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87年在宁夏南部半干早地区引入籽粒苋试种,经过4年试验研究结果证明:籽粒苋抗旱、耐瘠性能突出,能适应引种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健壮,家畜喜食,尤其是养猪的好饲料。当年春播即能开花结实,平均亩产鲜草4472kg,最高亩产达7750kg;亩产籽104kg。故籽粒苋适合黄土高原干早、半干旱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试验筛选出41份适宜固原地区种植或利用的优良麦类材料,中引种总数5.68%。其中小麦25份,占引种小麦4.6%,大麦14份,占引种大麦4.3%,小黑麦2份,占引种小黑麦28.6%。  相似文献   

3.
宁南半干旱山区雨水资源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宁南半干旱山区固原上黄试区土地利用现状和相关雨水集蓄资料,计算了试区雨水资源潜力,并对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1)试区雨水资源最大理论潜力为3211420m^3,就地利用、异地利用和叠加利用三种利用方式的理论潜力比例分别为28.73%、15.83%和55.44%。(2)试区雨水资源可实现潜力量为3086185m^3,占试区雨水资源理论潜力的96.07%。(3)目前试区雨水资源现实潜力为需水总量为1872302m^3,占可实现供水量的60.67%。从试区雨水资源的可实现潜力来看,还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应适当地扩大雨水资源利用规模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宁南山区不同建设年限梯田土壤肥力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夏项目区6个重点小流域坡改梯工程实施后不同建设年限的梯田土壤肥力进行了为期4年的定点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坡改梯初期土壤肥力与修建前相比有所降低,经过3~5年的合理培肥和土壤肥力的逐步恢复,不同建设年限梯田土壤肥力的年度变化大体上呈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在梯田修建第5~7年土壤肥力各项指标达到最高,但修建第8年时土壤肥力出现了下降趋势。建议政府相关部门继续加大梯田建设力度,重视梯田修建后的培肥与改良,为宁南山区作物高产、稳产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宁南山区地膜玉米隔沟灌溉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隔沟灌溉技术是一项新型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国内外都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和推广,但在宁南山区尚没有推广应用的报道.2004年“北方半干旱集雨补灌旱作区(宁夏彭阳)节水农业技术体系集成与示范”课题引进该项技术,在宁夏彭阳王洼示范区进行了地膜玉米隔沟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隔沟灌与全灌相比,产量相近,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12.44%,但用水量只有全灌的一半;与不灌溉相比,经济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加了38.24%和38.65%.  相似文献   

6.
宁南山区坡改梯作物产量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宁夏项目区6个重点小流域实施坡改梯工程后不同年限的作物产量进行了为期4年的跟踪监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限梯田小麦产量、玉米产量和马铃薯产量均以5年以上梯田最高,其次为3~5年梯田,与坡耕地相比,水平梯田修建3年后能够达到增产效果,5年以上的梯田增产效果更为明显;梯田修建初期,种植小麦和玉米均会出现减产现象,但种植马铃薯不会减产,在配套相应的培肥措施的条件下,修建当年种植马铃薯就能达到增产效果,因此马铃薯可作为宁南山区水平梯田修建初期种植的先锋作物。  相似文献   

7.
宁南山区高效果园建设技术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在总结近年来试验研究和调查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宁南山区高效果园建设的技术措施:即选用名优品种,采用无病毒苗木建园;壕沟栽植;合理密植;覆盖地膜;嫁接改良;节水灌溉和分区发展。应用上述科学技术,高效果园建设前景乐观。认为,宁南山区各地、县领导将发展果树生产,开发果品经济作为发展贫困山区经济的战略设想,不仅是可行的,也是可能的。最后提出了在宁南山区建立梨、苹果、仁用杏三大果品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宁南山区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中期以前宁南山区水土流失轻微,明朝中期以后,由于人口增加,大量垦荒扩种,砍伐森林,多兴马牧,致使土壤侵蚀开始加速。新中国成立以后,宁南山区水土流失治理走过了起步时期、初步发展时期、工程建设为主治理时期、发展时期、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初步形成时期、快速发展时期6个阶段,总体上走了一条治理→毁坏→治理的循环之路。进入21世纪,宁南山区水土流失治理进入快速稳定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宁南山区水土保持造林优化培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南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中,造林按梁峁顶部、陡坡地、沟壑、缓坡滩地等不同立地条件实行不同的优化培植模式,适地适树,混交造林,高标准整地,加强管理,有效提高了成活率和保存率,提高了林木生长量,增加了植被覆盖度。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宁南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所做出的“全区封山禁牧”、“三年完成退耕还林草任务,并实现宁南山区由以农为主到以牧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县域经济”,“少生快富工程”等决定的重大战略举措,分析和提出了宁南山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指出水资源的相对不足而又严重流失,是宁南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是宁南山区长期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宁南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彭堡镇红梅杏经济林降雨集流渗灌系统的雨水收集能力,明确当地红梅杏经济林降雨分配特征,为降雨集流的定量研究和该地区集雨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当地红梅杏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观测的方法,以天然降雨和人工模拟降雨相结合的方式,对红梅杏降雨集流过程进行观测与模拟。[结果] 2019年7—9月在彭堡红梅杏基地观测到的总计19场降雨数据,天然降雨中5 mm以下的降雨次数占到天然降雨总次数的83.3%,天然降雨与人工模拟降雨的相似系数为0.91,总体的集流率为61.29%,渗灌系统截留率为27.12%,林冠截留率为11.95%。[结论]试验地小降雨频率大,两种降雨方式具有较高相似性,降雨集流渗灌系统集流效率高,渗灌系统的集流量与降雨量成线性关系(R~2=0.995 5),集流率与降雨量成对数关系(R~2=0.693 9)。  相似文献   

