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 ,采用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 ,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有害物质的含量 ,生产出符合市场要求的无公害茶叶。通过近几年对豫南山区部分茶园、茶农的考察 ,提出了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和茶园管理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来栽培茶叶,能够对茶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农药残留量等进行有效控制,保障无公害茶叶的绿色性与生态性。基于此,主要从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选择、栽培技术、茶园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4个方面对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在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过程中,因肥料使用不当,部分地区出现土壤污染,导致有害物质在茶叶产品中少许残留,危害广大茶叶消费者的人体健康,并也妨碍了茶叶的出口。因此,防止污染、消除公害,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已成为当前茶叶经营的必由之路。1、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条件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茶园环境空气质量、土壤环境质量和茶园灌溉水均应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标准。新建茶园应选择  相似文献   

4.
无公害茶园的建立及其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有害物质的含量。通过对山东部分茶园、茶农的考察,对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立和茶园管理提出几项必要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农业部发布的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T 5018-2001),无公害茶园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尽可能施用复合微生物肥,生产无公害茶叶,维持茶园可持续发展.本站现有茶园面积100 hm2,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实施无公害管理,2003年荣获无公害茶园生产基地认证,2004年荣获中国茶叶协会茶叶科技示范基地.为寻求新型无公害、适合本地茶树品种生长的优质高效肥料,进行了茶树施用BM复合微生物肥肥效试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 ,农产品逐步向生态、安全、环保食品方向发展 ,以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广西先锋农场茶叶分场大青山、五里桥位于龙州县彬桥乡境内 ,茶园基地海拔高度600~700m ,总面积1085亩。通过加强无公害茶园生产管理 ,目前 ,这2个茶叶分场已建设成为生产有机产品示范基地 ,于2003年10月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现将该生产基地的自然环境、有机茶生产主要做法及质量状况介绍如下。1基地自然环境1.1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大青山、五里桥有机茶生产基地 ,位于广西龙州县彬桥乡。海拔高度在600…  相似文献   

7.
原生态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阐述了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含义及其生产基地的条件,从茶树种植、茶园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与采摘等方面总结了原生态无公害茶叶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鹤峰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湖北省鹤峰县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规程,包括茶园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采摘等方面内容,以为把鹤峰县建成国内一流和国际无公害的茶叶生产基地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解决从“土地到餐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通过“公司+基地”方式,在茶叶的种植、加工各环节采用规范化技术;探讨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生产质量安全产品技术,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杭州市主要茶叶生产基地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无公害食品茶叶产地环境标准,运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对杭州市主要茶叶生产基地大气、水质和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杭州市茶叶生产基地的4项大气质量指标、8项灌溉水质量指标和6项土壤质量指标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要求,关键控制因子平均含量在标准限量值的1/2以下。按分级标准杭州市茶叶产地环境质量属清洁安全型,完全符合并能满足无公害茶叶生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农药、肥料安全使用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向社会提供高品质、无污染的茶叶及茶制品,是促进茶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适应市场需求趋势、推动茶叶生产、贸易和消费必需的重大战略举措.它对提高茶叶品位和整个产业效益将发挥极大的促进作用.从事无公害茶叶生产的基地,就技术层面而论,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和广西区有关生产标准.建立起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储运、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根据现有的实施经验其主要关键技术就是生产基地的农药、肥料安全使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2.
第十六届中国重庆都市旅游节、永川分会场暨首届重庆永川(朱沱)龙眼节开幕式在永川区朱沱镇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共重庆市永川区委宣传部、重庆市永川区农委、重庆市永川区旅游局、重庆市永川区科委、重庆市永川区科协、中共永川区朱沱镇委员会和永川区朱沱镇人民政府主办,重庆皇辰集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协办。  相似文献   

13.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叶是婺源传统的特色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4.
无公害茶园建设是提高茶叶质量的重要措施,对茶叶产业的长期发展具有很大作用。本文主要对旌族无公害茶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种植现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措施,同时介绍了茶叶加工要求,解决了无公害茶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为茶叶的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提供基础保障,为梵净山茶叶生产区无公害及有机茶叶生产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对梵净山茶叶生产基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地质特征和土壤质量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梵净山茶区地理环境、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优势明显,茶园土壤和茶叶中微量元素丰富,铜、铅、砷、铬等有害金属元素含量低于国家有机(天然)茶生产加工技术规定的标准,有机磷和有机硫等农药残留没有检出。梵净山茶叶生产基地区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宜开发生产无公害茶及有机茶。  相似文献   

16.
借助卫星图谱解析,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在福建省四大茶叶优势片区8个地市茶叶生产基地采集107个土壤样品,用原子吸收法和原子荧光法对土壤中的铜、铬、铅、镉、汞、砷等污染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茶园土壤环境以黄、红壤为主,偏酸性。全省适宜发展有机茶生产、绿色食品茶叶种植、无公害茶叶生产等农业"三品"的基地分别为42.1%、86.9%、92.5%,基地的主要污染元素分别为汞(Hg)、铅(Pb)、镉(Cd)。从福建省茶叶农业"三品"发展现状来看,有机茶生产基地认证相对滞后,只认证了1.1%,无公害食品茶叶认证相对较快,已认证了29.3%。福建省茶叶生产基地认证面积达到可认证面积的44.5%,为进一步提升福建茶叶的竞争优势,应着力加大有机茶认证步伐,以提高茶叶产品的出口份额和创汇水平。  相似文献   

17.
干旱胁迫对不同茶树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试验通过对重庆市茶叶研究所基地种植的4个茶叶品种在干旱胁迫下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茶树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几项生理指标变化趋势一致,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增加,且与胁迫的时间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梁雨珍 《吉林农业》2014,(21):35-36
为使三江茶产区进一步成为无公害优质产茶基地,本文从茶园建设、良种选择、合理施肥、适当修剪及病虫害防治的角度,阐述了无公害茶叶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县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目前全县共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7个,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开发规模达到45万亩.基地遍布我县所有的乡镇及72%的村,涵盖生猪、肉羊、鸡蛋、蔬菜、豆类、玉米、薯类、魔芋、茶叶、食用菌、板栗等十二大类16个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了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县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今后3年,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将以蔬菜、水果、茶叶为重点,继续抓点带面、整体推进,把好农业投入品管理、生产过程监控和市场准入3个关口,再创建40个无公害生产示范基地县,到2005年,基本实现蔬菜、水果、茶叶等鲜食农产品无公害生产的目标。为此,计划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