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长江流域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发掘可供湖北省小麦育种利用的优异遗传资源,以长江流域的477份小麦地方品种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表现进行考察和分析,并对不同生态区之间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植株总体偏高,平均为122.10 cm,变幅为67~160 cm,变异系数达15.14%;小穗数较少,平均为19个,变幅为11~28个,变异系数为14.13%;穗粒数平均为34粒,变幅为7~62粒,变异系数为25.25%,部分材料穗粒数较多,大于60粒;播种到抽穗平均156 d,变幅为140~175 d,变异系数为4.16%;千粒重水平中等,平均为37.12 g,变幅为15.72~57.66 g,变异系数达21.56%.从这些地方品种中可筛选出一些单一农艺性状优良的材料.多重比较结果表明,7个生态区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间,主穗长、主穗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差异不显著,其余性状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2.
2006-2018年北京市审定冬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了解北京市冬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北京市冬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对2006-2018年北京市审定的49个小麦品种进行了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审定的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平均每年增长63.11 kg·hm-2;穗粒数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他农艺性状均呈下降趋势。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株高;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偏相关均为正值,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株高,3个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偏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大小顺序为:穗粒数>穗数>千粒重;审定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均高于中筋小麦品质分类标准,有7个小麦品种达到强筋标准,有 51.02%小麦品种的面团稳定时间低于中筋小麦品质分类标准,故下一步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性作为提高小麦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审定的小麦品种中,只有中麦12兼抗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3种病害,京冬17等9个品种兼抗条锈病和叶锈病,农大413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中麦1197兼抗叶锈病和白粉病。由此可见,北京市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应在保持适宜单位面积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同时进一步引进新的抗病、优质种质资源,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中国生产上糯小麦品种的主要性状及其演化规律,以2005-2022年已经审定的44个糯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的生育期变异系数分别为19.75%和4.03%,其余四个被测性状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依次为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产量的变异系数均大于20%。(2)春性品种和冬性品种4个品质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容重>支链淀粉含量,除紫糯麦1号外,其余糯小麦品种的支链淀粉含量均≥97%。(3)通过聚类分析,将44个糯小麦品种分为3大类,Ⅰ类包含28个品种,占总数的64%,产量和品质中等;Ⅱ类包含11个品种,占总数的25%,具有较高产量和品质;Ⅲ类含5个品种,占总数的11%,产量和品质偏低。  相似文献   

4.
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的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小麦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采用多样性指数分析了67份四川小麦地方品种6个农艺性状和36个品质性状的多样性。结果表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差异不大,为2.000~2.064。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较大,其中氨基酸含量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354~2.068之间,其余品质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1.668~2.390。由此说明,四川小麦地方品种在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方面都存在较为广泛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进一步拓宽小麦育种基因资源,对94份圆锥小麦地方品种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总体植株偏高,分蘖力强,成穗率适中,小穗密度中等,小穗数和穗粒数较多,千粒重较低,生育期较长.在株高、分蘖数、有效穗数、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等性状上供试材料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植株高度与多小穗关系密切,而千粒重更多受生育期的影响.不同地区来源的材料间农艺性状出现较大差异.主成分分析发现,6个主成分可提供91.02%的信息量,其中以小穗因子的贡献率最高(31.75%).本研究认为,多小穗数和多穗粒数是圆锥小麦地方品种最突出的优良性状,可做为小麦育种的重要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了解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以117份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为材料进行13个农艺性状和2个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冬小麦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变异: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54%~52.41%,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812~2.656。15个性状变异系数按大小排列依次为:不育小穗数(52.41%)>有效分蘖数(34.98%)>总分蘖数(31.25%)>穗粒重(29.52%)>旗叶长度(23.57%)>千粒重(18.28%)>穗粒数(17.94%)>株高(15.15%)>旗叶宽度(14.29%)>小穗粒数(12.62%)>穗长(12.39%)>每穗小穗数(11.93%)>小穗着生密度(11.55%)>湿面筋含量(7.67%)>蛋白质含量(6.54%)。性状间简单相关分析中有24对性状相关极显著,其中旗叶长度、旗叶宽度、株高、分蘖数、有效分蘖数等性状与穗长、小穗粒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以及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都有较大的相关性。聚类分析将参试的117份资源聚为6类。  相似文献   

7.
