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多胚水稻不定胚的起源及胚胎发育中的异常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2.
甜菜多胚保持系在单胚雄性不育系改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多胚保持系在单胚雄性不育系改良中的应用TheApplicationofMultigermMaintainerontheImprovementofMonogermMslineinSugarBeet¥//甜菜多胚雄性不育品种已在我国部分产区应用,但甜...  相似文献   

3.
 多胚现象是柑橘研究及育种实践中一个重要问题。为了避开珠心胚的干扰 ,育种实践中常采用单胚材料作母本。清见橘橙是柑橘杂交育种中一个比较优良的单胚材料 ,以其为母本配制了 7个杂交组合。当父本为强德勒柚和塔罗科血橙时 ,只产生单胚种子 ;父本为脐血橙梨形橙和冰糖橙时 ,产生较低比例的多胚种子 ,为 3.5 %~7.2 %;而以新生系 3号柑和太田柑为父本时 ,则产生高比例的多胚种子 ,达 2 8.4%~ 44 .2 %。通过连续 2年杂交试验 ,发现清见×柑产生高比例多胚种子现象比较稳定。此现象与前人研究的结论有明显不同 ,前人多认为单胚柑橘一般只产生单胚种子 ,即使有时也产生多胚种子 ,但其比例较低 ,一般不超过 7%。为此 ,笔者对清见×新3号柑的多胚种子进行了分胚培养 ,获得多胚苗 ,并取部分幼苗叶片进行RAPD分析。分析发现多数多胚苗具有父本的特征带或具有与母本明显不同的带型 ,肯定为有性后代 ;而且这些多胚苗大部分在遗传上非常一致 ,可能为同一受精卵分裂而来 ,但也发现所检测的部分多胚苗之间还存在差异谱带 ,可能为多卵受精发育而来 ,或在同一受精卵分离后出现了明显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水稻多胚苗筛选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胚拯救技术及百合的胚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合育种中由于胚败育致使杂交后代不能正常生长发育,胚培养技术解决了杂交幼胚生长发育的关键问题,在育种实践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综述了目前在百合胚培养研究中已获得的技术成就,这些技术不但对百合胚培养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为今后百合的育种工作产生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为获得以多胚优良品种为母本的杂种后代及以四倍体为亲本进行三倍体培育,本文以"红江橙"为母本,分别与沙田柚和柠檬(4x)进行了杂交,并对未成熟幼胚进行了离体培养。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的适宜培养时期不同,红江橙×沙田柚幼胚适宜离体培养时期为授粉后80 d,红江橙×柠檬(4x)幼胚适宜离体培养时期为授粉后85 d。而两组合的幼胚适宜培养基为MS+GA31.0 mg.L-1+6-BA 0.4 mg.L-1+7%蔗糖。通过幼胚离体培养两杂交组合共获得植株277株。  相似文献   

8.
奶山羊非手术采胚和移胚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蘸有2%盐酸丁卡因溶液的纱布块填塞在奶山羊子宫颈外口处松弛子宫颈,用自制的采胚管和移胚管进行非手术采胚和移胚。8只超排羊中有6只采出胚胎,采胚成功率为75%(6/8),采胚率为35.8(24/67),头均采胚4.00±3.41枚(1 ̄10)。非手术移植2只受体羊,有1只怀孕。  相似文献   

9.
多胚水稻未受精子房和花药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蔡得田  祝虹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1991,10(3):228-232,T001
  相似文献   

