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发病情况及临诊症状 1999年 7月,我市板桥镇某专业户饲养的2000只肉鸡,发病前鸡群状况很好。 80天龄时,由于气温突然升高,鸡群开始发病死亡。先是肥大的鸡只突然倒地拍翅死亡,死后四脚朝天,第一天死鸡8只,都是体况肥大的鸡只;随后鸡群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渴欲增加,剧烈下痢,粪便呈黄绿色,体温升高,死后鸡冠呈蓝紫色。 二、病变 现场剖检死鸡8只,急性死亡者,无任何肉眼可见的变化,而大多数病死鸡可见:皮下组织、大腿肌肉、胸肌、腹膜、肠粘膜、肠系膜脂肪、胰腺、心包膜、心内膜、心冠脂肪有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2.
根据发病情况和病理变化,结合病原分离、动物试验、毒素试验、生化试验、药敏试验等,证实广西某鸡场鸡群急性死亡是由鸡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禽霍乱。  相似文献   

3.
4.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禽霍乱的病原菌。该菌为G菌,菌体粗短,呈球形或卵圓形,无芽胞,无鞭毛,无运动力。美兰染色可见菌体两端浓染。新分离的菌株多具有荚膜,但在人工培养基上易消失。我单位家属院一个体户养鸡20只,圈养一笼。第一天发现多数母鸡精神不振,不食不动。曾喂服土霉素、青霉素和链霉素,但病况未见改善。到第二天中午发现除一只公鸡尚存外,其他母鸡全部死亡。该公鸡也于  相似文献   

5.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名禽出败、禽霍乱,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传染病,近年来,本病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需引起广大养殖户的注意。本文就一鸡场发生零星急性死亡为特征的病例,通过临床剖检、细菌分离鉴  相似文献   

6.
ELISA检测鸡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选用国内外有代表性的G190、Cu和Vac三株禽霍乱弱毒株免疫鸡,用ELISA捡测鸡血清抗体滴度,探讨循环抗体的消长规律及ELISA滴度(ET)水平与保护性之间的关系。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通过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培养基的选择、培养工艺以及微生物发酵罐扩大培养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含0.1%裂解血球全血的马丁肉汤培养基适用于兔多杀性巴氏杆菌JN株二级种子液的培养,以及微生物发酵罐生产兔多杀性巴氏杆菌菌液的扩大培养。免多杀性巴氏杆菌JN株微生物发酵罐培养的优化条件:含0.1%裂解血球全血的马丁肉汤培养基pH值为7.2~7.6,二级种子接种量为2%~3%,通气量为5~6L/min,搅拌速度为100~150r/min,37℃条件下培养14~16h。  相似文献   

8.
间接血凝试验测定鸡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以超声波打碎的禽多杀性巴氏扦菌P1059致敏的醛化绵羊红细胞测定Vac禽霍乱弱毒苗免疫鸡的血清抗体滴度。结果表明间接血凝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免疫后14天,免疫鸡的血清抗体达到高峰,后逐渐降低,抗体的间接血凝滴度达免疫后的8周左右。结果证明,间接血凝滴度与对抗强毒攻击的保护作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家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1流行病学病兔和带菌兔是主要传染源,病兔的鼻液、唾液、粪、尿等带有大量病菌。本病一般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黏膜伤口而感染。不同年龄、品种的家兔均易感染本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多发,尤其在阴雨潮湿、高温高湿、气候多变的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10.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引起多种动物和禽类的巴氏杆菌病的主要病原。1782年法国的Chabert 和 Mailet(1836)首先对禽霍乱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禽露乱(Fowl cholera)这一名称。1878年 Bollinger 首次报导了由本病引起的牛及野兽的致命性的疾病。Rivolta(1877)、Perirmata(1879)、Tomssaint(1879)、Pasteur(1880)、Davaine(1880)、Gaffky(1881)、Loeffer  相似文献   

