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桓仁县1953—2012年逐日平均气温和蒸发量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和滑动T检验方法,对桓仁县近60年温度和蒸发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桓仁县近60年平均气温呈显著升温趋势,其线性倾向率为0.26℃/10年,除夏季升温不明显外,其他各季均为显著增温趋势变化;年平均气温1987年出现突变,冬季气温有突变发生,其他各季无突变现象出现;年蒸发量呈下降趋势变化,其线性倾向率为-8.19 mm/10年,春季和夏季为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为增加趋势;桓仁县呈暖干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52年来武汉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利用1961~2012年武汉市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武汉市52 a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湖北其他站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52 a来,武汉市降水量总体表现出在波动中略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为显著的少雨期,多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降水量在1979年发生突变。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湖北省水平,90年代以来增温尤为突出,并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突变点,进入了一个相对偏暖的气候态。日照时数在波动中下降明显,1986年前后是近52 a来的显著突变点。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于1977年前后发生突变。武汉市气候变化总体表现出降水略升,气温升高,日照减少,平均相对湿度降低的暖干化趋势。对比其他站点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省暖干化现象明显,武汉是其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3.
何临平  赵月兰  张锦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88-8290,8292
[目的]分析广河县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广河县1968~2012年气象资料,选取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及蒸发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广河县近45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近45年广河县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异常显著,春季和夏季接近,秋季最小;降水量总体呈持平略减少趋势,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呈增加趋势,但达不到显著性水平,夏季减少趋势较明显,年降水量的减少是由夏季降水量减少造成的;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比较平缓,但近10年基本为负距平,减少趋势异常显著,且减少幅度大;蒸发量总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本在负距平范围内波动。[结论]在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正常略少、日照时数缓慢减少的情况下,蒸发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干旱指数小幅下降,广河县干湿状况基本稳定,气候暖干化趋势不明显。气候变暖对广河县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12年武汉市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武汉市52 a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湖北其他站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52 a来,武汉市降水量总体表现出在波动中略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为显著的少雨期,多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2012年武汉市气候观测资料,应用线性倾向估计、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武汉市52 a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与湖北其他站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近52 a来,武汉市降水量总体表现出在波动中略呈上升的趋势,70年代为显著的少雨期,多雨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8090年代,降水量在1979年发生突变。平均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明显高于全国和湖北省水平,90年代以来增温尤为突出,并在1993年前后出现了突变点,进入了一个相对偏暖的气候态。日照时数在波动中下降明显,1986年前后是近52 a来的显著突变点。平均相对湿度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下降幅度尤其明显,于1977年前后发生突变。武汉市气候变化总体表现出降水略升,气温升高,日照减少,平均相对湿度降低的暖干化趋势。对比其他站点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湖北省暖干化现象明显,武汉是其典型地区。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年至2001年呼和浩特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40 a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以及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季节温度升高率:冬季>夏季>秋季>春季;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不是很大,各年际之间呈跳跃性摆动;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很大,各年际之间呈现周期性变化;年潜在蒸散量(ET0)总体呈升高趋势,但季节变化有较大差别。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呼和浩特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干化,日照时数变短,这对本区发展农牧业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1961-2009年气象数据,利用区域旱涝指数Xi和Mann-Kendall气候突变检验法对陕西渭北旱塬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气温以0.246℃/10a的速率呈现明显增温,气候呈暖干化趋势,且在1991年和1994年发生了变干旱和增温的突变。近49年来,出现了5年偏旱、3年大旱、2年重旱。干旱存在季节性差异,夏季和冬季干旱趋势减轻,春季和秋季干旱趋势增加。季节性连旱时有发生,冬春季连旱次数最多。夏季大旱和四季连旱是造成渭北旱塬严重干旱年份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利用1957―2015年冷湖气象站的气温资料,采用线性气候倾向估计法、相关性检验分析、Mann-Kendall检验法,对冷湖年际、年代、季节、月份等不同时间尺度的气温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9年来冷湖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与春、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柴达木盆地气温变化趋势研究结果一致,年平均与夏、秋、冬季平均气温增加趋势显著,春季不明显,冬季增加最多;7月平均气温最高,1月平均气温最低;年平均气温1990年之后升温显著,暖突变开始时间在1989年附近;春季升温趋势不显著,夏季2006年之后升温显著,秋季1999年之后升温显著,冬季1988年之后升温显著;暖突变开始的时间,冬季最早为1984年,秋季为1993年,夏季为1998年。  相似文献   

8.