12.
宁南干旱山区春小麦氮、磷施肥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研究了试区3种不同立地农田生态系统春小麦N、P施肥效应方程,建立起不同适宜性的施肥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了N、P肥的主效应和交互效应,计算出不同农田的最佳施肥量,以低位梯田为例,计算出不同产量下N、P肥的用量及最适配比。  相似文献   

13.
本着推动GIS在宁南山区水土保持中的应用,以及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的要求,研究以MapInfo为开发平台,MapBasic为二次开发语言,对宁夏退耕还林还草管理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图形处理显示,构建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系统。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的存储、处理、查询和分析功能,为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显示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管理系统的开发方法简单易行,系统可操作性强,它的建成将对宁南山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决策、管理起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引进鲜食葡萄品种贵妃玫瑰在天水市麦积区栽培,结果后通过连续3 a观察、评价,贵妃玫瑰表现为早熟、丰产、稳产、抗病,具有玫瑰香味,易栽培管理。根据品种特点,从定植及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水肥管理和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方面总结了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5.
宁南山区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土壤环境效应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通过对宁南山区采取不同恢复措施的土壤水分、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平均含水量最高的是农田18.61%,其次为林地16.73%、人工草地9.95%,最小的为天然草地9.20%;土壤总孔隙度、土壤碱解氮排列顺序为林地〉农田〉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土壤毛管孔隙度、土壤速效磷平均含量排列顺序为人工草地〉林地〉农田〉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灌木林地〉农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土壤速效钾的平均含量为天然草地〉农田〉人工草地〉灌木林地。土壤尿酶含量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土壤蔗糖酶、多酚氧化酶的含量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林地;过氧化氢氧化酶的含量为人工草地〉天然草地=农田〉林地。  相似文献   

16.
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抗旱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年降水量仅为300~500mm地区的抗旱造林中,集成现有的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为半干旱退化山区人工营造水土保持林、薪炭林、饲料林、用材林、水源涵养林等的植被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7.
宁南山区水土保持工程固沟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山区经过多年的沟壑治理实践,总结出了一条适合本地区的水土保持工程固沟模式,即在干、支沟口建坝拦泥蓄水,支毛沟修筑小型水保拦蓄工程,沟头修建防护工程,沟坡整地,实施造林种草和封育自我修复等综合措施。水土保持工程固沟模式主要是实施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包括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是以沟壑为治理对象,按照因地制宜、因水治水、因害设防的原则,绿化沟道,拦截径流,防止沟头延伸、沟底下切、沟岸扩张,以达到蓄洪减沙、变害为利、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目的,取得了显著效益,适宜在同类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宁南半干旱山区雨水资源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了宁南半干旱山区上黄示范区的雨水就地利用和径流资源量雨水就地入渗集蓄量95.23×104m3,占雨水资源理论潜力29.65%。雨水径流资源量为15.85×104m3,占雨水资源理论潜力的5.85%,而目前示范区对降雨径流的集蓄能力仅为径流资源总量的17.35%,开发潜力较大。开展了多年的雨水资源就地利用和异地利用技术系统研究,总结出了适宜本地区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9.
宁南山区水土流失的特征与防治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南部山区现有水土流失面积7835 km2,区内土壤侵蚀类型多样、土壤侵蚀强度大、治理难度大,水土流失危害严重。针对当前存在的治理任务艰巨、投入不足等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坚持科学发展观,使水土保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统筹规划,分区治理,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重点防治工程建设;充分依靠科技支撑,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质量和效益;依法行政,强化监督执法,加强预防保护;完善监测预报评价体系;加强综合协调,强化水土保持社会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20.
宁南山区十年九旱 ,水资源十分匮乏。 1995年以来开始进行集雨水窖节水微灌工程建设 ,经过试验示范和科学筛选 ,确定了适应宁南山区实际的酒瓶式及盖碗式两种主要集雨水窖类型。群众在实践中树立了存水如存粮 ,存水如存钱的观念。实践证明 ,集雨微灌工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水保型旱作农业 ,提高了雨水资源利用率 ,效益显著 ,具有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