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哺鸡竹(Phyllostachys glabrata)原分布于浙江杭嘉湖平原一带,多系农家房前屋后零星栽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笋用竹种,目前主要供鲜食。由于其酪氨酸含量比毛竹笋低,从而有利于罐藏而不至产生白色结晶,商品的外观性能较好,用它制成的竹笋罐头是一种低脂肪高纤维素的理想保健食品,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2.
雷竹,角竹,花哺鸡竹具有繁殖容易、出笋较早且多、收益快、适应广、易于管理的特点,是安徽省三个主要优良笋用竹种。为研究其栽培技术,掌握生长发育规律,建立示范模式1987年县科委下达引种试验课题,经1989年初试和1993年复试评估,效益十分可观,已在全县推广5000多亩。现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4.
5.
黄秆乌哺鸡竹引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黄秆乌哺鸡竹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及引种栽培和管理措施,从整地、母竹选择、栽植、管理、植后养护等方面总结出了引种竹子的关键环节和技术要点,以期为竹子引种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对白哺鸡竹连续5a的高产试验表明,采取壕沟填肥法,地表覆盖,肥水管理、及时挖笋、合理钩梢等措施后,可获得较好的收益,其投入与产出之比为1:10.6,每公顷净收入8万余元。 相似文献
9.
黄秆乌哺鸡竹塑料大棚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塑料大棚鞭段育苗技术,试验材料选用黄秆乌哺鸡竹长25~30cm的健壮孕笋鞭段。塑料大棚地温控制在11~1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5%左右,白昼棚内空气温度保持在20~25℃。试验表明,塑料大棚鞭段育苗提前并缩短了笋期,且出笋集中,鞭段出笋成竹率达到92.4%;竹苗在霉雨天前半个月就达到了上盆所需的木质化要求,上盆竹成活率可达95.2%。 相似文献
10.
11.
在海涂含盐土壤中,角竹造林后成园快,笋单产高于哺鸡竹;角竹笋期5月14日~6月10日,哺鸡竹为4月29日~5月10日,盛笋期在出笋中前期,延续约10~12d;竹笋单株重量哺鸡竹明显大于角竹,笋株粗重期在出笋初期和中前期,比盛笋期约早3d,延续时间同盛笋期。因此,宜扩大角竹造林面积,延长供笋期,多产市场淡季笋,以获得更佳的效益。 相似文献
12.
黄秆乌哺鸡竹的适生性及其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子具有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一次种植便可多年收获的特点,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俱佳的植物。以陕西省楼观台实验林场引种的黄秆乌哺鸡竹为对象,进行了适生性试验研究,提出了栽培技术要点,旨在为种苗扩繁、造林绿化、丰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常见食用竹笋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笋、石竹(Ph.nuda)笋为参照,对红哺鸡竹(Ph.iridescens)、白哺鸡竹(Ph.dulcis)、乌哺鸡竹(Ph.vivax)、黄秆乌哺鸡竹(Ph.vivaxf.aureocaulis)和早哺鸡竹(Ph.violascens)5种哺鸡竹竹笋的常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和粗灰分)和矿质元素(P、K、Ca、Na、Mg、Cu、Fe、Zn和Mn)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种哺鸡竹竹笋的粗脂肪、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均显著高于毛竹笋和石竹笋(p<0.05);而在测定的其他营养成分方面,5种哺鸡竹竹笋与毛竹笋、石竹笋相当;黄秆乌哺鸡竹笋和乌哺鸡竹笋在粗蛋白、不溶性膳食纤维、P、Ca、Mg方面要显著高于其他3种哺鸡竹笋(p<0.05);而白哺鸡竹笋的Fe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15.
红哺鸡竹是高产、优质的笋用竹种.试验中采取施用无机肥、生物有机肥、种绿肥与不施肥等不同措施,结果是采用A处理(劈山+全锄)和D处理(种绿肥)在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相差不大,而B处理(劈山+全锄+化肥)和C处理(劈山+全锄+生物有机肥)的效果明显优于A、D处理,特别是C处理(劈山+全锄+生物有机肥)对发笋数、成竹数及平均胸径、平均竹高等促进效果最好.为红哺鸡竹的丰产培育及绿色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红哺鸡竹丛生芽诱导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哺鸡竹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对外植体不同的消毒方法和防褐变处理,附加不同种类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物质诱导丛生芽。结果表明:红哺鸡竹带芽节段最佳消毒方式是75%酒精浸泡30s,用0.1%升汞处理6min。红哺鸡竹丛生芽诱导的最佳培养基是:MS+6-BA(5mg/L)+TDZ(0.1mg/L)。在培养基中加入PVP(1g/L)有明显的防褐变效果,外植体在半胱氨酸(100mg/L)溶液浸泡30min以及暗培养能有效降低褐化率。 相似文献
17.
18.
19.
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了白哺鸡竹的笋—幼竹生长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多对多”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对笋—幼竹高生长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是温度指标,对笋昼夜高生长差起主导作用的因子是大气相对湿度,降水对其生长的影响作用在时间上有滞后现象。用“一对多”线性回归给出了气象因子对笋—幼竹生长的线性回归模型。用多项式非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单个气象因子对笋高生长的作用效应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20.
对海涂哺鸡竹笋产量分布和竿径变化规律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哺鸡竹出笋不均勾,盛笋期在整个笋期的中前期;笋期从造林后开始逐年推迟,最后稳定在5月上旬左右。竹竿胸径逐年增粗,到成林时基本稳定,受土壤条件影响较深。 相似文献