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涕灭威及其有毒代谢产物对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直接吸收法测定了土壤呼吸强度,比较了涕灭威及其亚砜和砜浓度分别为0、1、10、50mg·kg-1时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分别在第2、5、7、10、12、15、17、20d测定了土壤的呼吸量。结果表明,涕灭威及其有毒代谢产物涕灭威砜均能抑制土壤呼吸作用,涕灭威亚砜对土壤呼吸具有促进作用。在涕灭威3种不同的浓度处理中,浓度为50mg·kg-1时,对土壤呼吸的抑制作用较强。在3种不同浓度的涕灭威亚砜处理中,浓度为10mg·kg-1时,涕灭威亚砜对土壤释放CO2总量的影响作用较明显。涕灭威砜3种不同浓度处理之间差异较小。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对土壤呼吸的影响均大于涕灭威,其中涕灭威砜具有明显抑制土壤呼吸的作用。由F值检验和LSR分析可知,涕灭威及其代谢产物明显影响了土壤微生物活性。高浓度涕灭威及其代谢产物对土壤微生物危害性较大,为评价该农药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水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对甘薯从溶液中吸收涕灭威的影响。结果显示,SDBS对甘薯吸收涕灭威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SDBS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25d生长动态试验表明,SDBS是一直影响着甘薯对涕灭威的吸收(每个时间点的浓度都低于对照点的浓度)。甘薯对涕灭威的吸收呈线性增长规律(相关系数大于0.85),SDBS浓度越大,线性方程的斜率k就越小。  相似文献   

3.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白菜中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大白菜中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灭多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结果表明,在萃取过程中,甲醇+二氯甲烷的比例对涕灭威砜回收率的影响很大,分别用(1+99)、(2+98)、(3+97)、(4+96)、(5+95)比例的萃取液对样品进行处理,当甲醇+二氯甲烷的比例为(3+97)时涕灭威砜回收率最大,达到96.5%,当萃取液比例为(1+99)时,回收率最小,不到40%,而对其它6种农药回收率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正>涕灭威又名神农丹,是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杀螨、杀线虫剂,属于高毒农药,禁止蔬菜、果树、茶叶、中草药材上使用。涕灭威施用后能够很快氧化成为仍具生物活性的涕灭威亚砜和涕灭威砜。目前农业检测部门主要使用《NY/T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的测定》中液相色谱  相似文献   

5.
为认识涕灭威在甘薯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分别在河北和山东进行了涕灭威在甘薯上的为期2年田间残留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涕灭威在甘薯和土壤中的消解较为缓慢,涕灭威在甘薯块、植株和土壤上的半衰期分别为6.26~17.09 d、1.77~4.82 d和4.71~7.19 d.当涕灭威施用量分别为1 875和3 750 g·hm^-2(有效成分)时,收获期甘薯块大部分未检出涕灭威(<0.006 mg·kg^-1),检出涕灭威残留最高值为0.008 mg·kg^-1;甘薯植株中全部检出涕灭威,最高值为0.077 mg·kg^-1;部分土壤中未检出涕灭威(<0.004 mg·kg^-1),检出样品涕灭威残留最高值为0.034 mg·kg^-1.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同时测定枸杞中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灭多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克百威、抗蚜威、甲萘威8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方法.枸杞样品经乙腈提取,Carbon/NH2小柱净化,C18柱分离后,在电喷雾正离子化模式下,于三重四极杆质谱仪上以多反应监测方式测定.结果表明:8种农药...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现有标准基础上,改变定容溶液和流动相溶剂梯度的时间和比例,优化了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测定蔬菜中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灭多威、涕灭威、克百威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用外标法定量分析,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0.9985~0.9994,平均回收率为93.6 %~100.9 %,保留时间提前8.5 min.这说明优化后方法分析快速、分离效果好、回收率与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室中采用离心方法获取土壤溶液,研究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涕灭威在土壤和土壤溶液中的降解,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腐植酸(HA)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涕灭威的降解过程可以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SDBS可以加速涕灭威在土壤和土壤溶液中的降解,一级反应动力学常数K值随着SDBS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对HA来说,在土壤中,当HA的浓度范围在1.0~10g·kg-1时,对涕灭威的降解起促进作用,当HA浓度达到20g·kg-1时就产生抑制。总的来说,K随着HA浓度的增加而降低。1.0~20g·kg-1的HA对土壤溶液中涕灭威的降解是起到促进作用。当土壤中HA浓度在1.0~10g·kg-1时K值随着HA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当HA浓度达到20g·kg-1时,K开始减小。通过比较土壤和土壤溶液中涕灭威的降解速率常数K可知,涕灭威在土壤溶液中的降解速率明显快于在土壤中的降解,这也可以从涕灭威在土水分配系数Kp的变化趋势中看出来。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以市售白菜为材料,采用配备荧光检测器和柱后衍生系统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其中的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灭多威、3 羟基克百威、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等7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含量。结果表明,通过优化不同的洗脱体积和标样添加量,7种农药的分离效果和添加回收量都有了较大提高,结果更精确。说明此项技术在该类农药的检测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莓中7种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草莓中的7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包括涕灭威亚砜、涕灭威砜、灭多威、3-羟基克百威、涕灭威、克百威、甲萘威)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采用乙腈提取,氨基柱净化,C18柱色谱分离,FLD检测器检测,7种氨基甲酸酯农药在30 min内获得良好的分离,线性相关系数r2为0.999 174~0.999 987,检测限可达0.01~0.02 mg/kg,当添加水平为0.3 mg/kg时,回收率为86.7%~106.5%。该法快速灵敏,且易操作。  相似文献   

