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区内比较有代表性的三座公园绿地:延中绿地、世纪公园和上海植物园的植物群落组成的区系成份的分析对城市绿地公园人工植物群落的"近自然性"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并运用经典的相似性系数法对结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世纪公园的群落组成最接近自然群落,上海植物园次之,延中绿地最差。总体来讲,上海城市公园绿地对于乡土植物的保护和利用尚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2.
上海绿地群落冠层的UVB屏蔽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选择上海绿地典型植物群落类型进行UVB屏蔽效率测定,分析绿地类型、植物配置方式对屏蔽效率的影响作用,并对群落优势种高度、枝下高等特征与群落屏蔽效率相关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所测定植物群落中UVB屏蔽效率较高的为毛竹群落、水杉群落、香樟群落、女贞群落、朴树群落和雪松群落,UVB屏蔽效率最高为98.4%的女贞群落,最低为17.1%的红叶李群落(2)所测定群落UVB平均屏蔽效率为76.9%,即群落内2m高处UVB辐射值仅为全光照旷地20.2%。(3)植物群落内UVB辐射通量与群落郁闭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49,而与群落优势种平均高度和平均冠幅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生态园林景观分类方法对公园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详细介绍典型的植物群落,并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上海市100多个公园绿地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植物园、延中绿地等14个公园绿地进行群落探析。    相似文献   

4.
上海植物园典型群落景观美景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面调查上海植物园植物群落的基础上,采用美景度评判法(SBE)对33个典型群落进行美学价值评价,结果表明其美景度值为-1.38~1.37。得分值≥ 0的有16个群落,其建群树种几乎全为落叶阔叶树、且多为3层结构,得分较高的群落建群树种主要包括栾树、旱柳、乌桕、香樟、银杏、柿树、合欢等,下层以彩叶或观花树种如红花檵木、海棠、杜鹃、日本晚樱、八仙花等为主。影响群落景观美学特点的因素主要有树种组成、色彩、垂直结构、群落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度、树木的健康状况及林冠线变化度等。植物园的植物群落美景度评价是构建城市绿地群落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廊道构建理念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归纳了城市生态廊道的概念和内涵,重点讨论了廊道的生境和通道功能,分析了城市生态廊道建设中存在的宽度确定、群落配置和廊道连接等关键技术问题,并针对上海目前分布的主要6种野生兽类确定了合理的廊道宽度,提出了以近自然理念为指导,配置城市"地标性"植物群落的廊道构建模式,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提出"生态道路(eco-road)"建设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对厦门市山地植被的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厦门市山地植物群落在外观主要表现为常绿阔叶林相,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其植被以台湾相思群落为主;在乔灌木树种组成上,乔木层优势种主要有台湾相思、朴树、马尾松、土蜜树和榕树等,灌木层优势种主要有豺皮樟、大青、牡荆、桃金娘、黄栀子、盐肤木等,同时,也分析了厦门市山地植被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洞庭湖君山公园地标性植物群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典型抽样法,通过调查、统计,对洞庭湖君山公园植物群落的古树群树种组成和空间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出以"宫胁昭法"在洞庭湖风景区营建和恢复地标性植物群落的科学发展策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景观生态学和森林生态学角度出发,探讨在防护林的建设中,在有限的投入下,引入"近自然"林的营造理念,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以粗放、生态的配置形式营造稳定、持久发挥生态防护功能的"近自然"防护森林。    相似文献   

9.
包头市城市森林绿地树种选择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包头市东河区、青山区、昆都仑区、九原区、开发区等五个城区中公园、行道、游园、小区、厂区、防护带等景观类型中树种和群落为调查对象,利用植物物种数、丰富度、多样性指数、重要值等指标对包头市城市绿地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用层次分析法评价,对包头市城市绿化树种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在今后城市绿化树种增加种类增加层片和季相,提高绿化的稳定性及不同时间的观赏要求,加大对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应用,提高适应性,以减少经济造价。    相似文献   

10.
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生物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陶瓷工业集中重酸污染区,设计不同空间配置格局"乔灌草、灌草、草本"三种植被恢复模式,研究分析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提高生物多样性和改良土壤有机质的效应,试验结果表明,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的合理配置格局,无论在增加地被覆盖、促进土壤动物类群的发展,还是在改善土壤质量方面都优于灌木-草本群落和草本群落。    相似文献   

11.
丽江拉市海高原湿地水生植被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生植被是湿地植被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化和发展方向。利用3S技术和典型取样的方法,通过对拉市海水生植被调查表明:水生植物共有32种,隶属17科、21属;植物群落17个,包括4个挺水植物群落、3个浮叶植物群落、1个漂浮植物群落、7个沉水植物群落。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两栖蓼Polygonum amphibium、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野菱Trapa incise等是水生植被的优势种;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层次较为复杂,物种组成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2.
黄河阶地植物群落演替及物种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不同阶地的地形和形成年代具有较大差异,对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生产力等群落结构和功能造成很大影响.以流经青藏高原玛曲段黄河的3级阶地为研究对象,调查了不同阶地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1)3级阶地上的土壤水分状况不同;2)3级阶地上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度、多样性、均匀度都有相似的发展趋势,即第3级阶地>第2级阶地>第1级阶地(P<0.01);3)第1级阶地的植物群落和第2级阶地的植物群落相似性较高,而第1级阶地和第3级阶地之间的植物群落差异性较大;4)第1级阶地和第2级阶地上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但都比第3级阶地上植物群落的地上生物量小(P<0.05).  相似文献   