春小麦品种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春小麦育种中品种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选取国内外43个春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根据株高、主茎穗长、主茎穗小穗数、单株有效穗数、主茎穗粒数、抽穗期、散粉期、成熟期、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千粒重11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1个农艺性状简化为彼此互不相关的5个主成分,即籽粒产量因子、成熟因子、有效穗数因子、穗长因子和千粒重因子,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90.05%。利用这5个主成分因子进行系统聚类,将43个春小麦品种划分为7大类群,其中第4类群的品种综合产量性状好。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近年育成小麦品种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给四川小麦新品种培育和生产提供参考,统计了2008-2018年四川省审定的100个小麦品种的6个农艺性状和8个品质性状,并对其性状变化规律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8年四川省审定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平均每年提高22.0kg·hm^-2;产量三要素中,穗数和粒重呈下降趋势,穗粒数呈上升趋势。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36d,株高呈上升趋势,但变化不明显。高产品种的穗数较多,千粒重较高,增加穗粒数可能是进一步提高产量潜力的关键。近年审定品种的粗蛋白含量和沉降值相对较高,但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等指标相对较低;同一品种多个品质指标间强、中、弱筋层次交错。总体来看,四川省小麦高产优质育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穗数接近350×10^4·hm^-2、穗粒数44粒、千粒重45g以上的多穗型品种可能更适合四川气候和生产条件;相同品种的多个品质指标间不协调,总体较差,品质遗传改良研究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9.
波兰小麦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发掘可供普通小麦育种利用的优异基因资源,考察了来自21个国家的58份波兰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波兰小麦农艺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植株高大、分蘖力强、小穗数多和千粒重偏低等特点.穗粒数与穗粒重、株高与千粒重、穗长及小穗数与穗密度的简单相关和偏相关均极显著,而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与千粒重仅偏相关极显著.主成分分析将波兰小麦8个主要农艺性状简化为5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94.28%,以穗型因子的贡献率最高,达到35.12 %.供试材料在遗传距离0.67水平上可聚为四个大类,可区分为矮秆长穗少粒型、密穗多粒小粒型、粒多粒重型和高秆少穗少粒型等四种类型,同时注意到聚类结果与其地理来源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0.
部分印度小麦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及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我国小麦育种提供新的优良种质资源,对引进的21份印度小麦种质材料的农艺性状与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进行了调查,并对农艺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大多数为春性中熟不耐冻材料,籽粒大多为硬质且较饱满。株高小于80cm的材料有1份(DBW-14),单株穗数为15~30个的材料有18份,穗长在11~12.5cm间的材料有3份(LOK-I、RAJ-L1037和QW-273),小穗数大于30个的材料有10份,穗粒数大于45粒的材料有5份,千粒重高于40g的材料有14份。成株期对混合条锈菌种表现免疫的材料有3份(HUW234、DBW-16和HD2932),表现高抗的材料有5份。通过聚类分析将包括两个对照品种小偃22和西农979在内的23份供试材料按农艺性状综合评价值分为4类。第一类材料株高、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偏高,单株穗数和穗长中等;第二类材料株高、单株穗数和穗粒数较高,穗子较长,千粒重中等,小穗数偏低;第三类材料穗粒数和千粒重偏高,株高、单株穗数、穗长和小穗数偏低;第四类材料千粒重较高,株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中等,单株穗数与穗长偏低。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玉米杂交种主要生物性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南地区主要玉米杂交种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和子粒性状进行了分析,初步总结出该区大多数玉米杂交种株高、穗位、叶片数、穗长、穗行数、穗粒数、出籽率和千粒重等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主要分布区间和变异系数,并对株型、子粒形状和颜色等典型质量性状进行了调查,为今后玉米科研、推广和利用提供了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利用未经选择的大豆F3、F4世代为试材,研究大豆粒茎比的遗传及与相关性状的关系,明确粒茎比的遗传规律、选择效果和它在产量选择中的作用,探索在哈尔滨生态条件下,适合的大豆粒茎比类型,为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大豆粒茎比于F3、F4代呈明显分离,各组合单株粒茎比的次数分布呈为单峰曲线,呈正态分布;大豆粒茎比的遗传是以加性为主的数量性状,早期世代遗传力低,不易选择,随着世代增加,遗传力增大,可在F4代和以后世代进行选择;大豆亲本粒茎比的中亲值与F3、F4代粒茎比的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中亲值可做为大豆杂交育种中亲本选配的一个指标;大豆粒茎比与植株高度、主茎节数、分支数、分支荚数、生物产量、收获重、茎重呈负相关,与主茎荚数、株粒数、百粒重呈正相关,长叶型株系粒茎比高于园叶型株系粒茎比;有限类型株系高于亚有限类型,说明随着进化程度提高大豆粒茎比值有提高的趋势;大豆粒茎比与单株产量的关系较复杂,在一定范围内大豆粒茎比值的提高产量会提高,超过一定的范围,产量会有所降低。说明在一定生态条件下,都有一定的适应大豆粒茎比类型,粒茎比大小反应了一定生态条件下所形成的生态类型。在哈尔滨田间条件下,大豆粒茎比值在0.9左右的品种类型,可望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18个黄淮海地区推广冬小麦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小麦育种中种质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信息参考,利用78对核心SSR引物对参试的18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基因组扫描,并通过ntsys 2.11软件对其4个农艺性状、5个品质指标和SSR标记进行了聚类分析。78对引物在18个品种中扩增出268条多态性带,每个引物2~9条,平均3.44条。18个品种可分为2大类群,第Ⅰ类包括13个品种,第Ⅱ类包括5个品种。第II类的农艺和品质指标都比第Ⅰ类高,其中面团稳定时间与第Ⅱ类差异明显,平均为13.2min。聚类结果和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吻合。18个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5~0.86,平均为0.67。参试小麦品种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但差异较小,遗传基础狭窄。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时期喷施多效唑对大豆农艺及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吉育88为材料,研究了在V4、V7、V10、V13时期喷施多效唑对大豆农艺性状及生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多效唑能增加大豆叶片SPAD值和光合速率,减小三出复叶的叶面积;通过对节间的控制,降低了植株高度;且显著影响产量,4个喷施时期中,在V10期喷施多效唑显著增产9.9%,V4、V7时期喷施与对照产量差异不显著,V1...  相似文献   

15.