根据近50年(1951-2000年)的气象资料,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与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定量分析了安庆市气温和降雨量的变化和雨、热搭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安庆市气温在稳步上升,呈现暖化趋势;全年降水量也有增多的趋势,主要是由于夏、秋季降水增多所致;气温与同期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气候变化及其对林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兴安岭地区1972—2005年的气象资料,运用Yamamoto检测、气候倾向率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气候变化规律、突变特征等,并初步探讨了这种变化对林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4a来,大兴安岭年均气温呈显著的升高趋势,气温突变出现在1988年前后;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波动性较大,总体上呈略增加趋势;进入21世纪,年及各季节降水、相对湿度大幅度减少,且气温升高,表现出明显暖干化趋势;各气候因子季节性差异很大,夏季干旱化趋势较为严重。1987年后,积极的防火措施促进了可燃物的大量积累,在气候干旱的条件下,大兴安岭雷击火明显增多,8月份成为新的雷击火多发月。  相似文献   

10.
孙雪  高巍  赵雷  吴伟  吉奇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6):7255-7257
利用桓仁县1953~201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测和de Martonne干燥度方法对桓仁县近58年的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序列进行线性趋势分析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近58年桓仁县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干燥度呈下降趋势;桓仁县年平均气温的突变点出现在1978年,年平均最高气温突变点出现在1987年,年平均最低气温突变点出现在1982年;年降水量没有突变年发生,年干燥度未发生突变现象。近58年来桓仁县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呈暖干化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天祝县近60年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天祝县乌鞘岭气象站1951 ~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分析天祝县气温、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并对其进行异常性分析.研究表明,近60年天祝县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增温速率达0.17℃/10a;四季气温、年最高和最低气温均呈上升趋势,且冬季平均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对天祝县气候变暖起了关键作用;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变化率为-1.4%/10a;四季中春、夏、冬3季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呈增加趋势;进入90年代后,秋、冬季降水均明显持续增加,而夏季降水的持续减少对年降水量减少贡献最大.综合各要素的突变特征和对气温与降水的异常分析,天祝气候向暖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利用线性回归、M-K等方法,对永城站1960年12月~2010年11月的月、季、年降水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论表明,近50年永城市年、季降水量线性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春、夏、秋季及年降水量在减少,冬季降水量略有增加。月降水量4和9月分别以-6.856和-12.549 mm/10a呈显著减少趋势,其他月份无论是增多或减少均不显著。年降水量没有明显的突变点,月、季降水量的突变时间冬季在1985年、春季在1993年、夏季在1966和1999年、秋季在1989年;4、8、9、12月分别在1975、1964、1986、2000年。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在减少,致使年降水量减少;秋季降水量减少的速率较大,是近几年连续出现秋季异常气象干旱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基于 Mann-kendall法的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嘉陵江流域11个气象站点经过处理的1961-2015年月降水量数据资料,以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方法为主,分析嘉陵江流域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为其水资源检测、评估和防治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基础.结果表明:(1)嘉陵江流域近55年年均降水量为977.7mm,整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Z=-0.56),且存在多个突变点;(2)降水量在春季和秋季均呈减小幅度,秋季最为明显(Z=-1.35),且主要集中在夏季,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8.3%;(3)年均降水量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自东南向西北地区逐渐减少.遂宁地区降水量春季减小幅度最大(Z=-1.86),夏季上升最为明显(Z=2.49),秋季除武都地区增加(Z=0.21),其余地区均呈减小趋势,冬季巴中地区降水量上升幅度最大(Z=1.00).研究降水量的变化,预测和防治流域内旱涝和泥石流等气象灾害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左权核桃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左权县1961~2010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左权核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近50年左权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暖尤其明显;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秋季减少最为显著;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各气象因子发生变化最显著时段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气候变暖,左权核桃种植适宜区域范围扩大,且引发核桃萌芽至开花物候期提前,遭遇低温冻害的几率和强度增加;降水量减少,大大增加了核桃遭受春旱、夏旱的可能性,对核桃正常生长和产量的稳定不利;日照时数减少,光照强度下降,影响核桃的品质和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程度地减轻气候条件对左权核桃生长发育不利的影响提供决策和服务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掌握左权县降水变化规律,笔者利用左权县1961—2015年逐月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5年滑动平均、M-K检验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分析左权县年及季节降水量变化趋势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左权县年降水量总体以-12.6 mm/10 a速率下降,20世纪60—90年代呈减少趋势,21世纪以来呈增加趋势,且在1968年发生了减少突变;季节降水量变化,春、夏、秋季呈减少趋势,冬季则呈微弱增加趋势,夏、秋季降水年代际变化与年降水变化趋势一致,冬、春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起伏较大,秋季在1970年发生了减少突变,春季在2005年发生了由少到多的跃变,冬季在1976年和2003年分别发生了由多到少和由少到多的转变;干旱和暴雨是影响当地农业生产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6.
