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样地调查与土壤理化分析相结合对阿尔泰山南部山区的土壤特性进行研究,确定该区域主要的土壤形成特征有有机物质积累特征、粘化特征、钙积特征、盐积特征和相应的化学组成及粘土矿物特征;按土壤发生学分类将主要土壤类型划分为9个土类,从高到低,形成较为完整的土壤垂直谱,并比较了东西部差异;该区域具有温带荒漠草原土壤垂直分布的典型特征,在干旱中温带的山地土壤中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新疆博格达山北坡土壤形成特征及其垂直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立诚 《土壤学报》1987,24(1):77-85
博格达山北坡土壤形成过程主要有腐殖质化过程、粘化过程、钙他过程、残余盐化-碱化过程、高山融冻过程.土壤风化程度低,粘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主,粘粒SiO2/R2O3为2.84-3.54,各土类差别不大,R2O3,沿剖面无明显移动.本区山体高大,土壤垂直分布完整,在天山北坡有代表性,并具温带荒漠土壤的垂直分布特点.土壤垂直分布东、西差异明显,西部完整,东部无荒漠土壤和高山草甸土.  相似文献   

3.
对莽山北坡不同海拔高度的5个土壤剖面15个土样的粘粒矿物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和粘粒氧化物的化学选择溶提测试,结果表明:(1)莽山土壤中粘粒矿物组合的垂直变化明显。海拔500m以下的红壤、黄红壤的粘土矿物以1:1型高岭为主,粘粒氧化物中有较多的晶质氧化铁和热碱溶性氧化硅。海拔850m以上的黄壤、暗黄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的粘土矿物以2:1型的14×10-10m过渡矿物和水云母为主,粘粒氧化物中有较多的无定形氧化铁、铝和三水铝石。(2)随海拔升高,土壤粘粒的硅铝率、氧化铁的游离度变幅不大,而氧化铁的活化度和各种氧化铝的富集明显提高。根据这些结果,结合莽山土壤的风化威土的条件与过程,讨论了莽山垂直带土壤中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的分布与演化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刘博学 《土壤学报》1987,24(3):257-268
都庞岭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最高峰韮菜岭海拔2009.3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植被生长良好。土壤形成特点表现为较强的脱硅富铝化作用,B层粘土矿物以高岭为主,硅铝率较低,通常在2.5以下,少数土壤剖面可小于1。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垂直谱上部土壤淋溶作用较强。由于都庞岭山体高峻,土壤垂直分带性明显,自下而上,分布有山地红壤(海拔700米以下)、山地黄壤(700—1550米)、山地黄棕壤(1550—1950米)、山地灌丛草甸土(1950米以上)等。山地黄壤在垂直带谱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性态特征表明,黄壤并不是红壤发育的前期阶段,而有其自身的、独立的形成特点,在湿度大,风化物通透性好的条件下,对黄壤的形成发育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5.
应卫明  章申 《土壤学报》1988,25(4):366-373
本文探讨了海南岛玄武岩上发育的热带地球化学景观中土壤重金属与机械组成,矿物成分和矿物组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砖红壤粘粒并不富集重金属元素,这与砖红壤各粒级矿物分布特征有关,在其粉粒级和砂粒级中有大量氧化铁矿物,面粘粒级中主要是高岭石和三水铝矿。此外,水稻土随粒径变大,重金属含量减少,这同水稻土随粒径增大,粘土矿物迅速减少,长石、石英增多有关。这和一般土壤重金属在不同粒级中分布规律相符合。  相似文献   

6.
风蚀水蚀交错区黄土粘土矿物特征及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理解风蚀与水蚀过渡区黄土的形成特征,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对风蚀水蚀交错区不同黄土剖面的粘土矿物特性及其环境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风蚀水蚀交错区黄土粘粒的矿质元素组成以SiO2、Al2O3、Fe2O3和MgO为主,Sa、Sf和Saf分别变动于3.33~6.83,16.71~35.94和2.99~5.58之间,盐基指数ba大部分在0.5~0.8之间,黄土成土过程中没有硅、铝、铁等氧化物的迁移和富集,土壤风化仍然以由粗变细的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仍然微弱。水蚀风蚀交错区黄土粘土矿物组合与典型黄土一致,以伊蒙混层矿物为主,占50%~55%,其次为伊利石,高岭石稍低,但由于经常处于扰动状态,剖面不同层次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粘土矿物组成预示着矿物的形成处于温带半湿润-半干旱的气候条件,土壤发育过程还处于幼年性阶段,并有局部向脱钾阶段过渡,但未达到黄土高原主要土壤的脱钾阶段。  相似文献   