11.
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杀性巴氏杆菌(P.multocida)是引起多种畜禽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osis)的病原菌,主要引起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病或传染性肺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人被动物咬伤可感染。畜禽巴氏杆菌病的防治主要使用多杀性巴氏杆菌疫苗.目前防制巴氏杆菌病的疫苗主要有强毒灭活菌苗、弱毒菌苗和亚单位疫苗,这些疫苗在一定程度上对巴氏杆菌病的防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型多,免疫效果也不理想,有关巴氏杆菌病防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毒力因子、免疫原等进行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引起湖北省荆州市某养鸡场鸡群发生疑似禽霍乱死亡的原因,试验从该养鸡场采集病死鸡的肝脏病原,通过细菌分离鉴定、16S rDNA克隆测序分析、荚膜和脂多糖PCR分型、药敏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对病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呈革兰氏染色阴性,瑞氏染色为两极浓染的球杆菌;分离菌经荚膜和脂多糖PCR分型鉴定为荚膜B型、脂多糖L2型,将其命名为JZ-B-1;JZ-B-1菌株与巴氏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以上,在系统进化树中分别与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和多杀性巴氏杆菌败血亚种处于同一分支上,属多杀性巴氏杆菌败血亚种;菌株JZ-B-1对哌拉西林、羧苄西林和青霉素有耐药性,对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头孢拉定、头孢唑林、头孢哌酮、头孢曲松、氨苄西林、四环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氯霉素、呋喃唑酮、万古霉素、氧氟沙星、诺氧沙星、麦迪霉素高度敏感。说明从病死鸡中分离的菌株为荚膜B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属败血亚种,丰富了鸡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生物学亚型,对湖北地区巴氏杆菌病的防控和细菌耐药性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应用自然弱毒“1010”株包被ELISA板,以间接法检测鸡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该方法简便,特异性强,比琼扩法敏感近千倍,与ND、IB等12种血清不发生交叉反应.在野外样本的调查中,鸡群自然感染率为43.1%.人工免疫鸡ET值在900以上时能耐受3个最小致死量强毒的攻击.用这种方法仅需检测一个稀释度即可知道血样的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鸡体内分离到16株细菌,经鉴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毒力试验和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多杀性巴氏杆菌致病性较强,大肠杆菌致病性稍弱,2菌混合感染致病性最强;恩诺沙星、单诺沙星和头孢氨苄西林对两种菌均为高敏,其余药物为中敏或不敏感。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江苏省泰州地区鸡病的病原,从而指导临床高效用药,有效控制病情,对泰州市两个鸡场病死鸡进行了细菌分离,通过镜检、特性培养和生化试验对分离菌进行了鉴定,采用攻菌试验验证其致病性,从两个养殖场各获得一株致病菌,并进行了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从两个养殖场分离所得的细菌均为鸡多杀性巴氏杆菌,两株分离菌对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氟苯尼考等多数抗菌药高度敏感,对红霉素、四环素、甲氧苄啶(TMP)均不敏感,对庆大霉素、强力霉素、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敏感性两菌株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6.
氟苯尼考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试管肉汤两倍稀释法测定氟苯尼考和氯霉素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然后对实验性鸡多杀性巴杆菌感染进行内服或肌注给药3d(每天2次)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氯霉素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是0.5和1.0μg/mL。以20、40、80mg/kgBW氟苯尼考和40mg/kgBW氯霉素的剂量给鸡内服给药后,对鸡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的治愈率分别为93.3%、100%、100%及70%;相同剂量肌注给药的治愈率分别为86.7%、100%、100%和83.3%,而感染对照组的死亡率为90.0%。  相似文献   

17.
18.
多年来,多杀性巴氏杆菌的血清学分类采用了各种方法。早期的分类是 Little 和 Ly-On 1943年以一种凝集试验为基础的分类法和 Roberts 1947年以一种老鼠被动保护试验为基础的分类法。1958年 Carter 建立了间接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兽医学报》2016,(11):1990-1996
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Pasteurella multocida toxin,PMT)是一种由D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分泌的毒素蛋白,作为猪萎缩性鼻炎的主要致病因子而备受关注。PMT作为一种有丝分裂原,通过细胞内多条信号通路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PMT可分为N端和C端两大结构域,N端被认为与受体结合以及跨膜转运有关,C端具有催化活性。近年来,也有人认为PMT与致癌因素有关。随着PMT研究的深入,PMT疫苗也正成为研究的一个热点。本研究就PMT胞内活性、结构与功能等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