11.
巢进  田茂成  黄远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2):10558-10559
[目的]研究2%高渗吡虫啉颗粒剂防治烟草蚜虫的最佳使用剂量和防治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施用2%高渗吡虫啉颗粒荆3.75、6.00、7.50kg/hm2、15%涕灭克颗粒剂15kg/hm2和空白对照(CK)共5个处理,进行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距施药期20、27、34、41、48d蚜量调查时:处理A的防效分别为50.70%、61.20%、77.94%、85.08%、96.00%;处理B的防效分别为59.96%、75.铝%,94.34%、100.00%、100.00%;处理C的防效分别为66.60%、81.45%、98.48%、1130.00%、1130.00%;对照药剂15%涕灭克颗粒剂的防效分别为61.30%、70.34%、82.91%、66.56%、66.20%。7.5kg/hm2的防治效果在各个调查时期都高于其他处理。[结论]2%高渗吡虫啉颗粒剂的持效性比15%涕灭克颗粒剂长,使用安全,可大面积推广使用。推荐2%高渗吡虫啉颗粒剂的施用量应为6.0—7.5kg/hm2。  相似文献   

12.
日光温室黄瓜叶片展开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时期黄瓜叶片的展开速度有较大差异。10月14日伸出叶片的叶面积35 d时达到最大,12月1日伸出叶45 d时才完全展开,且其最大叶面积明显小于10月14日伸出叶。2月1日伸出叶的叶片展开速度与最大叶面积介于10月14日和12月1日伸出的叶片之间。各时期叶片的色素含量于叶片展开前期逐渐升高,20~30 d后下降。随着叶片展开程度的增加,各时期伸出叶片的Pn逐渐增加,20 d左右时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降低。光饱和点和补偿点多随叶片伸出时间的延长而降低。AQY变化曲线呈单峰型,高峰分别在叶片伸出后20~40 d出现。CE于叶片伸出20~30 d时达到最大,升降速度以10月14日伸出叶的最快,12月1日的最慢。叶片伸出前期,Fv/Fm和фPSⅡ随叶龄增大而增加,40~50 d时开始下降。叶片初展时,气孔与非气孔因素同时影响叶片的Pn;而叶片衰老时,光合功能的衰退主要与叶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通过小区试验的方法,探讨了不同生育期土壤氮、钾水平及烤烟中部烟叶氮钾含量、氮钾平衡的变化。结果表明: (1)在烤烟整个生育期中土壤氮素与烟叶含氮量呈下降趋势,而烟叶含氮量在64~78 d出现一个高峰值,氮、钾肥施用多,则高峰值出现的时间早。(2)土壤与烟叶含钾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但烟叶含钾量在78 d时略有升高。(3)烟叶氮/钾比随生育期推移呈上升的趋势,施氮量越多,最大值越高;而土壤氮/钾比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甘薯叶、茎中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提取,以芦丁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含量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甘薯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为9.37%,嫩茎含量为3.07%。明显高于一般植物,为甘薯叶、茎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甜高粱蔗糖积累与茎秆中SPS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以甜高粱为原料生产酒精作为替代能源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试图通过检测蔗糖合成的关键酶-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在高粱叶片(源)与茎秆(库)中的表达量,了解高粱体内SPS表达与蔗糖积累的关系,进而探讨蔗糖的代谢机理。【方法】以甜高粱和普通高粱为材料,利用Western blot技术对SPS的蛋白质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在高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茎秆中蔗糖含量、叶片和茎秆中SPS蛋白质表达量持续上升,灌浆期达到最高,腊熟期略有下降,它们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甜高粱茎秆蔗糖含量与叶片SPS蛋白质的表达相关系数为0.895,与茎秆SPS蛋白质的表达相关系数为0.781;甜高粱和普通高粱相比,其叶片中SPS表达量差别不明显,而甜高粱茎秆中SPS表达量明显高于普通高粱。【结论】蔗糖为高粱糖分的主要形式,蔗糖积累与叶片和茎秆中SPS的表达相关。在甜高粱中,蔗糖积累主要与茎秆中SPS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甜味绞股蓝根茎叶中多糖含量,对增加提取甜味绞股蓝多糖原料、提高种植绞股蓝单位面积产值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超声波和微波结合提取法,分别提取甜味绞股蓝根茎叶中多糖。[结果]甜味绞股蓝根、茎、叶中多糖含量分别为0.56%、2.07%、2.51%,与股蓝原变种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结论]甜味绞股蓝根茎中多糖有提取价值、综合利用价值,为甜味绞股蓝根茎叶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研究了不同浓度IBA与ABT组合对喜树嫩枝扦插生根效应及插条内源激素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IBA和ABT组合可显著提高叶及基部茎段内源激素IAA、ZR含量和IAA/ABA、ZR/ABA比值;降低GA3、ABA含量。进而提高喜树插穗成活率。各处理中,ABT 1 000+IBA1 000mg·L-1浸泡20s效果最好,处理后第40d插穗叶、茎内源IAA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7.5%、77.4%;叶内GA3含量第30d显著低于对照24.8%;茎段GA3含量第40d显著低于对照35.0%;叶、茎内ABA含量第30d时分别比对照降低19.2%、32.2%。叶、茎段内IAA/ABA第20、30d出现最高值,分别比对照提高114.0%、150.0%。叶、茎段内ZR/ABA变化与IAA/ABA变化类似,分别第20、30d达到峰值,较对照分别提高151.4%、39.9%。IAA/ABA、ZR/ABA可作为衡量喜树插穗成活质量的2个指标。  相似文献   