1961—2010年云南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云南气候变化特点,利用1961—2010 年云南25 个站点的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降水量资料,分析研究云南近50 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云南升温趋势明显,升温率达0.24℃/10 a;(2)一年四季中,冬季升温的趋势最明显,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升温幅度大致相等;(3)年降水量呈略减少趋势,长期变化趋势不显著。年降水量呈周期性的波动变化,且年际变化较大;(4)年平均降水日数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下降最显著的是小雨日数,中雨日数略为下降,而大雨和暴雨日数却略为增加;(5)年降水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姚付龙  李海冰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550-5553,5592
[目的]分析西天山北坡地区近50年来气温和降水的变化特征。[方法]根据西天山北坡地区3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及5年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该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结果]西天山北坡地区气温呈现明显增暖趋势,近50年的年均温以0.3℃/10a的速率显著升高,但各季节温度上升率不同,秋季〉冬季〉春季〉夏季。西天山北坡地区50年来的年降水量总体呈相对增多趋势,从年降水量来看,平均以16.9 mm/10a的速率明显增加;从季节降水量来看,除秋季外,其他3个季节在近50年表现出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幅为3.2~11.2 mm/10a,夏季增幅最大,秋季经历了80年代的降水小高峰后,近20年降水量略有下降。[结论]西天山北坡地区气候呈现暖湿化趋势。  相似文献   

18.
根据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种植区1961-2010年以来资料完整的32个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函数分析了该地区近50年的光、温、水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南疆环塔里木盆地林果种植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显著,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冬季升温尤为显著;年平均降水量以5.873mm/10a的速度上升,增加最快的是夏季,其次是秋季,冬季最少;光照条件和湿度条件变化不明显。南疆环塔里木盆地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对林果这一喜温作物整体有利,暖冬气候整体有利于果树的越冬;夏季降水量增加显著,可利用水资源略有增加,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发育。但气候变暖同时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果树发生冻害风险增大。暖冬气候条件使越冬病虫卵蛹死亡率降低,病虫群数量上升,不利于果树病虫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近60年来西安市气温与降水量变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万红莲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81-83,86
利用西安市1951~2005年的气象资料,对近60年西安市气候变化及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西安市近6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的倾向率为0.081℃/10年,特别是冬暖化程度较大。②西安市年降水量以6.752 mm/10年趋势下降。但冬季降水量有增加趋势。③西安市近60年的暖干化,使得该地气候更具有大陆性及脆弱性。  相似文献   

20.
1961-2017年成都市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选取1961—2017年成都市月降水量数据,利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突变分析和EEMD周期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研究了成都市近57年降水量的变化特征,为其水资源检测、评估和气象灾害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基础。结果表明,成都市近57年平均年降水量为892.6 mm,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且无突变现象发生,以3年和5年的年际周期振荡变化为主。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累计降水量超过年降水量的80%,其中夏季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不存在突变,包含2年和7年的周期;秋季降水量存在2个突变点,变化周期以准3年和11年为主。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16%,有多个突变点,存在2年和9年的周期。冬季降水量仅占3%,呈缓慢上升趋势,存在多个突变点,周期为2年和准6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