10.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和次生胚的增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棕体细胞胚的诱导是油棕体胚发生技术体系中最关键的培养过程,通过建立油棕次生胚增殖培养方法可有效地实现油棕组培苗快速的增殖繁育。本研究通过系统的对油棕体细胞胚发生及次生胚再生途径中若干影响因子的比较研究,建立油棕体细胞胚和次生胚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油棕体细胞胚再生体系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诱导率存在较大差别,其中植物外源激素二氯苯氧乙酸(2,4-D)对油棕胚诱导效果较好;油棕次生胚增殖在不同基因型的油棕品种内差异不显著,木本植物培养基(WPM)在油棕次生胚增殖中培养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草地早熟禾胚发育类型及无融合生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草地早熟禾不同时期胚囊发育过程的观察,掌握其胚囊类型和无融合生殖胚囊发育特征,为更深入了解无融合生殖的机理、选育中国本土草地早熟禾新品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改良的石蜡切片技术,即FAA固定材料,多梯度二甲苯透明,切片厚度8 µm,苏木精(30 min)伊红(5 min)双重染色,观察并分析草地早熟禾的胚囊发育类型和特征。【结果】在石蜡切片中,观察到草地早熟禾巴润生殖过程中的5种胚囊类型,有性生殖胚囊所占比例为21.44%、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49.67%、孤雌生殖胚囊为10.72%、助细胞胚胎和反足细胞胚囊分别为4.82%和7.66%,其中,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为主控型胚囊;草地早熟禾有性生殖胚囊为典型的蓼型胚囊;草地早熟禾同一胚珠中存在有性生殖胚囊、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囊或无配子生殖胚囊共存于一体的多胚现象,多胚出现频率为5.69%,其中,卵细胞形成的有性生殖胚囊与助细胞形成的胚囊极性相同,反足细胞形成的胚囊与卵细胞有性生殖胚囊极性相反;无孢子胚囊发育极不规则,通常单个发生或2个以上发生而形成多胚,2个胚囊并存现象居多。【结论】草地早熟禾生殖方式多样,具备有性生殖和无融合生殖2种生殖方式,为兼性无融合生殖植物,其无融合生殖方式以体细胞无孢子生殖为主,此外还有少量孤雌生殖和极少量的无配子生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发育时期融安滑皮金柑种胚发育情况,探讨其败育的原因,为该品种资源的创新利用及金柑育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融安滑皮金柑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植物显微技术等方法,对其胚珠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的观察研究,并对成熟果实种子败育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融安滑皮金柑在授粉阶段和胚囊发育阶段表现正常;胚珠发育至花后7d,一部分因极核未能正常受精而导致胚胎败育,另一部分因内、外珠被发育时期紊乱使珠心和胚囊发育受到扰乱而导致胚胎败育。融安滑皮金柑成熟果实中,每果种子数5~9粒,其中饱满种子(2.3±0.17)粒,败育种子(9.7±0.17)粒,败育率(80.8±1.45)%,正常种子为多胚性。【结论】融安滑皮金柑种子败育属于中途败育类型。  相似文献   

13.
观察了蒲桃花果的形态结构和胚胎发生.蒲桃胚囊的发育属蓼型.每个蒲桃子房内有10多个胚珠,但成熟果实内多数只有1粒种子,少数为2粒,原因为一些胚囊不能发育成熟,而那些成熟的胚囊又有一部分不能顺利地完成双受精.蒲桃胚乳发育属核型.在受精之前,多数珠心的表皮下即有珠心胚原细胞出现,这些细胞分裂成为不定胚的原始体.随着某些珠心内的胚囊败育,这些不定胚原始体也归于消亡.而那些顺利完成双受精的胚囊外的不定胚原始体则可往胚囊方向靠拢,并进一步侵入胚囊.通常,侵入胚囊的珠心胚达5—9个.此外,也观察到了裂生多胚现象.最终,每粒发育成熟的种子内存有2-10个胚,合子胚、裂生胚和珠心胚混杂在一起.  相似文献   

14.
蕉柑(CitrustankanTanaka)大孢子和珠心胚发生发育过程的解剖观察结果表明:(1)蕉柑大孢子发生发育过程比正常品种明显滞后;(2)蕉柑的胚珠和胚囊在发育过程中陆续出现严重败育;(3)仅有极少数胚珠能存活并产生珠心胚发育为多胚种子.因此,蕉柑的果实少核或无核.  相似文献   

15.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法结合子房整体透明法,在光学水平上对龙须草Eulaliopsis binata(Retz)C.E.Hubbard作了细胞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草生殖方式为无融合生殖的体细胞无孢子生殖。胚珠中没有大孢子母细胞的发生和发育,其无孢子生殖胚囊原始细胞是由胚珠深处的珠心细胞分化而来的。胚囊原始细胞多产生于珠心表皮下5-7层处的珠心细胞,数目在3-8个之间。未见单胚囊现象。通常由靠近珠孔  相似文献   