13.
霍妍  郑云龙 《防护林科技》2013,(1):15-17,20
以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为研究区域,运用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方法,对大黑山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内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形成了乔灌草相结合的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人工林植物群落按生长型可以划为明显的乔木层和草本层2层群落结构类型;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排序为:蒙古栎+蒙椴植物群落(Ⅱ)>山杏+黄榆植物群落(Ⅰ)>蒙古栎植物群落(Ⅲ)>油松+山杏混交植物群落(Ⅴ)>油松纯林植物群落(Ⅳ)>油松+沙棘混交植物群落(Ⅵ)>油松疏林植物群落(Ⅶ)。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要大于人工林植物群落。天然次生林植物群落由于远离人类活动区,长期以来受人为干扰较小,逐渐形成了相对比较发达的草本层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4.
我国麻疯树地理种源及分布区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详细地调查研究证明,我国滇、川、黔三省的热带和亚热带干热河谷区存在大量麻疯树天然群落和野生种群,并对其进行了植物形态学、生长生物学、群落生态学、种群生态学和分布区学的全面研究和再认识,提供了丰富和确切的观察结果。在上述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雨林型"麻疯树地理种源和"萨王纳型"麻疯树地理种源的新概念,为我国麻疯树产业化种植及分区规划提供了依据。金沙江干热河谷"萨王纳型"麻疯树地理种源的存在和出现展示着该物种在纬度极限和海拔极限条件下的生存能力,充分证明其泛热带分布和广泛分布于热带亚洲、热带非洲和热带大洋洲的事实,为麻疯树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岸带是城市最具生态效能和活力的空间,创造近自然植物群落能够提高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形成万物共生的可持续生态景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学者在积极探寻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的方法和标准,但这方面的综述文章寥寥无几。在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查新国内外相关文献50余篇,评述了国内外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现状以及近自然植物群落构建途径两方面研究进展,以期梳理整合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现状与趋势,拓宽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新视野,为城市河岸带植物群落构建研究的体系框架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三峡地区河岸带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其分类与排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长江三峡干流河岸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对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TWINSPAN和DCA对植物群落进行等级式划分。结果表明:河岸植物区系组成较为复杂,以温带成分为主,有着较高比率的世界分布成分。灌、草丛群落之间的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部分草丛的不同层次间存在较大差异。TWINSPAN 和DCA分析显示,河岸植物群落呈现沿湿度梯度方向的分布格局。图2表3参8。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典型样方法,对武汉市10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公园的165个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所调查植物群落中共有植物219种,分属74科156属;运用组平均法(UPGMA)对165个植物群落进行聚类分析,分为21种植物群落类型;利用Partrick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比较不同群落类型的物种多样性特征,其中群落类型紫玉兰-杜鹃-小苜蓿的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多样性最高,圆柏-八角金盘+山茶的物种丰富度最低,水杉-杜鹃+洒金桃叶珊瑚-早熟禾+车前的多样性指数最低,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表现为乔木层 ≈ 草本层 > 灌木层。在城市公园绿地中人工配置决定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其他环境和人为干扰因素也影响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建议适当增加观赏价值高的乡土植物,构建物种丰富、层次复杂、结构稳定的近自然植物群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样方调查将福州沙滩公园木本植物群落划分为8种类型,应用生态学方法计算24个群落的特征值和群落三维绿量,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各群落特征值与群落三维绿量的关系,确定影响群落三维绿量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群落乔木层平均冠高、优势种平均树高、乔木层平均胸径和Shannon-Winner多样性指数是影响三维绿量的主要因子。另外,公园中的8种人工群落乔灌层结构不尽合理,层次不够明显,公园绿化的植物种类较单一,物种丰富度较低。  相似文献   

19.
调查了天津滨海新区湿地野生植物群落,计算出各群落中优势种的重要值,并应用典范对应分析法对湿地植被群落类型及其分布与主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盐量、土壤pH值以及滨水距离的差异是形成滨海新区湿地植物分布格局的三个主要环境因素。2)三个主要环境因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滨水距离能够对土壤理化因子的数量和强度进行再分配,间接影响了物种生存状态。三个主要环境因素不仅决定了群落在排序空间中的位置,也决定了群落物种组成。3)优势种的分布与样方的分布格局极其相似,优势种的分布格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落类型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 ? Mixed coniferous, subalpine forest communities in the Rocky Mountains are historically dense and have experienced infrequent, high-severity fire. However, many of these high-elevation stands are thinned for a number of perceived benefits.
  • ? We explored the effects of forest stand density on ecosystem properties in subalpine forests in Colorado, USA, 17–18 y after forests were managed for timber.
  • ? Forest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altered the composition and chemical signature of plant communities. Previously managed stands contained lower density of overstory trees and higher ground cover compared to paired reference stands. Foliar phenolic concentration of several species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basal area of overstory trees. Furthermore, reductions in stand density increased total foliar phenolic:nitrogen ratios in some species, suggesting that gap formation may drive long-term changes in litter quality. Despite significant changes in forest structure, reductions in stand density did not leave a strong legacy in surface soil properties, likely due to the integrity of soil organic matter reserves.
  • ? Changes in forest structure associated with past management has left a long-term impact on plant communities but has only subtly altered soil nutrient cycling, possibly due to trade offs between litter decomposability and microclimate associated with reductions in canopy cover.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