎龙保护区野生丹顶鹤数量维持在300只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繁殖种群,占世界迁徙野生丹顶鹤总数的25%,而这些主要得益于扎龙保护区再建区30 a来,通过严格管护、科学研究、社区共建、环境教育及实施有效补水等一系列举措,使保护区核心区生态完整性和原始性得以保持,湿地面积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5.7%,为丹顶鹤等珍稀濒危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保护区在人工饲养繁育丹顶鹤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丹顶鹤人工驯养种群达到300多只,已成为中国丹顶鹤人工驯养繁育科学研究基地,保护区探索出的人工繁育丹顶鹤的野化途径和方法,对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的补充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龙江省兴凯湖保护区的基本特点及其有效管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兴凯湖保护区是我国东北穆棱一三江平原湿地最具代表性、保存最好、面积最大的区域,而且与俄罗斯接壤,可以说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热点区域。在当前提倡对湿地、淡水水域和海域加大保护力度的关键时刻,集中相应的人力、物力对它给予更多的关注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其基本特点、有效管理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作简要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09年3月,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对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内迁徙停歇的丹顶鹤进行观察监测,确认并用GPS定位其停歇地;通过样方法、因子测定法进行对其停歇生境进行实地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1)芦苇沼泽是丹顶鹤主选的停歇生境,占到96.4%;(2)丹顶鹤停歇地与火烧地的距离小于25 m,在火烧地边缘活动,或者停在火烧地中;(3)丹顶鹤一般会选择油井距离大于1 km处作为停歇地(100%);(4)丹顶鹤距明水面的距离较近,便于获取食物与水等;(5)频繁区对丹顶鹤影响明显。影响丹顶鹤的停歇地选择的因素既有自然因素如植被环境和明水面,也有人为因素如火烧和油井乃至道路。针对不同因素的空间分布,丹顶鹤的迁徙停歇地选择也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
A central component of successful wildlife conservation is the understanding of public perceptions toward a species. We administered an online survey to Alabama waterfowl hunters (n = 284) to examine differences in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Whooping Cranes. We investigated if these variables and/or birding specialization influenced likeliness to participate in conservation behaviors. Specialization level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conservation attitudes. Respondents with greater knowledge and favorable attitudes toward cranes were more likely to donate to a hypothetical crane conservation fund, and expert birdwatchers were more likely to belong to a birding organization than novice or intermediate birdwatchers. Our research supplements existing birding specialization literature by incorporating cognitive variables specific to Whooping Cranes.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enhancing knowledge regarding Whooping Crane conservation may be an advantageous strategy for promoting conservation and positive behaviors toward the species.  相似文献   

15.
兴凯湖秋季丹顶鹤觅食生境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顶鹤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影响丹顶鹤种群的最重要原因是生境破坏,使丹顶鹤失去了生存基础,因湿地减少及人为干扰,丹顶鹤的野外种群已经极其稀少。本研究对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秋季丹顶鹤的觅食生境进行了研究。利用样方法对丹顶鹤觅食地的植被高度、植被密度、植被盖度、水深进行了测量,得到丹顶鹤觅食生境数据。根据对野外调查数据用方差分析以及平均值比较等数学方法处理,获得丹顶鹤最佳觅食地的植被高度为60~120cm,植被盖度低于75%,植被密度低于600棵/m^2,人类干扰距离大于500m。  相似文献   

16.
28 species of parasites (8 coccidia, 6 trematodes, 1 cestode, 6 nematodes, 1 tick, 6 mallophages) were found at the Common Crane. After presenting the interconnection of parasites with different carriers as vectors, intermediate and several final hosts in the biocoenosis of Common Cranes, the results of parasitological examination of 421 samples of cranes resulted in varying parasitization at different seasons and flyways.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interprete these facts correctly. Changes of presented localities of diverted feedings and their parasitolog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control at resting places may avoid concentration of pathogens in soil, intermediate hosts and carriers.  相似文献   

17.
安徽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琳琳  顾长明 《野生动物》2012,33(3):172-175
安徽湿地资源具有面积大、类型多、分布不均、水系发达、水质差别大和生物物种丰富等特点。安徽湿地保护面临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双重压力,湖泊围垦、泥沙淤积、环境污染、过度渔猎、江湖隔绝、生物入侵、基建和城市化对湿地保护构成严重威胁。本文在详细分析安徽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湿地恢复与重建工程、完善法规、加强科研宣教、健全组织机构、建立湿地监测网络、增加资金投入等一系列全面推进安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14、2015和2016年春季鹤类迁徙期,在图牧吉保护区采用以定点观测为主,结合路线统计的方法用望远镜对保护区内的鹤类进行了观察统计,结果表明:图牧吉保护区春季灰鹤(Grus grus)在3月中下旬至4月初开始迁来,5月初至5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46. 00±7. 94) d。白鹤(Grus leucogeranus) 3月末至4月初开始陆续迁来,4月中下旬迁离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23. 33±2. 08) d。白头鹤(Grus monacha) 3月末至4月初到达图牧吉保护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陆续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36. 00±7. 94) d。白枕鹤(Grus vipio)在3月末至4月初到达图牧吉保护区,4月下旬至5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30. 00±6. 56) d。丹顶鹤(Grus japonensis)到达图牧吉保护区的时间为3月末至4月初,4月中旬离开保护区,种群平均停留时长为(14. 00±5. 66) d。保护区内的鹤主要分布在图牧吉泡子和三道泡子,偶尔会在农田发现灰鹤、白鹤和白头鹤。结合往年保护区内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对每年保护区内5种鹤类停歇期种群数量变化进行了一些分析讨论。最后针对保护区内存在一些保护不当问题,给保护区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黄河源区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以及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能力与不同环境因子的关系,本试验在黄河源区退化季节性湖泊湿地研究不同退化阶段植被特征、土壤养分变化和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状况。结果表明:在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微生物对碳源的利用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其对酯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最高,对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随退化加重呈现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土壤微生物对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和醇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改变是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随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而变化的主要原因;土壤全氮含量和植被盖度对微生物单糖/糖苷/聚合物类碳源的相对利用率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均有影响。该结果为黄河源区的季节性湖泊湿地退化监测和近自然修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