棉花新品种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综合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不同生态点条件下,棉花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之间有明显的差异。纤维品质中以麦克隆值的变异最大,产量性状中以单株成铃的变异最大。通过分析,在不同生态点下建立了纤维品质与籽棉产量的线性回归模型(Y=-2488.2380 36.4393X1 19.0355X2-6.9988X3-14.8041X4 0.1763X5)和产量性状构成因素与籽棉产量的线性回归模型(Y=-362.2510—1.7261X1 44.5081X2 22.5925X3-70.6397X4 18.7370X5),以揭示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转bar基因水稻恢复系的生理性状和农艺性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杂交将转bar基因水稻亲本(Gulfmont、Bengal Hu-10和Cypress PB-6)中的bar基因转发转移到恢复系测64、明恢63和特青中,培育出6个抗除草剂(Liberty)的同型恢复系测64-B(G)、测64-B(C)、特青-B(C)、明恢63-B(G)和明恢63-B(C)。抗除草剂同型恢复系的大部分生理性状和主要农艺性状与原恢复系接近。将同型恢复系与不育系杂交,选配出8个抗除草剂三系杂交组合和2个抗除草剂两系杂交组合,抗除草剂组合能保持或略高于原组合的产量水平,利用这项技术有望解决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出现的纯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油菜无融合生殖材料AMR—1的农艺性状及无融合生殖特性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1)AMR—1的农艺性状与母本甘蓝型油菜S45相似,与父本蓝花子差异较大。(2)AMR—1(F6)9个株系平均不育株率为14.1%,最高26.1%;20株不育株平均座果率为17.1%,最高47.0%;无融合平均结籽率11.1%,最高达64.6%。(3)AMR—1(F7)7个株系平均不育株率为53.9%,最高达39.7%;无融合平均结籽率为24.1%,最高达59.3%。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对商薯 8 号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4(60 000 株 /hm2 )处理的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最高,与 T1(37 500 株/hm2 )相比,150 d 时 T4 处理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显著增加 16.14%。 T4 处理的鲜薯干物率明显高于其他 3 个处理。T1 处理的单株薯重、单株最大薯重、单株蔓重显著高于 T2(45 000 株 /hm2 )、T3(52 500 株/hm2 )和 T4 处理,T2 处理的 T/R 值显著高于 T3、T4 处理。T3 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最 高。生产上选择 52 500 株/hm2 的栽培密度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 8 号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密度对不同株型的玉米农艺、根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22  
Density is the key factor of maize high-yield cultivation.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on agricultural characters,root system characters and yield were studied using different maize plant type semi-compact maize Jinhai 5,compact maize Zhengdan 958.The result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density,plant height was increased,stem diameter and ear diameter was decreased,ear was shorten,rare top length,No.of ear nod,ear height was increased,brace root number and total root number was decreased,the rate of root dry weight was increased within farming layers,population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was increased and plant dry matter accumulation presented the opposite trend,ear linage,kernels per ear,100-kernels weight,double-ear rate,plant yield was decreased,yield was increased and decreased successively.The 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density of Jinhai 5 was Y=-625.67x2+9 044.5x-18 530,optimal plant density was 7.0×104-7.5×104 plants/ha,the relation between yield and density of Zhengdan 958 was Y=-375.67x2+6 410x-13 043,optimal plant density was 8.5×104-9.0×104 plants/ha.Analysis revealed the number of brace roots and total roots could be used as an indicator for plant dry weight and yie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