16.
用3个多胚苗材料作母本与早籼“金早4号”(单胚)杂交,获得了一部分杂种多胚苗。测定了母本多胚苗和杂种多胚苗的过氧化物酶、酯酶和多酚氧化酶的同工酶。结果表明,来自同一份材料的母本多胚苗的酶带是一致的,其酶量和活性却有差异。同一杂交组合的杂种多胚苗,其酶带有偏母的(极少)和中间的2种类型。前者可能是来自珠心胚的,后者是合子胚或其他的有性胚。结合胚胎学观察初步认为,可以通过同工酶分析区分珠心胚和有性胚。  相似文献   

17.
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分化及对4个水稻品种的毒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广西桂北、桂南、桂中、沿海及右江河谷等稻瘟病偏重发生的部分县(市)稻瘟病菌生理分化、无毒基因类型和出现频率,为水稻品种合理布局和稻瘟病持续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7个中国稻瘟病鉴别品种和4个单基因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从广西5个县(市)稻瘟病样本中分离获得的104个稻瘟病菌株进行生理分化和致病性测定.[结果]供试的104个稻瘟病单孢菌株分属于6个群(ZA、ZB、ZC、ZD、ZE、ZG),共24个生理小种,其中优势种群为ZB群,优势小种为ZB群1、9和15号小种.104个稻瘟病菌株在4个单基因水稻品种的毒性频率分别为89.42%、55.77%、82.69%和72.12%,相应的无毒基因频率分别为10.58%、44.23%、17.31%和27.88%.来自全州县、鹿寨县、合浦县、平果县和桂平市的104个稻瘟病菌株所含的无毒基因类型基本一致,都包含有对Pi-a、Pi-ta、Pi-b、Pi-k等4个抗性基因的无毒基因类型,各地出现的无毒基因频率有一定差异.[结论]广西田间稻瘟病菌群体结构复杂、生理小种数量大是水稻品种抗病性容易丧失的主要原因;来自广西不同地区的稻瘟病菌株间无毒基因出现频率有差异,含有抗病基因Pi-b的水稻品种比含有抗病基因Pi-ta、Pi-a和Pi-k的水稻品种对于稻瘟病有更强的抵抗能力,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籼稻巨胚种质的诱变获得及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诱发产生巨胚突变的频率和巨胚基因的遗传规律。【方法】以11个籼稻品种为材料,通过60Co-γ射线辐射干种子,种植后收获自然成熟的M2代种子。将种子去壳后肉眼鉴别巨胚突变体(比原胚大至少1倍),计算水稻巨胚性状的突变频率;用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2个籼稻巨胚品系98-14geB和Mge86与其相应原亲本杂交配成一套F1、F2和BC1F1材料,调查种子胚的大小,研究巨胚性状的遗传。【结果】在M1代混收的M2种子中,水稻巨胚突变的出现频率平均为0.00125%,变幅为0.00029%~0.00285%。本研究以250Gy和350Gy2种剂量分别照射11个籼稻品系的干种子,在其中9个品系中获得巨胚突变体。【结论】本研究取材的2个籼稻巨胚突变体均为单隐性基因突变,且均与粳稻巨胚品种1137的巨胚基因等位,无非等位巨胚基因发现;胚的大小直接由种子基因型决定,而同为胚发育提供营养的母体基因型及细胞质均无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根冠细胞法测定稻瘟病菌粗毒素的致病性及其离体筛选水稻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结果表明,致病毒素对水稻根冠细胞死亡率的影响,不同小种之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外源激素和外植体基因型是影响水稻成熟胚离体培养力高低的两个主要因素。抗稻瘟病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效率以全程筛选法优于继代筛选法。建立了一个新的筛选体系,它不仅简单易行,而且可以避免丧失愈伤组织的形态发生能力,再生植株育性较好,并应用于水稻改良,获得了一批抗稻瘟病株系。同时对如何完善试验研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对3份水稻多胚材料的胚囊观察表明,水稻多胚来源有5条途径:(1)合子胚原体裂生形成2个胚;(2)合子与助细胞受精同时发育成胚;(3)反足细胞多次分裂形成类似胚状的“拟胚”;(4)珠心细胞进入胚囊发育形成胚原体;(5)胚乳发育形成胚状体.其中第(1),(2)条途径能形成多胚苗.由反足细胞形成的‘拟胚”一般只能发育到几十个细胞就停止了.珠心细胞形成的胚原体,由于发育时间较迟,只有合子胚败育后,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