7.
胡少宜 《土壤》1998,30(1):40-42
通过对福建漳浦金刚山土壤垂直分布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风化淋溶状况,粘土矿物组成,铁铝水合系数及淀积层粘粒交换量等属性随海拔高度升高呈有规律的变化,这些属性为山地土壤分类提供参考数据,同时也为山地丘陵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山东主要果园土壤的粘土矿物组成及其吸附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山东主要果园土壤中粘土矿物的组成、类型及其对P、K和Cu、Zn、Pb金属元素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山东主要果园土壤的粘土矿物类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淋溶较强,酸度较大的棕壤(简育湿润淋溶土)中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占优势,对P的吸附较强,但对K+吸附固定较弱。含游离C aCO3较高的潮土(淡色潮湿雏形土)和褐土(简育干润淋溶土),对P有较强的吸附和沉淀作用,使土壤磷的有效性降低。而砂姜黑土(钙积潮湿变性土)由于含有较高的蒙脱石和1.4 nm过渡矿物,对K+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晶穴固定作用,因此砂姜黑土中磷肥和钾肥的有效性均较低,在施肥上应采取集中施肥和保持较湿润土壤环境等措施,以提高养分有效性。砂姜黑土和潮土对Cu、Zn、Pb金属元素的吸附显著地大于棕壤和褐土,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不同土壤的粘粒含量和粘土矿物的类型的差异。同一土壤对Pb的吸附量远远大于对Zn和Cu的吸附量,主要取决于金属元素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胶体的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9.
顾也萍 《土壤学报》1987,24(4):378-387
本文在阐明九华山土壤形成条件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了各土类的特性和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九华山的基带土壤为红壤,自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山地黄棕壤、山地酸性棕壤和山地灌丛草甸土。  相似文献   

10.
大别山南坡土壤粘土矿物的垂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自清  龙成风 《土壤》1990,22(3):145-148
研究了大别山南坡土壤的粘土矿物的垂直分布。结果表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由山麓至山顶,土壤粘土矿物从以高岭石、绿泥石为主转变为以高岭石、三水铝石为主,直至完全以三水铝石为主。  相似文献   

11.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土壤的价值评价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我国森林保护土壤的生态价值,用机会成本法、影子价格法和替代工程法,对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在减少土地废弃、土壤养分流失及泥沙淤积等方面的价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我国森林每年减少土地废弃的总经济价值为6亿2414万元;每年减少的土壤N、P、K损失的经济价值为4538亿7240万元;每年减少淤积泥沙的经济价值为13亿7545万元。以森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减少土壤侵蚀的总经济价值为4558亿7200万元。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土壤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亚热带>热带>温带草原>寒温带>温带>温带荒漠>暖温带>青藏高原。我国亚热带土壤保持量最大,为32亿8704万t/a;温带荒漠最小,为2亿6214万5000t/a。  相似文献   

12.
阳海清 《土壤学报》1996,33(2):166-174
根据鄂西山地的自然成土条件,分析了酸性棕壤、灰棕壤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主要理化性质和粘土矿物组成,结果表明:酸性棕壤和灰棕壤同属于亚热带中山上部或亚高山中上部冷湿条件下形成的森林土壤。其理化性质与我国北方同类土壤又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The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of clays (< 2μm) in representative profiles of all soil types of Israel was investigated. The soils wer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clay mineral assemblages into three groups. I. Montmorillonitic soils. Montmorillonite is the dominant mineral and exceeds 65 per cent of the total minerals found; each of the other minerals comprises less than 15 per cent. 2. Montmorillonitic-kaolinitic soils. The soil clay fractions contain 50-60 per cent montmorillonite and 15-25 per cent kaolinite, generally adding up to more than 75 per cent of the clay fraction. 3. Montmorillonitic-calcitic soils. The clays contain more than 10 per cent calcite. Montmorillonite is the dominant clay mineral (except for one soil type, mountain rendzina, where calcite is dominant). The first and second assemblages are typical of the soils of the Mediterranean zone, whereas the soils of the desert zone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third assemblage. The origin of montmorillonite, kaolinite, and illite, the three main clay minerals, was found to be detritic, as was the origin of palygorskite which was mainly found in the calcite rich soils of the desert zone. The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montmorillonite seems to be higher under higher precipitation. Montmorillonite content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of the clays were found to be highly correlated. The carbonate content of the clay fraction and the amount of carbonate in the soil were also highly correlated.  相似文献   