18.
贾翠英  欧行奇  李新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68-19970
[目的]为了全面食用叶菜型甘薯茎尖营养及有效提取其活性物质。[方法]利用凯氏定氮法和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蛋白质及矿物质的含量。[结果]蛋白质含量分析表明:9种叶菜型苷薯叶中蛋白质平均含量最高,其次为柄,再次为茎;且品种间叶、茎、柄中蛋白质含量差异极显著。矿物质含量分析表明:元素K、Ca、Mg、Na和F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均表现为K〉Ca〉Mg〉Na〉Fe;而微量元素Cu、Zn、Se在9种叶菜型甘薯叶、茎、柄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有差异,其中叶中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为Zn〉Cu〉Se,茎中为Cu〉Zn〉Se,柄中为Se〉Cu〉Zn。[结论]为有效利用和开发叶菜型甘薯茎尖有效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济薯21、济徐23、济薯04150、徐薯26、徐薯27和徐薯28共6个甘薯品种为试材,用1/5 Hoag-land营养液附加不同浓度NaCl(0、0.2%、0.3%和0.5%)处理甘薯苗,观察其生长情况;100 d后取样分别测定根、茎、叶中的Na+含量和K+含量。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升高,不同甘薯品种的生长均受到抑制,其中徐薯26受抑制程度最大;根、茎、叶中的Na+含量及Na+/K+比值都有所增加,根中Na+含量最高,而叶中Na+含量最低。可见盐胁迫条件下甘薯将较多的Na+储存在根中从而减少对地上部叶片的伤害,这可能是其忍耐高盐环境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掌握超甜玉米微量元素的分配变化规律,科学地施微量元素肥料,对儋州地区生长正常玉米植株的分别采样分析,测定不同生育期根、茎、叶及果实中铁、锰、铜、锌、硼等5种微量元素养分含量,研究其分配规律,其结果表明:1、超甜玉米根、茎、叶、果实等组织微量元素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根中Fe>Zn>Mn>Cu>B;茎中Zn>Fe>Mn>Cu>B;叶片中Fe>Zn>Mn>Cu>B;果实中Zn>Fe>Mn>Cu>B;全株Fe>Zn>Mn>Cu>B。2、茎中的Cu、Zn与全株的关系达显著相关,叶片铁含量与全株的关系达显著相关,根和茎锰含量与全株关系均达显著相关。3、各组织微量元素含存在不同生育期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