14.
张丽  雷玉平  郑力  付玉芹 《土壤通报》2006,37(5):847-851
探索将厚包气带直压式测量土壤电导率(EC)用于绘制土壤岩性剖面的方法。研究区位于太行山山前平原,由于浅层地下水大幅度下降,该区已经形成了厚包气带。我们利用Geoprobe(r)直压式钻机和温纳排列(W enner Array)电极组测得EC剖面并钻取相应的土样。土样分析结果显示,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受岩性控制。由于研究区土壤为非盐渍土,因此土壤岩性是EC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而土壤EC的空间变化也能表达岩性的分布。比较土样颗粒组成和EC值发现,EC值与土壤砂粒含量成负相关,与土壤粘粒含量成正相关。当土壤中砂粒含量由12%增加到100%时,EC由100 mS m-1减少到20 mS m-1;而粘粒含量由3%增加到26%时,EC由30 mS m-1增加到100 mS m-1。研究结果表明,厚包气带直压式测量EC资料可以推断土壤岩性。  相似文献   

15.
大小兴安岭林区不同林型土壤养分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主要林型野外采样数据,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红松林、针阔混交林、白桦林、樟子松林和蒙古栎林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林型土壤(0-40 cm)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养分含量差异显著.有机质、全氮、速效磷3种土壤养分的总体分布是白桦林、针阔混交林比较高,针叶林次之,蒙古栎林比较低;而速效钾含量以蒙古栎林、白桦林为最高,针阔混交林却比较低.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大小兴安岭林区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特别丰富,速效磷含量为中等至较丰富,不同林型土壤养分总体处于良偏优水平,但速效钾比较缺乏,成为该林区土壤质量的主要限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如何针对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发展适应环境的农林牧生态经济,这是做生态经济分区的目的。生态经济区划原则是地带性原则、非地带性原则和社会经济学原则。根据各方面的条件,把黄土高原生态经济区划拟定为二级分区,一级为生态经济带,二级为生态经济区。根据区域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相异性特点将黄土高原分成4个一级生态经济带,即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生态经济带(Ⅰ)、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生态经济带(Ⅱ)、温带半干旱草原生态经济带(Ⅲ)、温带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生态经济带(Ⅳ)。在各个一级生态经济带内又根据地貌形态类型的差异性划分出42个二级生态经济区。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森林土壤优先流染色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森林土壤优先流在涵养水源和调节径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林地优先流特征研究对分析森林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和探讨森林对流域水文过程的调节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使用染色示踪法在三峡库区不同垂直带内进行森林土壤优先流染色试验,研究不同山地森林土壤的染色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森林土壤的表层(0-10cm)染色比例和染色剂入渗深度差异较大,土壤染色垂直变化趋势也不相同。中山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表层土壤染色比例最高,染色剂入渗最浅,土壤染色比例随深度变化呈连续下降趋势。中山常绿针叶林表层土壤染色比例和染色剂入渗深度在不同样地间存在着变异,土壤染色垂直分异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低山常绿针叶林表层土壤染色比例最低,染色剂入渗最深,土壤染色比例随深度变化呈波动下降趋势。不同森林土壤中优先流路径数量和分布不同是导致染色特征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森林土壤中的根系、裂隙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都会影响到优先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城市新建防护绿地土壤养分和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克拉玛依市区北郊新建防护绿地及相邻荒漠区的土壤养分及盐分。结果表明:防护绿地土壤养分较荒漠区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土壤N素含量增加明显;防护绿地与荒漠区相比,总盐含量增加明显,达90.8%;土壤pH值下降了0.98,由强碱性土壤变为碱性土壤;主要离子组成略有变化,由荒漠区的4种变成防护绿地的2种,且可溶性盐主要集中在40-60 cm深度。在垂直方向上,有机质及速效养分主要集中在土壤表层;无论防护绿地还是荒漠区,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